无公害设施蔬菜配方施肥 宋志伟,杨首乐

无公害设施蔬菜配方施肥 宋志伟,杨首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宋志伟,杨首乐 著
图书标签:
  • 设施蔬菜
  • 配方施肥
  • 无公害蔬菜
  • 蔬菜栽培
  • 土壤肥料
  • 农业技术
  • 宋志伟
  • 杨首乐
  • 蔬菜营养
  • 高效农业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群洲文化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83436
商品编码:29335577968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无公害设施蔬菜配方施肥

定价:35.00元

作者:宋志伟,杨首乐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12228343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如何用科学的施肥方式、施肥结构和较少的施肥量达到设施蔬菜产量和品质的大幅提高,本书将详细为读者一一介绍,不仅大大节省了生产者的成本,并且大幅提高了产品品质和经济效益。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介绍了设施蔬菜营养特征及营养诊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生产常用肥料等内容,并从设施蔬菜营养需求特点、测土施肥配方及肥料组合、施肥技术规程等方面,依据栽培茬口(春提早、夏避雨、秋延迟、越冬长季)、灌溉方式(常规灌溉、滴灌等)、品种类型(如辣椒、甜椒、彩椒,番茄和樱桃番茄等)等方面介绍24种主要设施蔬菜“无公害,减化肥,增有机,改土壤,善品质,组合化”的施肥技术,方便菜农选用。
本书适合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蔬菜企业、专业菜农等阅读和参考使用。

目录


作者介绍


宋志伟,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土壤肥料、植物生长与环境等方面的教学与新型肥料方面科研工作。获得省市级教科研成果16项,发表论文42篇,主编各类论著和教材多部,如《农作物实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果树实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蔬菜实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土壤肥料》等。长期以来致力于新型肥料、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丰富的教学和生产经验。

文摘









序言



《绿色农耕:有机土壤改良与作物营养管理指南》 引言: 在追求健康、可持续农业的时代,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深入理解土壤的生命力以及如何科学地为作物提供必需的养分。本书《绿色农耕:有机土壤改良与作物营养管理指南》旨在为广大农户、农业科技工作者以及所有关心土地和食物的朋友们提供一套全面、系统且极具实践性的指导方案。它不侧重于某一特定作物或某一具体产地,而是聚焦于农业生产中最根本、最普遍的议题:如何通过改良土壤有机质,实现作物营养的均衡供给,从而提升产量、改善品质,并最终建立起对环境友好的农业生产模式。 本书的编写,源于对当前农业发展中一些普遍现象的反思。虽然现代农业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过度依赖化肥、忽视土壤健康等问题依然突出,导致土壤板结、有机质下降、养分失衡、环境污染等一系列挑战。与此同时,消费者对安全、健康、无污染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促使我们必须寻找更加绿色、可持续的生产路径。有机土壤改良和科学的作物营养管理,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所在。 《绿色农农耕》将引导读者从认识土壤的本质开始,理解土壤中的微生物、有机质、矿物质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是如何决定土壤的肥力与活力的。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详细介绍多种经济、有效的有机改良土壤的方法,从堆肥制作、绿肥种植、秸秆还田,到使用有机肥、生物菌肥等,并分析不同方法的适用性、操作要点以及预期效果。 随后,本书将深入探讨作物营养的科学原理。作物生长所需的宏量元素(氮、磷、钾)和微量元素(铁、锰、锌、铜、硼、钼等)各自的功能、在作物生长周期中的需求变化,以及如何通过土壤改良和施用有机肥来满足这些需求。我们还将详细讲解如何通过观察作物生长状况、叶片颜色、生长速度等外部表现,来诊断作物营养缺乏或过剩的症状,并提供相应的调整方案。 本书的亮点在于其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每一章节都配有丰富的案例分析、操作图示和数据支持,力求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每一个步骤,并能够直接应用于自己的生产实践中。我们不仅教授“做什么”,更强调“为什么这么做”,帮助读者建立起科学的农业生产理念。 第一部分:土壤的生命力——有机改良的基石 第一章:土壤健康,作物之本 1.1 土壤的构成与功能: 深入解析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属性,阐述其作为作物生长介质、水分和养分库、微生物栖息地以及环境净化器的多重角色。 1.2 有机质:土壤的灵魂 1.2.1 何为有机质? 详细介绍有机质的来源(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代谢产物等),其在土壤中的形态(腐殖质、未分解有机物等),以及不同有机质组分的特性。 1.2.2 有机质对土壤结构的影响: 阐述有机质如何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提高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和保水性,降低土壤板结的风险。 1.2.3 有机质与土壤肥力的提升: 剖析有机质在提供和络合植物必需养分、提高阳离子交换量(CEC)、缓冲土壤pH值、激活土壤微生物群落等方面的关键作用。 1.2.4 土壤有机质下降的危害: 分析有机质不足导致的土壤退化、养分流失、抗旱保水能力减弱、易受病虫害侵袭等问题。 1.3 土壤微生物:看不见的耕耘者 1.3.1 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与重要性: 介绍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原生动物等主要土壤微生物类群,以及它们在有机物分解、养分循环、土壤结构形成、抑制病原菌等方面的贡献。 1.3.2 微生物活动与土壤健康的关系: 阐述健康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如何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抗性,并参与生物固氮、磷细菌活化等过程。 1.3.3 如何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衍: 指出提供充足有机物、保持土壤水分、优化土壤通气性、避免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是维持微生物活力的关键。 第二章:有机土壤改良的实践策略 2.1 堆肥制作:变废为宝的黄金技术 2.1.1 堆肥原料的选择与配比: 详细介绍各种有机物料(如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厨余垃圾、落叶等)的特点,以及“绿料”和“棕料”的科学配比原则,强调碳氮比的重要性。 2.1.2 堆肥制作的关键工艺: 分步讲解堆肥的堆积、翻堆、水分控制、温度管理、微生物接种(可选)等技术要点,以及不同类型堆肥(如常温堆肥、高温堆肥、蚯蚓堆肥)的特点与适用性。 2.1.3 堆肥质量的鉴别与应用: 教授如何判断堆肥是否成熟(颜色、气味、质地),以及不同成熟度的堆肥在施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2.2 绿肥种植与应用:活的养分库 2.2.1 绿肥的种类与特性: 介绍豆科绿肥(固氮作用)、非豆科绿肥(改良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质)等,以及它们在生长周期、养分含量、适应性等方面的差异。 2.2.2 绿肥种植技术: 讲解播种时间、播种量、生长管理、翻压时机等,强调选择适合作物生长周期和当地气候条件的绿肥品种。 2.2.3 绿肥的翻压与效益: 分析绿肥翻压对土壤有机质、养分含量、土壤结构、病虫害抑制的积极影响,以及翻压深度与时机的选择。 2.3 秸秆还田:循环农业的典范 2.3.1 秸秆还田的益处: 阐述秸秆还田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化肥施用量、降低面源污染等。 2.3.2 秸秆还田的技术要点: 讲解秸秆的粉碎、深翻、配合秸秆腐解剂的使用、以及在不同作物种植模式下的还田方式。 2.3.3 秸秆还田的注意事项: 提醒读者注意秸秆可能带来的初期氮素竞争、病虫害传播等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2.4 其他有机改良方法 2.4.1 有机肥的种类与施用: 介绍农家肥(如人畜粪尿、草木灰)、商品有机肥、微生物菌肥等,分析其养分特性、施用方法、注意事项。 2.4.2 生物菌肥的应用: 讲解菌肥中特定微生物的作用机制(如固氮菌、解磷菌、促生菌等),以及如何选择和使用菌肥以提升作物生长和抗病能力。 2.4.3 调理剂与改良剂: 介绍如石灰、硅钙肥、生物炭等,阐述它们在调节土壤pH、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吸附污染物等方面的作用。 第二部分:作物营养的智慧——均衡供给与科学管理 第三章:作物营养需求解析 3.1 宏量营养元素:作物生长的“骨干” 3.1.1 氮(N): 氮在植物体内的形态、功能(构成蛋白质、核酸、叶绿素等),生长周期中对氮的需求变化,氮缺乏与过剩的症状,以及氮素来源与流失。 3.1.2 磷(P): 磷的形态、功能(能量代谢、遗传物质、根系发育等),磷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重要性,磷缺乏与过剩的症状,以及磷在土壤中的有效性问题。 3.1.3 钾(K): 钾的功能(调节水分、酶活化、光合作用、抗逆性等),钾对果实品质的影响,钾缺乏与过剩的症状,以及钾在土壤中的淋溶性。 3.2 次量营养元素:不可或缺的“助手” 3.2.1 钙(Ca): 钙的功能(细胞壁构成、信号传导、抗病性),钙在果实和种子中的积累,钙缺乏的症状。 3.2.2 镁(Mg): 镁的功能(叶绿素核心成分、酶活化),镁缺乏的症状(老叶黄化)。 3.2.3 硫(S): 硫的功能(构成氨基酸、维生素),硫缺乏的症状。 3.3 微量营养元素:虽量少而作用大 3.3.1 铁(Fe): 铁的功能(叶绿素合成、呼吸作用),铁缺乏的症状(幼叶失绿)。 3.3.2 锰(Mn): 锰的功能(光合作用、酶活化),锰缺乏与过剩的症状。 3.3.3 锌(Zn): 锌的功能(生长素合成、酶活化),锌缺乏的症状(小叶病)。 3.3.4 铜(Cu): 铜的功能(酶活化、抗氧化),铜缺乏的症状。 3.3.5 硼(B): 硼的功能(花粉萌发、细胞壁形成),硼缺乏的症状(心叶卷曲、果实畸形)。 3.3.6 钼(Mo): 钼的功能(硝酸还原酶、固氮酶活化),钼缺乏的症状。 3.3.7 氯(Cl)、镍(Ni): 简述其功能和重要性。 3.4 营养元素间的相互关系:协同与拮抗 3.4.1 协同作用: 某些元素同时存在时能相互促进吸收和利用(如氮和磷、钾和镁)。 3.4.2 拮抗作用: 某些元素比例失调时会抑制其他元素的吸收(如高磷对锌、铁的吸收有抑制作用,高钾对镁、钙的吸收有抑制作用)。理解这些关系有助于避免营养失衡。 第四章:作物营养诊断与管理策略 4.1 诊断方法:火眼金睛识病因 4.1.1 根外诊断法: 4.1.1.1 症状观察法: 详细描述不同营养元素缺乏与过剩在叶片、茎、根、果实上表现出的典型症状,并区分其在不同年龄叶片上的表现。 4.1.1.2 土壤养分检测: 介绍土壤养分速测仪的使用,以及土壤养分检测报告的解读,分析土壤养分含量是否均衡。 4.1.1.3 植物组织(叶片)养分检测: 讲解植物叶片取样方法、送检流程,以及如何根据叶片养分含量判断作物营养状况。 4.1.2 根内诊断法: 简述对土壤本身进行分析,如土壤pH值、EC值、有机质含量等对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4.2 施肥原则:以土壤改良为基础 4.2.1 量体裁衣,因地制宜: 强调根据作物种类、生长阶段、土壤肥力、气候条件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 4.2.2 养分均衡,比例协调: 遵循“养分全”和“养分齐”的原则,避免单一养分过量或缺乏,确保宏量、次量、微量元素之间的合理比例。 4.2.3 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或不施): 优先使用有机肥,通过土壤改良来提升土壤的“养分供给能力”和“养分保持能力”,化肥只作为补充或在特定阶段使用。 4.2.4 薄肥勤施,适时适量: 避免一次性大量施肥,采用少量多次的施肥方式,确保养分能被作物及时有效地吸收利用。 4.2.5 养分来源多样化: 结合使用有机肥、生物菌肥、缓释/控释肥料(如果需要),以及叶面喷施等多种施肥方式。 4.3 施肥技术与管理 4.3.1 基肥(底肥)的施用: 强调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提供作物生长初期的养分,并对土壤进行长期改良。 4.3.2 追肥(侧施、根施)的管理: 讲解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时期对养分的集中需求,以及追肥的时机、方法(开沟施、穴施、撒施等)和用量。 4.3.3 叶面喷施的策略: 介绍叶面喷施的优点(吸收快、针对性强),适用的肥料种类(如微量元素、生长调节剂),以及喷施时机、浓度、避害(如避开高温、强光)。 4.3.4 科学施用生物菌肥: 强调菌肥的活性,讲解如何避免高温、潮湿、强酸强碱等不利条件,以及与有机肥配合使用效果更佳。 4.3.5 农家肥施用安全: 提醒读者注意农家肥的腐熟消毒,防止病虫害传播和有害物质残留。 第五章:综合实践案例与未来展望 5.1 不同作物营养管理案例分析: 针对几种代表性作物(如叶菜类、瓜果类、根茎类),提供具体的土壤改良和施肥方案,并结合其生长周期进行详细阐述。 5.2 农场土壤健康管理计划制定: 指导读者如何结合自身农场实际情况,制定长期的土壤改良和作物营养管理规划。 5.3 绿色农业的发展趋势: 探讨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精准农业等理念,以及它们与本书内容的关联,展望未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5.4 结语: 再次强调土壤健康是农业根本,科学营养管理是丰收之道,鼓励读者将书中知识付诸实践,为生产安全、健康、优质的农产品贡献力量。 目标读者: 本书适合广大蔬菜种植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业合作社成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农林院校师生、以及对有机农业、健康种植感兴趣的社会各界人士阅读。 本书价值: 《绿色农耕》不仅是一本技术指导手册,更是一种农业理念的传播。它将帮助读者: 提升土壤肥力,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科学的有机改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优化作物营养,提高产量与品质: 实现作物养分的均衡供给,促进作物健康生长,显著提高产量和农产品品质。 保障食品安全,守护生态环境: 生产无公害、绿色、健康的农产品,同时保护土壤、水源和生物多样性,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增强作物抗逆性: 健康的土壤和均衡的营养能够显著提高作物的抗旱、抗病、抗虫能力,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建立科学的农业生产观念: 引导读者从“掠夺式”的耕作方式转向“滋养式”的生态循环农业。 本书将为您打开一扇通往健康、可持续农业的大门,让您的土地更加肥沃,让您的作物更加茁壮,让您的收获更加安心。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生活品质有较高要求的城市居民,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在家中实践健康、可持续生活方式的方法。我深知,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伴随着一些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潜在的挑战。因此,“无公害”这个词汇对我而言,具有特别的吸引力。而“配方施肥”,更是戳中了我的痛点。我尝试过在家种植一些简单的蔬菜,比如生菜、香菜,但往往发现,虽然它们能存活,但长势并不如意,而且对于如何科学地为它们提供养分,我一直感到非常困惑。我听说过很多关于肥料的知识,比如氮肥、磷肥、钾肥,也知道有机肥和化肥的区别,但如何根据不同蔬菜的需求、不同的生长阶段,制定出最合适的“配方”,这对我来说一直是个谜。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揭开这个谜底,让我能够更科学、更精准地为我精心呵护的蔬菜提供养分,让它们健康成长,最终成为餐桌上安全美味的食材。我期待从中获得一些实用的指导,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真正实现“从源头把控”的健康饮食理念。

评分

这本书,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翻到的。当时我正为一个在自家阳台上种植的番茄品种的产量问题而烦恼,试了各种网上流传的“秘籍”,但效果都差强人意。无意中,我看到了这本书的书名,当时眼前一亮。“无公害设施蔬菜”,这不就是我追求的目标吗?我平时也比较注重饮食健康,希望自家种的蔬菜既安全又好吃。再看到“配方施肥”,这三个字更是击中了我。我一直觉得施肥是个技术活,随便乱施肥不仅效果不好,还可能适得其反,甚至对土壤和蔬菜本身造成伤害。所以,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像是及时雨。我迫不及待地把它带回了家,虽然我并不是专业的农民,也不是在规模化的种植大棚里工作,但我相信里面的原理和方法,多少是可以借鉴的。我特别想了解,究竟什么样的肥料搭配,才能让蔬菜在受控的环境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长潜力,同时又能保证其“无公害”的品质。我脑子里已经开始勾勒出,通过这本书,我可以在我的小阳台上,种出更健康、更茁壮、产量更高的蔬菜的美好画面。

评分

最近,我对家庭园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看着一些朋友在家里的阳台或者小院子里,种出了各种各样的新鲜蔬菜,那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感觉,让我非常羡慕。我尝试过种一些简单的绿叶菜,但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要么长得细弱,要么就容易生病。后来我意识到,可能是施肥环节出了问题。我听别人说过,施肥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而我,对于这门艺术和科学,几乎是一窍不通。我最看重的就是健康,所以我对“无公害”的概念非常敏感,希望自己种出来的蔬菜,绝对安全可靠。而“配方施肥”,这个词语本身就充满了科学性和专业性,让我觉得这或许是解决我目前困境的关键。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学习到如何为不同的蔬菜,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提供最适宜的营养,了解各种肥料的特性和作用,以及如何科学地进行搭配和施用。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引导我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让我能够真正掌握种植健康蔬菜的秘诀,享受园艺带来的乐趣和收获。

评分

最近,我迷上了“阳台菜园”这个概念。看着那些绿油油的蔬菜在自家的小天地里生长,那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然而,要把这个小小的菜园打理得井井有条,却着实需要一些学问。我曾经在网上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关于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甚至是如何选择种子,但唯独在“施肥”这方面,我始终感觉是一知半解。很多时候,我只是凭着感觉,看到叶子发黄就施点氮肥,看到不开花就施点磷肥,这样的做法,总让我觉得有些鲁莽,担心会“好心办坏事”。而当我在书店看到《无公害设施蔬菜配方施肥》这本书时,我感觉就像找到了救星。我对“无公害”的理念非常认同,毕竟,我们吃的蔬菜,安全是第一位的。而“配方施肥”,更是让我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希望。我渴望能够系统地学习到,如何根据不同的蔬菜种类,以及它们在不同生长时期的需求,来科学地搭配和使用肥料。我希望能学会如何计算肥料的用量,如何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以及如何避免施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最终让我的阳台菜园里的蔬菜,不仅看起来生机勃勃,吃起来更是健康又放心。

评分

作为一个常年在外工作的都市白领,我享受着科技带来的便利,但也越来越意识到回归自然、追求健康生活的重要性。我一直认为,食材的品质是健康之本,而蔬菜,更是我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曾尝试过在超市购买所谓的“有机蔬菜”,但总感觉心里不够踏实,总觉得那些高高在上的价格背后,是否真的如宣传的那样纯净天然。我希望能够有能力,自己种植一些最基本的蔬菜,来满足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需求。而《无公害设施蔬菜配方施肥》这本书的名字,恰恰击中了我的心坎。“无公害”是对品质的承诺,“设施蔬菜”则意味着我可以突破地域和季节的限制,在居家环境中实现种植。“配方施肥”更是让我看到了科学、高效的解决方案。我一直对土壤的养分平衡感到好奇,也知道“过犹不及”的道理。我渴望能够通过这本书,学习到真正科学的施肥方法,了解不同元素对蔬菜生长的具体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精确的配比,让蔬菜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达到最佳的生长状态。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通往健康厨房的大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