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孙子兵法智慧全解 |
| 作者 | 丁一 |
| 定价 | 32.00元 |
| 出版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568014021 |
| 出版日期 | 2016-05-01 |
| 字数 | |
| 页码 | 284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孙子兵法》一书共有十三篇,是一部的军事著作。这本书构建了完整严密、头尾衔接、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军事思想体系,也是现存的X早的一部兵书。因此,孙子也被称为是“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同时,《孙子兵法》也被称为是“世界*一兵书”“兵学圣典”“兵学经典之头”。 |
| 作者简介 | |
| 孙武,中国春秋时期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著有享誉世界的《孙子兵法》。编者丁一,根据的兵书进行现代化阐释。 |
| 目录 | |
| 章 始计篇 兵者,国之大事也 2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 计利以听 9 因利而制权 13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18 多算胜,少算不胜 22 第二章 作战篇 军队无后勤,则不战自亡 26 就地取材,以战养战 30 掠乡分众,廓地分利 34 胜敌而益强 37 兵贵神速 40 第三章 谋攻篇 不战而屈人之兵 44 上兵伐谋 48 伐谋 51 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54 乱军引胜 58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62 第四章 军形篇 胜可知,而不可为 66 可胜者,攻也 69 守则不足,攻则有余 72 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 76 先胜后战 80 能为胜败之政 83 度、量、数、称、胜 86 第五章 兵势篇 人事相宜,上下同欲 90 以正合,以奇胜 93 奇正之变,不可胜穷 97 势险节短 100 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104 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107 第六章 虚实篇 致人而不致于人 112 与我战者,乖其所之 116 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 121 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 125 应形于无穷 130 避实而击虚 133 兵因敌而制胜 136 第七章 军争篇 迂直之计 140 兵以立,以利动 144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149 以治待乱 152 劳逸之道 155 用兵之法 158 第八章 九变篇 君命有所不受 162 将通于九变之地利 166 伸缩进退变化,圣人之道 170 智者之虑 173 无恃其不来,无恃其不攻 176 将有五危 178 第九章 行军篇 处军相敌 182 军行有险阻 187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191 令素行者,与众相得 196 第十章 地形篇 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200 地形者,兵之助 205 动而不迷,举而不穷 209 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212 第十一章 九地篇 先至而得天下 216 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 219 携手若使一人 222 九地之变,屈伸之利 227 并敌一向千里杀将 231 践墨随敌,以决战事 235 始如处女,敌人开户 238 第十二章 火攻篇 以火佐攻者明 242 明主虑之,良将修之 246 不可怒而兴师 249 明主慎之,良将警之 252 第十三章 用间篇 五间俱起,莫知其道 256 因其敌间而用之 260 无所不用间 264 洞悉其间 267 / |
| 编辑推荐 | |
| 研读国学经典仿佛倘佯在思辨的王国和知识的海洋里,那么,对于中华文明而言,研读国学经典就是在保护民族精神血脉,建设精神家园,弘扬文化传统;对于个人人生而言,研读国学经典就是在正心修身,提高素养,修炼气质,培养健*高尚的人格,借助古代圣贤的智慧去解决生活、工作中的棘手问题,塑造人生。 |
| 文摘 | |
| 计利以听①,乃为之势②,以佐③其④外⑤。 【注释】 ①计利以听:有利的计划被采纳。计利,有利的计谋。听,听从。②势:这里指形势、态势。③佐:辅佐,引申为有助于。④其,指示代词,这里指实现战略或战役目标的计划。⑤外,指外部环境或客观环境。 【译文】 有利的战略决策被采纳以后,接下来就要调动部队,造成一种积极的军事态势,以有助于对外作战。 【智慧全解】 在分析了影响战争胜负的客观条件之后,孙子又进一步论述了“势”对于战争成败的重要影响。 在《孟子·公孙丑上》里面有这样一句话:“虽有智慧,不如乘势。”“势”是敌对双方争抢的根本,也是任何一方获胜的关键因素。因此,谋势也就成了一门高深而且还不可不通晓的学问。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势,让自己的力量得到协调、平衡,并且得到有效的发挥;同时也可以通过改变势,打破对方的协调和平衡,制约对方,限制对方发挥力量。我们无论是做工作还是办事情,能够做到正确把握势就可以事半功倍,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与势不符,轻则事倍功半,重则贻误时机,导致一事无成。 【阅读延伸】 曹刿论战大胜齐国 春秋时,齐王拜鲍叔牙为大将,率兵进犯鲁国。 鲁庄公过去曾吃过齐国的败仗,听到齐军又来了,很是惊慌失措,便对大臣施伯说:“齐国简直太欺侮人了,有什么办法可以抵抗呢?” 施伯想了好一会,依然无法,说:“我可以推荐一个人来,也许他有办法应付!” “是谁?” “曹刿!”施伯说,“他是一位隐士,虽然没有做过官,我看此人却有将相之才!” “去请他来谈谈吧!” 曹刿来见鲁庄公。庄公问:“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抵抗齐国的侵略呢?” 曹刿答:“战争的情况是变幻莫测的,不可以遽下结论,如果能够给我一个随军参战的机会,也许可以临机应变,设计制胜。” 庄公听他这么说,心里很是欢喜,便叫他做参谋,随军出征,到了长勺和齐军对垒。 齐将鲍叔牙看见鲁军出迎了,立即展开攻势。他从前在乾时曾打败过鲁军,把庄公视为手下败将,有轻敌之心,下令全面出击,想一下把庄公捉过去,一时战鼓齐鸣,喊杀连天,兵士如山崩海倒般冲过去。 庄公着了慌,也连忙下令擂鼓出击,曹刿立即制止,说:“且慢!敌人的锐气正旺盛,只可以严阵以待,急躁不得!”于是,齐军传令偃旗息鼓,坚守阵地,不准惊扰喧哗,轻举妄动违令者斩。 齐军一阵冲锋过来,却如木板碰铁桶一样,冲不进去只得退下;过了一会儿,齐军再次擂鼓冲锋,鲁军依然不动摇,“铁桶”似乎更加坚固,齐军又退了下来,鲍叔牙很得意地对部属说:“鲁军吃过了苦头,害怕起来了,两次挑战都不敢出,证明他们已心怯胆丧,如果再来一轮冲锋,哈哈!不埋头夹尾逃跑才怪呢!”他跟着下达第三次冲锋命令,战鼓又像雷一样响起来,这时齐兵虽然嘴里叫喊着,心里也认为敌军不敢出来,无形中斗志已松懈下去。 曹刿听到齐军的第三次鼓响了,便对庄公说:“是出击的时候了,下令冲出去!” 鲁兵一闻战鼓响,如猛虎扑食一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地冲出去。齐兵防不到这一招,慌忙招架,被杀得七零八落,大败而逃。 庄公见打了胜仗,十分欢喜,忙下令乘胜追击,曹刿又加制止:“别忙!等一会儿。”说完跳下车去,看看地上的车辙,又站回车顶,向齐军望了一阵,然后说:“放心追击下去,杀它个片甲不留!”鲁军追杀了30里,把齐军狠狠地赶回齐国去,俘获的战利品堆积如山。 在举行庆功宴的时候,庄公高兴地问曹刿:“我很不明白,你当时为什么要等到敌军三通鼓后才肯擂鼓出击,其中奥妙,可以告诉我吗?” 曹刿说:“凡打仗,全凭一股勇气,擂鼓就是冲锋的信号,次鼓响,是士气旺盛的时候,好比一群下山猛虎,千万不可撄其锋;第二次鼓响,敌军又碰不到对手的时候,士气就开始松懈,斗志逐渐下降了;到了第三次鼓响,士兵已到了疲惫地步,只能鼓噪,战斗力也减少了大半。所以,我乘敌人的三通鼓罢,然后出其不意,一鼓作气,策新羁之马,攻疲乏之兵,自然会将他们打垮!” “可是,当敌人败退的时候你又阻止我不让追击,待望过天看过地之后,才下令穷追,这又是什么道理呢?”庄公再问。 曹刿又向他解释:“兵不厌,齐军诡计多端,它败走,说不定其中有,诱我交锋,一旦不慎,很可能会中埋伏,弄得全军覆没。因此,我特别下车去,看看车辙马迹,如果杂乱,证明这是敌人仓皇而逃。我看到他们的车辙车迹很不规则,但信不过,再登上车顶望望,见他们一窝蜂狼狈而逃,连军旗也东倒西歪的,就确信了他们是真的败退,再没有什么生力军和伏兵了。因此,才敢大胆进军。” “你真是一个的战略家!”庄公说完,满赐一杯胜利酒,下令班师回朝。 …… |
| 序言 | |
拿到这本《孙子兵法智慧全解》之后,我的内心就充满了期待。我一直以来都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孙子兵法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其蕴含的智慧更是让我着迷。这本书从拿到手的第一刻起,就给我一种非常扎实、可靠的感觉。它的装帧设计虽然朴实,却透露着一种经典的气息,封面上的字体和图案都经过精心设计,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本内容厚重的书。我最欣赏的是它在解读孙子兵法时所采用的视角。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兵法停留在军事领域,而是将其拓展到了更广泛的社会生活和个人成长层面。我看到书中对于“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解读,结合了现代的谈判技巧和心理博弈,让我深受启发。这不仅仅是关于如何避免战争,更是关于如何在竞争中占据主动,实现共赢。而且,书中对每一个篇章的分析都非常深入,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还会挖掘其背后更深层次的哲学思想和战略原则。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计篇”和“作战篇”的解读,将那些看似朴素的道理,用现代的语言进行阐述,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其精髓。这本书让我感觉到,孙子兵法并非是过时的理论,而是具有永恒价值的智慧结晶。
评分这本《孙子兵法智慧全解》的出现,无疑给我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洞察力。它不像很多传统的解读那样枯燥乏味,而是通过一种更加灵活和富有启发性的方式,将孙子兵法的精髓展现出来。我喜欢作者在解读每一条兵法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对人性和社会运行规律的深刻理解。比如,书中对于“虚实篇”的阐述,让我看到了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巧妙的布局和心理战术来扭转乾坤,这在现代的商业谈判和市场竞争中都有着极高的借鉴意义。而且,作者在解读的过程中,并没有回避一些兵法的“冷酷”一面,而是以一种更加务实和辩证的眼光去审视它们,让我能够更理性地看待其中的智慧。我注意到书中还有一些关于“势”的解读,这让我认识到,很多时候,成功的关键并不在于个体能力的强弱,而在于能否顺势而为,创造有利的局面。这本书不仅仅是对孙子兵法的解读,更像是一次对古老智慧的现代再创造,它让我看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之间的奇妙连接,也为我打开了新的思考维度。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我眼前一亮,特别是它在内容呈现上的一些创新,让我耳目一新。我一直认为,经典的解读,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让现代人能够理解和应用,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将孙子兵法的原文罗列出来,而是通过各种生动有趣的案例,将抽象的兵法概念具象化。我尤其喜欢其中一些将兵法智慧与现代商业竞争、团队管理相结合的分析,这让我看到了孙子兵法跨越时空的生命力。而且,它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仿佛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智者对话。我发现,很多我曾经感到困惑的问题,在这本书的解读下,似乎都有了豁然开朗的答案。比如,在处理复杂人际关系时,书中关于“知彼知己”的阐述,结合了现代心理学的一些观点,让我对如何更有效地洞察他人和认识自己有了更深的理解。此外,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古代名将的战例,这些战例的分析也相当到位,让我能更直观地感受到兵法在实战中的应用。总而言之,这本《孙子兵法智慧全解》不仅仅是一本兵法解读,更像是一本人生智慧的指南,它让我看到了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无穷宝藏,也为我提供了解决现实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非常值得反复品读。
评分终于拿到这本《孙子兵法智慧全解》,拿到手就爱不释手,书的装帧设计非常精美,纸张的质感也很好,翻阅起来有一种沉甸甸的厚实感,光是摆在书架上就觉得很有分量。拿到书的第一时间,我就迫不及待地翻开,想看看里面的内容是否如它外观一样吸引人。我一直对古代兵法很感兴趣,尤其是孙子兵法,觉得其中蕴含的智慧,不仅仅适用于战场,更能指导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决策,无论是工作上的项目推进,还是人际关系的处理,亦或是个人成长中的目标设定,都能找到它的影子。这本书的排版我个人觉得非常舒服,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也恰到好处,阅读起来不会感到疲惫。而且,我注意到它在原文的注解和解读方面做得相当深入,不仅仅是字面意思的解释,更会结合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进行分析,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古人当时的思考方式和战略考量。这一点我特别看重,因为很多时候,脱离了时代背景的解读,很容易流于表面,甚至产生误解。这本书在这一块做得非常扎实,我能感受到作者在考据和梳理上的用心。总的来说,这是一本让人从视觉到内容都倍感愉悦的书籍,我非常期待接下来的阅读体验,相信它会带给我更多的启发和思考。
评分收到这本《孙子兵法智慧全解》让我感到非常惊喜,因为它完美地满足了我对一本高质量解读类书籍的所有期待。首先,它的内容组织非常清晰,从序言到每一章的解读,逻辑性都很强,循序渐进,让读者能够轻松地跟随作者的思路。我一直认为,好的解读,应该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成功。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是什么”,更会引导你思考“为什么”以及“如何应用”。我尤其喜欢书中对“用间篇”的解读,结合了现代信息安全和情报工作的案例,让我深刻理解了信息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获取和利用信息。这种古今结合的解读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另外,我注意到书中还引用了大量的历史故事和名人轶事,这些生动的例子让兵法理论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鲜活的智慧。阅读过程中,我常常被这些故事所吸引,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兵法在实际中的应用。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部兼具深度和广度的佳作,它不仅让我对孙子兵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战略思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