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漫話中華民俗叢書:中華民俗十二生肖
定價:36.80元
作者:趙伯陶
齣版社:氣象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502956318
字數:
頁碼:235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生肖文化在我國源遠流長,於民間更有廣泛的基礎,《中華民俗十二生肖》從民俗學人手,運用文化人類學的相關知識,引用大量史實、史料,對十二生肖的來源、含義及民俗、趣聞等方麵作瞭翔實的記述,生動地還原瞭生肖文化的全貌。
《漫話中華民俗叢書:中華民俗十二生肖》分總說和分說兩大類彆,涉及民間文學、神話學、藝術學、民族學、飲食文化甚至迷信禁忌等內容。《漫話中華民俗叢書:中華民俗十二生肖》語言簡練易懂,並配以多幅精美圖片,具有很強的研究價值和可讀性,適用於傳統文化、生肖文化的研究者和愛好者。
目錄
-引言
-總說
十二生肖訪古
十二生肖溯源
十二生肖探賾
十二生肖尋幽
十二生肖拾趣
十二生肖集錦
十二生肖談藝
十二生肖衍義
十二生肖論命
十二生肖說鈴
十二生肖集郵
十二生肖排序
-子 生肖說鼠
概說
談藝
-醜 生肖說牛
概說
談藝
-寅 生肖說虎
概說
談藝
-卯 生肖說兔
概說
談藝
-辰 生肖說龍
概說
談藝
-巳 生肖說蛇
概說
談藝
-午 生肖說馬
概說
談藝
-未 生肖說羊
概說
談藝
-申 生肖說猴
概說
談藝
-酉 生肖說雞
概說
談藝
-成 生肖說狗
概說
談藝
-亥 生肖說豬
概說
談藝
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介紹
趙伯陶,1948年生,北京市人,《文藝研究》編審。北京大學中文係1982年畢業。業餘從事古典文學及傳統文化研究,已發錶論文、書評150餘篇;點校《古夫於亭雜錄》等古籍4部;注釋評選《宋詞精選》、《袁伯修小品》、《張惠言暨常州派詞傳》、《明文選》、《王士禛詩選》、《袁宏道集》、《七史選舉誌校注》等16部;學術專著《市井文化與市民心態》、《明清小品:個性天趣的顯現》、《落日輝煌:雍正王朝與康乾盛世》等10部。
文摘
北京圓明園是清代的皇傢園林,其西洋樓海晏堂前曾有十二生肖噴泉銅像,構造精美,舉世無雙。公元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燒殺搶掠,無所不為,一把大火將有“萬園之園”美稱的圓明園焚毀。從此十二生肖銅像身首分離,流落異鄉,失去瞭往日的神采。有關學者認為,十二生肖銅像是當時在法國天主教傳教士們的指導下,為康熙皇帝所設計與製造的。從有關銅版畫可以看到,在海晏堂前,這十二生肖銅像左右各六個一字排開,分彆代錶一晝夜中的十二個時辰(一個時辰閤今天的兩小時)。每到一個時辰,代錶這一時辰的生肖銅像就從嘴裏自動噴齣水流,其景象當非常壯觀。
2000年,在香港的一場拍賣會上,圓明園十二生肖銅像中的牛首、虎首與猴首現身會場,當即被我國保利藝術博物館不惜重金,競拍成功,帶迴故鄉。2003年9月間,保利藝術博物館又輾轉從美國某私人收藏傢手中“請”迴豬首,各傢媒體曾掀起一陣報道的熱潮,引起世人的極大關注。至此,十二生肖銅像已有四件迴歸故鄉,鼠首、兔首今仍由法國的博物館收藏,馬首在我國颱灣,龍首、蛇首、雞首、狗首、羊首五件至今下落不明。
饒有趣味的是,2003年9月中旬,圓明園十二生肖銅鑄狗首即將在香港拍賣的消息不脛而走,引來各階層人士的極大關注。這件狗首是真是假,曾引來一片爭議之聲,因為據有關人士透露,從內部結構講,豬、牛、虎、猴四首內部基本中空,正中部分有一個帶有鋸齒的卡口,卡口直通獸嘴部,可以想見當年水就是由獸首的頸部進入獸首的;而在香港即將拍賣的狗首則在其腦後有一個小孔,資料說是進水口,當有銅管與之相連。從色澤上講,豬、牛、虎、猴四首色澤發紅;而在香港即將被拍賣的狗首,其色澤是黑中透綠的青銅色。狗首究竟是真是假,世人尚無結論,而由之又引來另一令世人瞠目結舌的驚人消息:有關專傢認為還有另一套十二生肖獸頭存於世上,很可能就存放在北京某機關的倉庫裏而不為人知。個中原因是,十二生肖獸頭是由模具澆鑄的,從理論上講,當時不可能隻做一套,作為皇傢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完全有理由另澆一套備件。
……
序言
-引言
-總說
十二生肖訪古
十二生肖溯源
十二生肖探賾
十二生肖尋幽
十二生肖拾趣
十二生肖集錦
十二生肖談藝
十二生肖衍義
十二生肖論命
十二生肖說鈴
十二生肖集郵
十二生肖排序
-子 生肖說鼠
概說
談藝
-醜 生肖說牛
概說
談藝
-寅 生肖說虎
概說
談藝
-卯 生肖說兔
概說
談藝
-辰 生肖說龍
概說
談藝
-巳 生肖說蛇
概說
談藝
-午 生肖說馬
概說
談藝
-未 生肖說羊
概說
談藝
-申 生肖說猴
概說
談藝
-酉 生肖說雞
概說
談藝
-成 生肖說狗
概說
談藝
-亥 生肖說豬
概說
談藝
參考文獻
後記
我一直認為,文化傳承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讓年輕人能夠理解和接受。而《中華民俗十二生肖》這本書,恰恰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我是一名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學生對傳統文化缺乏興趣的問題。這本書記載的十二生肖文化,正是我們教學的絕佳素材。書中的語言非常生動活潑,沒有使用那些晦澀難懂的學術術語,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結閤大量的插圖,將每個生肖的特點、傳說、以及與之相關的民俗活動進行瞭細緻的描繪。我尤其欣賞書中對不同生肖的性格分析,以及它們在中國社會中的象徵意義。比如,屬虎的孩子通常被認為勇敢有擔當,屬兔的孩子則聰明伶俐。這些描述,既符閤我們日常的觀察,又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更重要的是,書中將十二生肖與一些重要的中國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節等緊密聯係起來,讓學生們能夠直觀地感受到生肖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體現。我相信,如果將這本書作為輔助教材,一定會大大提高學生們學習中國傳統民俗的興趣,讓他們在快樂中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
評分坦白說,最初拿到這本《中華民俗十二生肖》,我抱著一種“瞭解一下”的心態。畢竟,十二生肖實在太熟悉瞭,感覺沒什麼新意。然而,這本書的“漫話”風格,瞬間就吸引瞭我。它不是那種枯燥乏味的學術著作,而是用一種非常接地氣、充滿故事性的方式,把十二生肖的來龍去脈講清楚瞭。我一直以為生肖就是個簡單的年份輪換,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它背後更深層的東西。比如,為什麼是這十二種動物?它們各自有什麼樣的象徵意義?書中用很多生動有趣的民間傳說來解釋,這些故事聽起來就像神話一樣,卻又有著深刻的寓意。我尤其喜歡關於龍的傳說,書中描繪的龍,不是凶神惡煞的,而是象徵著力量、智慧和祥瑞,與我們對龍的傳統認知不謀而閤。而且,書中還不僅僅講故事,還把十二生肖與中國古代的曆法、農耕文明聯係起來,讓我看到瞭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對自然的觀察。讀這本書,感覺就像在聽一位博學的老者講故事,他講得生動有趣,讓你聽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覺就學到瞭很多東西。它讓我對十二生肖有瞭全新的認識,不再是簡單的標簽,而是活生生的文化符號。
評分這本書的齣現,讓我對“年味”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我總覺得,隨著時代的發展,年味越來越淡瞭。但通過閱讀《中華民俗十二生肖》,我纔發現,很多我們曾經熟悉的年俗,其實都與十二生肖息息相關。書中對十二生肖的起源傳說,以及它們在中國古代社會中的地位和影響,做瞭非常細緻的闡述。我這纔明白,原來我們慶祝本命年,是為瞭祈求好運,也是對自身生肖守護神的一種敬意。書中還詳細介紹瞭不同生肖的性格特點,以及它們在中國古代婚姻、社交等方麵的“配對”理論,雖然這些理論可能帶有一定的神秘色彩,但卻反映瞭古人對和諧人際關係的追求。最讓我感動的是,書中還描繪瞭十二生肖與中國傳統節氣、農事活動的關係,讓我們看到瞭古人是如何通過觀察自然規律來安排生活的,這種樸素而智慧的生活哲學,在今天依然具有藉鑒意義。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生肖的書,更是一部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百科全書,它讓我重新審視瞭我們所處的文化環境,也讓我對未來充滿瞭期待。
評分對於長期旅居海外的我來說,這套叢書就像一座連接故鄉的橋梁,讓我重新拾起那些漸行漸遠的文化記憶。我尤其鍾愛《中華民俗十二生肖》這一冊,它以一種彆開生麵的方式,將我熟悉的生肖文化進行瞭係統性的梳理和呈現。書中不僅僅是文字的描述,更穿插瞭大量精美的插圖,那些生動形象的繪畫,將每個生肖的特點錶現得淋灕盡緻。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十二生肖與節令、習俗結閤的部分,比如春節期間,傢傢戶戶都會掛上與當年生肖相關的裝飾,寓意吉祥。書裏詳細解釋瞭這些習俗的由來和意義,讓我明白瞭這些流傳已久的傳統並非空穴來風,而是蘊含著古人對生活的美好祝願和對自然的敬畏。讀著讀著,我仿佛能聽到春節熱鬧的鞭炮聲,聞到年夜飯的香氣,感受到那種濃厚的節日氛圍。而且,書中還探討瞭十二生肖在中國古代占蔔、命理中的應用,雖然我對此瞭解不多,但書中淺顯易懂的講解,讓我對這部分神秘的文化領域有瞭初步的認識,不再感到遙不可及。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生肖的書,更是一本關於中國文化、關於我們民族情感的書,它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的文化根源,也讓我對傳統民俗有瞭更深的尊重和熱愛。
評分這本書的齣現,簡直是為我這種對傳統文化充滿好奇,又苦於無從下手的人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對十二生肖的故事耳熟能詳,但總覺得那隻是一個籠統的概念,缺乏深度的瞭解。翻開這本書,我纔發現原來每個生肖的背後,都蘊含著如此豐富的故事和文化意義。它不是簡單地羅列生肖的名稱,而是深入挖掘每個生肖的起源傳說,那些古老的民間故事,比如關於鼠如何聰明地搶到第一個位置,牛如何勤懇地耕耘,虎如何威風凜凜地守護山林,兔如何機敏地躲避災禍等等,都被描繪得栩栩如生,仿佛就在眼前上演。更讓我驚喜的是,作者並沒有止步於傳說,而是將十二生肖與中國古代的社會生活、哲學思想,甚至天文曆法緊密地聯係起來。我瞭解到,生肖不僅僅是簡單的年份代號,更承載瞭古人對自然規律的觀察,對人生百態的理解,以及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書中對每個生肖的性格特質、相生相剋的說法,也都有詳細的闡述,讓我對自己的生肖有瞭更深的認識,也更能理解身邊朋友的特點。語言方麵,這本書采用瞭“漫話”的形式,通俗易懂,卻又不失趣味性,就像一位慈祥的長輩在娓娓道來,讓人在輕鬆愉快的閱讀中,不知不覺地吸收瞭豐富的知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