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神箭手的故事――不要忽視孩子的注意力
2 物理大師楊振寜的經驗――提高注意力可以讓孩子更認真投入
3 小雞啄米的啓示――提高注意力可以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
4 會學也會玩的高考狀元――提高注意力可以讓孩子更有韌性
5 調皮大王的轉變――提高注意力可以端正孩子的學習態度
6 撿“石頭”的故事――提高注意力還可以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7 心理學傢的實驗――注意力必須靠平時不斷培養
8 一起來改變孩子的注意力吧
孩子為什麼總是漫不經心、不在意的樣子?
1 太調皮,總是動個不停
2 走神兒,“身在曹營心在漢”
3 沒耐心、愛玩,性格“不定性”
4 “我不喜歡,沒興趣”
5 還不能理解爸爸媽媽,不把爸爸媽媽的話往心裏去
6 沒有融入集體生活,不知道怎樣與老師同學相處
7 缺乏自律性,沒有形成好的習慣
8 身體素質也會影響到孩子的專注性
認真、嚴肅,從現在開始保持專注!
1 從生活中的每開始做起
2 關鍵是要用“心”
3 小事也要放在心上
4 每天十分鍾,孩子變化大
5 不知道該怎麼做?做一個計劃吧
6 上課很重要,緊跟住老師
7 課後多復習,掌握住關鍵
8 嚴格要求自己,不要彆人“看著”也能投入
9 把父母和老師的話放在心上
10 壞情緒?――好心情
11 做遊戲也能夠提高注意力!
12 多讀,會看纔能會聽
13 堅持過好每
有哪些辦法能夠改變孩子的注意力
1 堅持計劃,有正確的時間觀念
2 學會控製自己
3 吃飯等生活瑣事也不能太隨意
4 做好自己的事,不依賴彆人
5 有良好的衛生習慣,把亂七八糟的東西收拾好
6 抓緊時間,提高效率!
7 不讀“死”書
8 鬆懈是注意力的大敵
9 放鬆之後注意力可以更好
10 一些可以提高注意力的好習慣
11 讓成功激勵孩子
孩子害怕上學怎麼辦?
1 上學,彆哭
2 彆帶壞情緒到學校
3 老師並不“可怕”,學會與老師溝通
4 讓小夥伴們歡迎你
5 隻有學習中纔能成長
6 當老師告狀時,要閤理的與孩子溝通
7 消除孩子的恐懼感,讓孩子快快樂樂地上學
孩子上課時坐不住怎麼辦
1 心中有計劃,學習有章法
2 認真聽講,充分利用課堂時間
3 預習可以提高理解能力
4 課後復習
5 做好課堂筆記
6 及時完成作業,不留債到明天
7 課堂上積極發言,課後多討論
8 定期復習,避免遺忘
9 全麵學習,不偏科
孩子不愛寫作業怎麼辦
1 孩子為什麼不愛寫作業?
2 孩子寫作業偷懶怎麼辦?
3 先復習後寫作業
4 馬虎?這是一個大問題
5 不磨蹭拖拉
6 重視老師的批改
7 強調基礎,少做課外習題
8 該花多少時間陪孩子寫作業?
9 父母該怎樣檢查孩子的作業?
10 傢長跟不上孩子的成長,不能輔導孩子功課怎麼辦?
不要對考試産生恐懼感
1 考試其實也可以是快樂的
2 分科復習,精心提煉
3 有計劃的復習,纔能有條不紊
4 學會審題
5 “臨陣磨槍”要不得
6 “熟”不一定“生巧”,慎用“題海戰術”
7 抓好基礎知識,不要盲目“拔高”
8 孩子在考試的時候“摳題”怎麼辦?
9 孩子考試總犯同樣的錯誤怎麼辦?
10 緊跟老師的進度,不要另起爐竈
用傢庭去改變孩子
1 相信孩子一定會發生改變
2 再堅持一下你就會成功
3 不是“你不行”,而是你“完全可以做到”
4 不要總是嘮叨和責備孩子
5 父母的影響很重要
6 積極的麵對生活
7 尊重孩子的意願,讓他們說齣內心的想法
8 與孩子一起麵對壓力
9 父母要有信心,更要有耐心
這本書的排版和結構設計,簡直是為忙碌的現代父母量身定製的工具書。它不像一些學術專著那樣需要從頭讀到尾纔能領會精髓,而是采用瞭非常清晰的模塊化設計。每章的開頭都有一個“本章核心要點速覽”,讀完這部分,即便隻有十分鍾的空檔,也能抓住主要的理念。更貼心的是,在每個關鍵理論點之後,都附有一個“即時實踐清單”或者“親子對話腳本示例”。我發現自己可以很方便地將書中的理論知識迅速轉化成第二天早晨可以執行的實際操作步驟。舉個例子,關於“如何設置無乾擾工作區”的那一節,書裏不僅給齣瞭傢具擺放的建議,還提供瞭一份可以打印齣來貼在門上的“專注約定清單”,上麵用可愛的圖標標明瞭哪些是“允許的”活動,哪些是“暫緩的”乾擾。這種實用性,讓這本書真正走齣瞭書架,進入瞭我們的日常生活,成為一本隨時可以翻閱的“傢庭教育工具箱”。
評分我之前嘗試過好幾本市麵上流行的“育兒速成手冊”,它們大多承諾“七天改善孩子拖延癥”之類的誇張口號,結果讀完後感覺收獲甚微,很多方法像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治標不治本。然而,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完全不同,它更像是一份詳盡的“兒童心智地圖”,引導傢長去探究孩子行為背後的深層動機。它並沒有簡單粗暴地提供一堆“口令式”的技巧,而是花費瞭大量篇幅去構建一個完整的“注意力生態係統”概念,從孩子的生理節奏、情緒穩定度,到傢庭的溝通模式,甚至父母自身的壓力管理,都被納入瞭考量範圍。尤其是關於“任務分解與節奏感建立”的那一章,作者提供的“積木式學習法”的步驟劃分極其細緻,我按照書中的建議,將原本讓孩子感到壓力的一個大工程,拆分成瞭五分鍾一小步的“探險任務”,孩子從最初的抗拒,到現在竟然開始主動詢問下一個“關卡”是什麼,這種內在驅動力的變化是其他任何“技巧”都無法帶來的,這說明本書的教育哲學是立足於孩子自我效能感的培養而非單純的外在約束。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種低飽和度的莫蘭迪色係搭配簡約的字體排版,初看之下就給人一種沉靜而專業的學者氣息。我是在書店的“傢庭教育”專架上偶然發現它的,當時就被封麵上傳達齣的那種“溫和而堅定”的教育理念深深吸引瞭。內頁的紙張選用瞭偏暖色調的米白色,印刷清晰,即使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這對於我這種晚上經常伴著颱燈閱讀的傢長來說,簡直是福音。更值得稱贊的是,書中對理論知識的呈現方式非常巧妙,它沒有堆砌晦澀難懂的心理學術語,而是通過大量貼近生活的案例和場景來闡述觀點,比如如何區分孩子是“真分心”還是“假抵抗”,書中關於“環境暗示對兒童注意力的影響”那一章節的圖示解析,我簡直想立刻拿迴傢照著改造一下我兒子的書房角落。當然,書中的某些章節在深入探討某些行為背後的神經科學原理時,還是需要讀者有一定的耐心去理解,但作者的行文功底深厚,總能找到恰當的比喻將復雜的概念通俗化,讓人感覺不是在啃理論,而是在聽一位經驗豐富的教育專傢娓娓道來,非常適閤希望係統學習兒童發展規律的新手父母。
評分從內容深度上來說,這本書的論述層次非常豐富,它沒有停留在“奬勵與懲罰”這種錶層機製的探討,而是深入挖掘瞭注意力資源分配的“能耗模型”。作者將孩子的專注力比喻為有限的“能量池”,非常直觀地解釋瞭為什麼過度疲勞或情緒內耗會直接導緻孩子在學習任務上錶現齣“無能為力”的狀態。書中關於如何通過“高質量的休息”和“正念練習”來“迴補”這個能量池的論述,是我之前閱讀其他書籍時很少看到的角度。它強調的不是如何“擠壓”齣更多時間學習,而是如何通過優化非學習時間的質量來提升學習時間的效率。這種對“精力管理”而非“時間管理”的強調,對於我們這種時刻被各種課外活動和電子産品包圍的傢庭來說,提供瞭全新的視角。它讓我意識到,教孩子學會自我察覺和能量調節,比強迫他坐在椅子上一個小時更有價值,這本書真正培養的是孩子麵嚮未來的“元能力”。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節奏和語言風格,呈現齣一種難得的平衡感,既有嚴謹的學術支撐,又不失親切的溫度,這一點很難得。我特彆喜歡作者在穿插案例時所展現齣的那種不動聲色的幽默感和極高的共情能力。比如,書中描繪瞭一位父親因為孩子寫作業時不停摸鼻子的行為而感到抓狂,隨後作者並沒有急著批評父親的反應,而是引導讀者去思考這種肢體動作在孩子專注力中斷時所扮演的“自我安撫”角色。這種不帶批判性的觀察視角,極大地緩解瞭我閱讀時那種“又犯錯瞭怎麼辦”的焦慮感。讀完後,我感覺自己仿佛擁有瞭一副“X光眼鏡”,能更清晰地看到孩子行為的底層邏輯。它沒有給我“彆人傢的孩子”的標準,而是鼓勵我迴歸到自己傢庭的具體情境中去定製化解決方案,這種去中心化的教育理念,讓我感到非常受用和放鬆。可以說,它教會我的,是如何更智慧地與我的孩子“共處”,而不是如何去“管理”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