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班级经营100招
定价:32.00元
作者:赖秋江
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1-01
ISBN:9787811195187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81kg
编辑推荐
本书引用企业化经营的策略融入班级经营中,分别从新接班级、班务处理、情境布置、亲师合作到建立班级特色等项目,提供班级经营实务100招,并备有多样化的学习单与范例。本书可以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多样化班级经营模式之参考。在重视整体学习、适性发展的教育潮流中,本书将教师以新的思维面对新世纪的全人教育。
内容提要
目录
首部曲——家族企业化经营 招:家族企业化的班级经营 第2招:分家制度 第3招:家族生日卡 第4招:家族万用卡 第5招:爸妈生日卡 第6招:家族刊物制作 第7招:家族服 第8招:家族族规 第9招:学生间关手册 0招:家族文件统一化 1招:族人玉照全记录 2招:家族紧急联络网 3招:家族大明星 4招:家族小状元 5招:家族活动全记录 6招:家族法院 7招:家族会议 8招:班级日记 9招:班级记事本 第20招:班级纪念册二部曲——接班入门 第21招:开学准备事项——低年级 第22招:开学准备事项——中年级 第23招:开学准备事项——高年级 第24招:儿童秘密档案 第25招:爸妈秘密档案 第26招:座位安排法 第27招:个人专属信封袋 第28招:师生默契 第29招:联络簿——低年级三部曲——班级家常事 第30招:联络簿——中年级 第31招:联络簿——高年级 第32招:一家全是长 第33招:小老师制 第34招:小老师征选制度 第35招:值日生检查表 第36招:值日生牌 第37招:日期牌 第38招:大头贴 第39招:大牌档 第40招:作业检查表 第41招:作业迟交站 第42招:作业订正——低年级 第43招:作业订正——中年级 第44招:作业订正——高年级 第45招:作业催交——低年级 第46招:作业催交——中年级 第47招:作业催交——高年级 第48招:作业柜 第49招:工作检查表 第50招:扫地工作制度 第51招:家务赞助表与在校情形记录表 第52招:学生无故缺席处理 第53招:爬行榜 第54招:三关主 第55招:摸摸球 第56招:相片冲洗制度 第57招:班级计算机使用办法 第58招:图书借阅制度 第59招:福气袋 第60招:谁是我的主人 第61招:文具的窝 第62招:急救备忘盒 第63招:工具盒和工具箱 第64招:家族庆生会 第65招:寿星屋 第66招:午餐教育制度 第67招:例行家族事 第68招:桌椅清洁检查表 第69招:老师在哪里 第70招:暂时保管柜四部曲——情境布置 第71招:教室布置原则 第72招:教室布置内容与方式 第73招:教室布置地点 第74招:班群式资源空间规划五部曲——亲师交流 第75招:班亲会组织与召开流程 第76招:心意袋 第77招:家聚会 第78招:帮手教学与一日教师 第79招:家庭活动日 第80招:家书六部曲——班级风格 第81招:反省思过单 第82招:好事连连单 第83招:加油反省单 第84招:问题通报单 第85招:省思墙 第86招:好事墙 第87招:好话小册 第88招:成语小册 第89招:读诗诵经 第90招:午餐约会 第91招:优点大轰炸 第92招:抽抽乐小铺 第93招:戳戳乐 第94招:给老师的一封信 第95招:剪报 第96招:小书虫 第97招:阅读越快乐 第98招:才艺表演 第99招:认养家庭制度 00招:自主读书复习计划表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的很有心思,封面的排版和色彩搭配透露着一股沉稳又不失活力的气息,初次上手就感觉这不是一本枯燥的理论著作。油墨的质感很棒,纸张的选取也让人爱不释手,即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更值得称道的是,内页的字体大小和行间距处理得恰到好处,使得阅读体验极其顺畅。作者在内容呈现上似乎也花了不少功夫,清晰的章节划分和富有逻辑性的结构,让复杂的概念也能被轻松消化。我尤其欣赏它在章节开头或结尾处设置的一些小小的“思考点”,这些引导性的文字常常能激发我联想到自己过往的一些实践经历,迫使我停下来反思。那种感觉就像是作者不是在单方面地灌输知识,而是在邀请你一同进行一场深入的对话。从书籍的整体触感和视觉观感来看,这无疑是一本可以被珍藏的工具书,它的物理形态本身就构成了一种积极的阅读暗示,让人愿意一次又一次地把它从书架上取下来翻阅,而不是仅仅束之高阁。这种对阅读体验的重视,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显得尤为可贵,体现了出版方对知识传播媒介的尊重。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它所承诺的“招式数量”。真正令人震撼的是它背后所蕴含的教育哲学——那就是对每一个独立个体的深度尊重和理解。它不是简单地教你如何让班级“服从管理”,而是引导你如何去“赋能”学生,如何创造一个让他们愿意自我约束、积极成长的环境。这种从“管”到“导”的思维转变,是我在阅读其他同类书籍时很少能体会到的深度。比如,书中对“规则制定”的探讨,不仅仅停留在如何确保规则被遵守的层面,更深入到“规则是如何被学生内化为自我规范”的过程分析。这种对深层心理机制的挖掘,让这本书有了一种超越工具书的深度,使其更接近于一本关于人际互动与共同成长的指南。每一次翻阅,都会因为我自身心境的变化,而从中解读出新的层次和含义,展现出一种持久的生命力和研究价值。
评分从语言风格上来说,这本书的作者显然是一位极富激情和幽默感的教育工作者。阅读起来完全没有那种传统教辅书籍的板着脸孔,反而充满了活力和鼓励。作者的笔触时常带着一种过来人的那种略微自嘲又充满智慧的调侃,读起来让人倍感亲切,仿佛是正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咖啡馆里深入交流。这种非正式的、带有温度的叙述方式,极大地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它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我们都在同一条船上”的战友感,减轻了教师在面对班级管理压力时的孤立无援。我发现,很多时候,读完一个章节,我收获的不只是技巧,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提振。它提醒我,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一场充满变数的艺术,保持积极的心态和灵活的头脑,远比死记硬背几条教条来得重要。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对于提升一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评分我一直以来都在寻找那种能够真正触及一线操作、提供具体可行方案的教育类书籍,而不是那种高屋建瓴、脱离实际的宏大叙事。这本书的阅读过程,带给我一种强烈的“茅塞顿开”感,仿佛一直以来困扰我的那些班级管理中的顽疾,终于有了一个清晰的诊断和多角度的治疗方案。它的叙述方式非常接地气,没有过多地使用晦涩的学术术语,而是大量引用了生动的案例和场景模拟。当我读到其中关于“冲突解决”的那一小节时,书中描绘的对话脚本细腻到几乎能让我立刻在脑海中复现我班上某次争吵的画面。这种即时关联性极大地提高了知识的可迁移性。我发现,很多我以为是“个性问题”的挑战,其实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结构性原因,而这本书正是帮助我抽丝剥茧,找到了那些隐藏的“套路”。它不是简单地告诉我“应该做什么”,而是深入解析了“为什么这样做会有效”,这种底层逻辑的梳理,才是真正能帮助教师构建起自己教育哲学的基石。
评分这本书在结构布局上的编排,体现出一种极其成熟的“问题导向”思维。它似乎预设了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会遇到的各种棘手情境,并按部就班地给出应对策略。我特别欣赏它在不同“招式”之间设置的过渡和联系,它们之间并非孤立的技巧集合,而是形成了一个相互支撑的体系。比如,处理“学生惰性”的策略,后面紧跟着就讲解了如何建立有效的“正向激励机制”,两者构成了互补的两极。这种编排逻辑,避免了读者在面对海量信息时的手足无措,而是提供了一条清晰的学习路径。更妙的是,它似乎鼓励读者去实践,去“试错”,书中多次强调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提醒我们任何方法都不是万能的灵丹妙药,需要结合自身的班级特色和学生特点进行调整。这种务实的态度,极大地降低了我们尝试新方法的心理门槛,让人觉得管理工作并非一条布满荆棘的独木桥,而是充满探索乐趣的迷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