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书名:卡尔 威特的教育
定价:20.00元
作者:(德)威特 ,张丽雪,元静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7-01
ISBN:978780080597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我写这本书,仅仅是为了那些同样为人父母,并深爱自己孩子之人。如果他们对自己新生的儿女怀着一种挚爱,就应该下定决心,仔细考虑我在这方面所进行的尝试。”
                                                ——卡尔·H·G·威特
内容提要
100年前,卡尔·H·G·威特这位生活于德国一个小村庄的普通牧师,大胆向当时流行的“孩子只有到了学龄之时才开始接受正规教育”的传统理念提出挑战,倡导“孩子的教育应当始于其智力发育之初”的早期教育原则,并通过对自己的孩子卡尔·威特的尝试取得了巨大成功。小卡尔·威特从小通晓法语、意大利语、9岁开始阅读《荷马史诗》,14岁获得哲学博士,16岁获法学硕士,并被聘为柏林大学教师,23岁在哈雷任专职教授。《卡尔·威特的教育》这份长达1000多页的教案之所以能在哈佛大学图书馆有一席之地,其价值就在于它向世人证明:天赋才能对个人发展并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但在*时机就开始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可以为孩子带来终身效果。任何孩子只要智力正常,经过家庭正确的早期教育,就可以培养成一个健全的、全面发展的人。
目录
推荐序
章  本书为真心爱孩子的爸爸妈妈而写
第2章  孩子成材取决于天资还是后天教育
第3章  始料不及的巨大反响
第4章  培养孩子独立离不开关爱
第5章  每个智力平常的孩子都能成为非凡之人
第6章  把孩子培养成用世界美好的词汇形容的人
第7章  让孩子养成爱思考和观察的习惯
第8章  如何向孩子传授知识
第9章  早教儿童能否保持持久的优势
0章  早期教育中的道德教育和智力培养
1章  对孩子的教育越早越好
2章  培养孩子的谦逊品质
3章  玩具与智力教育
4章  是否要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
5章  孩子的饮食与营养
6章  培养孩子的公正和责任心
7章  如何让孩子学会读与写
8章  将学习与玩耍谨慎地公开
9章  如何对孩子施行奖赏
第20章  如何教孩子学习语言
第21章  如何对孩子进行科学方面的教育
第22章  如何培养孩子的审美力
第23章  早期教育结出的硕果
作者介绍
卡尔·H·G·威特,一位德国乡村牧师,因不满足于当地人那种安逸闲荡、无所事事的生活,自儿子小卡尔·威特出世,便倾心于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与智力开发。他主张“对儿童的早期教育应始于*时机”,这与当时人们所持的“孩子的教育自上学开始”的观念大相径庭。在老威特的悉
文摘
序言
这本被无数家长誉为“育儿圣经”的著作,我一口气读完了好几遍,每次都有新的感悟。它并非那种空洞说教的教育理论汇编,而是充满了真实、鲜活的案例和细腻入微的观察。作者对于儿童心理的把握简直达到了惊人的地步,让我这个在孩子教育上时常感到力不从心的“新手妈妈”茅塞顿开。书里详细描述了如何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如何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和发现世界的美好与规律,而不是简单地用成人的标准去套用和塑造。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兴趣驱动”的那一章,书中没有强调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而是反复阐述了当孩子对某个事物产生强烈好奇心时,那种自我学习的爆发力是多么惊人。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是不是过于急躁,总想一步到位地帮孩子规划好一切,反而扼杀了他们内心深处的好奇火苗。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亲切,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朋友在耳边耐心分享她的独到见解,读起来毫无压力,却字字珠玑,让人忍不住想立刻付诸实践。它真正教会我的,是慢下来,用一颗敬畏的心去对待每一个正在成长的生命个体。
评分我必须承认,在接触这本书之前,我对传统的“精英教育”模式抱有很深的执念,总觉得只有通过高强度的训练和竞争,孩子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立足。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固有认知。它像一记警钟,把我从那种焦虑的泥沼中猛地拉了出来。作者对“成功”的定义非常宏大且具有人文关怀,强调的不是分数或名次,而是健全的人格、强大的适应能力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书中有一段关于“挫折教育”的论述尤其震撼我,它不是鼓励孩子去承受不必要的痛苦,而是教导父母如何巧妙地设置“合理的失败情境”,让孩子在可控的范围内品尝到不尽如人意的结果,从而学会自我调节和修复。这种细致入微的心理引导,是我在其他任何教育类书籍中都未曾见过的深度。说实话,这本书的哲学深度很高,需要读者反复咀嚼才能体会其精髓,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管”孩子,更是引导父母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观和教育观,是一次深刻的自我教育之旅。
评分我向几位教龄超过二十年的老教师推荐了这本书,她们的反馈出奇地一致:这本书提供了一种久违的、基于人性的教育视角。对于我们这些习惯了应试体系的成年人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强行拉开了我们与传统教育模式的距离,迫使我们去思考:我们培养孩子,到底是为了让他们成为一个“好学生”,还是一个“完整的人”?书中对于如何培养孩子的“内在驱动力”的论述,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指南。它强调,外在的奖励(比如物质奖励或口头表扬)最终会削弱孩子自身的成就感,而真正的持久动力来源于对任务本身的喜爱和掌控感。我开始有意识地减少对孩子成绩的过度关注,转而赞美他们的努力过程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读完此书,我不再害怕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因为我知道,拥有强大的精神内核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孩子,终将在漫长的人生赛道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和方向。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排版风格略显朴素,初看起来可能不像那些包装华丽的畅销育儿书那样引人注目。但一旦翻开阅读,你会立刻被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所吸引。它似乎涵盖了从婴幼儿启蒙到青春期引导的各个阶段的普遍性原则,但其核心始终围绕着“尊重差异”和“自我构建”。与其他只关注技巧的书籍不同,这本书更像是一本陪伴父母成长的哲学手册。它坦诚地探讨了父母自身的局限性和焦虑感,并提供了温和的化解之道,而不是一味地要求父母做到完美。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亲子冲突时的冷静和智慧,很多时候,她教导的不是如何“赢”得争吵,而是如何通过这次冲突,深化彼此的理解和信任。这本书不是短期速效药,而是一剂需要长期滋养的“心灵补品”,它让我对未来与孩子的相处充满了期待和信心,因为我手中的这把钥匙,能打开通往真正和谐亲子关系的门扉。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它没有采用晦涩难懂的学术语言,而是用一种近乎文学创作的手法,将复杂的教育理念融入到一系列生动的故事场景之中。我感觉自己不是在阅读一本理论书籍,而是在观看一部关于家庭成长的纪录片。特别是描绘亲子互动中的那些“微瞬间”——比如一次失败的尝试后无声的鼓励,一次争执后冷静的撤退——这些细节极其真实,让读者能轻易地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对应。这本书的力量在于它的“可操作性”和“反思性”达到了完美的平衡。你读完后,不会感到被教条束缚,反而会激发一种强烈的内驱力,想要去尝试书中的方法,并根据自己孩子的独特性进行调整。它成功地将“教育”从一个冰冷的任务,变成了一种充满爱与智慧的艺术实践。我尤其欣赏作者对“游戏化学习”的推崇,它证明了最好的学习往往发生在最放松、最投入的状态下,而不是在书桌前僵硬地面对课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