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孩子的小毛病不難改:有效糾正孩子的88個小毛病
定價:23.00元
作者:彭岩,丁春生
齣版社:中國華僑
齣版日期:2006-01-01
ISBN:978780222032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爸爸、媽媽,我長高瞭,卻更需要你們心靈上的關懷和幫助!”
——一個中學生的日記
對待孩子,我們不贊成“棒下齣孝子”,但是,我們更不主張一味地縱容和贊揚,孩子就像一株嫩綠的小樹,不僅需要施肥澆水,也需要修枝剪葉,隻有這樣,他們纔能更加茁壯地成長。
內容提要
本書的作者憑藉多年的實踐經驗,在曆閱十多個國傢的相關教育新課題的基礎之上,結閤中國孩子的具體情況,提煉齣中國孩子的88個小毛病,這88個小毛病是影響孩子成長的障礙。正是基於有些傢長的不正確教育方式,可能會耽誤瞭孩子的健康成長或造成不良的後果,所以,本書即時提供給傢長們一些參考,希望這些參考能對傢長和孩子有所幫助。
本書從習慣與個性篇、學習與能力篇、品德與素質篇、心理與健康篇四個方麵入手,列舉瞭孩子在學習及生活中常齣現的88種毛病,每種毛病又分為四個步驟來闡述:
一、錶現情景
針對每一個問題,通過人物對話或直接引用的方式把孩子內心深處的情緒波動或不良心理真實地錶達齣來,有利於傢長朋友們判斷孩子是否有這些問題。
二、解決的有效方法
針對孩子的具體問題,采取步步深入的方法,全麵分析一一進行解決。既提供瞭方法,又提供瞭步驟,同時還給傢長朋友提齣瞭應該注意的事項,以及如何繼續和堅持教育的建議。
三、講給孩子或傢長聽的故事
通過意義的故事來啓發傢長朋友們,如何對孩子齣現的問題采取靈活、快樂、有實效的方法。同時,傢長也可以將故事中的情節講給孩子聽,使孩子以故事為鑒,認識自身存在的問題,改正自己的缺點。
四、激勵孩子的座右銘
通過曆史上成功人物的名言,告訴孩子“名人是怎樣成功的”這一理念,讓孩子在解讀名人名言的同時,瞭解成功的意義。同時,也增加瞭孩子的知識涉獵範圍。
後,作為本書的作者,衷心希望每一位傢長朋友們都能從本書中受益,輕鬆解決孩子的問題,讓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目錄
一、習慣與個性篇——糾正孩子不良的生活習慣與個性
小毛病1 依賴性強
小毛病2 任性
小毛病3 愛哭
小毛病4 亂發脾氣
小毛病5 迷上電視
小毛病6 喜歡頂嘴
小毛病7 與彆人攀比
小毛病8 丟三落四
小毛病9 亂塗亂畫
小毛病10 迷戀在網絡的虛擬世界
小毛病11 挑食擴偏食
小毛病12 迷戀電子遊戲
小毛病13 盲目追星
小毛病14 愛打小報告
小毛病15 常搞“惡作劇”
小毛病16 不善於人際交往
小毛病17 不會理財,花錢大手大腳
小毛病18 缺乏紀律觀念
小毛病19 注意力不集中
小毛病20 愛與人爭吵
二、學習與能力篇——引導孩子自覺走齣學習誤區
小毛病21 缺乏創造力
小毛病22 思考問題慢,略顯遲鈍
小毛病23 缺少審美能力
小毛病24 缺少追求目標
小毛病25 題海戰術,不注重方法
小毛病26 解題速度慢,效率低
小毛病27 盲目輕敵,不重視小題
小毛病28 被“分數”擊垮
小毛病29 記憶力不佳
小毛病30 考試前焦慮
……
三、品德與素質篇——教育孩子改掉不良品行
四、心理與健康篇——幫助孩子遠離不健康的心理誤區
作者介紹
彭岩,安徽宿州師範學院教育心理學專業畢業。長期從業於教育係統的初、高中教學一綫,從事教育心理學論文十餘篇,近10萬字。現居北京,從事“中小學生心理教育與潛能開發”專題研究。 丁春生,新加坡《齣版態勢》特邀編輯,長期從事教育、社科、時政方麵的齣版工作。中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封麵和齣版社信息讓我感受到瞭一種務實的風格,似乎是想提供一些接地氣的策略。在眾多強調“愛與自由”的育兒思潮中,我有時會感到迷茫,因為完全的自由在現實中幾乎不可能實現。我真正需要的,是如何在“規矩”和“溫和”之間找到那個甜蜜點。我期待書中能用大量的篇幅來闡述“界限的藝術”——如何堅定地說“不”,同時又不傷害孩子的心。比如,當孩子堅持要求一個不閤理的東西時,如何用非對抗性的語言來重塑這個情境,讓孩子既感受到被尊重,又接受瞭既定的規則。我特彆關注書中是否觸及瞭“社交場閤中的小毛病”,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帶孩子參加聚會或拜訪親友時,他們的不當行為往往會讓我感到無地自容,迫使我采取過度嚴厲的管教方式。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套適用於公共場閤的“快速止損”方案,讓我能體麵地處理突發狀況,那這本書的實用價值將是無可估量的。我希望讀完後,能帶著一份自信和從容,去麵對每一次“小毛病”的挑戰,而不是在事後陷入無休止的自我苛責之中。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聽起來就直擊痛點,讓人不禁想立刻翻開看看。我最近正為傢裏那個小祖宗的各種“小毛病”感到頭疼不已,從吃飯挑食到寫作業磨蹭,簡直是五花八門。其實,很多時候我並不是不知道該怎麼做,而是那股無力感和挫敗感會瞬間將我淹沒,尤其是在高壓的工作日後,麵對孩子的不配閤,真的感覺自己所有的耐心都化成瞭碎片。我特彆期待書中能提供一些具體、可操作的“急救包”,而不是那種空泛的、隻停留在理論層麵的育兒大道理。我希望看到的是,麵對孩子摔東西、撒潑打滾這類突發狀況時,父母應該采取的即時反應和後續處理流程。更重要的是,我關注的是如何從根源上理解這些“小毛病”背後隱藏的孩子內心的需求和情緒,畢竟,對癥下藥的前提是對病因有準確的把握。如果書裏能分享一些真實的案例,那些父母是如何巧妙地將負麵行為轉化為積極互動的瞬間,那對我來說價值就太大瞭。我追求的不是把孩子塑造成一個完美無缺的機器人,而是希望找到一條既能管住“熊孩子”,又能維護親子關係的平衡木,讓我們的傢庭氛圍少一些硝煙,多一些理解和歡笑。這本書的齣現,仿佛是一盞及時的燈,照亮瞭我在這片育兒迷霧中摸索前行的道路。
評分我是一個非常注重實效的人,對於那些隻是停留在“父母要多花時間陪伴”、“要多傾聽”這類口號式的建議會感到不耐煩。我的耐心是有限的,尤其是當我身心俱疲時,我需要的是即時生效的“工具箱”。所以,這本書如果真能羅列齣整整88個問題,並為每一個問題設計齣一套明確的、分步驟的解決方案,那絕對是值得收藏的。比如,針對“吃飯時玩手機”這個現代頑疾,我希望看到的是,不是簡單地沒收手機,而是如何設計一個傢庭用餐的“儀式感”,讓孩子自己覺得吃飯本身比屏幕更有趣。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作者如何看待“懲罰”與“自然結果”之間的界限。很多時候,我們習慣瞭用立即的、直接的懲罰來製止不良行為,但長期效果往往適得其反。如果這本書能深入探討如何設置閤理的“自然或邏輯後果”,讓孩子在體驗到行為帶來的直接影響中學習,那無疑是高屋建瓴的智慧。我正在尋找的,是一種可以嵌入日常生活的、潛移默化的教育策略,而不是一套需要我額外騰齣大量時間去“執行”的復雜計劃。
評分從書名來看,似乎重點在於“糾正”,這讓我有一絲警惕。因為我個人更傾嚮於“引導”而非“矯正”。我希望作者能夠清晰地闡述,她所指的“小毛病”哪些是需要立即乾預的,哪些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正常探索階段,不應被過度解讀或壓製。例如,孩子天生的好奇心旺盛,錶現為拆東西、問“為什麼”直到令人崩潰,這到底是需要“糾正”的毛病,還是需要被正確疏導的能量?我非常好奇書中對此的界定。此外,我希望看到作者對“完美父母”這一概念的反思。我們作為父母,自身也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但往往在教育孩子時,卻要求自己做到零失誤。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處理父母自身情緒失控的章節,教我們如何在“暴躁”和“耐心”之間快速切換,那對我們的幫助會更加全麵。畢竟,孩子模仿的第一個榜樣,就是我們自己處理問題的方式。所以,這本書如果能成為一本“父母自我成長手冊”的側麵補充,而不僅僅是針對孩子的工具書,那它就擁有瞭更深遠的價值。
評分說實話,市麵上的育兒書浩如煙海,很多都以“權威”自居,讀起來讓人倍感壓力,仿佛隻要不按照書上說的做,就意味著我是個失敗的母親或父親。我更偏愛那種帶有煙火氣、能讓人感同身受的分享。我希望這本所謂的“88個小毛病糾正法”不是那種居高臨下的說教,而是像一位經驗豐富、和我們一樣經曆過無數個不眠之夜的過來人,輕聲細語地分享她的“獨門秘籍”。我特彆好奇,那些看似頑固的習慣,比如扔玩具、不肯睡覺,在書中是如何被拆解和重構的。我尤其關注那些關於情緒管理的部分,因為我發現,很多時候孩子的“小毛病”其實是他們處理不瞭的強大情緒的外化錶現。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具體的語言模闆,讓我能脫口而齣一些既堅定又充滿愛意的話語,而不是在氣急敗壞時隻會吼叫,那簡直是我的福音。我期待的是一種教育哲學的轉變,從“我要控製你”到“我引導你學會自我控製”的過渡。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張清晰的地圖,讓我們知道在哪個岔路口該選擇哪條路徑,最終抵達一個更和諧、更少衝突的親子互動空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