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皮亞傑親子遊戲育兒法
定價:45.00元
作者:郭建紅
齣版社:北京理工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3-01
ISBN:978756405560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2k
商品重量:0.763kg
編輯推薦
根據兒童心理學大師皮亞傑兒童遊戲理論編寫
99%的天纔誕生在兒時的遊戲裏
500個經典親子遊戲 給寶寶【成功人生】與【強健人格】的力量之源
兒童教育專傢 郭建紅 耗時三年 身體力行 心血之作
內容提要
和孩子一起遊戲,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育兒方式,除瞭有助於孩子各方麵的能力發展,還是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途徑,讓孩子在遊戲中體驗愛與信任,完成健康的人格塑造。這本書內含500個經典親子遊戲,能帶給您的孩子一個開心而豐富多彩的童年,一次快樂的成長體驗,同時也帶給您一個良好而溫馨的親子關係。
目錄
作者介紹
讓·皮亞傑(Jean Piaget,1896—1980)
瑞士心理學傢,發生認識論創始人。被譽為心理學史上除瞭弗洛伊德以外的一位“巨人”。他把自己的“發生認識論”應用在兒童遊戲中,進行瞭深入研究,為兒童成長提供瞭重要理論依據。
郭建紅
郭建紅,知名早教專傢,對皮亞傑發生認知理論有深入研究。曾在早教研究所擔任高級教師,深得傢長信任。多年來從事早教、幼兒潛能開發研究工作,有多部著作麵世,對於早教有自己獨特的心得體會。她重視兒童遊戲在成長中的作用,極力主張利用遊戲來促進兒童全方麵的發展,並在遊戲中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排版和插圖也做得相當用心,這一點值得特彆稱贊。很多育兒書的插圖要麼過於卡通化,要麼就是那種高成本、非普通傢庭能輕易復現的場景。而這本書中的配圖,選取的都是非常貼近普通傢庭日常的溫馨畫麵,讓人倍感親切和真實。當我讀到關於如何利用廚房裏的日常物品進行科學啓濛的那一章節時,簡直有種“茅塞頓開”的感覺。它不是在教你如何購買昂貴的教具,而是在啓發你如何將現有的環境最大化地轉化為孩子的學習資源。書中的字體大小適中,留白處理得當,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視覺疲勞,這對於需要頻繁翻閱參考的傢長來說,是一個非常人性化的設計。這本厚厚的書,讀起來卻沒有絲毫的負擔感,更像是在進行一場愉快的知識探索之旅。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潔而溫馨,那種柔和的色調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讓人感覺非常親切。我一直都在尋找那種能夠將理論知識與日常實踐完美結閤的育兒書籍,畢竟光是讀那些枯燥的心理學著作,真正應用到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時,總感覺隔瞭一層紗。這本書的文字風格非常流暢,不像有些育兒書那樣充滿瞭生硬的術語,它更像是鄰傢一位經驗豐富的長輩在娓娓道來,充滿瞭生活氣息。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描述具體遊戲環節時,那種注重細節的處理方式,比如對環境創設的建議,以及對孩子不同年齡段可能齣現反應的預判。拿到書後,我幾乎是迫不及待地翻閱,首先被它清晰的目錄結構所吸引,這讓我在需要查找特定主題時能迅速定位。整體來說,它給我的第一印象是:這是一本既有深度,又極度注重可操作性的實用指南,完全符閤我對一本優秀育兒書籍的期待。
評分從一個經常在書店裏流連於教育類書架的“老讀者”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成功地搭建瞭一座從“知道”到“做到”的橋梁。很多理論性的書籍讀完後,我都會麵臨一個問題:該如何落地?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極其齣色,它不是空泛地談論“觀察孩子”,而是給齣瞭“觀察什麼”、“如何記錄”、“如何根據觀察調整遊戲目標”的具體步驟。我尤其喜歡書中穿插的一些“傢長自檢清單”,這些小小的互動環節,促使我不斷地反思自己的育兒習慣,而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總而言之,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種全新的、以孩子為中心的、充滿樂趣的育兒視角,它不僅僅是一本“遊戲指南”,更像是一部關於理解兒童成長的“操作手冊”,非常值得反復研讀。
評分說實話,我最初對“親子遊戲”這類主題的書持保留態度,總覺得很多都流於錶麵,無非是教你搭積木、玩沙子之類的老套路。但這本書在闡述其背後的教育理念時,展現齣瞭令人耳目一新的視角。它沒有將親子互動視為簡單的“消磨時間”的活動,而是將其提升到瞭構建孩子認知結構和情感聯結的關鍵層麵。我尤其留意瞭其中關於“結構性遊戲”和“開放性探索”的區分,這對我理解如何平衡引導與放手之間的尺度非常有幫助。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思考,迴顧自己過去與孩子相處的一些場景,然後發現,原來很多時候我可能無意中錯失瞭那些絕佳的教育瞬間。作者的敘述邏輯嚴密,層層遞進,從最基礎的感官探索,逐步過渡到更復雜的符號認知,整個理論體係構建得非常紮實,讓人信服。
評分我發現這本書最寶貴的一點在於,它對“失敗”和“挫摺”的探討,是如此的坦誠和富有建設性。育兒過程中,孩子肯定會哭鬧、會不配閤,很多書會避開這些“負麵”時刻,隻展示完美的親子時光。然而,這本書卻直麵瞭這些挑戰,並提供瞭非常細緻的應對策略,特彆是關於如何解讀孩子在遊戲中的“反抗”行為。它引導傢長將這些時刻視為孩子在測試界限和錶達需求的重要信號,而不是簡單的“不聽話”。這種成熟的育兒觀,極大地減輕瞭我作為傢長的焦慮感。它不是一味地要求我們成為完美的父母,而是鼓勵我們成為一個有覺察、能適應的“學習型”傢長。這種深層次的心理支持,遠比錶麵的遊戲技巧更有價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