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婴幼儿营养配餐方案(含CD光盘1张)(封四贴卡1张)(双色)
定价:29.80元
作者:熊苗,魏立军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0-01
ISBN:978712112133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摈弃了过分繁杂的理论知识,内容以实用为主,如时间划分、营养配餐推荐、发育特点、饮食指导、饮食方案、一个月的配餐等,每一小节均以读者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文字精练,并配有精美的图片。全书共五章,章讲婴幼儿的营养需求,第二章讲婴儿的营养需求,第三章讲幼儿的营养需求,第四章讲学龄前儿童的营养需求,第五章讲婴幼儿时期的各种病症的营养调理。
本书可作为年轻父母科学喂养宝宝的指导手册,具有非常实用的效果。
目录
章 用营养筑起健康长城——婴幼儿的营养需求
01 热量
02 蛋白质
03 脂肪
04 碳水化合物
05 维生素
06 矿物质
07 水
第二章 婴儿——食物初体验
01 婴儿期的时间划分
02 婴儿的生理特点
03 婴儿期所需营养
04 配方奶粉学问大
05 辅食添加需谨慎
06 婴儿喂养误区
07 婴儿营养配餐食谱推荐
08 婴儿营养食谱
第三章 幼儿——饮食习惯初养成
01 幼儿期的时间划分
02 幼儿的生理特点
03 幼儿期所需营养
04 幼儿膳食构成要素
05 幼儿营养配餐周食谱推荐表
06 幼儿营养食谱
第四章 学龄前儿童——饭桌上的来客
01 学龄前儿童期的时间划分
02 学龄前儿童的生理特点
03 学龄前儿童所需营养
04 学龄前儿童膳食构成要素
05 学龄前儿童营养配餐周食谱推荐表
05 学龄前儿童营养食谱
第五章 宝宝健康吃出来——婴幼儿常见疾病营养配餐
01 偏食与厌食
02 佝偻病
03 贫血
04 便秘
05 营养不良
作者介绍
熊苗,高级营养保健师、国家公共营养师、熊苗营养工作室全国连锁负责人等,荣获首届全国食品安全知识大赛第二名、编著有《营养密码》等,录制电视节目《健康宝典》等,《健康时报》《中国食品质量报》《成都育儿周刊》《大众健康》等媒体饮食栏目作者。作为一名营养师,对饮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排版,尽管是双色的,阅读起来尚算舒适,但内容结构上存在一种“头重脚轻”的感觉。前面营养学基础讲得非常详尽,考据也比较充分,这无疑提升了书籍的学术价值。但越往后翻,到了我最关心的“执行”层面,内容就明显收紧了。我特别留意了关于“宝宝辅食中盐糖的零容忍”的章节,希望能看到一些天然的调味替代方案,比如如何用香草或蔬菜自身的甜味来提升食欲。这本书在这方面只是点到为止,没有深入挖掘。我购买这本书是希望它能成为我厨房里的“圣经”,指导我从采购到烹饪的全过程。但它更像是大学里的参考书目,告诉了你每种食材的化学成分,却没能教会你如何用最少的油烟、最快的速度做出适合宝宝的美味佳肴。贴卡的细节虽然精致,但并不能转化为餐桌上的实际效益,这种“形式大于内容”的感觉,让我对这本书的期望值大打折扣。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相当吸引人,色彩搭配柔和,给人一种温暖、专业的信赖感,特别是那个“双色”的标注,让人好奇内页的排版究竟是怎样的精良。我原本满心期待能从中找到一套系统、科学的婴幼儿营养配餐指南,毕竟养育孩子是个精细活,食谱的科学性至关重要。然而,当我翻开内页,我发现这本书似乎更侧重于理论的阐述,而不是我所急需的、可操作性极强的实际“方案”。书中花了大量的篇幅去讲解宏量营养素和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这些知识点固然重要,但对于一位急于为自家宝宝制定每日食谱的家长来说,显得有些过于学术化了。我期待的是“本周食谱推荐”、“不同月龄辅食添加的循序渐进图表”,或者是针对常见过敏源的替代食谱。这本书更像是一本营养学教材的简化版,虽然文字流畅,逻辑清晰,但实在缺乏那种“实操手册”的即视感。CD光盘的附赠似乎也未能弥补这种缺失,我还没来得及仔细研究光盘里的内容,但直观感受是,如果核心的纸质内容无法快速解决我的燃眉之急,那么光盘的作用也会大打折扣。总而言之,它在理论深度上有所建树,但在“配餐方案”的实战层面,留下了相当大的空白,让人总感觉隔了一层纸,无法直达核心需求。
评分拿到书时,我最感兴趣的就是那张附赠的CD光盘,想着里面应该会有视频教程或者可打印的食谱表格,毕竟现在是数字化时代了。我对这本书的期望值是它能提供一套完整的、时间轴清晰的喂养路线图,尤其是在孩子进入复杂食物阶段后,如何平衡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比例,这是让我感到头疼的地方。然而,翻阅全书,我发现它在不同阶段的过渡上处理得比较保守和笼统。例如,对于从纯流质辅食过渡到颗粒食物的那个关键节点,书中给出的建议虽然安全,但略显单薄,没有给出足够的视觉参考或应对突发状况的预案。我更期待看到的是,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生活习惯的家庭,这本书能提供一些灵活调整的模块化方案,而不是一套固定不变的模板。书中的文字描述虽然专业,但偶尔会显得有些晦涩难懂,对于我这种需要快速获取并执行的家长来说,理解和消化这些信息需要耗费较多精力。光盘的内容如果不能在视觉上提供突破性的帮助,那么这本书的整体实用价值就大打折扣了。
评分从整体的阅读体验来看,这本书更像是一本严肃的营养学普及读物,而不是一本为忙碌父母准备的“实战配餐手册”。我原本的设想是,这本书能提供一份经过时间检验、对宝宝消化系统友好的、且易于执行的、可变通的食谱库。但它提供的更多是原则和框架,而非具体的“每日三餐菜单”。比如,书中对不同季节的食材更替建议不足,对于突发肠胃不适时的“清淡修复餐”更是只有寥寥数语。如果说它的优点在于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那么它的缺点就在于,它没有成功地将这些理论“翻译”成普通人每天都能操作的、有温度的餐食。我总感觉这本书的作者似乎更倾向于学术探讨,而不是直接面对厨房里的烟火气和家长的实际操作困境。因此,在我的实际育儿日程中,我可能需要不断地在它提供的理论和网络上找到的简单食谱之间来回切换,这本书未能成为那个一站式的解决方案。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质量倒是无可挑剔,纸张厚实,油墨印刷清晰,即便是双色印刷,也显得质感十足,那张封四的贴卡细节也处理得挺到位,看得出出版社在硬件上下了成本。可问题在于,内容本身给我的感受,更像是对现有母婴知识的梳理和整合,缺乏真正具有开创性的“配餐方案”。我希望能看到一些非常规的、能解决日常烹饪痛点的创新食谱,比如如何利用时令食材最大化营养吸收,或者如何应对挑食宝宝的“伪装”技巧。这本书里提到的多数食谱,在我常去的几个母婴论坛上都能找到相似的版本,而且那些在线资源往往还附带着其他家长的实际操作反馈和改良建议。这本书更像是一个权威机构的官方参考书,内容严谨,但缺少了人情味和生活气息。我购买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那份“方案”,希望能彻底解决我每日三餐搭配的焦虑,但翻阅后发现,它更多的是在告诉我“为什么吃”而不是“具体怎么做”。那种手把手的指导感,那种“照着做就不会错”的信心,在这本书里体现得并不明显,让人在实践时仍需不断地查阅其他资料来佐证或补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