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怎樣使孩子更聰明
定價:16.00元
作者:劉國柱,劉姝倩
齣版社:金盾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06-01
ISBN:978750825081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259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簡要介紹大腦的結構和功能。詳細介紹怎樣開發運用孩子的大腦智力和營養大腦的方法,內容包括全腦學習法、高速大容量記憶能力、抽象思維能力、綜閤運用能力、大腦與營養、生活方式與健腦、健腦益智食譜等。全書內容豐富,科學性強,為孩子提高學習成績,造就天纔科學傢打開瞭方便之門,是傢庭早期教育,中、小學生全腦學習的必讀書。
目錄
一、造就聰明纔智的基礎
(一)大腦與功能
1.人的起源
2.大腦的起源
3.大腦的結構
4.大腦左右半球的功能
5.大腦的潛力
(二)大腦與感覺
1.什麼是感覺
2.視覺是怎樣産生的
3.聽覺是怎樣産生的
4.皮膚感覺是怎樣産生的
5.嗅覺是怎樣産生的
6.味覺是怎樣産生的
(三)大腦與思維
1.什麼是思維
2.思維與創造
3.思維與分析
(四)大腦與智力
1.大腦是智力的源泉
2.大腦是智力發展的物質基礎
3.大腦與智力的發展
4.父母對智力提高的責任
5.智力的超常
6.智力的落後
(五)大腦與記憶
1.什麼是記憶
2.感覺記憶
3.短時記憶
4.長時記憶
5.記憶的定位
6.記憶的轉移
7.記憶與視覺、聽覺的關係
8.記憶與學習的數量
9.記憶與年齡、性彆的關係
10.記憶與睡眠的關係
11.記憶與休息的關係
12.記憶與學習目的的關係
13.記憶與注意力的關係
14.記憶與觀察的關係
15.記憶與復習的關係
16.記憶與遺忘的關係
17.記憶與藥物的關係
18.記憶與乾擾的關係
19.記憶與電擊、缺氧、溫度的關係
二、怎樣纔能聰明
(一)聰明必須具備的智能
1.聰明的定義
2.什麼是天纔
3.天纔來源於八種能力
……
三、大腦與營養
四、生活方式與健腦
五、青少年健腦益智食譜
作者介紹
劉國柱,健康教育專傢、主任醫師、教授。曾任中國健康教育協會理事,香港科學院顧問,中華名醫協會副會長,《健康》雜誌主編,《健康谘詢報》總編輯,《健康百話》總編輯,《健康少年畫報》主編,《北京衛生誌》總纂。入編《中外名人詞典》、《世界科技谘詢專傢》(中國捲)
文摘
序言
我是一個非常注重邏輯和結構的人,在挑選這類書籍時,我尤其看重作者的論證是否嚴密,框架是否清晰。這本書在結構編排上做得非常齣色,它不像很多育兒書那樣東拉西扯,而是圍繞著幾個核心的“能力模塊”展開,比如專注力、記憶力、創造性思維等,每一章都像是一個獨立的訓練營。最讓我欣賞的是,作者並沒有把“聰明”定義為一個單一的指標,而是把它拆解成瞭多維度的能力集閤,並且給齣瞭針對每一維度的訓練方法,這讓整個提升過程變得係統化和可衡量。比如,在談到記憶力的部分,它詳細解釋瞭艾賓浩斯遺忘麯綫在傢庭學習中的實際應用,並提供瞭如何設計復習間隔的錶格模闆,這種實操性極強的工具書的屬性,是很多同類書籍所缺乏的。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在教育心理學和實踐操作之間的平衡把握得如此到位。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手裏拿著的不是一本建議書,而是一份詳細的、可執行的“孩子思維能力升級路綫圖”。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為我們這些在教育路上摸索的傢長量身定做的指南!我記得我是在一個朋友的強烈推薦下買瞭這本書,當時我正為孩子上小學後的學習狀態感到有些焦慮,總覺得孩子好像總是在“假裝學習”而不是真正投入。這本書的敘述方式非常接地氣,沒有太多高深的教育理論術語,而是直接切入我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具體場景。比如,書中提到如何識彆孩子是“真疲勞”還是“假裝抗拒”,這一點對我觸動很大。我以前總是簡單地認為孩子不肯寫作業就是懶,讀瞭這本書纔明白,很多時候是學習內容超齣瞭他們的認知負荷,或者學習方式讓他們感到枯燥。作者給齣的調整策略非常實用,比如將復雜的任務分解成小塊,並設置即時的小奬勵,這種“遊戲化”的學習引入,讓原本劍拔弩張的傢庭作業時間,變得稍微有瞭一點緩和的餘地。我嘗試著去實踐書中的一些小技巧,比如在孩子完成一項任務後,不是直接評價對錯,而是先肯定他付齣的努力和專注度,這一個小小的轉變,竟然讓孩子願意主動開啓下一項任務的頻率提高瞭不少。這絕不僅僅是一本空談理論的書,更像是一個經驗豐富的教育者在你耳邊輕聲細語,為你點亮前方的迷霧。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改變,更多是心境上的調整,而非單純的學習技巧。在為人父母的旅途中,我們總是被外界的信息轟炸,被“彆人傢的孩子”的成就感所裹挾,不自覺地就陷入瞭焦慮的泥潭。這本書的語氣非常平靜和富有同理心,它承認瞭育兒的艱辛,同時也反復強調瞭“過程比結果更重要”的核心理念。它用瞭大量的篇幅來探討如何構建一個安全的、允許犯錯的傢庭學習環境。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關於“失敗的教育價值”那一段,作者指齣,很多孩子害怕嘗試新事物,不是因為他們能力不行,而是因為他們害怕被指責。這本書提供瞭一些非常細膩的對話技巧,教父母如何在孩子搞砸瞭一件事情後,首先錶達的是對他們勇氣的贊賞,而不是對錯誤的關注。這使得我們傢庭的氛圍發生瞭微妙的變化,孩子現在更願意主動跟我分享他的“冒險”和“嘗試”,哪怕最後結果不盡如人意。這是一種深刻的信任的建立,比任何提高分數的技巧都來得珍貴。
評分說實話,我一開始對市麵上鋪天蓋地的“育兒寶典”已經有點審美疲勞瞭,總覺得大多數都是東拼西湊,缺乏真正的洞察力。但是,這本關於提升孩子思維能力的書,確實給我帶來瞭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它沒有鼓吹任何極端的“虎媽”式教育,也沒有一味地強調天賦決定一切。它更側重於培養孩子一種“元認知”的能力,也就是學會如何去思考“我正在如何思考”的過程。書裏有一章專門討論瞭如何引導孩子進行深度提問,而不是僅僅滿足於錶麵的答案。這一點對我衝擊很大,因為我發現自己以前太急於給齣標準答案,反而扼殺瞭孩子的好奇心。書中提供瞭一個非常詳細的提問腳本,教父母如何在孩子遇到難題時,不直接插手,而是通過一係列引導性的問題,激發他們自己去構建解決問題的路徑。我試著用書裏的“為什麼你會這麼想?”和“還有沒有其他解決的辦法?”這兩個核心句式來替代我的“你應該這麼做”,效果立竿見影。孩子從最初的茫然到後來的主動探索,那種眼神裏的光芒,是任何分數都無法替代的。這本書教會我的,是如何從一個“監工”變成一個“教練”。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平實,但其中蘊含的哲理卻相當深刻,讀起來不像是在接受說教,更像是在聽一位經驗豐富的長者娓娓道來他的人生智慧。它巧妙地將一些經典的思維模型,比如“第一性原理”或者“逆嚮工程”的概念,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情境中。例如,在講解如何培養孩子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時,作者並沒有直接拋齣那些復雜的術語,而是舉瞭一個非常生活化的例子:孩子想要玩一個積木搭不起來,作者引導他拆解結構,思考支撐點在哪裏,這個過程其實就是對復雜問題進行結構化分解的過程。讓我覺得非常巧妙的是,它強調瞭“無聊”對創造力的重要性,提倡給孩子留齣大段的“無目的自由玩耍”時間。這與當下很多推崇“日程錶排滿”的教育潮流形成瞭鮮明對比,也給瞭我這個總是想給孩子安排“有意義”活動(比如報各種興趣班)的傢長一記警鍾。這本書真正做到瞭從內在驅動力去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而不是依靠外部壓力去推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