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长大不容易:卢勤家庭教育
定价:32.80元
作者:卢勤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1-01
ISBN:978754475053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孩子成长不容易,家长教育不容易,长大不容易!
首席教育专家、“知心姐姐”卢勤30年一线教育践行经验
两代父母、一亿家长的共同选择
值得阅读一生的成长之书,亲情之书
教育与励志并重、真实的案例分享、常用常新的理念
“卢勤文集”之《长大不容易》——案例真实、鲜活,集作者30年参与、跟踪与分类
作者卢勤多年主持《中国少年报》“知心姐姐”栏目,针对当今时代背景下家庭教育面临的各种新问题,卢勤提出全新的“成长有规律”教育理念,帮助家长了解孩子成长规律,以孩子为本,培养出有责任心、有爱心、自立自主的孩子。
内容提要
《长大不容易》是一本写给孩子的书,是一本能够帮助父母了解孩子真实境遇和想法的书。本书通过大量珍贵案例的详细描述和对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的剖析,将孩子们成长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概括为50个话题,大到面对生活、面对命运、面对青春,小到面对长相、面对暗恋、面对等,细细分析,殷殷教导,进行平等的、面对面心贴心的“知心对话”,指导孩子摆脱困境,自强、自信、乐观地找到自己成功的方向,做好的自己。
本书是孩子们喜爱的励志书。书中有很多至理名言,很多鲜活生动的经典案例,通过阅读这本书,孩子们将学会自信地面对世界,大声说出:“我能行!”家长也能更多地了解孩子,帮助孩子。
目录
章 孕育生命期
不要生“蜜月宝宝”
心情影响长相
好心情从哪儿来?
爱子先爱妻
道德教育从胎教开始
准妈情绪影响孩子智力
天赋可以培育
胎教音乐三阶段
第二章 婴儿成长期
宝宝出生那一天
名字左右孩子的一生
妈微笑是好的礼物
孩子要自己带
抓住大脑发育各个关键期
世上没有笨孩子
0~3岁:大脑开发黄金期
该“吃手”时就“吃手”
重复是小孩子学习的必要手段
“嘘”——小孩玩时别打扰
返璞归真的玩具有益
第三章 幼儿成长期
妈妈,我从哪里来?
上幼儿园的孩子哭给谁看
怎样让哭闹的孩子安静下来
幼儿园给我留下了什么?
发现的乐趣
无理取闹不能赢
眼光可养人也可
从“口吃”到“口才”
想象力比知识重要
冒险和闯祸是一步之遥
培养同情心从养小动物开始
童年离不开童话
第四章 儿童成长期
上学了“太好了!”
习惯影响一生
“替孩子”等于“害孩子”
放手才能放心
幸福从分享开始
我陪他哭
爱心决定快乐
父母,你到底要什么?
兴趣班呼唤兴趣
专注能够产生美
创新从提问始
把问题留给孩子
怎样惩罚孩子才有用
别对自己说“不可能”
第五章 少年成长期
远离“羡慕、嫉妒、恨”
小孩吵架,大人不用管
一句话成就人生
善解人意的孩子不抱怨
有面子的孩子有尊严
小孩说话也管用
“重要人物”是这样产生的
梦想让你了不起
理财教育从小开始
礼貌与德行不是教出来的
小学生活留下的六大财富
第六章 青年成长期
龙生九子,子子不同
热忱能激发潜能
舍得用,孩子才能成大器
儿子给您挣回来了
商量,沟通的好方法
过程比结果重要
一声叹息让孩子心碎
男孩女孩一起走
自制,做情绪的主人
理解了,就长大了
生日,给孩子写封信
美丽世界的“孤儿”
留守,农民工孩子的新考验
积极面对父母离异
公益心把世界点亮
第七章 步入成人期
步入大学难题:人际关系
选择,生存的本领
男生怎样选择女友
女生怎样选择男友
责任心让你成为自己的贵人
第八章 家的影响
把孩子培养成财富
《陈氏家纲》的启发
夫妻之间:善待与包容重要
亲子之间:思念与牵挂重要
婆媳之间:倾听与知心重要
岳婿之间:使用与赞美重要
快乐生活的秘诀
作者介绍
卢勤,原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总编辑,现为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全国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报告团成员,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卢勤长期主持《中国少年报》“知心姐姐”栏目,被广大少年儿童及父母热情地称为“知心姐姐”。她以亲切、平易、认真、深情、理解及特色的亲和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守护着孩子们心中的希望,曾获中国新闻工作者高奖韬奋新闻奖、中国内藤国际育儿奖、联合国颁发的支持儿童杰出成就奖,并获全国少年儿童工作者、中国保护未成年人杰出公民、全国三八红旗手和巾帼建业标兵等称号。
卢勤的作品是教育的经典,超级畅销书,总发行量超过700万册,荣获国家第六届、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图书奖等多种大奖。卢勤在全国各地巡回演讲数千场,听众过亿人次,是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多家传媒栏目的常邀嘉宾,深受千万家长和孩子的爱戴。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到位,它不像学术著作那样枯燥乏味,也不像鸡汤文那样浮于表面。它更像是一部细腻的家庭生活纪录片,镜头精准地捕捉了日常生活中那些最容易被我们忽略的细节。比如,孩子某次考试失利后,父母应该如何放下自己的焦虑,真正去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再比如,在面对青春期叛逆时,我们如何放下“权威”的面具,转而建立起基于尊重和平等的伙伴关系。这些场景的描摹,极其生动且富有画面感,让人忍不住代入其中,跟着作者一起体会那种纠结、试探,最终找到突破口时的释然。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情绪管理”的讨论,书中强调了父母自身的情绪稳定对孩子成长的决定性作用,这促使我开始反思自己日常生活中那些无意识的“情绪投射”。它不是一套生硬的技巧手册,而是一套深入骨髓的“自我修炼”指南,指导我们如何先成为一个更完整、更平和的成年人,才能更好地引导下一代。这种由内而外的改变,才是教育的终极奥秘所在。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次对传统教育观念的深度“除垢”之旅。我们这一代父母,很多时候是被上一代的教育模式塑造出来的,无形中继承了许多“严厉”、“规训”的思维定势。而这本书,像一把温和的刻刀,慢慢地雕刻出一条新的路径。它不否认规则和界限的重要性,但它更强调规则背后的“爱与理解”。作者对于“放手”的探讨尤其深刻,很多人都怕孩子吃亏,总想替他们铺好一切,这本书却提醒我们,真正的爱,有时恰恰在于接受孩子有犯错和试错的权利,并在这个过程中,给予他们重建信心的力量。我记得其中一个关于兴趣培养的章节,它颠覆了我过去认为“兴趣必须导向成功”的功利想法,转而推崇那种纯粹的、不带功利目的的探索和沉浸感。这种对教育本质的重新定义,让我茅塞顿开,也大大减轻了我和孩子之间的压力。这是一本能让人放下“比较心”,回归“初心”的书。
评分这本书拿到手的时候,心里其实挺忐忑的。毕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真正能沉下心来读完一本厚厚的家庭教育类的书籍,对我来说都是一种挑战。我原本以为它会像很多市面上常见的育儿指南一样,充斥着各种标准化的口号和不切实际的“完美父母”模板。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被那些质朴却又直击人心的文字吸引住时,我才意识到,这可能真的是一本不一样的书。它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更多的是一种过来人的真诚分享,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朋友坐在你对面,耐心地跟你聊着那些为人父母后才真正懂得的酸甜苦辣。书中的每一个案例、每一个观点,都带着浓浓的生活气息,让人觉得“对,我就是这样,我也有过那样的挣扎”。那种被理解的感觉,在育儿的孤独旅程中,无疑是一剂强心针。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毫不回避地展示教育中的困境和反思的态度,这比一味地提供“标准答案”要有效得多,因为它教会我们如何去思考,而不是如何去照搬。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看待孩子和家庭关系的视角都发生了一些微妙但重要的转变,不再是急着“解决问题”,而是学会了如何更好地“陪伴成长”。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功底和逻辑构建能力令人印象深刻。尽管主题是家庭教育,但其叙事结构和论证的严谨性,完全可以媲美优秀的社会学读物。作者在阐述观点时,往往能够做到旁征博引,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又有大量来自真实生活的第一手素材作为佐证,使得每一个论断都显得有理有据,让人心悦诚服。它没有采用那种一味煽情的笔调,而是用一种近乎冷静的、观察者的视角来剖析家庭动态中的复杂关系,这种清醒的旁观姿态,反而更容易让深陷其中的读者抽离出来,进行客观的自我审视。例如,书中对“代际沟通障碍”的分析,细致入微地拆解了不同时代背景下形成的思维鸿沟,并给出了切实可行的沟通模型。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学会了如何教育孩子,更是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我的配偶、与我的原生家庭进行更高质量的对话。这是一种全方位的家庭关系升级指南。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带来的冲击是潜移默化的,它不是那种读完立刻就能看到显著效果的“速效药”。它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持续性的思考框架。它让我们意识到,家庭教育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演进的过程,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最重要的是保持学习和适应的能力。书中对“成长型思维”在家庭环境中的应用,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它不仅适用于孩子,更应该首先内化为父母的信念。每次在教育孩子遇到瓶颈时,我都会不自觉地回想起书中的某个场景或某句话,那种沉淀下来的智慧会引导我做出更具建设性的回应。它不是教你如何“管教”孩子,而是教你如何与孩子“共同成长”。这本书的厚度,恰恰反映了教育这件事的厚重与深度。它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每次都能读出新体会的“常备工具书”,它陪伴我走过了从迷茫到逐渐清晰的转变过程,这份收获是任何短期培训或速成手册都无法比拟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