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一本书看懂孩子的世界(观察、了解孩子的第三只眼睛)
定价:30.00元
作者:大晨妈妈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3-01
ISBN:978750198639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281kg
编辑推荐
孩子的画是否只是天马行空的乱涂乱画?
孩子的哭是否只是无理取闹的情绪发泄?
时时亲密相伴,日日朝夕相处,作为孩子家长的你是否理解孩子喜怒哀乐的表情“语言”?是否知道宝贝一举一动背后的潜在内心?
《一本书看懂孩子世界》可以让您通过孩子微小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来了解您面前这个小精灵以及他的真实世界!
内容提要
孩子每天都要表现出很多种情绪,但有些家长看不懂宝宝的真实意图,只会一味的站在大人的角度跟他们较量,有时还会抱怨、纠结于孩子的不听话,使得自己和家里人都很苦恼。如果您也是这样,那么现在就可以和这些困惑说拜拜了。
这是一本能让您轻轻松松就看懂的书。从孩子有心或无心的一句话,到孩子的信手涂鸦,从一点一滴的泪水到入园后的众生相,书里呈上一部大人与孩子,孩子与孩子间有效沟通的精彩画面,可以说是观察、了解孩子的第三只眼睛。
目录
章 孩子的“话”:话里蕴藏大宝藏
节.孩子的话真得当回事。
第2节.婴语四六级,你过了吗?
第3节.孩子的话,让我们深思……
第4节.感恩孩子善意的语言。
第5节.用“童语”和孩子过招。
第6节.“改词专家”是这样炼成的。
第7节.孩子的话是一面镜子。
第2章 孩子的“画”:只有妈妈看得懂。
节.用“童眼”看“童画”。
第2节.照葫芦画瓢早已过时。
第3节.曾经,孩子会只专注画一种东西。
第4节.看懂“画外音”,等于走进孩子的内心。
第5节.天生的创造家就在我们身边。
第6节.可以“改编”孩子的画吗?
第7节.如何守护孩子的绘画才能?
第3章 孩子的“爱”:不可替代的小日子。
节.画手表,童年里的幸福时光。
第2节.“整蛊专家”的命令与征服。
第3节.当“贴标签”遇上“起外号”。
第4节.给孩子表现爱的机会。
第5节.地图鱼也有了前世今生。
第6节.所有的时光都是限量版。
第4章 孩子的“哭”:不是流泪那么简单。
节.宝宝什么样的哭闹不正常?
第2节.再小的孩子也不愿被错怪……
第3节.安抚宝宝“霸王哭”,我有我高招。
第4节.不同的哭声,不同的含义。
第5节.耐心倾听“大哭宝”的哭声吧。
第6节.善良宝宝哭的时候全世界都变了。
第5章 孩子的“乐”:惊喜不断的大世界。
节.原来爸爸也会算术?
第2节.“穿蚊帐”的妈妈和穿“长筒袜”的宝宝。
第3节.想当年,“我小时候”……
第4节.简单的游戏,无限的满足。
第5节.快乐有奇效,还会传染呢。
第6章 孩子的“拽”:那些雷人的小动作。
节.爱妈方式有时也很囧。
第2节.勇于挑战爸爸脾气的极限。
第3节.总是闻着别人家的食物香。
第4节.“臭美专家”是这样炼成的!
第5节.爱上不是玩具的“玩具”。
第6节.口香糖风波。
第7章 孩子的“智”:入园那点事儿。
节.入园众生相下,该如何度过个“生病期”?
第2节.入园前,翻翻孩子的口袋。
第3节.入园后,有了很大的梦想!
第4节.从“被投诉”到“被夸奖”……
第5节.成了有学历的人。
第6节.“耍宝”的真实目的。
第7节.父母的教育要和谐一致。
作者介绍
大晨妈妈
本名赵辉,80后,原创文字、手绘插画作者,专栏作者。
新浪亲子百万粉丝育儿名博,通过新浪微博、微博名人认证。经验智囊团成员。
多篇原创文章和手绘图画刊登于各大女性、母婴畅销杂志。《妈妈宝宝》杂志“人小鬼大”手绘专栏作者。
2011年6月出版《做个幸福的80后职场妈妈》,并于同年在台湾出版中文繁体版。
2011年10月受邀参加“3届齐鲁动漫展”并参与漫迷互动、售书、“现场画泉城”等活动。
在女儿两岁时与女儿一起参加2010~2011首届“中华宝宝慈善家爱心传递”活动,女儿大晨获得“中华宝宝慈善家”荣誉称号。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给我的最终感受,是一种深层次的“被赋权”感。它并非提供了一套万能的公式,而是提供了一套观察世界、理解人性的底层逻辑。它没有把孩子塑造成需要被“改造”的对象,而是将他们视为正在成长中的、拥有自身发展规律的独立个体。这种视角上的转变,从根本上消解了我作为家长常常感到的那种焦虑和不确定性。当我真正相信孩子有能力学习和适应时,我的掌控欲自然就会下降,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信任和耐心。这种信任不仅是对孩子,也是对自己的过程的信任。这种“看懂”带来的平静和笃定,比任何具体技巧都更加宝贵。它让我意识到,育儿的终极目标,是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而我们要做好的,就是成为那个能清晰看见他正在成为谁的引路人。这本书无疑是这个旅程中,一本不可或缺的、兼具智慧与温度的指南。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简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侦探游戏”。作者没有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引导我们成为一个敏锐的观察者,去捕捉那些孩子不经意间流露出的信号。我以前总以为孩子的“世界”就是他们眼前玩的东西,或者他们随口说出的话,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那只是冰山一角。它教我如何去看待孩子玩耍的模式——为什么他总喜欢重复搭一座高高的积木然后看着它倒塌?为什么他突然对收集小石子产生了莫名的热情?这些行为背后,竟然隐藏着他对秩序、控制、甚至是对挫败感的预演和处理。这种深入到细节的挖掘,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有效陪伴”的定义。陪伴不再是坐在旁边玩手机,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他的世界里,成为他探索过程中的一个支持者而非评判者。特别是关于“观察”的章节,它强调了非语言信息的捕捉,让我意识到自己可能错过了太多孩子发出的“求助信号”,那种感觉,就像是突然被赋予了X光能力,能透视到他们表面之下的真实需求。
评分作为一个在职场和家庭中多重身份切换的家长,时间管理和精力分配永远是个难题。很多深度阅读的书籍往往需要大块、安静的时间才能消化,但这本让我惊喜地发现,我可以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高效吸收。它的每一小节都像是一个独立的知识点或案例分析,非常适合在通勤路上或者孩子午睡的间隙阅读。更重要的是,它带来的认知升级,让我回家后能更高效地与孩子互动。以前,我可能花一个小时试图讲道理,效果甚微;现在,我花十分钟,用它教的方法去引导和提问,孩子反而能更快地进入状态。这种效率的提升,让我感到育儿这件事不再是无止境的消耗,而是一种有回报的“投资”。它教会我如何“聪明地”育儿,而不是“拼命地”育儿。这种实用主义的落地性,是衡量一本育儿书价值的关键标准,而这本书在这方面无疑是超出了我的预期。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处理得非常巧妙,它不是那种线性叙事,而更像是一个工具箱,每个章节都是一个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工具。我尤其欣赏它在处理“冲突”和“界限设定”部分时的平衡感。很多育儿观点的极端化倾向是:要么过度溺爱,事事顺从;要么过度严苛,强调绝对服从。而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温和而坚定的中间路线。它教你如何设定一个清晰的“边界”,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被允许的,但同时,它又要求我们在设定这个界限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孩子的情感体验。比如,当孩子因为不能玩某个玩具而大哭时,它指导我们如何先安抚情绪,而不是急于解决问题。这种“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的逻辑,彻底改变了我过去那种一看到负面情绪就想立刻“纠正”的冲动。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处理家庭矛盾的“抗压能力”和“灵活度”都得到了质的飞跃,不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救火队员了。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露着一股温暖而坚定的力量,那种一眼望过去就能感受到作者对儿童心理的深刻洞察和真诚关怀。我特别喜欢它那种不故作高深,而是用最朴实的语言去剖析孩子内心复杂世界的做法。很多育儿书读起来感觉像是在听一位高高在上的专家说教,充满了各种理论和术语,让人望而却步,甚至在实践中感到无所适从。但这本却完全不同,它更像是邻家那个经验丰富、洞察力极强的妈妈在跟你分享她的“独门秘籍”。记得我第一次翻开它的时候,正是我和孩子处于一个沟通的瓶颈期,感觉自己所有的努力都像打在了棉花上。这本书里对孩子情绪爆发的场景描绘,简直是神还原!它没有简单地指责孩子“不听话”,而是深入挖掘了行为背后的需求和动机。那种“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感,让人立刻放下了自我中心的审判,转而开始尝试去理解那个小小的、正在努力成长的个体。这种理解,才是真正有效沟通的起点,它提供的不是一套僵硬的规则,而是一把通往孩子心灵的钥匙,非常实用且充满人情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