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书名:电子SMT制造技术与技能
定价:36.00元
作者:龙绪明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7-01
ISBN:978712117606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为推广中国电子学会SMT专业技术资格认证委员会的SMT专业技术资格认证,培养一批多层次的,且具有先进电子制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工程技术人员,本书系统地论述了先进电子SMT制造技术与技能,并介绍了在“SMT专业技术资格认证培训和考评平台AutoSMT-VM1.1”上实训的方法、步骤,以及SMT专业技术资格认证的考试方法。将理论、实践技能和认证考试进行了有机整合和详细论述,使读者对现代电子SMT制造技术的产品设计、制造工艺及设备等相关理论、方法、技术和*发展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认识。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初次翻开这本书,就被其严谨的学术风格和扎实的理论基础所吸引。它并非一本泛泛而谈的科普读物,而是对电子SMT制造的每一个技术细节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尤其对其中关于“波峰焊的优化参数对焊接质量的影响”的论述赞叹不已。书中不仅仅列出了各种参数,还详细阐述了温度曲线、预热时间、峰高、倾斜角度等关键因素如何作用于焊锡的熔化、润湿以及最终的连接强度。它甚至引用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和图表来佐证其观点,让我对波峰焊这一看似传统的工艺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于那些在生产一线经常与波峰焊打交道却又摸不着门道的技术人员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盏明灯。它帮助我理解了为什么有时候会出现焊锡爬升不足、飞边、或者焊点不饱满等问题,并提供了量化的解决方案。除此之外,书中关于“焊料合金的特性及其对SMT工艺的影响”的分析也极具价值。不同合金成分的焊料在熔点、流动性、抗氧化性以及热疲劳性能上都有显著差异,而这些差异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可靠性。本书详细解释了不同焊料的微观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并结合实际应用场景,给出了如何选择最合适的焊料的指导,这对于提升产品稳定性和降低不良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评分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接受一次高强度的实战训练,它将我从理论的象牙塔拉回到了现实的生产车间。我一直以为SMT设备的操作是相对固定的流程,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隐藏在操作指令背后的复杂计算和精密的逻辑。尤其是在“贴片机编程与优化”这一章,书中不仅讲解了如何设置贴片坐标,更是深入剖析了贴片路径的规划、吸嘴的选择以及贴装速度的动态调整如何影响生产效率和良品率。它用大量的图示和伪代码,模拟了贴片机内部的处理过程,让我惊叹于一台机器如何在毫秒之间完成如此复杂的计算和动作。我曾经遇到过贴片机在处理微小元件时容易出现移位或掉料的问题,读到这一章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吸嘴的真空度、元件的重心以及贴片机的运动平稳性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书中提出的“视觉定位算法的改进策略”更是让我大开眼界,它不仅仅是告诉你如何用摄像头识别元件,更是从图像处理、特征提取、算法优化等多个角度,讲解了如何提高定位的精度和速度,即使在元件有一定偏移的情况下也能准确抓取。这本书让我意识到,SMT制造远非简单的“组装”,而是一门融合了机械、电子、光学、软件以及材料科学的综合性工程技术。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彻底颠覆了对电子制造理解的书,如果说以前我只是“知道”SMT是什么,那么读完它,我感觉自己像是亲手操作了一遍,每一个环节的精妙之处都被剖析得淋漓尽致。书中关于贴装精度的解析尤其让我印象深刻,不仅仅是描述了“要准”,更是深入浅出了“为何准”,从元器件的选型、PCB的设计规则,到贴片机的运动学模型和视觉识别算法,层层递进,让我在脑海中构建了一幅清晰的制造流程图。尤其是关于锡膏印刷的章节,我一直觉得是个“凭感觉”的操作,但这本书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讲解了刮刀角度、压力、速度、印刷次数对印刷质量的影响,甚至还提到了如何通过模具设计来优化印刷效果,让我意识到原来一个小小的锡膏印刷,背后蕴含着如此多的科学原理和工艺考量。书中的案例分析也做得非常到位,通过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虚焊、冷焊、桥连等,来反推其产生的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读到这里,我仿佛置身于生产线上,与工程师们一起排查故障,那种解决问题的成就感,这本书给我的体验远超一般技术书籍的阅读感受。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这对于任何想在电子制造领域深耕的人来说,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宝典。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远超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停留在基础概念的介绍,更是对SMT制造过程中的一些“疑难杂症”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例如,关于“回流焊的温度分布控制及其对产品可靠性的影响”,书中就详细讲解了炉温曲线的五个区域(预热区、浸润区、回流区、冷却区、保温区)的科学设置原理,以及不同区域的温度变化速率对焊点质量的直接影响。它甚至还涉及到了不同类型回流焊炉(如强制对流炉、红外炉)的工作原理和各自的优劣势。我过去常常在遇到虚焊、氧化等问题时感到束手无策,而读完这一章,我才理解到,很多时候并不是焊料或者元件本身有问题,而是回流焊的温度控制出现了偏差。书中还花了相当大的篇幅来探讨“PCB表面处理工艺对SMT焊接性能的影响”,从OSP、ENIG、HASL等不同表面处理工艺的特点、优缺点,到它们与不同焊料的匹配性,以及在潮湿、高温等环境下的可靠性表现,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对于我理解为什么某些PCB板更容易出现焊接问题,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PCB表面处理工艺来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指导。
评分我原本以为SMT制造是一个相对标准化的过程,但这本书彻底刷新了我的认知。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我面前一点点揭开了SMT制造背后隐藏的精密科学和艺术。书中对于“元器件的防潮处理与储存”这一看似小节的篇幅,就用了大量的篇幅来阐述其重要性,并详细介绍了不同种类元器件的吸湿特性,以及各种干燥剂、真空包装等储存方法的科学原理和适用范围。我曾以为只要把元器件放在干燥的地方就行,但读到这里才明白,原来一些特殊的元器件,比如某些IC芯片和陶瓷电容,对湿度的敏感度极高,即使微小的吸湿不当,也会导致在使用过程中出现“Popcorn Effect”(爆米花效应),严重影响产品的可靠性。书中还深入探讨了“静电防护(ESD)在SMT生产中的关键作用”,并详细讲解了如何从人员、设备、物料、环境等多个方面建立完整的ESD防护体系,包括导电材料的选择、接地系统的构建、离子风机的应用等。我过去对ESD的认识仅限于“要小心静电”,但这本书让我认识到,ESD对电子产品的危害是毁灭性的,而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ESD防护措施,是SMT制造不可或缺的一环。它让我深刻理解到,在SMT制造中,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任何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环节,都可能对产品的最终质量产生巨大的影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