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农作物种业科企合作的实现机制研究
定价:45.00元
作者:李冬梅 等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0-01
ISBN:9787109233270
字数:
页码:22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农作物种业科企合作的实现机制研究》基于商业化育种视角,在深入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要素流动理论、技术创新理论、制度创新理论、产业创新理论、资源依赖理论和协同创新理论,从种业网状产业链内外部各环节不同创新主体与创新要素协同整合的角度,系统构建种业科企合作实现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对农作物种业科企商业化育种合作创新的影响因素与实现机制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在借鉴国内外种业科企合作机制成功案例的基础上提出种业科企合作实现机制目标、路径和相应的政策建议。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农作物种业科企合作的实现机制研究》(9787109233270,中国农业出版社)这本书的标题,非常直观地指出了其研究的核心——“实现机制”。在我看来,农作物种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同时又具有高度公益性的特殊产业,它关乎国计民生。而“科企合作”正是连接科研创新与产业应用之间最关键的桥梁。我关注这本书,是希望能够理解,在这个合作的过程中,究竟有哪些“齿轮”在咬合,有哪些“杠杆”在发挥作用,才能让原本可能分散的科研力量和商业资源,汇聚成一股推动种业发展的强大合力。我期待书中能够对“机制”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分析,比如,在知识产权的保护与激励方面,有哪些创新的模式?在风险共担与收益分配方面,有哪些公平合理的原则?在合作的模式设计上,是更加倾向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型合作,还是“界限分明,互利共赢”的分散型合作?我希望作者能够基于严谨的学术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和实践指南,帮助我国的农作物种业,更好地整合科研与市场资源,加速新品种的研发与推广,为中国农业的现代化转型贡献力量。
评分在书店里,《农作物种业科企合作的实现机制研究》(9787109233270,中国农业出版社)这本书的书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从事的是市场营销相关工作,虽然不是直接农业领域的,但长期以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很多科研成果就“躺”在实验室里,迟迟不能落地,不能真正地为社会创造价值?而农作物种业,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其科研成果的转化更是重中之重。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切中了我的关注点。我希望它能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剖析那些成功的科企合作案例背后的“秘密武器”,到底是什么样的机制设计,让那些看似高冷的科研院所愿意放下身段,与接地气的企业携手共进?是政策的引导?是利益的驱动?还是某种更深层次的协同效应?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当技术创新遇到市场需求时,如何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桥梁,让双方的需求能够精准对接,风险能够有效分担,最终实现双赢,甚至多赢的局面。我想,这不仅仅是研究农作物种业,更是对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的一种探索,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这样的研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评分作为一名对农业经济发展规律感兴趣的经济学研究者,我一直关注着中国农业产业化的进程,特别是那些能够驱动产业升级的核心要素。《农作物种业科企合作的实现机制研究》(9787109233270,中国农业出版社)这本书,提出的“科企合作”这一概念,正是我近年来研究的重点之一。在我看来,农作物种业的科技属性决定了它必须依靠科研创新,而其产业属性又决定了它离不开市场化运作。因此,如何建立起一种高效、稳定、可持续的科企合作机制,是推动种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我希望这本书能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能够提供扎实的实证研究,去分析影响科企合作的关键因素,比如政策环境、市场激励、组织文化、信任度等等。它是否能够深入剖析,不同类型的企业(大型种业公司、中小型企业、初创科技型企业)在与科研机构合作时,所面临的优势与劣势,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更重要的是,我期待书中能够描绘出一种理想的科企合作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科研机构能够实现价值的最大化,企业能够获得持续的创新动力,最终惠及整个农业生产体系,提升国家在国际种业竞争中的地位。
评分我是一名刚刚毕业不久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对农作物种业的发展充满了热情,也深感其肩负的责任。在工作中,我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先进的育种技术和优良的品种资源,在科研单位或大学里似乎已经非常成熟,但推广到实际生产中,却面临着重重困难,比如品种的适应性问题、农民的接受度、以及后续的种子繁育和销售渠道等等。《农作物种业科企合作的实现机制研究》(9787109233270,中国农业出版社)这本书,正是我想找的答案。我迫切地想了解,科学研究机构的创新能力,如何才能与企业的市场嗅觉、生产能力、以及遍布各地的销售网络,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书中是否会详细阐述,在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农企合作中,各自适合采用什么样的合作模式?例如,是科研单位提供技术,企业进行商业化开发?还是双方共同投入资源,组建联合研发团队?我特别想知道,在合作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技术秘密的保护、知识产权的归属和收益的合理分配,这些都是制约科企合作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这本书如果能给出清晰的指导,对我未来的工作将有极大的帮助。
评分这次偶然翻阅到一本叫做《农作物种业科企合作的实现机制研究》的书,书号是9787109233270,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虽然我不是业内人士,但对农业和科技结合的领域一直充满好奇。书名本身就很有吸引力,它触及了农作物育种这个现代农业的“芯片”领域,并且强调了“科企合作”,这听起来就像是学术研究的严谨与产业实践的活力碰撞,希望能从中一窥究竟,理解科研成果如何有效地转化为实际的农业生产力,特别是在种子这个关键环节。我对这本书充满期待,希望它能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析出农企之间合作的内在逻辑和外在驱动,比如科研机构的创新优势如何与企业的市场导向、资本运作相结合,共同推动新品种的研发、推广和应用。我特别关注书中是否会探讨一些具体的合作模式,例如联合研发项目、技术转让、共建研发平台等等,这些具体的案例和分析,能够让我更直观地理解“机制”的含义。而且,考虑到种业的特殊性,它涉及到知识产权保护、利益分配、风险共担等一系列复杂问题,书中是否能对这些挑战提出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也是我非常期待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