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自知心理學:認清人的想法和行為
定價:39.80元
售價:29.1元,便宜10.7元,摺扣73
作者:蘇潔
齣版社:中國紡織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2-01
ISBN:978751802982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人的一生總會經曆些風雨,總會遇到些坎坷,如果不能夠把控自己的內心,不懂得寬心,那麼痛苦和消極就會霸占生活,人生也就失去瞭陽光和快樂。
《自知心理學:認清人的想法和行為》從心理學角度齣發,用樸實的語言闡釋寬心做人的重要性。一個胸懷寬闊的人必然是灑脫大度、懂得分享與付齣的人,希望通過閱讀此書,你可以擁有一顆寬慰的心,懂得看透世間紛繁,讓自己遠離煩惱,快樂生活。
第01章 自我認知:從“心”開始瞭解真實的自己 001
你瞭解你自己嗎 002
你為什麼內嚮 004
為什麼對社交感到莫名恐懼 006
為什麼自己總是充當老好人 008
你擁有自知的能力嗎 011
為什麼喜歡吃零食 013
為什麼人們會有不同氣質 016
為什麼環境造就人 018
第02章 行為認知:為什麼會做齣這樣的舉動 021
為什麼有人喜歡照鏡子 022
為什麼開場白太長 024
為什麼喜歡窺探彆人的隱私 025
為什麼喜歡指手畫腳 028
為什麼總是說錯話 029
為什麼女人總喜歡嘮叨 031
為什麼喝醉瞭喜歡打電話 034
為什麼喜歡當紅娘 036
第03章 性格認知:慣背後隱藏的真實性格 039
為什麼總是說“沒錯” 040
為什麼有的人喜歡說“隨便” 042
為什麼說話總是慢吞吞 044
為什麼說話喜歡夾雜著外語 047
你的解壓方式是什麼 049
你的站姿透露著什麼樣的秘密 052
為什麼人們通過穿衣來展現個性 054
為什麼你對工作不負責 057
第04章 心理認知:為什麼很多東西可以輕易影響你 059
為什麼愛情在逆境中更顯熾熱 060
為什麼明明不差錢卻喜歡偷東西 062
為什麼人們喜歡看恐怖電影 065
為什麼人們會感到恐懼 068
為什麼有人非昂貴東西不買 070
為什麼乖乖女總遭遇壞男人 073
為什麼太容易得到的東西反而不被珍惜 075
為什麼越是浪漫的愛情越容易分手 077
第05章 情感認知:為什麼感情容易讓人患得患失 081
為什麼說女人心,海底針 082
男人都有戀母情節嗎 084
如何聞香識女人 086
為什麼說“女人不壞,男人不愛” 088
第06章 感覺認知:為什麼生活中會有一些怪誕現象 091
為什麼初戀總令人難以忘懷 092
如何走齣失戀的陰影 095
為什麼越痛苦越能顯示齣快樂的珍貴 097
為什麼心真的會感覺到“痛” 099
你為什麼能感覺到彆人的疼痛 102
如何安慰悲傷的人 105
為什麼有人喜歡逃避人群 107
第07章 興趣認知:為什麼我們會對一些事物感到癡迷 111
為什麼大部分女人是購物狂 112
為什麼青少年喜歡追星 115
為什麼有人癡迷虛擬網絡 117
為什麼大多數女人喜歡看韓劇 120
人們為什麼喜歡 122
第08章 心態認知:為什麼我們會感到不快樂 127
病真的是由“心”而生嗎 128
為什麼你會感到身心疲憊 130
人們為什麼會感到絕望 133
為什麼人們總是懷念過去 135
精神空虛,到底誰的錯 138
為什麼人們有害怕孤獨的恐懼癥 140
為什麼人們總將自己的傷痛無限放大 144
第09章 情緒認知:為什麼不同狀態下人們會有不同的反應 147
為什麼人們容易生氣 148
人類的恐懼感從何而來 151
人類的悲傷情緒到底是怎麼來的 153
什麼事情挑動瞭你的笑神經 156
你的負麵情緒從何而來 158
為什麼阿Q從來不生氣 161
如何尋找釋放情緒的閤適途徑 163
0章 動作心理:我們是怎樣通過肢體錶達思想的 167
什麼是肢體語言 168
你能讀懂對方的肢體語言嗎 171
某種手勢隱藏著不為人知的潛意識 173
你忽視瞭腳部的肢體語言嗎 176
打電話的小動作有什麼端倪 178
你知道他的肢體語言在撒謊嗎 181
1章 欲望心理:欲望於我們而言究竟是好是壞 185
人的欲望心理從何而來 186
為什麼死要麵子活受罪 188
為什麼人們渴望被傾聽 191
為什麼會不知不覺買很多東西 194
為什麼越是緊握的沙粒越容易溜走 197
為什麼人們熱衷於攀比 199
為什麼微博那麼受歡迎 202
2章 人格心理:人們每天辛勞忙碌究竟在想什麼 205
心理學就是讀心術嗎 206
為什麼觀其行,察其言 208
你能猜齣我正在想什麼嗎 210
如何察人心通人性 213
印象準確嗎 215
每個人都可以被催眠嗎 218
3章 心理效應:為你講解心靈反應的規律 223
萊斯托夫效應:脫穎而齣有個性 224
德西效應:興趣對工作很重要 226
異性效應:男女搭配乾活不纍 229
白德巴定理:簡潔更有力度 230
半途效應:你說行就行 233
焦點效應:彆總把自己當焦點 235
視網膜效應:學會欣賞對方 237
吞鈎效應:放手逝去的愛情 240
蝴蝶效應:不容忽視的細節 242
4章 心理規律:告訴你該怎樣通過心靈影響他人 245
首因效應:印象很重要 246
移情效應:打開對方的心扉 248
從眾效應:少數服從多數 250
效應:給對方一份安全感 253
選擇效應:讓對方做齣肯定的迴答 255
刺蝟效應:交談不宜言深 257
自己人效應:將對方變為自己人 260
可口可樂效應:觸動內心的贊美之詞 263
5章 心理誤區:注意那些影響內心判斷力的因素 267
任何事情隻要努力就可以 268
我毫不起眼,怎麼會有大作為呢 270
過分謹小慎微難成大事 272
破除思維定式,閤理利用經驗 274
彆被模糊的明天所羈絆 277
內心畏懼,會讓挫摺更加強大 279
證明自己是因為懷疑自己 281
6章 潛意識心理:為什麼有時候我們控製不瞭自己的感知 285
為什麼一覺醒來恍若隔世 286
為什麼電梯裏如此尷尬 288
為什麼幫助彆人自己也會快樂 291
打哈真的會傳染嗎 293
唱反調是怎麼迴事 296
為什麼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 298
如何請求彆人幫忙更有效 301
7章 心靈感應認知:那些玄之又玄的感應 305
相由心生是真的嗎 306
“鬼壓床”究竟是怎麼迴事 308
心靈感應真的存在嗎 310
夢遊是怎麼迴事 313
說齣的願望真的不靈嗎 316
心想事成真的會實現嗎 318
預知真的存在嗎 320
男,江西上饒人,管理學碩士。人格獨立,思想自由。先後從事機關秘書、新聞采編、期刊主編等工作。曆任人民日報海外版新聞交流中心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新聞社經營中心主任、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文化傳播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等職。先後策劃組織瞭中國傳媒經濟論壇、中國作傢世紀論壇、中國作傢文化采風係列活動等大型學術交流活動,社會反響強烈。主要著作有《窗外》《雕塑》《我的大學零缺憾》。主編齣版有《中國新聞界人物》《中國專傢學者辭典》《中國當代作傢大辭典》《當代中國作傢作品大係》《中國國情報告》等大型文獻,計2000餘萬字。
不得不說,這本書的敘述方式非常獨特,它不是以枯燥的理論堆砌,而是像一個循循善誘的引導者,一步步帶領讀者走進“人之所以為人”的內心世界。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決策心理學”的解讀,它解釋瞭我們在麵對選擇時,大腦內部是如何進行各種權衡和計算的,以及為什麼有時候我們會做齣看似“不理性”的決定。這讓我對自己的選擇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也讓我學會瞭在做決定時,多一份審慎和反思。書中對於“社會影響”和“從眾心理”的分析也讓我印象深刻。它揭示瞭群體效應是如何影響個體的認知和行為的,這一點在現代社會尤為重要。我開始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隨波逐流,並非完全齣自本意,而是受到瞭周圍環境的強大潛移默化。這本書幫助我認識到,在保持獨立思考的同時,如何更好地理解和融入社會,這是一個很微妙的平衡。它鼓勵我去審視那些無形的社會規則,並思考自己在這個係統中的位置,這是一種非常寶貴的成長體驗。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著實令人驚喜,它以一種近乎哲學辯證的視角,引導讀者去審視那些我們習以為常卻又模糊不清的內在邏輯。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探討“自我認知”時所采用的遞進式解析,從最基礎的自我概念形成,到更深層次的動機驅動,再到行為的實際顯現,層層剝繭,邏輯清晰。讀到關於“潛意識”的部分,我纔意識到原來許多行為的根源並非我們錶麵的意識所能觸及,這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過往的一些決定,仿佛能看到更深層的機製在起作用。書中對於“情緒管理”的闡述也十分到位,它不隻是教你壓抑或發泄,而是告訴你如何去理解情緒的産生,以及如何通過調整認知來影響情緒,這一點對我幫助很大,因為我一直受睏於情緒的波動。此外,書中對“人際關係中的心理誤區”的分析也相當精準,讓我明白瞭許多日常溝通中的尷尬和誤會是如何産生的,並提供瞭一些建設性的溝通建議。總的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看待問題的新角度,它鼓勵我去質疑那些固有的思維定勢,去探索更深層的自我,從而獲得一種更自由、更清晰的存在狀態。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它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視角來看待“自我”和“他人”。我一直對“動機”這個概念感到睏惑,不明白為什麼有時候即使我們說想要做某件事,但身體卻遲遲不動。這本書裏關於“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的區分,讓我對這個問題有瞭更深的理解。作者通過對“需求層次理論”的引用,讓我看到瞭人之所以有各種行為的根本驅動力。而且,書中對於“自我效能感”的論述也十分精彩,它解釋瞭為什麼有些人即使麵對睏難也能堅持不懈,而有些人卻輕易放棄。我發現自己很多時候缺乏足夠的“自我效能感”,這導緻我在遇到挫摺時容易氣餒。這本書就像一個心理上的“加油站”,它在揭示問題的同時,也提供瞭積極的解決思路。它教會我如何去培養更強的“自我認知能力”,如何去識彆並調整那些限製我發展的思維模式。我感覺讀完這本書,我不僅對心理學有瞭更係統的認識,更重要的是,我開始掌握瞭一種更有效的方式來認識和改善自己。
評分這本書簡直太棒瞭!我最近一直對人類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感到好奇,這本書就像為我量身定做的一樣。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一些心理學概念,而是深入淺齣地講解瞭我們為什麼會做齣某些選擇,為什麼會有某些想法。比如,我一直不理解為什麼有時候明知道某個習慣不好,卻還是難以改變,這本書從認知失調的角度進行瞭非常透徹的分析,讓我恍然大悟。而且,作者的語言非常生動形象,不像很多心理學書籍那樣枯燥乏味,讀起來就像在聽一位經驗豐富的心理谘詢師娓娓道來,充滿瞭智慧和啓發。書中有很多我從未接觸過的心理學理論,但作者的解釋方式非常易懂,即使是沒有心理學基礎的讀者也能輕鬆理解。特彆是關於“認知偏差”的部分,讓我深刻認識到自己平時在做判斷時會有多少不自覺的偏見,這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的思維模式,並嘗試著去更客觀地看待問題。這本書真的給我帶來瞭很大的啓發,我感覺自己對自己的認識又上瞭一個颱階,也對理解身邊的人有瞭更深的洞察力。我強烈推薦給所有對心理學感興趣,或者想要更好地瞭解自己和他人的人!
評分這本關於“自我認知”的書,給我帶來的最深刻印象是它對“習慣養成”和“惰性根源”的剖析。我一直以為堅持一個好習慣需要強大的意誌力,但讀瞭這本書後,我纔明白,更多時候是我們需要去理解那些阻礙我們行動的心理機製。作者通過對“慣性思維”和“風險規避”等概念的講解,讓我明白瞭為什麼很多時候我們寜願選擇舒適區,也不願去邁齣改變的第一步。書中舉瞭很多生活化的例子,非常貼閤實際,讓我能夠對照著自己的經曆去理解。例如,關於“拖延癥”,書裏並沒有簡單地把它歸結為懶惰,而是從“完美主義”、“害怕失敗”等更深層的原因去解釋,這讓我覺得豁然開朗。我還發現,書中對於“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的對比分析非常值得深思。長期以來,我可能在不經意間一直在進行自我否定,這極大地削弱瞭我的行動力。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內在的許多盲點,也讓我看到瞭改變的可能性。它並沒有提供速成的秘訣,而是提供瞭一種更深刻的理解,一種由內而外的改變的可能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