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移动互联网全景思维
定价:59.80元
售价:32.3元,便宜27.5元,折扣54
作者:华红兵
出版社: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3-01
ISBN:9787562345633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作者介绍
华红兵,学者,品牌营销战略专家,中国式营销者,移动互联网基础理论奠基人。2004年获营销“金鼎奖-*营销总经理奖”,2006年获得中国十大营销专家称号,2013获全球500强企业商学院认可的TOP100培训专家*营销策划专家荣誉,目前中国持有公认的“策划金钥匙”的专家,被媒体及业界喻为“中国营销理论仓库”,独创了中国式品牌三部曲《一度战略》《顶层设计》《品牌人手册》,致力于互联网理论研究,创建移动互联“沃晒理论”,提出“猫头鹰理论”体系。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刚拿到手,还没来得及细看,光是封面上那个“全景思维”的提法就让人眼前一亮。我一直觉得,信息爆炸的时代,最稀缺的不是信息本身,而是把碎片化的信息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宏观、立体的认知框架的能力。市面上关于移动互联网的书,大多是聚焦在某个具体的应用案例或者技术趋势上,比如短视频的崛起、SaaS的转型,或者最新的AI算法迭代。这些都很重要,但读完后总感觉像是在看一棵树的细节,却迷失了森林的整体走向。我更期待的是,能有一本书,帮我跳出日常运营的泥潭,从一个更高、更远的视角去审视这个快速变迁的生态系统。我希望它能提供一套思考的工具箱,一套方法论,而不是仅仅罗列已发生的事实。比如,它能不能解释清楚,为什么某些模式在特定时期会爆发,而另一些看似有潜力的创新却迅速夭折?这种深层次的逻辑和底层驱动力的剖析,才是我真正需要的“全景”。我正在寻找那种能把我从战术层面拉到战略层面的“导航仪”,而不是又一本操作手册。期待它能带来思维上的颠覆,而不是知识的堆砌。
评分说实话,我对这类宏大叙事的商业书籍总是抱持着一份审慎的乐观。很多作者为了追求“全景”的视觉冲击力,往往会牺牲掉分析的深度和细节的真实性。我特别关注的是,作者如何处理那种快速迭代、充满不确定性的“移动”特性。移动互联网的本质就在于其动态性和不可预测性,今天的爆款可能明天就被新的交互习惯所替代。因此,一个真正有价值的“全景思维”不应该是僵硬的地图,而应该更像一套能够适应环境变化的“自适应学习系统”。我期望这本书能深入探讨商业模式的“涌现性”——那些无法被预先设计,而是从用户行为和技术耦合中自然产生的规律。如果它只是对过去十年进行了一次优秀的复盘总结,那它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我更想知道的是,在下一次范式转移来临时,我们该如何运用这种思维框架,去预测下一个“看不见的增长点”。它必须提供洞察未来的锐利度,而不是仅仅提供缅怀过去的温度。
评分我最近在工作中遇到一个瓶颈,就是总是在处理“点”上的问题,比如用户留存率下降,或者某个渠道的转化效率不高。这些都是症状,背后的原因往往是整个移动生态系统中的某个连接点松动了。阅读这些商业书籍,我的终极目标是建立一个可以自我修正的认知模型。我希望《移动互联网全景思维》能提供一个清晰的结构,让我能把市场上的各种现象——从内容付费到去中心化协作,从边缘计算到元宇宙的初期尝试——都能够归类到这个框架之下。如果这本书能像一个精密的齿轮组,清晰地展示出哪个齿轮带动哪个齿轮,它们之间的摩擦力和作用力分别是多少,那它就成功了。我需要的不是一个笼统的“要拥抱变化”的口号,而是具体的、可以操作的思维路径。我需要知道,当旧的逻辑失效时,新的逻辑应该从哪个角度切入,用什么样的工具来重新校准我们的方向盘。
评分这本书的包装设计和书名传递出一种冷静、客观的分析气质,这正是我偏爱的风格。我买书,不是为了寻找心灵鸡汤或者快速致富的秘籍,而是为了理解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的运行机制。移动互联网已经不再是一个“新兴”行业,它已经演变成了基础设施,和电力、公路一样无处不在。因此,对它的理解,需要像理解物理定律一样,去挖掘其不变的底层规律。我期待它能超越具体的App和公司案例,去探讨移动性对人类行为模式、社会组织结构乃至文化传播方式的根本性重塑。如果这本书能让我对未来五年内将要发生的变革,产生一种“意料之中”的淡定感,而不是“措手不及”的焦虑感,那么它无疑就是一本杰作。我希望它能提供的是一种穿越喧嚣的定力,一种基于深刻理解的从容。
评分市面上的科技读物,常常有一个毛病,就是过于沉溺于技术名词的炫耀,或者将复杂的经济学原理用过于简化的比喻来搪塞过去。我是一个追求严谨逻辑的人,希望这本书在描绘宏大图景的同时,也能保持足够的学术和商业的严谨性。比如,在谈及用户注意力分配时,它是否能引入博弈论或者信息熵的概念进行量化分析?在探讨平台生态时,它是否能深入分析网络效应的边际递增和递减规律?我希望看到的是一篇篇经过深度打磨的分析报告,而不是泛泛而谈的商业评论。这本书的“全景”二字,让我对它的深度抱有更高的期待。如果它只是停留在“你必须看到全局”的层面,而没有提供“如何看到全局”的工具,那么它就辜负了这个富有雄心的书名。我需要的是能经受住同行质疑的深度分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