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TD-SCDMA产业十年发展历程
定价:98.00元
作者:中国电子报社,TD-SCDMA产业联盟组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5-01
ISBN:978712106520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从1998年标准的提出到2008年试商用,TD—SCDMA产业已经走过十年风雨历程,实现了从标准到技术、从系统到终端、从芯片到核心软件、从关键元器件到配套装备的产业整体性突破。TD-SCDMA产业发展的十年,是不同凡响的十年,是艰苦探索的十年。本书从不同角度全面回顾了TD-SCDMA产业十年发展的风雨历程,展示了国人在自主创新道路上的不懈追求和辉煌成就,适合信息产业、高技术产业及科技领域官员、专家学者、企业人士阅读,也可作为我国自主创新的经典案例读本。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技术前沿的观察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提供清晰的时间轴和逻辑链条的书籍,来梳理TD-SCDMA从诞生到成熟再到逐渐退出的完整生命周期。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极其出色。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时间点,而是构建了一个清晰的“因果网络”。例如,某一技术瓶颈是如何制约了其在特定应用场景下的推广,而某个产业链环节的突破又是如何反哺了整体标准的成熟,这些相互影响的细节被梳理得井井有条。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在脑海中绘制着一张关于技术成熟度和市场接受度的动态图谱。这种结构化的呈现方式,极大地帮助了我理解一个复杂技术标准从“概念”走向“现实”所必须跨越的无数个技术和非技术障碍。对于想研究产业化规律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可供剖析的活案例。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TD-SCDMA本身。它更像是一部关于“中国如何建立自主通信生态系统”的宏大叙事的一部分。通过这本书对TD-SCDMA产业十年历程的详尽梳理,我看到了中国在面对全球化技术标准壁垒时所展现出的战略定力和技术雄心。它详细阐述了在核心专利、芯片设计、终端制造等各个环节是如何实现国产化的,这对于理解当前国家在关键技术领域“自主可控”战略的深层动因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完美的案例,展示了技术标准如何成为国家科技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它引导我们思考,在未来的某个新兴技术领域,我们又该如何吸取这些经验,避免重蹈覆辙,从而真正掌握未来产业的主动权。这绝对是一本具有战略眼光的行业读物。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具有年代感,读起来有一种沉浸式的怀旧体验。它没有使用太多现代商业报告中常见的“高大上”的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朴实的、贴近工程师和行业老兵对话的口吻,去回顾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这种风格让内容显得格外真诚可信。我特别喜欢它对早期实验和测试阶段的描述,那些关于设备调试的艰辛、关于户外测试遇到的各种“水土不服”的趣闻轶事,读来令人忍俊不禁,但也深切体会到那个时代科研工作者的坚韧。它不仅仅是一本记录历史的书,更像是一本口述史的精华版,充满了人情味和奋斗者的印记。这种娓娓道来的叙述,让读者在知识获取的同时,也获得了一种情感上的共鸣和对前辈的敬意。
评分说实话,我之前对这类产业回顾性质的书籍一直抱有一种“官方总结”的预设,担心内容会过于平铺直叙,缺乏引人入胜的细节。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在叙事上非常巧妙地平衡了技术的深度和商业的广度。我尤其欣赏作者对“标准之争”的描写,那种仿佛身临其境的紧张感和策略的博弈,简直可以媲美商战小说了。他们是如何在全球标准制定的话语权争夺中,步步为营,最终赢得一席之地的?书中对参与其中的关键人物、核心企业的战略布局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这些“幕后花絮”让原本严肃的技术发展史变得极为生动有趣。我仿佛能感受到当年研发人员夜以继日的攻关热情,也能体会到决策者们在巨大压力下的艰难抉择。这种全景式的展现,让我对中国通信产业从跟随到引领的转变有了更真切的体会。它不是在歌颂成就,而是在还原一个真实、复杂、充满挑战的创业过程。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对通信技术发展脉络充满好奇心的人量身定制的!我一直很想深入了解TD-SCDMA这个曾经风起云涌的标准,它在整个移动通信发展史中扮演了多么重要的角色。然而,市面上很多资料要么过于技术化,堆砌着晦涩难懂的协议细节,要么又过于碎片化,只能看到零星的报道。这本书的出现,彻底解决了我的痛点。它的叙事非常宏大,仿佛带着读者回到了那个技术路线选择的关键时刻,从最初的设想到后来的产业化落地,每一个关键节点的决策、遇到的挑战,以及最终是如何克服的,都描绘得栩栩如生。特别值得称赞的是,它不仅仅讲述了“是什么”,更深入剖析了“为什么会是这样”,那种对产业生态、政策导向、乃至国际竞争背景的考量,让整个发展历程不再是冰冷的技术演进,而是充满了人与技术、商业博弈的鲜活故事。读完,我对TD-SCDMA的理解不再停留在“中国提出的3G标准”这个标签上,而是建立在一个深刻的历史与技术基础之上,这对于理解后续4G、5G的演进路径都提供了极宝贵的参照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