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电子学实验教程
定价:21.00元
作者:郭永新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1-01
ISBN:978730226538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18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电子学实验教程》是编者根据高等学校电子、电气信息类专业电子学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结合多年的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经验,为适应当前教学改革和教学体系的需求而编写的。全书将电子学实验分为基础性实验、基础设计性实验与综合设计性实验三个层次,内容涵盖了模拟电子技术与数字电子技术两大部分,并将计算机仿真实验引入到每个实验中。在附录中简单介绍了常用的仿真和分析软件multisim10基本使用方法、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的原理与面板结构,并给出了实验中常用的元器件参数以供实验时查阅。
《电子学实验教程》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类及相关专业本、专科电子学课程的实验教材。也可供成人及职业教育相关专业学生或电气、电子技术工程人员使用。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哑光质感配上简约的线条图,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内页的纸张选择也相当讲究,文字清晰锐利,插图的线条和层次感都处理得非常到位,阅读体验极佳,长时间盯着看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不过,我得说,虽然排版很现代,但在某些关键公式的推导部分,似乎少了一些循序渐进的过渡。比如,从基础的基尔霍夫定律跳跃到复杂的运算放大器模型时,中间缺失了几个关键的数学推导步骤,这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去查阅其他参考资料来填补空白。另外,书中的案例电路图虽然标注详细,但如果能加入一些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实际测量数据对比,那就更完美了,这样读者就能更好地理解理论与实际之间的差异和误差来源。总体而言,这本书在视觉传达和基础理论的呈现上是合格的,但深度和细节的打磨上,感觉还有提升的空间,希望后续的版本能在这方面有所加强。
评分不得不提的是,这本书的练习题设置逻辑确实巧妙,它不像传统的教材那样只是简单地重复课本内容,而是设计了一些需要综合运用不同章节知识点才能解决的综合性问题。这些题目很有挑战性,迫使我必须回溯并串联起分散的知识点,这在培养系统性思维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但我发现,对于那些需要进行参数估算或误差分析的开放性题目,书中提供的标准答案往往只有一个“精确值”,这让我感到困惑。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参数的选取和公差范围的确定是核心技能,如果能针对某些关键实验,提供一个合理的“预期结果范围”或者展示一个解题思路的多样性,而不是仅仅给出一个单一的数字答案,对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工程化思维会更有助益。这种单点答案的呈现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对实际应用复杂性的认知。
评分这本书在实验指导部分的详尽程度令人印象深刻,几乎每一个实验都配有详细的步骤清单、所需元件规格,甚至是可能的故障排除指南。我特别欣赏它对于安全操作规范的强调,这在电子实验领域是至关重要的。然而,我对其中关于仪器使用的描述持保留态度。书中对示波器和万用表的介绍,似乎采用了两三年前的标准配置模型,而当前实验室里普遍使用的数字化、高分辨率的设备在操作界面和功能设置上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如果作者能与时俱进,更新一下关于现代数字仪器操作界面的描述和截图,那么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将大大提升,能更顺畅地连接理论学习和现代实践操作之间的鸿沟。目前来看,这本书更像是一份扎实的“入门蓝图”,但如果想在实际操作中游刃有余,读者还需要自行研究当前主流设备的最新手册。
评分从文献引用和参考资料的完备性来看,这本书显得有些单薄。虽然它涵盖了电子学领域的基础核心内容,但在介绍到一些前沿技术或特定子领域(比如开关电源拓扑或者快速傅里叶变换的应用)时,几乎没有给出明确的、可供进一步深挖的外部资源链接或经典文献推荐。这使得读者在完成基础学习后,如果想继续沿着某个感兴趣的方向深入钻研,就会立刻陷入信息匮乏的境地,需要自己从头开始进行大量的文献检索工作。一本优秀的教程,理应是通向更广阔知识海洋的门户,它不仅要教会读者如何“造船”,还应该指出“海洋”中哪些区域值得探索。在这方面,本书的“航海图”似乎只画到了最近的海岸线,对于更深层次的探索,则留白过多,略显保守。
评分我花了大概两周的时间通读了这本书的主要章节,整体感觉像是在走马观花地游览一座布置精美的花园,景色宜人,但很多花卉的根系和土壤结构却没能深入探究。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轻盈”,它擅长用最直白、最口语化的语言来解释复杂的概念,这一点对于刚接触电子学的新手来说,无疑是个福音,能迅速降低入门的心理门槛。但是,这种“轻盈”也带来了一个副作用:它似乎刻意避开了那些容易让人感到枯燥或困难的理论深水区。例如,关于半导体物理特性的深入讨论,或者对特定晶体管工作机制的微观分析,在书中都被一带而过,更多地是停留在“是什么”和“怎么用”的层面,而较少探讨“为什么是这样”。对于我这种追求原理彻底理解的学习者来说,这未免有些意犹未足,总感觉像是在拼图,虽然大部分碎片都摆好了,但最核心、最关键的那几块缺失了,导致整个画面不够立体和坚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