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通用慣用語詞典
定價:18.00元
售價:13.1元,便宜4.9元,摺扣72
作者:溫端政,瀋慧雲,巫建英
齣版社:語文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4-01-01
ISBN:9787801268600
字數:
頁碼:285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281kg
《通用慣用語詞典》為“通用語言文字係列工具書”之一,選收現代漢語中通用的慣用語近三韆條,供具有初、中等文化程序的讀者使用。
條目按漢語拼音字母順序排列。首字聲母、韻母相同的,按聲調的陰平、陽平、上聲、去聲排列。首字同音的,按筆畫數排列。
根據《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為每個條目注音。
一律使用規範字形,以國傢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編印的《簡化漢字總錶》、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和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聯閤發布的《批異體字整理錶》為準。
先解釋條目中的疑難字、詞,再解釋條目的字麵義。不止一個義項的,分項說明。在解釋字麵義的基礎上,重點解釋條目的引申義或比喻義。
釋義之後配有例句,輔助說明條目的語義和用法。副條也齣例句。每個度項至少舉一例,例句不止一個的,中間用竪綫隔開。例句都選自式正的齣版物。有語源的可列齣語源,但本詞典不以溯源為主。自編的例句,作為補充,若引例已能體現條目的語義和用法,就不再自編例句。
省略例句中與理解條目無關的文字,省略的部分用省略號錶示,為使句句語義貫通而增補的文字用括號錶示。
詞條有異形,且都通用的,選擇通行麵更大的作主條,另外的作副條。副條以“也作”形式齣現,不注音不釋義。副條首字與主條不同的,另齣條、注音,但不釋義不舉例,注明見主條。
對條目中容易讀錯寫錯的字、詞加以提示。
為便於檢索,正文前有《詞目首字音序索引》和《詞目筆畫索引》。
作為一名業餘的書法愛好者,我常常需要為自己的作品題寫對聯或短句,對文字的精準度和美感要求極高。以往我都是依賴記憶和一些零散的筆記來尋找靈感,結果常常是“形似而神不似”,用詞顯得生硬或不閤時宜。自從擁有瞭這本《通用慣用語詞典》,我的創作效率和作品質量都有瞭質的飛躍。這本書的排版不僅僅是清晰,更重要的是,它在詞條下方常常會標注齣這個慣用語最適閤的語境——是用於贊美、勸誡、諷刺,還是描繪景物。這種細緻入微的指導,對於從事藝術創作的人來說簡直太重要瞭。我可以在短短幾分鍾內,就找到一個既符閤書法意境,又飽含深厚文化底蘊的詞組。它不僅僅是一個查詢工具,更像是一個虛擬的“語言顧問”,時刻提醒我用詞的恰當性與藝術性。我可以想象,對於所有從事文字工作、編輯、翻譯的朋友們來說,它絕對是案頭不可或缺的良伴,能夠幫助我們在快速的創作節奏中,依然保持對語言的敬畏和精準的把控。
評分說實話,我對工具書一直抱有一種又愛又恨的心態。愛,是因為它們確實能在關鍵時刻提供支持;恨,是因為很多工具書要麼內容陳舊,要麼設計得過於刻闆嚴肅,讓人提不起興趣去翻閱。然而,這本《通用慣用語詞典》成功地顛覆瞭我的固有印象。它的裝幀設計帶著一種沉穩而不失雅緻的氣質,拿在手裏很有分量感,一看就知道是經過用心打磨的作品。我最欣賞它的編纂理念——它似乎不僅僅是在羅列詞條,更是在梳理中文錶達的“脈絡”。當我查閱一個詞時,常常會發現它會追溯到這個慣用語的文化源頭或者曆史背景,這讓我對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有瞭更直觀的認識。以前我隻是“會用”,現在我開始“懂瞭”——懂它為何會産生,懂它在不同曆史時期可能齣現的側重點變化。這種由錶及裏的學習過程,極大地增強瞭我對語言的興趣。它不像字典那樣冷冰冰地給齣定義,更像是一位知識淵博的長者,循循善誘地引導你進入一個充滿智慧和故事的語言世界。我甚至開始享受起查閱和學習的過程,這對於一本工具書來說,無疑是最高的贊譽瞭。
評分我最近在準備一個非常重要的演講,主題是關於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傳承與發展。說實話,我一直擔心自己的錶達會顯得空泛、缺乏力度。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朋友嚮我推薦瞭這本《通用慣用語詞典》。說實話,一開始我隻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去翻閱,沒想到它成瞭我演講稿的“秘密武器”。我發現,如果能在關鍵論點處恰到好處地嵌入一個意蘊深遠的慣用語,整個陳述的格局和氣勢都會瞬間提升。這本書的優勢在於,它收錄的慣用語非常全麵,覆蓋瞭從日常交流到高雅文學的各個層麵,而且它的分類方式很巧妙,有時候我隻是在找一個“氣勢”相關的詞,翻閱相關的章節時,總能意外地發現更貼切、更震撼人心的錶達。最讓我驚喜的是,它對一些近現代纔形成,但已廣為流傳的“新慣用語”也有所收錄,這體現瞭編纂者緊跟時代步伐的嚴謹態度。這本詞典讓我有信心去駕馭復雜的語言,讓我的文字不再是平鋪直敘的流水賬,而是充滿瞭古典韻味和力量感的錶達。
評分我是一個語言學習的“老頑固”,對任何新興的語言學習方法都持保留態度,我堅信,想要真正掌握一門語言,紮實的基礎詞匯和錶達習慣是繞不過去的坎。這本《通用慣用語詞典》完全符閤我對傳統學習工具的最高期待。它的內容深度是毋庸置疑的,但最難得的是,它在保持學術嚴謹性的同時,避免瞭晦澀難懂的術語堆砌。我發現,即使是那些我自以為已經掌握的常用錶達,在這本書裏也能找到新的解讀角度。比如,它會解析一些帶有地域色彩的慣用語是如何逐漸被吸收到通用語境中的,這種“演化史”的描述,讓我對語言的生命力有瞭更深的理解。我特彆喜歡它在詞條旁標注的“語用頻率提示”,雖然隻是一個小小的標記,卻能清晰地告訴我,這個錶達在現代社會中是高頻使用的,還是偏嚮古典文學的“冷門”錶達。這種實用性和知識性的完美結閤,使得這本書的學習麯綫非常平滑,無論你是初學者還是資深研究者,都能從中獲益匪淺,真正做到學有所獲,用有所依。
評分這本新近入手的《通用慣用語詞典》簡直是我的“語言救星”!我最近在嘗試閱讀一些比較老派的文學作品,發現裏麵那些彎彎繞繞的錶達方式,我這個習慣瞭網絡用語的“新新人類”真是吃力。每次遇到一個陌生的成語或者典故,都得停下來,掏齣手機查半天,效率低得令人發指。這本詞典的齣現,簡直是及時雨。它的排版設計非常人性化,檢索起來一點也不費勁,不像有些工具書,厚得像磚頭,要找個詞跟大海撈針似的。我特彆欣賞它對每一個慣用語的解釋,不僅僅是給齣一個簡單的釋義,還會附帶好幾個實際應用的例句,而且這些例句的場景非常生活化,讓我能立刻理解這個錶達在不同語境下的微妙差彆。比如,有些成語看起來意思相近,但用起來卻是天差地彆,這本書通過豐富的例證,把這種精妙之處展現得淋灕盡緻。我感覺自己不再是孤軍奮戰,手裏握著一個可以隨時指導我探索中文深層含義的嚮導。對於那些希望提升自己中文錶達深度和廣度的朋友們,我強烈推薦你們入手一本,相信我,它會成為你書架上最常被翻閱的“寶藏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