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bsp; &xbsp; 大学生的实践活动是从理论教学到初集现场认知、再到现场操作,以及现场设备检修、试验这样1个不断线的由浅入深的实践训练过程。waxg永武和房静主编的《10kV户内成套kai关设备操作检修与试验(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针对电气专业教学大纲规定的电工实践课程高压部分的教学内容,并根据配套的与现场1致的10kV户内成套kai关设备编写而成。
&xbsp;本书文字符号表
*1章 &xbsp;户内高压成套金属封闭kai关设备
1.1 &xbsp;术语
1.2 &xbsp;常用户内高压成套金属封闭kai关设备
*2章 &xbsp;户内高压kai关设备
2.1 &xbsp;交流高压断路器
2.2 &xbsp;交流高压隔离kai关
2.3 &xbsp;户内高压熔断器
2.4 &xbsp;户内高压负荷kai关
2.5 &xbsp;母线和高压电瓷
2.6 &xbsp;互感器
2.7 &xbsp;保护设备
第3章 &xbsp;户内高压kai关设备的操作
3.11次系统的组成
3.2设备操作规则
第4章 &xbsp;户内高压kai关设备的常用二次设备与接线
4.1 &xbsp;电流继电器
4.2 &xbsp;变压器保护的典型接线
第5章 &xbsp;户内高压kai关设备的巡视、检修和试验
5.1 &xbsp;设备巡视
5.2 &xbsp;电气设备的常见故障
5.3 &xbsp;设备检修
5.4 &xbsp;设备试验
附录A &xbsp;电工实践基地中心配电室倒闸操作票
附录B &xbsp;高压kai关设备试验报告&xbsp;
参考文献
&xbsp;
显示全部信息对于试验章节的编写,我不得不竖起大拇指。在电力行业,“试验”环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往往决定了设备投运后的长期可靠性。这本书对试验流程的描述,精确到了秒表级别的计时要求和电压电流的采样精度,详尽得让人感到一丝不苟的敬畏。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要做哪些试验”,更重要的是对试验数据的“判据分析”做了深入的阐述。比如,对于耐压试验中偶尔出现的轻微“击穿前兆”,书中提供了非常细致的观察要点和初步判断的经验值,避免了新手因为观察不仔细而做出错误的判断。这种对细节的极致关注,充分体现了作者对“零事故”目标的执着追求,使得这部分内容更像是一份高精度的质量控制手册,而非简单的技术说明。
评分读完这部分内容,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的“实战经验”的厚度是毋庸置疑的。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腔调,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在手把手地教导新来的同事。里面穿插了许多“过来人”的经验之谈,比如哪些常见的螺栓容易因热胀冷缩而松动,在年度大修时需要特别关注哪些“隐蔽工程”的细节,甚至连不同品牌开关柜的“脾气秉性”都有所提及。这种“内部知识”的分享,是任何标准化的培训教材都无法提供的宝贵财富。它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让读者不仅知道“怎么做”,更明白“为什么这么做”,这种对现场潜规则的精确把握和传授,极大地缩短了理论到实践之间的鸿沟。
评分如果非要鸡蛋里挑骨头的话,我个人认为在某些前沿技术应用的展望上略显保守,但考虑到本书主要定位是操作与检修的标准化,这种保守或许也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整体而言,这本书的知识密度极高,阅读体验如同在攀登一座结构稳固、阶梯清晰的高山,每翻过一页,都能感到自己的专业视野又拓宽了一层。它更像是我们工作间隙里最信赖的“工具箱”和“应急字典”,而不是那种需要从头到尾通读的理论著作。它拥有强大的“即时检索”能力,无论是应对突发的现场疑问,还是准备定期的技术考核,翻开它,总能迅速找到那个让你茅塞顿开的关键点。这份可靠性和实用性,使得它在众多参考资料中脱颖而出,成为我工具车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编排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它不像有些技术手册那样把知识点堆砌得杂乱无章,而是采用了极其清晰的逻辑脉络进行层层递进。初学者可以从最基础的设备构成和原理部分开始建立宏观认知,然后逐步深入到日常操作规程的细枝末节。我发现作者在处理“操作”与“维护”之间的关系时,把握得非常精准——操作部分强调的是“安全第一,规范执行”,几乎每一个步骤都有详细的安全警示和预防措施的说明;而检修部分则更多地侧重于故障的诊断思路和处理流程的优化,逻辑链条清晰到令人拍案叫绝。特别是涉及到复杂的继电保护逻辑校验时,作者没有简单地罗列公式,而是用大量的实际案例和流程图来辅助解释,使得原本抽象的电磁原理变得触手可及,对于提升实战能力绝对是极有帮助的。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工业美学的典范,那种沉稳厚重的质感,拿在手里就让人感到一种踏实可靠的力量。封面的排版简洁大气,没有过多花哨的装饰,直截了当地突出了电力设备那种严谨、一丝不苟的专业气质。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书脊的烫金字体,在灯光下微微闪烁,既有标识性又不失专业格调。打开内页,纸张的磅数和印刷的清晰度也完全达到了高标准的工业教材要求,即便是那些复杂的电路图和设备剖面图,也展现出极高的可读性。我甚至觉得,光是把这本书放在工作台上,就能提升整个工作环境的专业氛围。对于我们这些常年与高压设备打交道的人来说,工具书的外观和手感也是构成工作体验的一部分,这本书在这方面无疑是做到了极致,让人在查阅时就充满了对知识的敬畏感和对细节的尊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