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活常識就能看懂財務報表》
作者:林明樟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6/01/30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2729694
叢書系列:新商業周刊叢書
規格:平裝 / 232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內容簡介
【只要懂中文,你就看得懂財報!】
不怕數字密密麻麻,一眼抓出關鍵的投資密碼!
只要懂得加減乘除,就能看穿公司隱藏的危機!
以直觀的日常案例,教你中翻中解釋財報概念!
財務報表是一種語言學,難的是中翻中。中英夾雜的專有名詞看似複雜,其實靠常識就足以理解,不必辛苦死背定義。你無須鑽研艱深數字與公式,只要運用個人生活中的財務思維,就能推導出公司經營的各種關鍵資訊,看穿投資密碼!
●瞭解三大報表立體觀,避免落入帳務造假陷阱!
●搞懂損益盈虧純屬帳面進出,預估的淨利不等於現金!
●學會損益表與資產負債表的綜合運用,輕鬆判斷經營績效!
●抓出現金流量往來的真相,真正看出公司的獲利含金量!
【領銜推薦】
戴勝益 王品集團創辦人
何飛鵬 城邦出版集團首席執行長
黃明漢 神基科技董事長
宣建生 冠捷科技董事長
許景泰 SmartM 創辦人
楊佳燊 傑思?愛德威創辦人暨執行長
謝文憲 商周部落格、蘋果日報 職場專欄作家
王永福 上市公司簡報顧問、《上台的技術》作者
作者簡介
林明樟
喜愛冒險的創業家,職業生涯曾創立過科技、網路及美妝平台公司,並在數家大型企業擔任歐洲區與新興市場業務主管長達10年經驗。
因多元工作洗禮與海外實務經驗,作者擅長以老闆心態分析各項工作所面臨的數字迷思,擁有兩岸多項教學專利,現為國際級企業的指定財務課程講師,授課對象包含:阿里巴巴、Mercedes Benz、Costco、SONY、Hitachi……等,足跡遍及兩岸三地百家企業,是兩岸指定度高的數字管理講師。
目錄
PART1、看財務報表就是在學語言
1-1財報不能單看一張
1-2財務報表是一種語言學,難的是「中翻中」
1-3財報閱讀第一招:看懂全貌即可
附錄會計師查核意見標準解釋
PART2、損益表:告訴您公司到底是賺還是虧
2-1用生活常識推導出正確的損益表觀念
2-2量大不一定好
2-3收入、成本和費用,哪一個重要?
2-4損益表是預估,不是100%確定的報表!
2-5決策幫手:損益兩平點
PART3、資產負債表
3-1資產負債表的基本概念
3-2資產負債表的特殊科目說明
3-3活用資產負債表:以長支長
3-4大量的盈餘,怎麼分配或處理
3-5經營能力好壞判斷:損益表與資產負債表的綜合運用
3-6經營能力實戰分析
3-7經營能力的進階運用:做生意的完整週期
3-8經營能力的進階運用:淨利率這麼低能活嗎?
3-9經營能力的進階運用:兩家公司RoA很接近,該怎麼判斷好壞?
PART4、現金流量表
4-1消失的第三張關鍵報表
4-2現金流量表上的數字涵義
4-3現金流量表案例解析
4-4財報現金流量觀念總整理
PART5、附錄─財務常識總複習
再来说说我近期读的一本关于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的书。这本书更偏向于管理学和审计学的交叉领域,但它的视角非常独特——它着眼于企业内部那些“看不见的漏洞”。作者通过分析几起重大的财务舞弊案件,比如某知名连锁店的库存系统漏洞,或者某制造企业的采购回扣链条,来反向推导出建立一个稳健的内部控制体系有多么重要。它强调的重点不是如何“赚钱”,而是如何“守住赚到的钱”。书中介绍的“职责分离”、“四眼原则”等概念,虽然听起来很“官僚”,但却是避免道德风险的防火墙。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一个再成功的企业,如果内部管理链条出现一个微小的断裂,都可能引发系统性的崩溃。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来说,了解这些,能帮助我们在分析一家公司时,不仅仅关注它的利润表,更要关注它的运营流程是否严谨,管理层是否值得信赖。
评分哎呀,最近读了几本关于商业和理财的书,真是大开眼界。我一直觉得财务报表这玩意儿高深莫测,充满了各种专业术语和复杂的数字游戏,普通人看了头都大了。但最近接触的这几本书,有的侧重于宏观经济趋势的分析,让我对全球市场的波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比如,有一本书详细解读了过去十年几次重大金融危机的根源,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衍生品和次级抵押贷款是如何一步步将全球经济推向边缘的。作者的叙事能力极强,读起来就像在听一个精彩的故事,而不是在啃枯燥的教科书。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很多时候,那些所谓的“专业人士”也只是在盲目跟风,而真正的风险往往潜藏在最不引人注目的角落里。它教会我的不是如何去做复杂的会计分录,而是如何从历史的教训中吸取智慧,保持一份对市场保持警惕的清醒头脑。读完后,我再去翻看财经新闻,那些术语似乎也不再那么令人望而生畏了,至少我知道了它们背后的逻辑链条是怎样的。
评分还有一本是关于创业公司估值和股权分配的深度分析。这本书的读者定位似乎更偏向于有创业意向的人或者初创公司的早期员工。它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深入剖析了几家知名科技公司从A轮到上市的估值变化过程,详细展示了期权池的设置、清算优先权的条款是如何影响创始团队最终收益的。我之前一直觉得估值就是个模糊的数字,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估值背后是资本对未来预期的定价,而这些预期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法律和财务条款来固化的。作者对“反稀释条款”和“一票否决权”的解释极为透彻,我甚至能想象出在融资谈判桌上,双方律师博弈的场景。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套看穿融资协议“糖衣炮弹”的眼镜,让人明白在追求高速成长的同时,如何保护好自己的核心利益,避免在稀里糊涂中出让了过多的控制权。
评分最后,我不得不提一本关于全球税务规划与监管趋势的书籍。这本书的视角非常国际化,探讨了跨国企业如何应对日益收紧的全球税收协定,以及“避税天堂”的传统模式正在如何被“数字经济税”等新概念所颠覆。作者用大量篇幅梳理了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近年来推出的BEPS(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行动计划的深远影响。虽然这些内容听起来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很远,但实际上,它直接影响了我们购买的国际商品的价格,以及跨国科技公司的运营成本。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宏大的金融图景:金钱是如何跨越国界,以及各国政府又如何试图重新建立起对其的掌控力。它拓宽了我对“财务”这个词的理解,它不仅仅是公司内部的账目,更是国家与国家之间,以及资本与监管层之间永恒的博弈场。读完后,我对国际政治经济新闻的理解深度又提升了一个台阶。
评分另一本让我印象深刻的书,则是专注于个人财富管理的实操指南。这本书完全抛开了那些花里胡哨的投资模型,而是回归到了最朴素的家庭预算和储蓄原则。作者用大量的案例说明,真正的财务自由并非建立在抓住某一次暴富机会上,而是源于日复一日的自律和对“边际效应递减”的深刻理解。我特别喜欢它关于“延迟满足”的论述,作者引用了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的大脑总是倾向于选择眼前的即时回报,而不是长远的巨大利益。书中给出的建议非常接地气,比如如何设置一个“不容侵犯”的应急基金,以及如何区分“需要”和“想要”这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读完这本书,我立刻着手调整了自己的信用卡使用习惯,并重新审视了过去一年里那些冲动消费的清单。它没有承诺一夜暴富的秘诀,反而强调了耐心和纪律才是通往财富稳定的两条腿,这种务实的态度非常打动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