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2】新譯列子讀本(三版)

【B042】新譯列子讀本(三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莊萬壽 注
图书标签:
  • 列子
  • 先秦诸子
  • 哲学
  • 思想
  • 道家
  • 文化
  • 古典文献
  • 译注
  • 新譯列子讀本
  • 三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国际图书快线专营店
出版社: 三民
ISBN:9789571451220
商品编码:29659498192
包装:平装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7-04-01
页数:342

具体描述

    作者:莊萬壽
    出版社:三民出版社
    ISBN: 9789571451220
    页数:342
    装订:平装
    开本:32k
    系列:2017.04
    语种:繁体中文



好的,以下是一本不包含【B042】新譯列子讀本(三版)内容的图书简介,重点突出其他经典文献的价值与魅力。 --- 【A007】《尚书义疏汇要》导读与精选 探索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先秦典籍的智慧传承 本书并非聚焦于道家思想的《列子》,而是深入先秦儒家经典的核心——《尚书》。《尚书》,又称《书经》,是上古历史文献的汇编,被誉为“群经之首,史学之源”。它承载了尧、舜、禹、汤、文、武等圣王治国安邦的宏大叙事,是理解早期中国政治哲学、伦理观念以及国家治理模式的基石。 一、 穿越时空的治国方略:从“唐虞之德”到“周之典章” 《尚书》的魅力,在于其直接、朴素而深刻地揭示了早期中国统治者对“天命”与“德行”的认知。本书的导读部分,将细致梳理《尚书》的成书背景与文本流变,帮助读者辨析不同篇章的时代特征。 我们特别关注“尧典”与“舜典”,这两篇是理解中国古代“禅让”思想的源头。《尧典》中“允执厥中”的理念,强调了君主在处理复杂事务时保持中正平和的至高原则;而“舜典”中对考察贤能、制定历法的详尽记载,则展现了早期国家管理的高度系统性。 在“夏书”与“商书”部分,读者将领略早期王朝的忧患意识。《禹谟》中大禹“股肱腠理,汤汤洪水方迄”的艰辛历程,体现了“民本”思想的萌芽——“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盘庚》的迁都与告诫,则是一篇针对贵族懈怠、民心浮动的振聋发聩的政治檄文,其对统治集团的严厉批判,至今仍具有深刻的警示意义。 二、 周代政治伦理的奠基:《周书》的深刻内涵 《周书》是全书篇幅最宏大、思想最成熟的部分,它确立了周朝绵延八百年的统治合法性基础——“德”与“敬”。 “敬德保民”的张力: 以《大禹谟》《皋陶谟》为基础,我们探讨了“德”如何从君主的个人修养,上升为治理国家的根本方略。“人惟物役”的观点,揭示了物质欲望对人性的腐蚀,以及君主必须时刻警惕的风险。 “文武之道”的传承与创新: 《周颂》与《文侯之命》等篇章,详细记录了周公辅佐成王、大封邦国、制定礼乐的功业。《召诰》中对殷商遗民的安抚与对新政权的巩固,展现了高超的政治艺术。特别是“天命靡常,惟德是辅”的论断,标志着中国政治哲学中“天命观”的成熟,即天命并非永恒,必须依靠持续的道德实践来维持。 三、 义疏汇要:梳理历代注疏的精粹 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义疏汇要”。不同于单纯的译文重述,《尚书义疏汇要》精选了汉代郑玄、三国时期孔安国、唐代孔颖达(《尚书正义》)以及宋代朱熹等大家对《尚书》的关键性注释。 我们并非简单罗列,而是将这些历代大家的解读进行对比分析: 1. 义理的阐发: 重点解析历代儒者如何将《尚书》中的历史叙事转化为普遍的伦理规范,如对“慎独”、“修身”的深入挖掘。 2. 训诂的辨析: 针对上古汉语特有的词汇和句法结构,汇集历代学者对疑难字词的考证,帮助现代读者精确把握原文的原始语境。 3. 史学观点的交锋: 比较不同学派对同一历史事件(如“牧野之战”)的不同解读角度,呈现先秦思想史的动态发展。 四、 现代启示录:古老智慧的当代价值 《尚书》并非尘封的古董,而是解决当代治理难题的参照系。本书在导读的总结部分,将引导读者思考: 危机管理: 在面对“洪水”与“疫疠”等突发性挑战时,古人如何“恤民”、“谋远”。 领导力构建: 从尧舜的“协和万邦”到周公的“作新民”,探究中国传统领导力中刚柔并济的艺术。 法制与德治的平衡: 阐释“礼”与“刑”在周代治理体系中的相互依存关系,为现代法治建设提供深层文化滋养。 通过对《尚书》这部中华文明元典的精读与汇疏,读者将不再是被动接受历史结论,而是能够亲身参与到对早期中国政治伦理的构建性思考之中,领略那份源自上古、历经千载而熠熠生辉的治国智慧。本书是历史研究者、法学爱好者以及所有渴望探寻中国文化内核的读者不可或缺的案头良书。 ---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在叙事节奏的把控上,做得比我预期的要更具“故事性”。《列子》本身记载了许多光怪陆离的神话传说和奇特的游记,若翻译得过于“学术化”,很容易将这些生动的故事变得僵硬。然而,此译本的文字却充满了画面感和动态美。它成功地捕捉到了“御风而行”、“梦游列国”这些奇妙片段中那种轻盈飘逸的意境,让人读起来仿佛亲身参与了那场又一场超脱尘世的旅程。我尤其喜欢译者在处理那些看似荒诞不经的段落时,所流露出的那种会心一笑的幽默感,这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趣味,而不是枯燥的说教。它没有把“道家”塑造成一个遥不可及的教条,而是将其还原为一种鲜活的、充满想象力的生活哲学。对于那些习惯了快节奏信息流的年轻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慢下来、去相信“可能性”的温柔邀请。

评分

我必须承认,我购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冲着它的“三版”更新去的。一个版本能够不断修订再版,本身就说明了其在市场和学界的影响力及生命力。我特意对比了几个关键章节的翻译风格,发现不同版本之间确实存在着微妙但重要的提升。这次的三版,尤其在注释的详实程度上做得非常到位,很多过去只是一带而过的典故和历史背景,这次都做了清晰的考证和补充,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可读性和学术厚度。比如关于“愚公移山”那个著名的故事,旧版可能只是简单解释“移山”,但新版则深入探讨了其中蕴含的“韧性”与“天道”的辩证关系,让我对这个寓言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只是一个关于毅力的故事,更是一种对自然规律和人力极限的深刻反思。这种精雕细琢的态度,让这本书不仅适合哲学的爱好者,也成了案头必备的工具书。它帮助我不仅理解了“说什么”,更领悟了“为什么这么说”背后的文化脉络和时代思潮,值得反复咀嚼。

评分

真正让我对这本读本赞叹不已的,是它对于不同流派思想的穿插引用和对比分析。虽然主线是《列子》,但译者高明的地方在于,他巧妙地在关键节点引入了庄子或早期道家思想的对比论述,甚至在某些地方,还能看到一些对后世儒家观点的幽默回应。这使得整本书的阅读不再是单维度的,而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思想对话。它不满足于单纯地“传达”,而是鼓励读者主动去“比较”和“思考”不同观点的优劣与适用性。这对于提升读者的批判性思维是极有裨益的。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思维框架被拓宽了不少,不再固守于某一单一的认识论。这种建立在扎实学养基础上的开放式引导,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一个简单的“译本”范畴,它更像是一部精良的入门级思想史导论,非常适合需要系统性构建自己哲学认知体系的读者群。

评分

这本《【B042】新譯列子讀本(三版)》的阅读体验真是出乎我的意料。说实话,一开始我对“新译”这个词抱持着一丝谨慎,毕竟经典之作的译本往往鱼龙混杂,稍有不慎就会失了原汁原味的韵味。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其中时,那种流畅感和现代汉语的亲切感立刻打消了我的顾虑。译者显然在尊重原文精髓与符合当代读者理解之间找到了一个绝妙的平衡点。阅读过程中,那些原本在古籍中显得晦涩难懂的哲理思辨,如今变得清晰而富有启发性。特别是关于“逍遥游”的论述,在新的文字包装下,其超越世俗束缚的意境被勾勒得淋漓尽致,仿佛每一次呼吸都带着庄子的自由气息。它不是那种死板的学术解读,更像是一位睿智的长者,用贴合生活的方式,将深奥的道家思想娓娓道来。对于初次接触《列子》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搭建了一座坚实而美观的桥梁,让人不再畏惧古文的藩篱,而是能够轻快地漫步在先秦哲学的花园之中,感受那份超然物外的智慧光芒。这使得原本可能沉闷的阅读过程,变成了一场精神上的洗礼与放松。

评分

从装帧设计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质感也令人愉悦。如今的阅读体验,早已不只是文字内容的单向输入,书籍的实体感受同样重要。这本《新译列子讀本》的纸张选择偏向哑光,触感温润,长时间阅读眼睛不易疲劳。更赞的是版式设计,正文与译注之间的留白处理得恰到好处,使得阅读的层次感非常分明,既保证了阅读的连续性,又随时可以查阅到辅助信息,体现了编辑团队对读者体验的深切关怀。这种细节上的用心,让捧读它成了一种享受。我总觉得,一本好书不仅要能启发思想,也要在物理层面上让人愿意亲近。很多时候,我只是随手拿起这本书翻阅几页,那份沉静而内敛的设计感,就能让我瞬间从现代生活的喧嚣中抽离出来,进入一种更专注、更具内省性的状态。这种“物”与“思”的和谐统一,是很多同类读本所欠缺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