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中国阅读大辞典 | 作者 | 王余光,徐雁 |
| 定价 | 598.00元 | 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305155543 | 出版日期 | 2016-04-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积财千万,无过读书”;“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我国历代古训说道的都是人生唯有读书好,*是书香能致远的道理。王余光、徐雁主编的《中国阅读大辞典(精)》旨在回答为何读、读什么、怎样读、啥时读、在哪里读等一系列在学习求知过程中具有现实挑战性的问题。编写者围绕“勤读、好学、明理、求知、悟道”及“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等阅读文化学理念,把主体内容分为七篇,依次是:《儿童阅读与书香家庭》、《藏书名家与书人事迹》、《读书方法与阅读理论》、《文献知识与读书珍闻》、《读书门径与读物推广资源》、《社会组织与阅读推广案例》、《数字化读物与新媒体阅读》。 本书附录有《读书之乐》、《读书,历久弥新的话题》、《小学生基础阅读、推荐阅读书目》、《“ 中学生阅读行动指南”中的基本阅读、拓展阅读书目》、中国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南京图书馆“ 陶风图书奖”、“深圳读书月”年度推出的“十大好书”、《“悦读经典”——南京大学通识教育之中外经典悦读书目》、《“书之书”:中外书籍文化史典藏书目》及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名誉会长、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曾祥芹先生的学术代表作《创建具有民族化、现代化色彩的“汉文阅读学”》等若干重要书香资讯。全书主题鲜明,板块清晰,知识性强,对于 “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机关”、“书香社区”和民间读书会(群)组织等具有业务参考性和理念启迪性,是一部“促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重要工具之书。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有书香才有“精神故乡”(序言) 从“开卷观书”到“启屏索知”——数字化时代行之有效的若干阅读方法论(前言) 篇 儿童阅读与书香家庭 第二篇 藏书名家与书人事迹 第三篇 读书方法与阅读理论 第四篇 文献知识与读书珍闻 第五篇 读书门径与读物推广资源 第六篇 社会组织与阅读推广案例 第七篇 数字化读物与新媒体阅读 附录 (1)“影响中国历史的三十本书”目录 (2)北京“小学生基础阅读、推荐阅读”书目 (3)“中学生阅读行动指南”中的基本阅读、拓展阅读书目 (4)“文津图书奖”(20062015年)获奖书目及推荐阅读书目 (5)“陶风图书奖”(2011—2014年)获奖书目 (6)“深圳读书月”(2006--2015年)年度“十大好书”目录 (7)“东亚人文100导读”导读书目 (8)“悦读经典”:南京大学通识教育之中外经典悦读书目 (9)“书之书”:中外书籍文化史典藏书目 (10)中外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目录(附表) (11)“读书之乐”——《中国读书大辞典》前言徐 (12)“读书,历久弥新的话题”——《中国读书大辞典》品评录 (13)创建具有民族化、现代化色彩的“汉文阅读学”——《阅读学新论》导论 编后记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编纂理念,在我看来,是它区别于市面上其他同类书籍的核心竞争力。它似乎不仅仅满足于罗列词条和解释含义,而是深入挖掘了汉语言文字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学语境下的演变脉络。我尝试查找了一些较为生僻的古典文学词汇,它的解释往往会引用多处经典例证,并且对词义的细微差别进行了深入的辨析,这对于一个深度文学爱好者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更难能可贵的是,它没有将自己局限于传统文学的范畴,而是对近现代以来新产生的,但已融入日常阅读习惯的词语,也给予了详尽的考证和定位。这种兼顾历史深度与现实广度的编撰视野,使得它成为了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活的”辞典,能够跟上时代阅读习惯的步伐,而不是固步自封的古董。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用“沉浸式”来形容或许有些夸张,但绝对是愉悦且富有启发性的。我发现自己不再仅仅是“查”一个词,而是会不自觉地“读”进去。它的很多词条后面附带的“引申义辨析”或者“文化背景补充”部分,总能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新的知识点,感觉像是在进行一次结构化的、主题明确的阅读学习。比如,我随便翻到一页,看到了关于某个古代哲学概念的词条解释,立刻被吸引住了,顺着它提供的关联词汇一路“串”了下去,不知不觉就花了一个多小时。这种将工具性与知识拓展性完美融合的设计,非常符合当代读者对信息获取效率和深度学习的双重要求,让查阅不再是枯燥的任务,而变成了一种主动探索的乐趣。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确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又不失典雅的气质,拿在手里就有一种庄重感。我尤其喜欢封面那种低调的金色烫印,在灯光下微微泛着光,但又不会显得俗气,很符合一本工具书应有的格调。内页的纸张选择也体现了出版方的用心,触感细腻,拿起来不会有廉价感,而且油墨的印制非常清晰,即便是细小的字体在长时间阅读后也不会让人感到疲劳。从排版上看,整体布局非常合理,章节之间的逻辑划分清晰可见,查找起来也十分方便,不像有些辞典那样把内容堆砌得让人眼花缭乱。这种对细节的把控,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查阅工具,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文化载体。每一次翻阅,都能感受到设计者和编辑团队对于“阅读”这件事所抱持的敬意。
评分坦白讲,初次看到它厚重的体量时,我内心是有些抗拒的,毕竟现在谁不喜欢电子化的便捷呢?但是,当我真正沉下心来使用它之后,我深刻体会到了纸质书特有的魅力和不可替代性。在没有电子屏幕的干扰下,捧着这本书,那种知识实体化的感觉是电子文档无法给予的。你可以随时在旁边做批注,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重点,这种物理上的互动,极大地加深了记忆和理解。此外,它的检索系统——虽然是基于传统索引——设计得也极为高效,让你不得不慢下来,用一种更专注的状态去寻找信息,反而避免了网络搜索时那种信息过载和注意力分散的问题。这本书,成功地为现代读者提供了一个高质量、无干扰的深度阅读和学习的“避风港”。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文字工作的自由撰稿人,我最看重的是工具书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在使用了这段时间后,我可以肯定地说,这本“大辞典”在准确性上几乎无可挑剔。我特意交叉比对了几处我个人略有疑惑的成语典故出处,它的溯源追溯得非常精准,甚至纠正了我之前的一些错误认知。而且,它所提供的释义条目不仅准确,而且逻辑严密,层层递进。对于那些一词多义的情况,它采用了非常科学的分类方式,区分了主要的、次要的以及已经不再使用的古义,这极大地避免了在实际写作或翻译过程中产生歧义的风险。可以说,它为我的日常工作提供了坚实可靠的语言基石,大大提高了我的文本质量控制效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