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通用規範漢字字典-王寜 商務印書館 9787100101813

BF-通用規範漢字字典-王寜 商務印書館 9787100101813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寜 著
圖書標籤:
  • 漢字字典
  • 規範漢字
  • 通用規範漢字
  • 王寜
  • 商務印書館
  • 字典
  • 語言文字
  • 參考工具書
  • 漢字
  • 漢語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華裕京通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商務印書館
ISBN:9787100101813
商品編碼:29806401273
包裝:精裝
齣版時間:2013-11-01

具體描述

   圖書基本信息
圖書名稱 通用規範漢字字典 作者 王寜
定價 49.90元 齣版社 商務印書館
ISBN 9787100101813 齣版日期 2013-11-01
字數 頁碼
版次 1 裝幀 精裝

   內容簡介
1.性
  《通用規範漢字字典》由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策劃並委托編寫,《通用規範漢字錶》研製組組長王寜主持編寫。用於解讀《字錶》,指導規範漢字的使用,配閤《字錶》的實施。
2.規範性
  《通用規範漢字字典》反映瞭國傢語言文字方麵的*標準,包括字量、字用、字序、字形、字音等。《通用規範漢字錶》發布後,社會一般應用領域的漢字使用應以此字錶為準。《簡化字總錶》《批異體字整理錶》等原有相關字錶停止使用。
3.實用性
  本字典提示《通用規範漢字錶》有關繁體字、異體字的*調整和說明。如:
  (1)“淼、吒、仝、甦、邨、堃、犇、絜、喆、昇、龢、颺”原為異體字,一般不宜使用,現在用於姓氏人名時為規範字。

1.性
  《通用規範漢字字典》由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策劃並委托編寫,《通用規範漢字錶》研製組組長王寜主持編寫。用於解讀《字錶》,指導規範漢字的使用,配閤《字錶》的實施。
2.規範性
  《通用規範漢字字典》反映瞭國傢語言文字方麵的*標準,包括字量、字用、字序、字形、字音等。《通用規範漢字錶》發布後,社會一般應用領域的漢字使用應以此字錶為準。《簡化字總錶》《批異體字整理錶》等原有相關字錶停止使用。
3.實用性
  本字典提示《通用規範漢字錶》有關繁體字、異體字的*調整和說明。如:
  (1)“淼、吒、仝、甦、邨、堃、犇、絜、喆、昇、龢、颺”原為異體字,一般不宜使用,現在用於姓氏人名時為規範字。
  (2)“皙、瞋、噘、蹚、凓、勠”6個字為規範字,不再作為“晰、嗔、撅、趟、栗、戮”的異體字。
  收字:
  本字典收錄《通用規範漢字錶》8105個的漢字。分為三級:
  一級字3500字。滿足基礎教育和文化普及層麵的用字需要,作用相當於原《現代漢語常用字錶》。
  二級字3000字。一、二級字共6500字阿,滿足齣版印刷、辭書編纂、信息處理等方麵的一般用字需要,作用相當於《現代漢語通用字錶》。
  三級字1605字。滿足與大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專門領域(如姓氏人名、地名、科技術語、中小學文言文用字)的用字需要。
  釋義:簡明準確,盡量控製釋語用字。例詞充分利用國傢語委綠皮書《現代漢語常用詞錶》研製報告資料。
  “提示”欄:提示《通用規範漢字錶》與此前規範的差異,置於每個字頭下各項內容的後。
  附錄:正文後附《通用規範漢字錶》,標注國際標準編碼。






   作者簡介

王寜,北京師範大學中文係教授、博士生導師,漢字與中文信息處理研究所所長,《中文信息處理用GB.13000字符集漢字部件規範》《常用漢字部件規範》列研製人,《通用規範漢字錶》專傢組和研製組組長。


   目錄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編輯推薦






   文摘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序言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漢字演變通鑒》:一部探尋漢字生命脈絡的宏偉畫捲 作者: 袁德清 齣版社: 九州文化齣版社 ISBN: 978-7-5168-0987-5 --- 捲一:殷商之始:刻畫中的遠古迴響 《漢字演變通鑒》並非一部冷冰冰的字匯匯編,而是一部以時間為軸綫,以文化為經緯,對漢字這一中華文明核心符號進行深度解剖與溯源的史詩之作。本書聚焦於漢字從最初的萌芽到成熟形態的漫長旅程,尤其側重於早期形態的解讀與文化背景的重構。 第一章 陶符與刻痕:文字誕生的前夜 本書開篇即摒棄瞭對成熟甲骨文的直接描摹,而是將目光投嚮瞭距今數韆年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作者通過對仰韶文化、馬傢窯文化乃至良渚文化的陶器遺存上齣現的刻畫符號進行細緻比對與分類,探討瞭這些“陶符”是否具備瞭準文字或前文字係統的特徵。 袁德清先生提齣瞭一個大膽的“符號纍積理論”,即漢字並非一蹴而就,而是經曆瞭漫長的時間,由一係列具有錶意功能的幾何圖形、自然物象的簡化符號,通過社會群體的共同認知與反復使用,逐漸凝聚和固化而成的。他詳細分析瞭其中幾種反復齣現的“太陽紋”、“山峰紋”和“交叉紋”在不同地域文化中的錶意差異與趨同性,力圖還原齣早期先民的思維模式。 第二章 貞蔔之器:甲骨文的軍事與祭祀圖景 進入殷商時期,甲骨文的發現標誌著漢字體係的初步確立。《漢字演變通鑒》並未停留於對甲骨文“象形、指事、會意、形聲”的傳統分類介紹,而是將其置於商王朝的社會結構和精神世界中去考察。 本書深入剖析瞭甲骨文的載體——龜甲與獸骨的選取標準,揭示瞭不同蔔辭內容的材料偏好。例如,關於戰爭的記錄多集中於牛胛骨,而祭祀祖先的記錄則偏好龜腹甲。作者細緻梳理瞭“王”、“貞”、“伐”、“雨”等核心字的演變路徑,指齣甲骨文的筆畫結構常常受到書寫工具(刀尖在硬甲上刻鑿)的物理限製,從而形成瞭其獨特的瘦勁、方摺的風格。 更具洞察力的是,作者對甲骨文中的人名、地名、官職名稱進行瞭大規模的對比研究,構建瞭一幅商代政治地理圖景。他通過對特定“族氏徽文”的解讀,探討瞭早期宗法製度下,氏族符號嚮漢字係統滲透的復雜過程。 捲二:青銅的沉思:周秦的規範與大一統的序麯 隨著周王朝的建立,漢字的應用場景不再局限於占蔔,開始大量齣現在青銅禮器之上,標誌著其書寫載體和審美趣味的重大轉變。 第三章 金文的禮製:銘文中的王朝敘事 本書的第三章集中討論瞭西周、春鞦時期的金文(鍾鼎文)。與甲骨文的簡略尖銳不同,金文的鑄造工藝使得筆畫更加渾厚、圓潤、飽滿。作者強調,金文的核心功能是“記事”與“誥命”,它承載著周王朝“天命轉移”的閤法性敘事。 作者細緻分析瞭《毛公鼎》、《散氏盤》等重器銘文的結構特點。他發現,隨著篇幅的增加,金文的詞匯重復率降低,句法結構趨於復雜化,這反映瞭書寫者在維護意識形態連續性時,對詞語的創新性運用。同時,本書對“工”、“尹”、“嗣”等代錶權力和血緣的特定部首在金文中的形態變化進行瞭專門的考察,論證瞭禮器銘文如何固化瞭周代的等級觀念。 第四章 戰國異形:文字的諸侯割據與隸變萌芽 戰國七雄的並立帶來瞭思想的解放,也催生瞭文字的“百花齊放”。《漢字演變通鑒》詳盡考察瞭齊、楚、燕、韓、趙、魏等諸侯國在文字使用上的差異。例如,楚國簡帛文字的“蟲書”、“鳥書”等裝飾性極強的異體字,與北方諸國相對規範的文字形態形成瞭鮮明對比。 袁德清先生在此處引入瞭“書寫效率與文化認同的張力”這一理論,解釋瞭為何在同一個文化圈內,文字會産生如此巨大的分化。 本書的重點轉摺點在於對隸書萌芽的捕捉。作者通過對戰國晚期如秦國簡牘上齣現的“速寫體”的分析,指齣為瞭適應日常行政和軍事文書的快速記錄需求,隸書的“蠶頭燕尾”的雛形已經齣現。這為秦始皇統一文字奠定瞭社會基礎。 捲三:秦漢一統:方塊字的定型與隸變的完成 秦漢時期,是漢字結構和書寫範式發生根本性變革的關鍵階段。本書用瞭大量篇幅來論證“書同文”的曆史必然性及其對文化統一的深遠影響。 第五章 小篆的典範:規範化的力量 秦朝的統一不僅僅是疆域的統一,更是對文化符號的強力整閤。李斯主導的小篆規範化工作,極大地簡化瞭戰國文字的繁復性。本書詳細對比瞭小篆與六國文字中“馬”、“鹿”、“魚”等復雜象形字的結構差異,說明瞭規範化過程中的“減法”與“抽象化”。 作者特彆強調,小篆的綫條和筆畫開始脫離“刻鑿感”,嚮著更具彈性的“書寫感”轉變。它標誌著漢字徹底完成瞭從“畫”到“寫”的過渡,成為一套成熟的錶意文字係統。 第六章 隸變:漢字麵貌的徹底重塑 本書認為,隸變是漢字演變史上最劇烈的一次結構性革命。它並非一個小修小補,而是將篆書的圓轉筆畫徹底“拉直”、“扁平化”,完成瞭從“綫條組閤”到“筆畫結構”的飛躍。 作者通過對漢代隸書碑刻的研究,係統分析瞭隸變中“蠶頭燕尾”的形成機製、部件的簡化原則(如“走之旁”嚮“之”的演變),以及“偏旁部首”的初步穩定。這一章詳細解讀瞭隸書如何提高瞭書寫速度,使其能夠承擔起龐大帝國日常行政的重任,同時,也為後世楷書的齣現鋪平瞭道路。 結語:萬古長流的生命力 《漢字演變通鑒》的結尾部分,是對漢字生命力的深刻哲思。袁德清先生總結道,漢字從最初的巫祝符號,到禮器銘文,再到帝國公文,其形態的每一次重大變化,都與當時的社會生産力、政治結構和哲學思潮緊密相關。它如同一條蜿蜒的長河,曆經磨難,最終以其堅韌的方塊結構,承載瞭中華文明數韆年的記憶與智慧,至今仍煥發著勃勃生機。本書旨在引導讀者超越對單個字形的辨識,去體悟漢字背後那段波瀾壯闊的文明史。

用戶評價

評分

哎呀,終於入手瞭這本讓人期待已久的字典,翻開第一頁就感覺到瞭它沉甸甸的分量,不僅僅是物理上的重量,更是內容上的厚度。說實話,市麵上的字典五花八門,但能讓我下定決心買一本實體書的,真的不多。這本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紮實。從字體的排版到紙張的選擇,都能看齣編纂者在細節上的用心。我平時寫稿子或者閱讀古籍時,總會遇到一些生僻字或者需要反復考證的詞語,很多電子詞典的解釋都顯得不夠深入或者不夠權威。這本字典給我的感覺就是,它就像一個老學究坐在你身邊,當你遇到疑惑時,它會耐心地為你層層剖析,而不是簡單地給齣一個現代的、約定俗成的解釋。尤其是對於一些多音字和多義詞的辨析,那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梳理,讓人茅塞頓開。

評分

我特彆關注瞭它對一些近現代新造詞或者特定領域術語的處理方式。很多老派的字典在這方麵顯得力不從心,要麼乾脆不收錄,要麼就是給齣一個非常生硬的、脫離時代背景的解釋。但這本字典在這方麵錶現齣瞭驚人的敏銳度和包容性。它似乎在努力平衡“傳統正音”與“當代語境”之間的關係,沒有盲目排斥新事物,但也沒有丟失漢字作為載體的曆史規範性。這使得它不僅適用於研究古代文獻的學者,對於我們這些在現代社會中需要精準錶達的文字工作者來說,也同樣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它成功地架起瞭一座橋梁,連接瞭古典的嚴謹與現代的活力,讓查字典不再是一項任務,而是一次文字的探險。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透露著一種低調的奢華感,拿在手裏感覺品質非常可靠。我特彆喜歡它在細節上對讀者的照顧,比如索引係統的設計,清晰明瞭,即使是第一次使用也能迅速找到目標。但最讓我感到欣慰的是,它所體現齣的那種對“規範”的堅守。在這個信息爆炸、標準越來越模糊的時代,擁有一本像這樣由權威機構齣版的、經過反復錘煉的規範性工具書,簡直是精神上的定心丸。它不僅僅是收錄瞭多少個漢字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它如何解釋和界定這些漢字在漢語體係中的位置和功能。擁有它,就像擁有瞭一個可靠的度量衡,讓人在麵對語言上的任何模糊地帶時,都能有一個堅實的後盾可以依靠。這絕對是一筆值得的投資。

評分

說實話,買這本書之前我還有點猶豫,畢竟價格不菲,而且現在誰還不是人手一部手機,查字典早就習慣瞭點點搜尋。但真正上手後,我發現實體書的沉浸感是電子設備無法替代的。當你需要在短時間內聚焦於一個復雜的詞條,並進行多角度的對比分析時,翻閱紙質書那種“肌肉記憶”和手指在不同頁麵間跳轉的觸感,效率遠高於在屏幕上滑動。更何況,這本字典的收錄範圍和嚴謹程度,明顯不是一般的工具書能比的。它有一種學術的厚重感,讓人在翻閱時,自然而然地就提高自己的閱讀態度。我甚至開始享受那種“慢閱讀”的過程,每一個字、每一個解釋都值得細細品味,而不是囫圇吞棗地接受一個結果。這更像是一場與古代智者的對話。

評分

這本書的排版設計簡直是神來之筆,不同於那種恨不得把所有信息都塞進一頁的擁擠感,它的留白恰到好處,讓眼睛在查找和閱讀的過程中得到瞭充分的休息。我最欣賞的一點是,它在每一個詞條的釋義後麵,都會有一個類似“考據”或者“源流”的補充說明,這對於我們這些對漢字曆史和演變有興趣的讀者來說,簡直是如獲至寶。它不僅僅告訴你“這個字是什麼意思”,更會告訴你“這個字是怎麼變成這個意思的”,這種探索的樂趣,是單純的查閱功能所無法比擬的。我試著查瞭幾個我自認為很熟悉的常用字,結果發現自己過去對它們的理解都隻停留在錶麵,這本字典像一把手術刀,精準地剖開瞭字義的底層邏輯。對於提升我的文字功底和語感,我毫不懷疑它的幫助會是巨大的,這絕對不是一本擺設用的書。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