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 第8版 (缩印本) 小本英语查询 词典 辞典 字典 英语词典字典 商务印

正版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 第8版 (缩印本) 小本英语查询 词典 辞典 字典 英语词典字典 商务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赵翠莲 译
图书标签:
  • 牛津词典
  • 高阶英汉双解
  • 词典
  • 英语学习
  • 商务英语
  • 缩印本
  • 第八版
  • 英语词汇
  • 工具书
  • 字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暗香盈袖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06627
商品编码:29809059661
丛书名: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
开本:64开
出版时间:2014-12-17

具体描述

缩印版为64开本,即8.8cm长x13.2cm宽x8cm高

编辑推荐

lt;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gt;#40;第8版#41;秉承霍恩比开创的学习型 词典的理念,在多个方面有所创新。如收录更多社会热点词汇及英语国家广泛流行的词语,增收百科词汇;更加注重语言的生成性,动词用法模式更加直观合理;新 设”词语搭配“和”用语库“等用法说明,辨析常见疑难问题。凡此种种,皆见这部词典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编纂宗旨。

1. 一部畅销,销量遥遥的英语学习词典。英语词典,销量遥遥,平均每分钟销售2.16册。

2. 一部科学严谨,性的英语学习词典,的专家,严谨的学风,科学的态度,铸就的专业品质。

3. 一部与时俱进,富创新精神的英语学习词典,新增20%内容,包括1000新词、78页全彩图解词汇、5000余项正文修订。


媒体评论

lt;牛 津高阶gt;八版的”Which Word?“、”Vocabulary Building“、”Language Bank“、”Collocations“、”More About“等栏目,因为预设的针对性较强,我认为还是相当有用的,没有偏离lt;高阶gt;教学 + 描记 + 实用的编纂初衷。mdash;mdash;陆谷孙#40;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博导#41;


喜见如今的英语学习型词典为学英语的人设想越来越周到,此新版lt;牛津高阶gt;就是其中的佼佼者。mdash;mdash;刘绍铭#40;岭南大学中文系荣休教授、翻译家#41;


lt;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gt;提升学习者表达能力的功能,本来就相当不错,第八版在这方面更加用心。mdash;mdash;苏正隆#40;台湾翻译学学会执行长#41;


内容介绍

lt;牛津高阶gt;为世所公认的英语学习词典,自1948年出版至今,销量已超过5000万册,惠及世界各地一代又一代学子。第八版较之前版多 有突破,更为实用和准确,充分满足读者听、说、读、写、译各方面需求,突出学习功能。双解版汉译紧贴英文原义,符合汉语表述方式。lt;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 典gt;#40;第8版#41;是案头的英语工具书。

本书为64开软精装,轻巧便携,物超所值。

  1. 184 500单词、短语和释义:英美并重。
  2. 1 000新词:贴近时代,求新求确。
  3. 5 000余项正文修订:精益求精。
  4. 49页牛津写作指南:教授14个有关写作的项目。
  5. 78页图解词汇扩充:图文并茂,提升记忆效果。
  6. 28个专业的学术词汇:全新标注。
  7. 68页参考信息:全面实用。
  8. 8类用法说明:析难解疑。
  9. 较第七版内容增加20%。

作者介绍

霍 恩比#40;A S Hornby#41;,词典编纂家、教育家。他根据手教学经验,针对母语非英语的英语学习者的特殊需要,编纂出lt;牛津高阶英语词典gt;,这是世界上早的”学 习型词典“之一,各版销量已逾3500万册。他还用编纂该词典的收入建立了”霍恩比教育基金“,资助外国教师赴英国学习。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其他图书的详细简介,内容完全围绕“正版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 第8版(缩印本)”之外的其他领域和主题展开,旨在提供丰富、深入的阅读信息,字数控制在1500字左右。 寰宇探秘:一部关于古代文明与失落语言的史诗级解读 书名:《失落的象形:从苏美尔泥板到玛雅绳结的文字演变史》 作者:艾莉森·V. 霍金斯 (Alison V. Hawkins) 出版社:古籍文献研究社 内容提要 本书并非一本工具书,而是一部宏大叙事的历史与语言学巨著,旨在全面考察人类历史上那些光芒曾照耀世界、如今却沉寂于时间尘埃之中的古代文字系统。它带领读者穿越数千年时光,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泥板上刻下的楔形文字,到中美洲丛林深处被藤蔓覆盖的金字塔墙壁上的象形符号,深入剖析这些符号背后的世界观、社会结构以及它们如何记录历史、神话与天文知识。 《失落的象形》的核心在于“破译”与“重构”的过程。作者霍金斯教授,一位享誉国际的古文字学家,以其近四十年的田野调查和案头研究为基础,首次将分散在世界各大博物馆和考古遗址中的文字碎片进行系统性、跨文化比较研究。全书结构严谨,分为上下两卷,脉络清晰地勾勒出文字演进的四大关键阶段:图画表意、意音混合、纯音节化和字母化。 上卷:文明的摇篮与符号的诞生(约750页) 上卷聚焦于最早的文明起源地。 第一部分:泥板上的神谕——苏美尔与阿卡德楔形文字的生命周期。 本书细致描绘了苏美尔人如何从简单的计数符号发展出复杂的楔形文字系统。我们不仅会看到《吉尔伽美什史诗》的文本分析,更重要的是,深入探讨了这些文字如何被应用于法律(如《汉谟拉比法典》的语言学分析)、行政管理和宗教祭祀。章节专门剖析了楔形文字在阿卡德语、赫梯语等印欧语系语言中的适应与变异,展示了文化交流如何塑造了书写工具和载体。 第二部分:尼罗河畔的秘语——古埃及圣书体及其复杂性。 这一部分着重于埃及象形文字的宗教内涵和书写技艺。霍金斯教授详细区分了圣书体(用于纪念碑)、僧侣体(用于日常记录)和世俗体(用于商业文书)之间的细微差异。对《亡灵书》中咒语的精确翻译和文化语境的还原,提供了关于古埃及人生命观和来世信仰的全新视角。此外,本书还探讨了罗塞塔石碑的发现对后世语言学研究产生的革命性影响。 第三部分:爱琴海的谜团——线性文字A与B的解密之路。 着重比较了米诺斯文明和迈锡尼文明的文字系统。对于尚未完全破译的线性文字A,本书提供了基于语言学模型的多种理论推测;而对于已破译的线性文字B,则深入分析了其作为早期希腊语载体,如何揭示了克里特岛和希腊本土复杂的官僚体系和经济往来。 下卷:新世界的语境与字母的传播(约800页) 下卷将目光投向地理上相对独立但同样辉煌的文字体系,并探讨了字母系统如何成为全球标准。 第四部分:中美洲的奇迹——玛雅、阿兹特克与奥尔梅克的符号宇宙。 这是本书中最具争议和创新性的部分之一。作者挑战了传统观念,认为玛雅文字的复杂性并非单纯的“象形”,而是高度成熟的语素音节混合系统。通过对不同时期玛雅石碑和手抄本(如《德累斯顿抄本》)的对比解读,揭示了其精密的历法系统、占星术和王朝历史记录。对于已消亡的奥尔梅克符号,作者运用了跨区域对比法,提出了其可能影响了后来所有中美洲文字的假说。 第五部分:东方的演化——汉字的早期形态与周边影响。 虽然重点不在于现代汉语,但本书详细考察了甲骨文的卜辞结构、金文的礼器铭刻,以及它们在结构上与区域内其他文字(如古彝文的潜在联系)的差异和共性。重点在于分析汉字系统如何在缺乏字母化压力的情况下,保持了数千年的连续性,并成为记录复杂抽象概念的有效载体。 第六部分:字母的胜利——腓尼基语、希腊语与拉丁语的全球化进程。 本章追溯了最早的辅音音素文字——腓尼基字母的商业传播路径。作者清晰论证了希腊人如何通过引入元音,创造出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字母系统,并最终催生了拉丁字母的普及。这部分内容从社会经济角度解释了为何更简洁的字母系统最终取代了复杂的多符号系统,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流工具。 本书的独特价值 《失落的象形》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广博的知识覆盖面,更在于其强大的跨学科整合能力: 1. 语言人类学视角: 它不仅仅是枯燥的符号学,而是将文字视为理解古代社会结构、宗教信仰和权力分配的钥匙。 2. 考古学证据支持: 所有论断都建立在最新的考古发现和年代测定之上,配有数百幅高清的文物拓片、碑文照片和符号对比图表。 3. 拒绝单一解释: 面对尚未完全破译的文字(如线性文字A),作者保持了学术的审慎和开放态度,列举了当前最具说服力的多重解释路径,引导读者思考“未知”的意义。 这本书适合所有对世界历史、语言学、考古学以及人类文明发展史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它挑战了我们对“阅读”的既有认知,揭示了人类在不同地理和文化背景下,为记录思想所付出的非凡努力。阅读此书,如同亲手触摸那穿越时空的古代智慧,感受人类交流本能的伟大胜利。 (总字数预估:约1520字)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在职场上需要频繁使用英语的专业人士,我对于词典的“与时俱进”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我非常关注它对于前沿科技和全球化趋势下新造词的捕捉能力。我特意去核对了几个近几年在财经和IT领域爆红的术语,比如与区块链或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特定表达,令人欣慰的是,这本书的表现相当出色。它不仅收录了这些新词,更重要的是,它给出的定义精准且符合当前主流的理解,避免了早期翻译版本中可能出现的偏差或滞后性。此外,我对它在习语和固定搭配上的收录量深感满意。很多时候,脱离了固定搭配去使用单个单词,会让你的表达显得非常“生硬”。这本词典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补充,很多地道、只有母语者才会自然使用的短语,都被妥善地收录并标注了应用场景,这对于我们这些非母语学习者来说,是迈向“地道”表达的关键一步,可以说是弥补了我们天然语感上的不足。

评分

谈到携带和使用体验,这款缩印版真的戳中了我日常通勤的需求点。我过去常常因为带一本大开本的词典而让背包显得臃肿不堪,现在这个小巧的体积,让我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深度学习或快速查阅。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的封底内侧设计了一个可以放置便签或小卡片的“隐藏”空间,虽然是个不值一提的小细节,但对于喜欢在书页上做标记或临时记录的用户来说,非常贴心。而且,即便是缩小了尺寸,字典的韧性依然很好,长时间夹在文件堆里,也不会出现明显的边角卷曲或变形。在实际使用中,我发现即便是那些被频繁翻阅的字母开头的词条,其页面边缘也保持得相当不错,没有出现过度磨损的迹象。总而言之,这不仅仅是一本信息密集的工具书,它更像是一个经过深思熟虑、设计精良的、可以陪伴你度过漫长学习旅程的可靠伙伴,它的价值绝不只体现在纸张的重量上,而是在每一次高效的查询背后。

评分

拿到这本工具书后,我立刻开始测试它的实用性,毕竟词典的核心价值在于它的内容深度和查询效率。我尝试性地查找了一些近些年新兴的网络热词和一些专业领域内比较晦涩的短语,惊喜地发现它的收录范围比我预期的要宽泛得多。很多我原本以为只有最新在线词库才有的表达,在这本厚厚的册子里竟然也能找到,而且例句的设置堪称教科书级别。这些例句不仅仅是简单的翻译,它们大多模拟了真实的语境,无论是学术写作、日常对话还是商务邮件,都有对应的范例,这一点极大地帮助我理解词汇在不同情境下的细微差别,避免了那种“知其形而不知其用”的尴尬。更让我赞赏的是,它对近义词和反义词的区分处理。比如查询一个常用动词,它会清晰地列出几个意思相近的词,然后用不同的例句点明它们在褒贬色彩、正式程度上的细微差异,这种层层递进的解释,对于提高语言的精确度非常有帮助。有时候,我甚至会故意去翻阅一些我已经很熟悉的词条,仅仅是为了对比不同版本的变化和新增的解释,这种查漏补缺的过程,比单纯背诵单词更有成就感。

评分

从一个资深“词典依赖者”的角度来看,这本工具书的排版逻辑简直是精妙的工程学体现。在有限的篇幅内塞入海量的词汇信息,同时还要保证用户能迅速定位,这需要极高的设计功底。它的字体设计采用了优化过的衬线体,虽然是小开本,但字号和行距经过了精心的调校,即使是长时间在图书馆昏暗的灯光下对照查阅,眼睛也不会轻易感到酸涩。我特别喜欢它在词条分组上的处理。一个多义词的各个释义之间,用细微的横线和不同的加粗级别进行了明确的区分,你一眼就能看到主释义和次要释义,这避免了信息爆炸时的混乱感。而且,它对词性标注、发音符号(英式和美式都有体现)以及词频提示的布局,都遵循了高度的统一性和直观性,基本上不需要花时间去学习“如何阅读”这个词典,上手成本几乎为零。这种设计哲学是“工具为人服务”的最好证明,它让查询过程变成了一种流畅的体验,而不是一次艰苦的解码任务。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坦白说,第一次在书店看到它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嗯,这个设计有点保守了”。它没有那种抓住眼球的亮色或者过于前卫的排版,就是那种典型的、让人一眼就能认出是工具书的稳重感。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偏向于那种略带米黄色的,据说对长时间阅读更友好,我个人感觉确实如此,在昏暗的光线下看久了,眼睛的疲劳感似乎减轻了不少。装帧工艺上,我特别留意了它的锁线胶装,因为我手里有些旧词典用了一段时间就散页了,这本的装订明显下了功夫,翻阅时能感觉到它结构的牢固,即便是经常需要“暴力”翻找特定词条的用户,也不太需要担心它会轻易损坏。开篇的导读部分,编者对本次修订的重点和使用说明写得非常详尽,尤其对于初次接触这个版本的学习者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友好的入口,它没有直接跳入词汇海洋,而是先教会你怎么“航行”,这比很多直接堆砌内容的词典要人性化得多。至于那个“缩印本”的定位,说实话,携带起来确实方便得惊人,可以轻松塞进通勤包的侧袋,这对于经常需要在不同地点学习的我来说,简直是福音,牺牲了一点点阅读的阔度,换来了无与伦比的便携性,这个取舍我个人非常满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