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双色缩印本)
定价:29.80元
作者:祝鸿熹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4-07-01
ISBN:978780103810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64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字典属于中型古汉语语文工具书,以形音义辨析为特色,供大中学生、语文教师、古文自学者和古文爱好者等中等文化程度以上读者使用。共收单字(含繁体字和异体字)约10 000个,以常用者为主,虽不常用但见于名篇者也酌收。字头下还收了一部分词语和成语。另设有知识窗、典故、提示和辨析。内容丰富,功能强大。
内容提要
★ 一部中型古汉语语文工具书。
★ 专家编写,收字丰富,释义精当,功能完备。
★ 共收单字(含繁体字和异体字)约10 000个。
★ 字头下酌收词语和成语近4 000条。
★ 设知识窗项,介绍一些语言文化常识。
★ 设典故项,指明诗文中引用的故事或词句。
★ 设辨析项,指出有关字词在意义、用法等方面的联系与区别。
★ 设提示项,指出有关字词在形音义及用法上要注意的地方。
★ 提供多个附录,兼顾知识性和实用性。★ 一部中型古汉语语文工具书。
★ 专家编写,收字丰富,释义精当,功能完备。
★ 共收单字(含繁体字和异体字)约10 000个。
★ 字头下酌收词语和成语近4 000条。
★ 设知识窗项,介绍一些语言文化常识。
★ 设典故项,指明诗文中引用的故事或词句。
★ 设辨析项,指出有关字词在意义、用法等方面的联系与区别。
★ 设提示项,指出有关字词在形音义及用法上要注意的地方。
★ 提供多个附录,兼顾知识性和实用性。
★ 配有精美插图,图文并茂,相为印证。
目录
凡例
汉语拼音音节表
部首检字表
(一)部首目录
(二)检字表
(三)难检字笔画索引
词语、成语目录
典故目录
知识窗目录
辨析目录
提示目录
正文
附录
(一)汉语拼音方案
(二)汉字结构分类表
(三)汉字笔画名称表
(四)汉字笔顺规则表
(五)汉字生僻部件读音表
(六)新旧字形对照表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不得不说,这本书在选材和释义的侧重点上,体现了一种非常人性化的编撰智慧。它不像某些专精于冷僻字词的工具书那样,把大量的篇幅用来解释那些可能十年也遇不着一两次的生僻字,而是紧紧围绕“常用”二字做文章。这对于我这种主要兴趣在于阅读《史记》《论语》或者唐宋八大家散文的业余学习者而言,简直是效率的革命。很多时候,我们遇到的阅读障碍,并非是生僻字本身,而是某个常用字在古代语境下,其核心意义发生了微妙的偏移或扩展,仅仅依靠现代汉语的词典是无法捕捉到的。这本字典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用精炼的语言,勾勒出了这些核心意义的演变轨迹和在不同语境下的多重用法。比如某个动词,在现代汉语里可能只有单一的“做”或“进行”的含义,但在古文中,它可能同时承载了“使役”“遭受”“发动”等多种精妙的语境。这本字典的释义,总是能准确地在这些微妙的差别中找到平衡点,既不过分冗长,又不失准确性。而且,那缩印的版式,反而迫使编者必须做到文字的“刀切斧凿”,每一句释义都凝聚着提炼后的精华,这使得阅读过程更像是一场信息密集的“解谜”过程,让人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化的知识增益。
评分坦白讲,我过去为了研究一个特定的古文句子,需要同时翻阅好几本不同版本的工具书,比如《新校注》配一本《汉语大词典》的文言分册,再加上一本专门的偏旁部首查阅手册,整个过程耗时耗力,效率低下得令人发指。而这本《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通过其巧妙的排版结构,极大地优化了这一流程。我最欣赏的是它对同源异体的处理方式。在古代文献中,形近字、异体字的使用频率极高,它们往往是造成理解偏差的罪魁祸首。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处理非常果断且实用,它没有陷入繁琐的字源学争论,而是直接给出了最主流的、在经典著作中认可度最高的几种读音和释义,并辅以简明的例证。这种“拿来即用”的设计哲学,极大地缩短了从“查阅”到“理解”的转化路径。此外,对于一些结构复杂的古代常用结构词汇,它也做了精要的归纳。即便在缩印本的物理限制下,它依然保持了极佳的检索体验,那双色的区分,对于区分字头、拼音、释义和引文,起到了不可替代的视觉引导作用。这不仅仅是一本字典,更像是一个精简而高效的“古文阅读导航仪”。
评分这本《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双色缩印本)真是让我爱不释手,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在现代汉语的海洋里摸爬滚打,却对古代典籍充满向往的“半吊子”古文爱好者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记得我刚开始接触文言文时,那感觉就像是面对一座高耸入云的迷宫,每一个字都像是一个错综复杂的机关,稍不留神就会掉进歧义的深渊里。市面上那些厚重的工具书,虽然内容详实,但版式实在是不太适合日常翻阅,重量和篇幅都让人望而却步,带着它出门查阅,那份尴尬和不便,简直能让人怀疑人生。而这本缩印本,恰到好处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在保证核心内容完整性的前提下,做到了极致的精炼和便携。双色印刷的排版设计,让重点信息和次要释义的分隔清晰明了,即便是光线不太好的地方,那些细小的楷书和注音也能保持相对的易读性,这对于长时间阅读来说,极大地降低了视觉疲劳。它的编纂思路显然是以实用性为核心导向的,不是那种纯粹的学术考据,而是真正服务于“常用”二字的。那些被挑选出来的字,都是在先秦到明清经典文献中频繁出现的关键节点,掌握了它们,就好比拿到了进入古代文学殿堂的最低门槛通行证,能显著提升阅读流畅度,让晦涩的篇章逐渐变得有迹可循,不再是囫囵吞枣。
评分我曾经尝试过一些号称“便携”的古汉语词典,但大多都在“便携”和“可用性”之间做出了致命的妥协。有些为了小巧,牺牲了字号,导致在户外或光线不足的环境下根本无法阅读;有些则为了缩小体积,牺牲了释义的深度,读起来依然像在雾里看花。但这个双色缩印本,似乎找到了那个完美的平衡点。它的纸张质量和装帧工艺也值得一提,对于一本高频使用的工具书来说,耐用性是首要考虑的。我经常把它放在书包里随身携带,用来应对临时出现的阅读瓶颈,它经受住了反复的翻折和摩擦,内页结构依然稳固,印刷字迹也未曾模糊。更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它对“活用”现象的处理非常到位。古汉语的魅力之一就在于词义的流动性和多变性,一个字可能在句首是副词,在句中就成了动词。这本书并没有生硬地将这些用法割裂开来,而是通过不同层级的释义和清晰的语境标记,将这种“流动性”直观地展现了出来。这对于培养读者对古文语感的建立,有着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让你在阅读时,会自然而然地考虑到多种可能性,而不是被单一的现代定义所束缚。
评分总的来说,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小巧的体积所暗示的“辅助”定位。我将其视为一个重要的“学习伴侣”,而非仅仅是“应急工具”。在我的学习路径中,它起到了一个“精炼骨架”的作用。它没有堆砌那些高深莫测的学术术语和旁征博引,而是将最核心、最需要掌握的语言知识结构化、清晰化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种克制的、目标明确的编纂风格,恰恰是最适合初中级学习者乃至进阶研究者在日常阅读中保持效率的法宝。它让我能够更专注于文本本身的思想和艺术魅力,而不是被无休止的查词工作所拖垮。特别是对于需要快速吸收大量古代文献精髓的人来说,这种“一目了然”的检索体验,是无法用价格来衡量的。如果非要挑剔,或许在个别罕见的古籍引文方面,它未能覆盖,但这也在“常用”二字的定位下可以被完全理解和接受。在我看来,它成功地做到了“大道至简”,用最朴素的工具,解决了最复杂的问题。这本字典的问世,无疑是为古文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兼顾深度、广度与便携性的绝佳解决方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