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體育博士文叢:運動競賽方法體係的建構暨對抗性競賽方法的研究
定價:38.00元
作者:王蒲
齣版社:北京體育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7-03-01
ISBN:9787811007336
字數:
頁碼:20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中國體育博士文叢:運動競賽方法體係的建構暨對抗性競賽方法的研究》以體育運動中的所有競賽項目為研究對象,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訪問調查法、邏輯分析法、數學論證法等研究方法,力求較係統地解決競賽方法領域中的重大理論問題和應用問題。欲揭示競賽方法的共性特徵、本質聯係及內在規律,其首要任務必然是科學建構運動競賽方法的方法體係。運動競賽方法體係的建構,其關鍵在於競賽方法的科學分類。競賽方法寓於運動競賽之中,運動競賽基於競賽項目之上。競賽方法科學分類的前提,必然是運動競賽的科學分類;運動競賽科學分類的基礎,必定是競賽項目的科學分類。惟有首先研究競賽項目分類,繼而研究運動競賽分類,然後研究競賽方法分類,纔可能科學建構運動競賽方法的方法體係。
目錄
論文摘要
1 緒論
1.1 選題依據
1.2 研究內容
1.3 研究對象
1.4 研究方法
2 運動競賽方法體係的建構
2.1 概論
2.2 競賽項目分類研究
2.2.1 競賽項目分類研究的現狀
2.2.2 競賽項目的競賽方法學分類
2.2.3 競賽項目分類結果分析
2.2.4 競賽項目體係的建構
2.2.5 競賽項目體係的驗證
2.3 運動競賽分類研究
2.3.1 運動競賽體係的推導
2.3.2 項目體係與競賽體係的比較
2.4 競賽方法分類研究
2.4.1 運動競賽的競賽方法考察
2.4.2 運動競賽的競賽方法分類
2.4.3 運動競賽方法體係的建構
2.5 運動競賽方法的研究構想
3 對抗性競賽方法的研究
3.1 概論
3.1.1 競賽方法的基本原則
3.1.2 對抗性競賽的基本特徵
3.1.3 對抗性競賽方法的基本內容
3.2 循環製研究
3.2.1 循環製概述
3.2.2 關於循環製的競賽對象
3.2.3 關於循環製的競賽次序
3.2.4 關於循環製的競賽名次
3.2.5 循環製評論
3.3 淘汰製研究
3.3.1 淘汰製概述
3.3.2 關於淘汰製的競賽對象
3.3.3 關於淘汰製的競賽次序
3.3.4 關於淘汰製的競賽名次
3.3.5 淘汰製評論
4 總結
4.1 關於運動競賽方法體係的建構
4.2 關於對抗性競賽方法的研究
緻謝
附錄 競賽項目分類定位錶
參考文獻
英文譯文
The Constructioof the System of Sports CompetitioMethods and Research othe Antagonism CompetitioMethod
Introductio
1.1 Topical Basis
1.2 Research content
1.3 Research objective
作者介紹
王蒲,1952年齣生,男,漢族,四川萬源市人。中員,教育學博士、乒乓球國際裁判。1976年畢業於成都體育學院體育係,1998年畢業於北京體育大學研究生部。曾先後在成都體育學院、首都體育學院就職任教。現任首都體育學院副院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兼任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育社會學分會常委。
長期從事體育教育和研究工作,其研究成果涉及運動競賽、體育教學、運動訓練、體育管理等諸多研究領域,尤其對運動競賽的理論與方法有係統、深入的研究。先後完成《運動競賽學》、《運動競賽方法研究》、《運動競賽方法體係的建構暨對抗性競賽方法的研究》、《乒乓球削球》等專著和教材10餘本;在《體育科學》、《中國體育科技》、《北京體育大學學報》、《體育文史》等體育期刊上發錶《運動競賽項目的競賽方法學分類研究》、《對抗性競賽方法研究的理論思考》、《論循環製確定名次的原則及其實施》、《運動競賽項目體係的驗證與思考》、《論運動競賽方法體係的建構》、《淘汰製抽簽研究》、《循環製競賽成績計算方式的研究》、《淘汰製競賽的“輪空”問題研究》、《循環製競賽次序研究》、《循環製競賽次序的“輪空”問題研究》、《循環製競賽確定名次的“層次”與“”問題研究》、《“弱者優先”的理論及其在教學訓練中的應用》、《我國社區體育的發展趨勢與對策研究》、《我國社區體育的組織與管理問題研究》、《體育院校改革與發展的思考》等學術論文40餘篇;主持和承擔《運動競賽理論與方法研究》、《21世紀初葉我國高等體育教育麵臨的機遇、挑戰與對策研究》、《我國社區體育的發展趨勢與對策研究》、《我國競技體育發展模式的形成、演變與重構的研究》等10多項國傢社會科學基金、國傢教育部、國傢體育總局、北京市教委、北京市科委課題。主持完成的《運動競賽方法研究》被評為2004年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運動競賽方法學》課程建設被授予2004年北京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奬。
主要研究方嚮:運動競賽理論與方法;體育教學與訓練;高等教育管理。
文摘
麵對淘汰製所無法根除的固有矛盾,人們普遍接受和推崇的處理辦法,是采用“抽簽”決定競賽對象。抽簽的實質,是以“機遇”對付無法消除的強機遇性,大限度或完全避免人為因素對競賽對象的左右,對競賽過程的乾預,對競賽結果的影響,使每一參賽者在無法消除的強機遇性麵前,機會均等,公平競技,保證競賽過程的公正性,競賽結果的閤理性。
采用抽簽的辦法確定競賽對象,如果每一參賽者都享有完全的自由,任何一個參賽者可以抽到任何一個競賽位置,而抽簽隻需保證所有參賽者有一個同等的機遇條件,那麼抽簽的過程和手段將極為簡單。然而實際競賽的情形,通常並不是這樣。淘汰製競賽要求將同一單位的若乾選手閤理分開,使之後相遇:同一單位的2名選手,應抽入不同的1/2區,隻有決賽時纔可能相遇;同一單位的4名選手,應抽入不同的1/4區,隻有半決賽時纔可能相遇;同一單位的8名選手,應抽入不同的1/8區,隻有1/4決賽時纔可能相遇;同一單位的16名選手,應抽入不同的1/16區,隻有1/8決賽時纔可能相遇;……“同單位選手閤理分開,後相遇”--是淘汰製抽簽的基本原則。這一原則的實施,旨在避免同單位選手過早相遇,保證淘汰製的競賽結果更為閤理,
淘汰製競賽的抽簽辦法及其抽簽原則錶明,淘汰製的抽簽不是完全隨機的,而是有一定條件的。競賽對象的確定,既要采用抽簽的辦法,即“機遇”的手段來對付淘汰製的強機遇性,保證每一參賽者在無法消除的強機遇性麵前機會均等;又要在抽簽的過程中施行“控製”的手段,以確保抽簽原則的實現。“機遇”與“控製”是淘汰製抽簽的基本矛盾。無條件的機遇可能導緻競賽結果的不閤理,不必要的控製會使競賽抽簽失去意義。淘汰製抽簽的關鍵,就在於妥善處理“機遇”與“控製”這一基本矛盾。淘汰製抽簽要求在確保抽簽原則的前提下,使每一參賽者享有大的自由,既做到“低限度的控製,大限度的機遇”。
要在淘汰製抽簽中做到低限度的控製,大限度的機遇是非常睏難的,無論是抽簽的理論還是抽簽的技術都相當復雜。為此,淘汰製抽簽必須掌握抽簽的規律,精通抽簽的理論,熟練抽簽的技術。否則,抽簽原則將時刻受到威脅,抽簽的失敗不時可能齣現。抽簽失敗是競賽抽簽的大忌,不僅局麵尷尬,影響極壞,而且所造成的損失常常是難以補救的。
……
序言
論文摘要
1 緒論
1.1 選題依據
1.2 研究內容
1.3 研究對象
1.4 研究方法
2 運動競賽方法體係的建構
2.1 概論
2.2 競賽項目分類研究
2.2.1 競賽項目分類研究的現狀
2.2.2 競賽項目的競賽方法學分類
2.2.3 競賽項目分類結果分析
2.2.4 競賽項目體係的建構
2.2.5 競賽項目體係的驗證
2.3 運動競賽分類研究
2.3.1 運動競賽體係的推導
2.3.2 項目體係與競賽體係的比較
2.4 競賽方法分類研究
2.4.1 運動競賽的競賽方法考察
2.4.2 運動競賽的競賽方法分類
2.4.3 運動競賽方法體係的建構
2.5 運動競賽方法的研究構想
3 對抗性競賽方法的研究
3.1 概論
3.1.1 競賽方法的基本原則
3.1.2 對抗性競賽的基本特徵
3.1.3 對抗性競賽方法的基本內容
3.2 循環製研究
3.2.1 循環製概述
3.2.2 關於循環製的競賽對象
3.2.3 關於循環製的競賽次序
3.2.4 關於循環製的競賽名次
3.2.5 循環製評論
3.3 淘汰製研究
3.3.1 淘汰製概述
3.3.2 關於淘汰製的競賽對象
3.3.3 關於淘汰製的競賽次序
3.3.4 關於淘汰製的競賽名次
3.3.5 淘汰製評論
4 總結
4.1 關於運動競賽方法體係的建構
4.2 關於對抗性競賽方法的研究
緻謝
附錄 競賽項目分類定位錶
參考文獻
英文譯文
The Constructioof the System of Sports CompetitioMethods and Research othe Antagonism CompetitioMethod
Introductio
1.1 Topical Basis
1.2 Research content
1.3 Research objective
這本書的名字——《中國體育博士文叢:運動競賽方法體係的建構暨對抗性競賽方法的研究》——本身就散發齣一種嚴謹、深邃的氣息,讓我這樣的普通讀者,即便不是業內人士,也對它所蘊含的學術價值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我經常會觀看各種體育比賽,無論是籃球場上的激烈對抗,還是田徑賽場上的極限挑戰,背後都隱藏著一套復雜的運作機製。這本書的書名正好抓住瞭我心中一直存在的疑問:這些比賽的“方法體係”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它是否是一套固定不變的規則,還是在不斷發展和演進的?“建構”二字,讓我聯想到作者可能是在探索如何從根本上設計一套科學、高效的競賽方法,這其中或許涉及到大量的理論推導、實證分析,甚至是對現有方法的批判和革新。而“對抗性競賽方法的研究”,更是直接觸及瞭體育競技最令人血脈賁張的部分。如何理解和應對對手的策略?如何在壓力之下做齣最有利的決策?這些問題背後,必然有著深刻的科學原理。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揭示,在體育競技的舞颱上,智力與體能如何巧妙地結閤,形成一套套令人拍案叫絕的“對抗藝術”。
評分當我看到《中國體育博士文叢:運動競賽方法體係的建構暨對抗性競賽方法的研究》這樣的書名時,首先映入腦海的是一種對體育運動更深層次理解的渴望。作為一個對體育充滿熱情但並非專業人士的讀者,我一直覺得,我們在觀看比賽時,往往隻看到瞭錶麵的勝負,而忽略瞭其背後那套更為龐大和精密的體係。這本書的書名,恰好觸及瞭我的好奇心。“運動競賽方法體係的建構”,這聽起來就像是在構建一座宏偉的理論大廈,它要梳理、整閤,甚至創造齣一套能夠指導所有類型運動競賽的通用或特定方法。我很好奇,這套體係是如何被“建構”齣來的?它是否涉及瞭大量的跨學科研究,比如心理學、管理學、甚至係統工程?而“對抗性競賽方法的研究”,更是讓我對書中的內容充滿瞭期待。對抗,是競技體育的靈魂,是引爆觀眾激情的導火索。這本書是否會深入探討,在不同類型的對抗性比賽中,運動員和教練員是如何製定和執行策略的?它是否會分析,如何在復雜的比賽局麵中,識彆對手的意圖,並做齣最優的反應?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一種全新的視角,讓我不僅能欣賞體育的魅力,更能理解其背後深厚的科學底蘊,從而提升我對體育運動的整體認知水平。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聽起來就非常學術和硬核,一看就是為專業人士準備的。雖然我本人並非運動競賽領域的專傢,但對於體育背後的科學原理和係統性構建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常常在觀看激烈的體育賽事時,我會思考,這些比賽的背後究竟有多少精密的理論支撐?運動員的每一個動作、每一次策略的製定,是否都遵循著一套嚴謹的方法論?這本書的書名《運動競賽方法體係的建構暨對抗性競賽方法的研究》,就精準地觸及瞭我心中對於體育深度理解的渴望。它並非僅僅關注運動員的體能訓練或技術動作,而是將目光投嚮瞭更加宏觀的層麵——如何構建一套完整的運動競賽方法體係,以及如何深入研究對抗性競賽這一體育的核心特質。這讓我聯想到,在競技體育高度發達的今天,理解其內在的科學邏輯,對於提升訓練效率、優化比賽策略、甚至推動整個體育産業的科學化發展,都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將抽象的理論概念,轉化為具體可操作的競賽方法,並在此基礎上,對“對抗性”這一充滿張力的比賽本質進行深度剖析的。這無疑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工作,也正因如此,我對其內容充滿瞭期待,希望能藉此一窺運動競賽領域的前沿研究成果,為我理解體育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
評分對於《中國體育博士文叢:運動競賽方法體係的建構暨對抗性競賽方法的研究》這個書名,我的第一反應是它絕對不是一本輕鬆讀物,而是深耕於學術研究的專著。我雖然不是體育專業的學生,但在學習和工作過程中,我越來越意識到,任何一個領域,要想做到頂尖,都離不開係統性的理論支撐和深入的方法論研究。這本書的書名就點明瞭它的核心研究方嚮——“運動競賽方法體係的建構”和“對抗性競賽方法的研究”。這讓我産生瞭很多聯想。比如,在一些團隊項目中,如何構建一套能夠最大限度發揮團隊協作和個人能力的方法體係?又比如,在強調個人對抗的項目中,運動員如何訓練纔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具有針對性的對抗策略?“建構”這個詞,暗示著作者並非隻是在描述現狀,而是要從零開始,甚至是整閤和優化現有的方法,構建一個更加完善的理論框架。而“研究”則意味著對“對抗性”這一核心要素進行細緻的分析,探討其本質、規律以及如何將其應用到訓練和比賽中。這本書很可能提供瞭理解體育競技背後科學邏輯的鑰匙,對於那些渴望深入瞭解體育原理、提升自身認知水平的人來說,無疑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評分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書名《中國體育博士文叢:運動競賽方法體係的建構暨對抗性競賽方法的研究》時,一股強烈的求知欲油然而生。作為一名業餘體育愛好者,我一直對體育運動的各個方麵充滿好奇,尤其是那些隱藏在錶麵光鮮之下的科學原理和研究成果。這本書的題目,精準地擊中瞭我的興趣點。它似乎不僅僅是在介紹某一項具體的運動,而是要探討運動競賽的“方法體係”這一更為宏觀和基礎性的問題。我非常好奇,所謂的“運動競賽方法體係”究竟是如何構成的?它包含瞭哪些要素?又是如何指導和規範一場場精彩絕倫的比賽的?更讓我著迷的是“對抗性競賽方法的研究”這一部分,這正是體育競技最核心的魅力所在。如何在規則允許的範圍內,最大化地發揮自身優勢,同時又精準地洞察並剋製對手的策略,這其中蘊含著多少智慧和科學?這本書是否會揭示一些關於心理博弈、戰術設計、甚至信息處理的理論,來解釋為何有些隊伍總能在關鍵時刻脫穎而齣?我對這本書充滿瞭猜測和憧憬,希望它能為我揭開運動競賽背後那層神秘的麵紗,讓我從一個更深層次、更科學的角度去欣賞和理解我所熱愛的體育項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