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描繪生活的真實-19世紀的西方現實主義美術
定價:28.80元
作者:楊超著
齣版社:陝西人民美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4-01
ISBN:978753682502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281kg
編輯推薦
楊超編著的《描繪生活的真實:19世紀的西方現實主義美術》將西方藝術從*初的原始時代的岩畫、陶塑到現代多姿多彩的藝術錶現形式進行瞭一個係統性的迴顧,用圖文並茂的形式對19世紀的藝術流派及藝術大師、藝術作品進行瞭全方位的介紹。全書以人類藝術發展史為脈絡,以19世紀主要藝術流派為綫索,將代錶著人類精神世界**成就的藝術作品,以及創作瞭它們的那些或流芳百世、或默默無聞的創作者們一一娓娓道來,與讀者一同從遠古走到今天,一同領略瞭人類文化藝術寶庫的豐富和璀璨,一同進行一次藝術的時空之旅,在人類文明所創造的精神世界中暢遊。
內容提要
楊超編著的《描繪生活的真實:19世紀的西方現實主義美術》是“世界藝術鑒賞”叢書之一。
《描繪生活的真實:19世紀的西方現實主義美術》係統迴顧瞭西方藝術自原始時期的岩畫、陶塑直至現代社會多樣化的藝術錶現形式的發展曆程,以人類藝術發展史為脈絡,以19世紀主要藝術流派為綫索,將那些代錶著人類精神世界高成就的藝術作品,以及創作瞭它們的那些或流芳百世、或默默無聞的創作者們一一娓娓道來,用圖文並茂的形式對19世紀的藝術流派及藝術大師、藝術作品進行瞭全方位的介紹。
目錄
現實主義藝術概述
章 法國現實主義美術
節 法國現實義美術的萌芽
第二節 法國的現實主義畫傢
第三節 法國現實主義雕塑傢
第二章 英國現實主義美術
節 18~19世紀的英國繪畫
第二節 透納
第三節 康斯太布爾
第三章 19世紀其它國傢的現實主義美術
第四章 俄羅斯現實主義美術
節 19世紀上半葉的現實主義繪畫
第二節 巡迴展覽畫派
第三節 巡迴展覽畫派三巨匠
第四節 巡迴展覽畫派的其他畫傢
第五節 俄羅斯現實主義風景畫
第六節 巡迴展覽畫派的尾聲
第五章 20世紀的現實主義美術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坦白講,在翻開《描繪生活的真實——19世紀的西方現實主義美術》之前,我對於“現實主義”的理解多少有些刻闆。總覺得它就是照片般的寫實,缺乏藝術的靈魂。然而,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作者以一種極具洞察力的視角,帶我走進瞭19世紀的歐洲,去感受那個時代翻天覆地的社會變遷如何催生瞭如此一股藝術思潮。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庫爾貝的論述,他那句“我沒有看見天使,所以我不能畫天使”簡直是現實主義宣言式的錶達。書中詳細闡述瞭庫爾貝如何在作品中大膽地描繪工廠工人、鄉村農民,甚至是赤裸的身體,打破瞭學院派對題材的禁錮。這不僅僅是對現實的簡單復製,更是一種對當下社會現實的批判與反思。作者沒有迴避那個時代存在的貧富差距、階級矛盾,反而將這些元素巧妙地融入到對藝術作品的解讀中,讓我看到瞭藝術背後所承載的巨大力量。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十分獨特,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失文學的感染力,讀起來一點都不枯燥。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遠不止於對19世紀西方現實主義美術史的梳理,它更像是提供瞭一把鑰匙,讓我得以深入理解那個時代的精神內核。我之前對法國的巴比鬆畫派一直有些模糊的認識,總覺得他們隻是畫瞭些風景畫。但在這本書裏,我纔瞭解到,讓·弗朗索瓦·米勒、特奧多爾·盧梭等人,並非僅僅是描摹自然,他們更是通過對自然景象的細緻觀察,去錶達對土地、對鄉村生活的熱愛與眷戀,以及在那片土地上辛勤耕耘的人們的尊嚴。書中對自然光影的描繪、對植物細節的刻畫,都帶著一種虔誠的態度,仿佛是在贊美造物主的偉大。同時,作者也提到瞭當時社會對這些“粗糙”畫作的質疑,以及現實主義藝術傢們在追求藝術真實過程中所麵臨的挑戰。這種鬥爭與堅持,反而讓這本書讀起來更加有血有肉,充滿戲劇性。感覺自己像是在與那些偉大的藝術傢們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評分不得不說,這本書真的給我帶來瞭很多思考。原本以為現實主義就是把看到的東西畫下來,但這本《描繪生活的真實——19世紀的西方現實主義美術》讓我明白,真實不僅僅是外在的形態,更是內在的精神。我尤其被書中關於剋勞德·莫奈早期作品的解讀所吸引,他如何從對瞬間光影的捕捉,發展到對自然風景的深層探索,這種細膩而又執著的追尋,本身就是一種強大的生命力。作者並沒有迴避現實主義藝術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睏境和爭議,反而將這些挑戰視為藝術進步的動力。他在論述中穿插瞭一些當時社會評論傢的觀點,以及藝術傢之間的論辯,讓整本書讀起來更加立體和生動。我發現,原來藝術傢們在那個時代,也在為“真實”而苦苦思索,為如何用藝術錶達對世界的看法而努力。這本書讓我對藝術有瞭更深的敬意,也對生活有瞭更敏銳的觀察。
評分閱讀《描繪生活的真實——19世紀的西方現實主義美術》的過程,就像是在欣賞一幅幅徐徐展開的曆史畫捲。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引人入勝,他並沒有采用傳統的按時間順序或流派分類的枯燥方式,而是通過一個個鮮活的藝術案例,串聯起整個19世紀西方藝術的脈絡。我特彆喜歡書中對社會背景的細緻描繪,比如工業革命對城市麵貌的影響,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這些變化如何反映在藝術傢的創作中。我之前對愛德華·馬奈的印象更多是“現代性”的先驅,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他作品中對現實生活直率而又充滿挑戰的描繪,比如《奧林匹亞》和《草地上的午餐》,它們並非簡單地追求視覺上的美感,而是試圖去觸碰當時社會最為敏感的神經。作者對色彩的運用、構圖的分析,以及人物錶情的解讀,都非常到位,讓我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畫作之中,與畫中人進行眼神交流。
評分這本《描繪生活的真實——19世紀的西方現實主義美術》給我帶來瞭太多驚喜!原本以為現實主義美術隻是冰冷地記錄,但這本書卻用一種近乎詩意的筆觸,深入淺齣地剖析瞭那個時代藝術傢們如何在畫布上捕捉轉瞬即逝的生活細節。我尤其被其中對米勒作品的解讀所打動,作者不僅僅停留在對《拾穗者》的畫麵分析,更是挖掘瞭米勒如何在那個貧瘠的年代,用最樸實的色彩和最沉甸甸的人物姿態,去歌頌那些最普通、最被忽視的勞動人民。那些汗水、那些彎麯的脊梁、那些被陽光曬得黝黑的皮膚,仿佛觸手可及。書中對不同地域現實主義流派的比較也十分精彩,從法國的現實主義到英國的普拉斐爾派,再到後來的自然主義,作者清晰地梳理瞭它們之間的聯係與區彆,讓我對現實主義美術的豐富性有瞭全新的認識。它不是單一的風格,而是一種對真實世界不懈探索的生命力的展現。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藝術史論,更像是一位老友在娓娓道來,分享他眼中那個既殘酷又充滿溫情的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