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名茶:铁观音
定价:25.00元
作者:张育松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9-01
ISBN:9787109111417
字数:
页码:25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24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名茶:铁观音》全书内容详实、史料齐全、结构严谨、实用性强,是种茶人、制茶人、卖茶人、饮茶人、爱茶人、读茶人的良师益友。同时,它也是一本真正全面了解铁观音的,具有较高价值的重要参考专业书籍,对福建,甚至对中国铁观音的发展都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目录
序言
前言
章 铁观音历史渊源
节 铁观音茶的历史沿袭
第二节 铁观音茶的名称由来
第三节 铁观音茶的遗迹觅痕
第四节 得天独厚的铁观音茶
第二章 铁观音与乌龙茶
节 优良品种铁观音
第二节 乌龙茶品种的品质特征
第三节 铁观音及其良种的传播
第三章 铁观音茶树的植物学及生物学特征
节 铁观音茶树的植物学特征
第二节 铁观音茶树的生物学特性
第四章 铁观音茶树栽培技术
节 铁观音茶树育苗与杂交育种
第二节 铁观音茶树栽培与管理技术
第五章 铁观音的制作加工
节 铁观音茶鲜叶的采摘
第二节 铁观音毛茶传统制作
第三节 铁观音茶制作的创新
第六章 铁观音审评与保鲜
节 铁观音茶品质鉴评
第二节 铁观音的科学审评
第三节 铁观音茶的贮藏保鲜
第七章 铁观音有机茶生产与管理
节 铁观音有机茶意义与特点
第二节 铁观音有机茶的基地选择
第三节 铁观音有机茶的栽培管理
第四节 铁观音有机茶的加工制作
第五节 铁观音有机茶包装与销售
第六节 铁观音有机茶生产的认证
第八章 铁观音的品饮艺术
节 古老的煮茶、点茶与泡茶
第二节 传统观音的泡茶技艺
第三节 铁观音的品茗环境
第四节 铁观音的品茗艺术
第五节 现代观音茶艺表演
第九章 铁观音茶的保健作用
节 茶叶的神奇药效
第二节 铁观音保健作用
第十章 铁观音的经营管理
第十一章 铁观音与茶文化
作者介绍
文摘
翌日凌晨,魏荫在观音像前点香奉茶后,便沿着梦境中的山间小径,来到这座观音庙前,只见四周古木参天,烟雾迷茫,松涛似鼓,飞瀑高悬,一派气象万千的奇特景象,魏荫急忙走进庙里,跪在观音像前,双手合掌,虔诚祈求观音菩萨指点迷津。这时,恰好旭日初升,万道霞光穿过林间云雾,庙的四周烟霓缕缕升空,渐渐散开。一会儿,烟霓散尽,但见3条溪水像3条银龙穿石越涧,奔流而下,离庙不远处有一龙潭,龙潭峭壁的石缝中果然有一株茶树,叶片在阳光下熠熠闪光。魏荫异常欢喜,顾不得周围荆棘丛生,立即攀岩而上,靠近茶树,仔细一看,哦,这株茶树果然与众不同,叶芽紫红,叶肉肥厚,叶形椭圆,叶尖微斜,真乃天下奇茗,难怪观音庇佑,3龙鼎护。
魏荫高兴之余,遂小心翼翼地采一些新芽新叶回家制作,经过摇青、杀青、揉青、烘焙等工序后,其茶样特异,香韵非凡,冲泡品饮,不仅满口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而且齿颊留香,喉底回香,余韵袅袅,令人神清目爽,心旷神怡。魏荫将香茗密藏罐中,视为家珍,每逢贵客临门,才取出冲泡,客人无不交口称赞。
据说,以后魏荫用压条法繁殖几株茶苗,种植于自家的铁鼎里,精心管理,茶季来临时,魏荫选择良辰吉日,敬奉观音菩萨后,方采摘芽叶.精心制作。有一天,一位私塾老师来魏荫家做客,品过此茶后,惊问:“此等好茶,从何而来?”魏荫把观音托梦之事相告,见此茶色泽乌润,置于手心,沉重似铁,且在铁鼎里种植,又是观音菩萨托梦所赐,于是便把它取名为“铁观音”,从此沿用至今。
由于铁观音茶名称由来的民间传说不止一种,因此,以上所述的关于铁观音茶名称由来的美丽传说,民间称它为“魏说”,或称“观音托梦说”。
……
序言
序言
前言
章 铁观音历史渊源
节 铁观音茶的历史沿袭
第二节 铁观音茶的名称由来
第三节 铁观音茶的遗迹觅痕
第四节 得天独厚的铁观音茶
第二章 铁观音与乌龙茶
节 优良品种铁观音
第二节 乌龙茶品种的品质特征
第三节 铁观音及其良种的传播
第三章 铁观音茶树的植物学及生物学特征
节 铁观音茶树的植物学特征
第二节 铁观音茶树的生物学特性
第四章 铁观音茶树栽培技术
节 铁观音茶树育苗与杂交育种
第二节 铁观音茶树栽培与管理技术
第五章 铁观音的制作加工
节 铁观音茶鲜叶的采摘
第二节 铁观音毛茶传统制作
第三节 铁观音茶制作的创新
第六章 铁观音审评与保鲜
节 铁观音茶品质鉴评
第二节 铁观音的科学审评
第三节 铁观音茶的贮藏保鲜
第七章 铁观音有机茶生产与管理
节 铁观音有机茶意义与特点
第二节 铁观音有机茶的基地选择
第三节 铁观音有机茶的栽培管理
第四节 铁观音有机茶的加工制作
第五节 铁观音有机茶包装与销售
第六节 铁观音有机茶生产的认证
第八章 铁观音的品饮艺术
节 古老的煮茶、点茶与泡茶
第二节 传统观音的泡茶技艺
第三节 铁观音的品茗环境
第四节 铁观音的品茗艺术
第五节 现代观音茶艺表演
第九章 铁观音茶的保健作用
节 茶叶的神奇药效
第二节 铁观音保健作用
第十章 铁观音的经营管理
第十一章 铁观音与茶文化
这本书的叙事手法非常新颖,它没有采用那种干巴巴的、流水账式的知识罗列,而是巧妙地将历史典故、地域文化和制茶工艺编织成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作者似乎是一位深谙中国茶文化的旅人,他笔下的文字充满了画面感和代入感。比如,他描述某位制茶匠人如何在晨雾尚未散去时开始采摘,那种对时间和天地的敬畏,读着让人仿佛能闻到那清冽的空气和初采茶叶的鲜爽。叙事节奏的把握也十分到位,在讲述那些复杂的技术细节时,会穿插一些轻松愉快的民间传说,使得整本书读起来张弛有度,丝毫不会感到枯燥。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探讨,作者将茶叶的生长周期与中国传统节气紧密联系起来,让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文化熏陶。这本书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慢生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教会我如何在快节奏的世界里,为自己留出一片宁静的品鉴空间。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太有品味了,拿到手沉甸甸的,很有质感。封面那淡雅的墨绿色和烫金的字体搭配得恰到好处,一看就知道是精心挑选过的。我尤其欣赏它内页的排版,字体大小适中,留白处理得非常舒服,读起来一点都不费眼。更别提那些插图了,每一幅都像是精心绘制的水墨画,将茶园的清幽、制茶师傅的专注,甚至是茶汤氤氲出的那一抹光影都捕捉得淋漓尽致。这已经不仅仅是一本介绍茶叶的书籍,更像是一件可以收藏的艺术品。我把它放在书架上,光是看着,就觉得心境都平和了许多。对于喜欢在阅读体验上追求极致的读者来说,光是这本书的物理形态就能带来极大的满足感,那种翻阅时的沙沙声,指尖拂过纸张的细腻触感,都是电子书无法替代的享受。我甚至会特意为它准备一个安静的角落,泡上一杯好茶,慢慢品味这份纸张与油墨散发出来的古典韵味。
评分从内容组织和逻辑结构来看,这本书的编排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严谨。它不是零散的片段集合,而是一个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全书从宏观的中国茶文化源流开始,逐步聚焦到特定茶类的特性、历史沿革,再到具体的品鉴技巧和储存保养,层层递进,过渡自然流畅。每一章节的收尾都像是为下一章节埋下了伏笔,让人迫不及待地想翻过去一探究竟。我发现作者在处理信息密度时非常高明,他懂得如何用小标题和重点框来突出核心信息,确保读者不会在冗杂的细节中迷失方向。例如,当讲到如何通过闻香来判断茶叶的新旧时,作者就清晰地列出了“绿香”、“花香”、“陈香”的几个关键维度,并给出了清晰的对比表格,这种条理分明的呈现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评分这本书在专业知识的深度挖掘上,绝对是同类书籍中的佼佼者,但它最难能可贵的是,它把那些高深的术语和复杂的发酵、烘焙过程,用极其接地气的方式解释清楚了。我以前看一些茶学书籍,经常被那些专业名词搞得一头雾水,但这本书里,作者仿佛是坐在我对面,用泡茶的功夫,循循善诱地给我讲解“青茶”的独特魅力。它详细对比了不同产区、不同批次茶叶的细微差别,甚至连冲泡水温对口感的微妙影响都有详尽的图表分析。最让我惊喜的是,它不仅讲了“是什么”,更深入地探讨了“为什么”,比如为什么铁观音的“观音韵”难以形成,其中涉及到的土壤、气候、乃至采摘时的湿度控制,都被拆解得一清二楚。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清晰的进阶路径;对于老茶客来说,书中那些关于陈化和品鉴的独到见解,也绝对值得反复咀嚼。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它的定价,这完全是一部倾注了作者心血的诚意之作。它让我对“品茗”这件事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仅仅是“喝水解渴”或者“社交工具”,而是一种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传统技艺的尊重。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学到了如何辨识和冲泡出上乘的茶品,更重要的是,我开始理解每一片茶叶背后所承载的文化重量和匠人精神。它激发了我探索更多中国名茶的热情,让我开始留意那些我以前可能忽略掉的细节——比如茶具的选择、泡茶时的心境、甚至饮茶后的回甘。这本书就像一位博学多识的长者,耐心地引导我进入一个充满韵味和哲思的世界。它不仅是一本茶书,更像是生活方式的指南,强烈推荐给所有想提升生活格调的朋友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