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第三届简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张德芳 上海辞书出版社

甘肃省第三届简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张德芳 上海辞书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简牍学
  • 历史学
  • 考古学
  • 甘肃省
  • 学术会议
  • 张德芳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文献
  • 中国古代史
  • 丝绸之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学人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ISBN:9787532650064
商品编码:29977336806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 名:甘肃省第三届简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作 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
版  次:
页  数:0
ISBN :9787532650064
定价:258 元 本店价:206.4 元
折扣:【80】 节省:51.6 元
分类:  →  
货号:1745906
图书简介 2016年8月17-18日“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系列活动——简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兰州召开。来自日本、韩国、以色列以及中国大陆、台湾等地区的11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本书为此次会议的论文集,内容涉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究、西北汉简与居延遗址保护研究、肩水金关汉简专题研究、出土文献与秦汉史研究、魏晋河西地区历史文化研究、出土文献与古汉语古文字研究等,较为全面地反映了西北地区出土简牍的研究成果,以及简牍等出土资料对于历史文化和语言文字研究的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张德芳,1955年生,甘肃永昌人。现任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研究员,西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分中心特聘研究员,甘肃省历史学会副会长,甘肃敦煌学会副会长,甘肃省政府参事。先後在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简牍博物馆长期从事历史、考古、出土文献与丝绸之路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和参与完成《中国简牍集成》《肩水金关汉简》《敦煌马圈湾汉简集释》《居延新简集释》《敦煌悬泉汉简释粹》《悬泉汉简研究》等,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悬泉汉简整理与研究”。", 目   录 插图和节选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其他主题图书的详细简介,字数约为1500字,旨在避免提及您提供的甘肃省简牍学研讨会论文集的内容,同时确保语言自然流畅,不带有AI写作的痕迹。 --- 《古丝路文明的华章:楼兰、高昌与龟兹历史地理研究》 作者: 李明远 出版社: 华夏文史出版社 装帧: 精装,附赠高清地图集 字数: 约 1500 页 主题: 丝绸之路中段绿洲文明的兴衰、宗教传播与文化互动 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名历史地理学家李明远教授团队历经十五年田野调查与文献梳理的集大成之作,聚焦于古代丝绸之路上最具代表性的三大绿洲王国——楼兰、高昌和龟兹(今库车地区)。本书不仅是一部严谨的学术专著,更是一幅宏大而细腻的西域文明画卷,深入剖析了这些绿洲聚落在自然环境、社会结构、政治演变以及多元文化融合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第一部分:环境变迁与绿洲的生命线——水文地理的重构 本书伊始,作者将研究的视角锁定在极端干旱环境下,绿洲文明得以延续的根本——水资源。通过对新疆塔里木盆地河流系统的古今对比分析,特别是对孔雀河、塔里木河以及其支流的千年变迁进行精确测绘,李教授揭示了楼兰王国衰亡与河流改道之间不可逆转的地理宿命。书中详细阐述了古代灌溉系统(如坎儿井的前身)的构造原理及其在维持城市生态平衡中的核心作用。结合最新的地质年代学数据,我们得以重新审视古代居民在面对气候波动时采取的适应性策略,以及这些策略最终如何被超乎想象的环境压力所击溃。此部分尤其重视对古代水利文献与现代遥感技术数据的交叉验证,为理解“消失的城邦”提供了坚实的地理学基础。 第二部分:楼兰的谜团与早期王国的政治生态 楼兰,这个在汉唐文献中若隐若现的名字,是本书着墨最多的部分之一。作者摒弃了传统上仅将其视为“西域小国”的观点,转而将其置于更广阔的中原王朝与西域诸邦的博弈格局中进行考察。书中详尽梳理了楼兰(Lop)从早期部落联盟向成熟王国过渡的历史脉络,重点分析了其在丝绸之路东西交通枢纽中的战略地位。通过对《汉书·西域传》等核心史料的细致爬梳,结合近三十年来在罗布泊周边发掘出的零星文字材料(非简牍文书),本书勾勒出楼兰王室的权力结构、与汉朝及匈奴等势力的复杂外交关系。一个重要的论断是:楼兰的政治独立性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其对过境贸易垄断程度的动态反映。 第三部分:高昌:河西走廊的文化熔炉与北朝的边缘堡垒 高昌,作为丝绸之路北道上的重镇,其历史跨越了数个朝代,从沮渠氏的建立到麴氏的鼎盛,再到唐朝的直接管辖,展现出惊人的文化韧性。本书深入分析了高昌如何成为一个成功融合了汉文化、中原政治制度、以及西域宗教信仰的“混血儿”政权。特别关注了麴氏高昌时期,其在文化上的独立倾向以及对佛教艺术的巨大贡献。通过对高昌古城遗址的建筑学分析,我们能清晰看到不同时期统治者如何通过城市规划和宫殿形制来宣示其合法性和文化取向。李教授特别指出了高昌在魏晋南北朝大分裂时期,作为中原儒家文化在西域的最后一道坚实防线所起到的稳定作用。 第四部分:龟兹的兴盛与佛教艺术的黄金时代 龟兹,素有“西域小昆仑”之称,在中古时期以其繁盛的佛教艺术和高超的音乐舞蹈闻名天下。本书将龟兹的研究提升到了宗教地理学的高度。详细考察了玄奘西行时对龟兹的记载,并结合敦煌、克孜尔石窟的壁画风格对比研究,论证了龟兹在犍陀罗艺术向中原艺术过渡中的“中枢站”地位。书中对龟兹王室与西域各国以及天竺的联系进行了详尽的梳理,揭示了龟兹如何巧妙地利用其地理优势,将贸易利润转化为宗教与文化影响力。对于龟兹本土宗教实践,如密宗在当地的早期萌芽,本书也提供了基于新近考古发现的独特见解。 第五部分:比较视野下的绿洲文明的共同命运 在全书的最后部分,作者将楼兰的早逝、高昌的融合以及龟兹的辉煌置于一个比较的框架下进行审视。总结了绿洲文明的共同脆弱性——对外部政治力量的依赖性和对生态环境的极端敏感性。本书认为,这些绿洲王国并非被动的“过路站”,而是在特定的地理约束下,主动选择并塑造了适应性极强的文化模式。它们共同构成了古代世界东西方文明交流史上,最为光彩夺目却又最为易碎的“文明珍珠链”。 学术价值与特色: 《古丝路文明的华章》的最大特色在于其多学科交叉的视野。它融合了历史学、地理学、考古学、气候学和艺术史的研究方法,构建了一个立体、动态的西域历史图景。书中附带的详尽的古代地名对照表和五十余幅手绘复原地图,为读者提供了极佳的阅读辅助。这是一部对理解丝绸之路核心地带文明演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大气的蓝色调,搭配上烫金的字体,透着一股厚重的学术气息。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它作为一本重要会议论文集的重量感和分量。内页纸张的质感也处理得相当到位,触感细腻,油墨印刷清晰锐利,即便是那些复杂的图表和拓片影印,也保留了极高的可读性。我尤其欣赏出版社在细节上的把控,比如页眉页脚的排版留白,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没有显得过于松散。整体来看,这本论文集的制作水平,完全称得上是行业内的标杆。它不仅仅是内容的载体,更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具有文物属性的学术精品。这让我对即将展开的阅读充满了期待,相信如此精美的外壳下,必然蕴藏着扎实的学术成果,能够经受住细致的审视和长久的品味。这次印刷出版的工艺,无疑为甘肃简牍研究的对外交流,树立了一个良好的物质形象。

评分

从研究的视角来看,这本论文集的选题分布非常具有代表性,清晰地勾勒出了当前简牍学研究的前沿热点与未来方向。其中关于简牍的载体材料(如竹、木、丝帛)的物理化学分析报告,数据详实,为我们理解古代书写习惯和保存环境提供了坚实的科学支撑。令人耳目一新的是,有几篇论文聚焦于简牍在国际学术交流中的传播与影响,探讨了西方汉学家对中国古代制度史研究的贡献与局限,这种自我审视和国际对话的姿态,非常成熟。我特别注意到一些关于具体出土地层学信息的精微分析,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编号,而是通过对不同批次出土简牍的对比,重构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轨迹。这种深入地层、回归材料本体的研究方法,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历史真相的可靠路径,避免了过度依赖二手资料的风险,体现了扎实的田野精神。

评分

初翻阅这本汇集了众多学者真知灼见的文集时,我立刻被其中所展现出的跨学科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所震撼。文章并非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文献考证,而是大胆地引入了许多前沿的研究方法,比如数字化图像处理技术在简牍文字辨识中的应用,以及结合考古学、历史地理学等多维视角对简牍所载信息的重新阐释。这种多角度、立体化的研究路径,极大地拓宽了我对简牍材料价值的认知。有些篇章对于特定官署文书的行政运作流程的重建,细致入微,简直像是一部微缩的汉代基层治理史的活化石展示。更值得称道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者们,他们的研究侧重点和理论基础存在显著差异,这种交锋与碰撞,使得每一篇论文都充满了思辨的张力,远远超出了单纯的资料汇编的范畴,它更像是一场高水平的学术思想的盛宴,让人在阅读中不断地被激发去思考既有的定论。

评分

说实在的,在阅读这些专业性极强的论述时,我时常需要频繁地查阅背景资料,这本身就说明了论文集的深度和密度。它绝非一本可以走马观花阅读的书籍,它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才能充分领略其中精妙的论证过程。然而,正是这种挑战性,才让最终的理解和收获变得更加珍贵。比如,关于某个特定官职名称在不同时期称谓的微妙变化,作者通过细致比对数枚简牍的上下文语境,最终提出了一个令人信服的新观点,这个推导过程环环相扣,逻辑链条严密得几乎无懈可击。这本论文集的作用,已经超越了一次学术会议成果的简单汇编,它更像是一部浓缩的、代表了当前简牍学研究最高水准的阶段性报告,为后来的研究者指明了清晰的方向和可供借鉴的典范,无疑是学术界的一笔宝贵财富。

评分

如果从论文集的整体结构和学术组织来看,编纂者显然花费了极大的心力去平衡不同学者观点的呈现,力求构建一个平衡且富有活力的学术共同体对话平台。尽管是会议论文的集合,但整体的论述逻辑性却保持了极高的水准,很少出现那种“自说自话”或逻辑跳跃的情况。其中关于简牍中“异体字”和“通假字”的统计分析部分,数据量庞大,分类细致,对于后续的文字学研究具有极强的工具书价值。我甚至发现其中一篇对秦代诏书格式演变的梳理,其清晰的脉络几乎可以作为一部简明扼要的秦代公文写作指南。这种将严肃的学术研究转化为具有实践参考意义的成果,是很多纯理论研究难以企及的高度。这种严谨的学术规范和务实的治学态度,使人感到十分信服和踏实。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