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栏外书 [日]佐藤一斋,黎业明 上海古籍出版社 9787532586516

传习录栏外书 [日]佐藤一斋,黎业明 上海古籍出版社 978753258651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武士道
  • 日本文化
  • 传统文化
  • 修身
  • 处世
  • 人生哲学
  • 佐藤一斋
  • 古籍
  • 国学
  • 黎业明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学人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86516
商品编码:29977347029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 名:传习录栏外书
作 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
版  次:1版1次
页  数:308
ISBN :9787532586516
定价:42 元 本店价:33.6 元
折扣:【80】 节省:8.4 元
分类:  →  
货号:1732656
图书简介 佐藤一斋的《传习录栏外书》以校勘精细详备、征引前贤评论丰富著称,是一部诠释《传习录》的经典之作,很有学术价值。整理者对底稿详加校勘,修正了不少底本的错误、缺漏,为研究者提供了便利。同时,他还为本书撰写了导言,介绍了佐藤一斋的生平,以及《栏外书》的特点与不足。", 作者简介 佐藤一齋(1772—1859),名坦,字大道,號惟一齋,又號愛日樓、老吾軒。初名信行,稱幾久藏,年二十一,始改名爲坦,稱捨藏。日本江戶人。著名學者、教育家。
黎业明,广西岑溪人,现为深圳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阶段继续在北大深造,师从汤一介先生。主要学术成果有:《梁漱溟评传》(与景海峰合著);《湛若水年谱》(专著)。", 目   录 插图和节选
《论语辑注》:儒学经典的新鲜解读与思想脉络梳理 作者:[清] 阮元 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35577 --- 内容简介 《论语辑注》乃清代大学者阮元(1764—1849)倾毕生精力,对儒家核心经典《论语》进行系统性、集大成性整理与阐释的鸿篇巨制。本书不仅仅是对历代注疏的简单汇编,更是在宋明理学和乾嘉学派考据精神的双重影响下,构建起一套融会贯通、阐发精微的“格物致知”的注疏体系。阮元以其深厚的经学根基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旨在为后世学者提供一部兼具权威性、系统性与实践指导意义的《论语》读本。 全书共分为三卷,主体结构围绕《论语》二十篇的篇章顺序展开,每一章、每一句,无不经过审慎的考辨与深入的阐发。阮元深知《论语》思想博大精深,且历代阐释门户林立,故其“辑注”之法,实为一种高明的“综合与会通”。他力图在朱熹的理性诠释、刘宝楠的正义阐发以及其他重要注疏之间搭建桥梁,尤其注重对“义理”与“实学”的平衡。 一、 融汇历代精粹,重构义理框架 阮元在注释《论语》时,继承了宋代以来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主导的义理阐释路线,将孔子思想置于一个清晰的哲学体系中考察。然而,他并未完全拘泥于朱注的框架。阮元敏锐地指出,某些章句的解释,若仅依宋儒的理学视角,恐失其实际语境与历史深度。 因此,本书大量采纳了汉儒的训诂传统,如郑玄、何晏的注疏精神,以及清代刘宝楠、焦循等人的精细考订。例如,对于“仁”、“义”、“礼”、“智”、“信”等核心概念,阮元往往会引用多位注家的不同侧重进行对比,最终熔铸成既合乎义理又符合文义的阐释。这种“择善而从,综合创新”的方法,使得本书的义理阐释更为圆融、具有多维视角。 书中对“格物”之说,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探讨。阮元认为,“格物”并非仅仅停留在心性的体察,更应包含对事物原理的探究与躬行实践。这种强调实践理性与知行合一的倾向,体现了清代学者在乾嘉考据学基础上,回归儒家“经世致用”的传统精神。 二、 考据严谨,正本清源 阮元深谙“文字有定,义理无常”之理,故其注疏的基石在于对古籍文本的精确考订。在辑录过程中,他对于那些因流传而产生的异文、脱漏或增注,都进行了细致的辨析。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关注文字的准确性,更注重语境的还原。阮元常常追溯某一句“夫子曰”的原始语境,参考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风貌与典章制度,力求还原孔子言论的本真面貌,避免将后世附加的价值强行灌注于古代文本之上。 例如,在解释孔子对于特定历史人物的评价时,阮元会细致比对《春秋》、《左传》等史料,以确保对孔子“褒贬”的理解符合历史事实,而非仅是道德理想的投射。这种对“实据”的强调,使《论语辑注》具有了极高的文献价值,为后世研究《论语》的原始面貌提供了坚实的参考。 三、 注疏体系的“实践性”回归 与一些侧重纯粹思辨的注疏不同,《论语辑注》极力强调《论语》作为一部“为政之书”和“修身之学”的指导意义。阮元将儒家思想视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大法,故其注疏常常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路径上进行落脚。 在阐释《学而篇》中关于孝悌、交友之道时,阮元将其与当时的社会伦理规范相结合,提出了许多具有可操作性的见解。他特别关注“君子”人格的养成过程,将学习、内省、实践、劝勉等环节层层递进地阐释出来,强调知行并重,方能成就圣贤之学。 对于后学者而言,本书的结构清晰,条理分明,注释详尽而不冗赘。它避免了过度玄奥的术语堆砌,使得初学者能够逐步领会《论语》的精髓,而对于资深研究者,则提供了可以深入挖掘的考证线索与义理辨析空间。 总结 阮元纂辑的《论语辑注》,是清代经学集大成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它以博采众长、融汇贯通的治学态度,对《论语》进行了全面的梳理、辨析与阐发。本书在继承朱熹义理阐释的同时,融入了乾嘉学派的严谨考据,构建了一个既重人文精神又强调实践理性的儒学注疏体系。它不仅是理解《论语》的权威参考,也是展现清代经学发展高度的一部重要典籍,对后世儒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 (注:本书为清代阮元所著,与日籍作者佐藤一斋及其作品《传习录栏外书》无关。)

用户评价

评分

思想的现代回响: 令人惊奇的是,虽然文本源自久远的智慧,但其对当下社会问题的洞察力却惊人地敏锐。书中讨论的那些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原则,在信息爆炸、节奏极快的现代社会中,非但没有过时,反而更显得弥足珍贵。它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慢思考”工具,帮助我们在追求效率和速度的同时,不至于迷失于表象,而能回归到事物的本源和人性的根本。书中对于自我审视和内在德性的强调,正是现代人普遍缺失的“锚点”。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书中的观点如何映射到我日常工作中的决策,或人际关系的处理上。这并非一本纯粹的学术著作,它更像是一本生活哲学指导手册,它的价值在于引导我们主动建构一个更坚固、更符合人性的生活框架,而不是被动地被外界洪流裹挟。

评分

阅读的仪式感与沉浸感: 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感,本身就构成了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翻开书页,那淡淡的油墨香气,配合着适宜的字号和排版,让人立刻从繁忙的电子屏幕中抽离出来,进入一种专注的、近乎冥想的状态。这是一种被现代生活久违的“仪式感”。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自己进入了一种深度沉浸的状态,外界的干扰似乎自动被屏蔽了。这种沉浸感,源于内容本身强大的吸引力,也得益于出版社在实体呈现上所下的功夫。它鼓励读者放慢速度,用指尖去感受文字的重量,用眼睛去细细品味每一段话背后的深意。相比于快餐式的阅读,这本书更像是一顿需要细嚼慢咽的盛宴,每一次咀嚼都能品尝到不同的滋味,让人欲罢不能,也更愿意珍藏。

评分

感悟与思索: 读完这本著作,心中涌起一股久违的震撼与宁静。它不像市面上那些故作高深的哲学书籍,而是以一种近乎口语化的笔触,将那些深奥的儒家思想娓娓道来,让人在不经意间就领悟到了其中的精髓。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灵活,时而引用古人言论,时而结合自身体悟,使得原本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起来。尤其欣赏作者对于“知行合一”的探讨,他没有停留在空洞的口号层面,而是深入剖析了实践的复杂性与必要性。这种真诚的探讨,让我开始反思自己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种种偏差。每一次翻阅,都像是一次与先贤的对话,总能从中汲取新的养分,重新校准自己的人生航向。它提供了一种非常扎实的内在力量,让人在面对外界纷扰时,能保持内心的清明和笃定。对于任何渴望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智慧,并将其应用于现代生活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宝贵的指引。

评分

对学者的敬意与对未来的期许: 对于整理和注释的团队,我怀着深深的敬意。他们显然投入了巨大的心血,才使得这批珍贵的文献得以完整且准确地面向现代读者。从译注的详尽程度可以看出,这不是一次敷衍了事的“翻译工程”,而是学者们对传统文化深厚情感的体现。每当遇到难以理解的典故或生僻词汇时,脚注部分总能及时提供清晰的解释,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保证了文本的纯粹性,使得我们能够直接感受到原作的气息。这本书的出版,不仅是对先贤智慧的继承,更是对未来学人的一份期许——即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能够创造出更具时代意义的新解读和新实践。期待未来能有更多如此高质量的整理工作出现,让古老的智慧在新的土壤中焕发光彩。

评分

文笔与结构: 这部作品的文字功力着实令人称道。它在保持古典韵味的同时,又不失现代读者的接受度,语言的张弛有度把握得极好。不同于那些刻意雕琢、辞藻堆砌的文字,这里的每一句话都仿佛经过了千锤百炼,直指核心,却又充满了温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章节组织逻辑清晰,脉络分明。作者似乎深谙读者的认知习惯,总能在恰当的时机引入新的概念,并巧妙地回顾前文的论点,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结构设计,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触相关思想体系的读者,也能循序渐进地跟上思路,不至于感到迷失。读起来的感受非常流畅,仿佛是顺着一条清澈的河流向下漂流,沿途的风景不断变化,但方向始终明确。这种精妙的编排,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养和对读者的体贴。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