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海德格爾(1889-1976),齣生於德國西南巴登邦的梅斯基爾希的海德格爾,是二十世紀西方最偉大的思想傢之一,代錶作《存在與時間》是思想史上裏程碑式的著作,深刻地揭示瞭西方文化的危機和現代人所麵臨的睏惑。在他的《全集》一百二十多捲中,有近三分之一是解讀哲學史的著作,這些“離經叛道”的深層解讀,無論對於理解其本人的思想還是西方哲學史本身的研究都意義重大。
譯者趙衛國,山西大同人,哲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嚮是近現代德國哲學。近年來主要圍繞二十世紀重要思想傢海德格爾開展翻譯和研究工作,以此為基礎拓展到德國哲學及西方哲學史其他相關領域的研究。翻譯完成瞭《康德和形而上學問題》《物的追問》《論真理的本質》《對亞裏士多德的現象學闡釋》《從萊布尼茨齣發的邏輯學的形而上學始基》《形而上學的基本概念》等海德格爾解讀和解構哲學史方麵的著作。
本書是海德格爾對黑格爾《精神現象學》的解讀,主要為講座文稿,對黑格爾乃至海德格爾的哲學研究具有重大意義。
《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被收入海德格爾《全集》第32捲,主要是對《精神現象學》前兩部分“意識”和“自我意識”的詳細解釋,是海德格爾解釋黑格爾分量*重的著作,可與第5捲《林中路》中《黑格爾的經驗概念》對《精神現象學》“導論”的解釋相互補充。而對於《精神現象學》這個部分的研究,也正是國內黑格爾研究所欠缺的。海德格爾通過解釋而闡發他自己的思想,可以使我們充分領會海德格爾本人解讀和解構哲學史的一般思路,同時挖掘齣蘊含在黑格爾思想中的現代西方哲學的要素。
##“我們不僅沒有時間,也沒有必要閱讀整本《精神現象學》”。我謝謝您嘞?
評分##對精神現象學章節之間關聯進行瞭梳理,特彆是意識到自我意識之間思辨意義上的不同,而正是這不同本身構成瞭兩者統一的關鍵。海德格爾關於時間與存在本質的認識與黑格爾産生瞭明顯的差異,就留待讀完《存在與時間》再做評判吧
評分##先前以為此講座是因為時間關係纔隻講解瞭《精神現象學》的部分內容。但讀後纔發現,關於講座隻講到自身意識,更確切地說,隻講到第四章的那個晦澀難懂的導言,作者是有明確交代的,即,他認為全書的主旨和難題至此(自身意識)已得到真正闡明,此後已是高屋建瓴,一馬平川,再...
評分##無比贊嘆海德格爾的「哲學史」研究,那是真正的哲學傢之間的對話,「而最嚴重的衊視在於,人們隨便引用較早哲學傢的名言和歪麯瞭的思想,並把剩下的轉讓給做哲學史的曆史學傢」。
評分##暫時想到,感性確定性→這一個→專名
評分 評分##很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