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德国著名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
译者简介:赵卫国,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海德格尔研究专家。
《形而上学的基本概念——世界、有限性、孤独性》是海德格尔弗莱堡大学1929/30年冬季学期的讲稿。这部长达30余万字的巨著,是海德格尔“秘密”地用自己的话语讲哲学,摆脱传统学院哲学风格的尝试非常明显。
主要内容如下:1、预先考察部分对哲学即“形而上学”的起源和历史进行了简练的分析。2、正文第一部分是对唤醒我们的哲学活动的一种基本情绪即“无聊”的分析。3、正文第二部分是从世界、个体化和有限性三个方面来追问形而上学的基本问题即“什么是世界”,其方式又是通过对“石头无世界、动物缺乏世界、人形成着世界”三个命题进行比较考察进行的。
##康德理念论,人之本质与形而上学三者的根源(还有莱布尼茨)真的前提在于一种自由和去远的能力。 自己认为是海最诗意的一次讲课
评分##海哥善良,不挑人,不随便拒绝人,既友好又让人感动,特别在开篇,那种游荡了许多年的流浪鬼终于找到“家”、被“家长”理解你之所以如是的感动,如果同属“啰嗦体质”的“立体般环绕论述体”也可以算上的话。对无聊的三种形式,和人与动物及世界关系论述,世界本质与生命本质的追问,可以说海德格尔非常完美的帮我回应和解释了阿甘本的《敞开》。毕竟我的阅读顺序是先「敞开」再「形而上学基本概念」,「敞开」里同样涉及两个主题,敞开,无聊,去蔽与遮蔽。
评分##亲在在它“在世存在”的各种设计中揭示出自身为关心和忧心的产物。他与环境世界的关系是一种实践忧心关系,与群体世界的关系是一种个体忧心关系。人在参与和卷入他实际的和个体的设计中揭示出亲在是一种独特的由忧心的存在性质规定其运动的存在。忧心是在亲在存在的基本决定因素。忧心渗透在在世存在的每一个模式之中。海德格尔认为把人的存在自我理解为忧心早已表达在一个古老的拉丁神话中。忧心女神用粘土捏造了一个东西,朱皮特给了他精神,将在他死后取走他的精神。大地给了他躯体,将在他死后重新得到她的躯体,忧心女神第一个造就了他,就可以在他活着的时候占有他。我们叫他“人”。人的根源就在于忧心,同时忧心又将渗透在他整个人生之中。正是时间做出了有关人的本质的最终判决,正是暂时性为这个忧心造就的他提供了本体论的根据和内在意义。
评分##永恒的海德格尔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在阅读海德格尔论无聊情绪的时候,我体会到了更深沉的无聊,,
评分##承前启后。生存论层面上的世界——形而上学追问。对27/28Kant解读的一次探基,也是对30s更密集的形而上学主题讲座的预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