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宋學裏麵留下的幾個問題
大凡一傢學術的地位和價值,全恃其在當時學術界上,能不能提齣幾許有力量的問題,或者與以解答。自然,在一時代學術創始的時候,那時學者的貢獻,全在能提齣問題;而一時代學術到結束的時候,那時學者的責任,金在把舊傳的問題與以解答。宋明六百年理學,大體說來,宋代是創始,而明代則是結束。王守仁尤是明代學者裏的重鎮。到他手裏,理學纔達頂點,以後便漸漸地衰落瞭。所以評論王學的價值和地位,要看他解答問題的一麵。那些問題,是從北宋時早已提齣,積疊討論,遺傳下來的。現在要講王學,先講宋學裏麵留下的幾個問題。
大體扼要地說來,宋代學者所熱烈討論的問題,不外兩部:一部是屬於本體論的,一部是屬於修養論的。他們雖說是意見紛歧,不相統一;但是到底有他們全體一緻的見解。他們有全體一緻的見解,所以成其為一時代的學風;他們的意見紛歧,不相統一,便在共同的學風下麵保存著他們各人的精神和麵貌。他們對於本體論共同的見解是“萬物一體”,他們對於修養論共同的見解是“變化氣質”,許多問題便從這上麵發生。
最先提齣“萬物一體”的主張的,可說是周濂溪的《太極圖說》,其次便是張橫渠的《西銘》。紛歧的意見,也便從這裏引逗。依據常識的觀念,萬物隻是萬物,各個個體是各自分離,各自獨立的。現在要說各個體並不各自分離,各自獨立,像一般的見解。各個體的內質實在是一個更大的全體,而各個體乃其全體之一相。譬如耳目口鼻,隻是人麵的一相。要叫人棄掉小我的成見,認識大我的真理。這一番理論如何的說起,這一種證據如何的找尋?這是周濂溪、張橫渠提齣的問題,而為一輩宋儒所熱心的討究的。
……
錢穆(1895-1990),字賓四,江蘇無锡人。九歲入私塾,1912年輟學後自學,並任教於傢鄉的中小學。1930年經顧頡剛推薦,聘為燕京大學國文講師,後曆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大,齊魯大學、武漢大學,華西大學、四川大學、江南大學等學校教授。1949年去香港,創辦新亞書院。1967年定居颱灣。著有學術著作六十餘種。
評分看瞭錢老先生的中國曆代政治得失深以為然,先生的行文十分對我口味,有酣暢淋灕的感覺,所以馬上買瞭這本來讀,書還沒開封,質感很不錯。
評分不愧為儒傢大師,將陽明學的精髓透徹寫清楚,好書好書,值得一看!
評分萬事去心閑偃仰,四支由我任舒伸。
評分指定的寒假閱讀材料,很有深度
評分錢穆對曆史證據的采納是有問題的,比如說堯舜的禪讓,他歸結於德性。按馬剋思主義的說法,禪讓是原始部落首領控製力低下纔産生的。進入封建社會,世襲製取代瞭禪讓製。
評分金融人士讀一讀還是很有幫助的~
評分所以在評價一個人的人格,我們就可以從上述幾方麵去評價
評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