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是關於《尚書》的淺顯的注解中不錯的一個本子!
評分本來是要收藏的,收麵凹瞭幾個地方,打開書皮都有壓過的痕跡,隻能看看放一邊瞭。
評分《尚書》本單名《書》,是我國第一部較為可靠的史料匯編,由《虞書》、《夏書》、《商書》、《周書》四部分組成。春鞦以來的傳本,據《書序》知為100篇。今傳本58篇,其中有25篇被視為“僞古文”。
評分“書”字在古文字中,是一手持聿(筆)書寫的象形,本義為書寫。書寫的動作叫“書”,書寫下來的文字自然也就可以叫《書》(如書信稱“書”)。而西周以上,具有書寫職能的,隻有朝廷史官。所以,當時所謂《書》,就是史官所書,即史官對朝廷大事及君主言行的記錄,相當於國傢檔案。可見,《書》原本就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當然,今《書》中的部分篇章,尤其是《虞書》、《夏書》中,有不少是後人追記或經過後人改寫的。儒傢尊《書》為經,主要是因為《書》中蘊涵著“先王之道”。所以,《尚書》又有特殊的文化價值。
評分全書以皕忍堂刊唐石經《尚書》本為底本改為簡體排印,參校瞭以下諸本:中華書局影印《古逸叢書三編》所收南宋刊《尚書正義》本;嘉慶二十年(1815)江西南昌府學雕《充重刊宋本尚書注疏附校勘記》本;中華書局影印《十三經注疏尚書正義》本。
評分研讀尚書不錯的一個版本
評分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評分全書以皕忍堂刊唐石經《尚書》本為底本改為簡體排印,參校瞭以下諸本:中華書局影印《古逸叢書三編》所收南宋刊《尚書正義》本;嘉慶二十年(1815)江西南昌府學雕《充重刊宋本尚書注疏附校勘記》本;中華書局影印《十三經注疏尚書正義》本。
評分《書》既然是史官所錄,按道理其篇目一定很多,因為史官的記錄是不間斷的。而事實上,古時候的《書》也確實如此。《墨子·貴義》篇裏麵說:“昔者周公旦朝讀《書》百篇。”這是說周代以前的《書》,可見篇數已經不少。《尚書璿璣鈐》也載:“孔子求得黃帝玄孫帝魁之《書》,迄秦穆公,凡三韆三百三十篇。”(《史記·伯夷列傳》索隱引)當然,這個數字並不一定真實,但也說明古人承認《書》篇本來很多。另外《左傳》等先秦古書引“《書》曰”之語,往往有齣百篇之外者,亦有在今《逸周書》者,說明百篇之《書》,確是經人刪定之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