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天挺元史講義

鄭天挺元史講義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鄭天挺 著,王曉欣,馬曉林 整理
圖書標籤:
  • 曆史
  • 元史
  • 鄭天挺
  • 史學
  • 講義
  • 學術
  • 中國曆史
  • 曆史研究
  • 元朝
  • 史料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華書局
ISBN:9787101070132
版次:1
商品編碼:10128316
品牌:中華書局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09-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85
字數:12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鄭天挺教授治學重點是明清史,是公認的20世紀最有影響的明清史專傢之一,同時鄭先生博大精深的學術研究領域並不局限於明清,他求學時曾受業於劉師培、黃侃、錢玄同,有著極深的國文、音韻、校勘、地理和民族史學功力。在幾十年的教學和研究生涯中,除明清史外,先生先後開設過“魏晉南北朝史”、“隋唐史”、“元明清史”、“中國近代史”等多門斷代史和“文論”、“古地理學”、“校勘學”等多門專史,並先後發錶瞭《發羌之地望與對音》、《隋書·西域傳附國之地望與對音》、《隋書·西域傳薄緣夷之地望與對音》、《曆史上的人滇通道》、《關於絲綢之路》等民族史和中外交通史方麵的論文①。這些論文僅是鄭先生著述中的極小部分,他還有相當多的手稿和授課講義尚未公布。

內頁插圖

目錄

整理說明

政治

1.遼宋金元之年代

2.元之盛衰

3.元代世係

4.元代先世世係

5.元代先世的認識

6.元太祖

7.成吉思汗的性格

8.濛古貴族之稱號

9.彆乞

10.濛古的牧奴

11.成吉思汗成功原因

12.濛古建號

13.元太祖時左右中軍萬戶

14.遊牧民族與中國

15.西夏之起

16.西夏建號稱帝

17.濛古攻西夏

18.畏兀兒降濛古

19.濛古攻占中國塞內地區的先後

20.宋聯夏伐金

21.宋人反對聯元伐金

22.宋與濛古攻金時之民力

23.宋與濛古敗盟之故

24.忽裏勒颱

25.大劄撒

26.濛古太宗時代四件大事

27.術赤封地

28.濛古帝國與元

29.濛古四汗國與濛古分治之故

30.蘇聯史傢論元與濛古

31.元初繼嗣之爭

32.元世祖

33.元建國號

34.西北藩王質問漢化之故

35.濛漢新舊之爭

36.漢化與鬍化

37.王文統

38.元初農民起義

39.元重用地主以分化反元起義

40.元兵南下宋望風而降

41.濛古初期得城不守

42.元初守令用宋舊人

43.元初仍宋田舊額

44.南宋降元之人

45.蘇聯史傢論宋朝遲亡的原因

46.平宋後尚重用之漢人

47.元代漢人重臣卒年

48.元代漢人色目宰相

49.色目

50.元初色目人

51.阿閤馬

52.濛古徵服諸國各從其本俗

53.色目人與濛古人亦有差彆

54.元代種族劃分標準

55.漢人南人與濛古色目不同待遇

56.漢人與軍事

57.元代對於漢人之歧視

58.元明清之行政區域

59.中書省

60.行中書省

61.省颱院部與路府州縣——內外官

62.路、府、州縣——牧民官

63.元諸王分地

64.元代分地的開始

65.元代賞賜

66.怯薛

67.必閣赤

68.達魯花赤

69.番僧:

70.豪傢恣縱妄為

71.衛士在民傢飼馬

72.元代軍士之苦

73.元代錢糧季報之煩

74.科差之次第



軍事

75.成吉思汗徵服塞外各民族的先後

76.王罕

77.成吉思汗第一次徵金

78.成吉思汗攻迴族

79.濛古西徵

80.拔都西徵

81.旭烈兀西徵事

82.濛古滅宋之四期

83.元徵日本

84.元寇之新研究

85.元徵占城

86.元徵安南

87.元對南海用兵緬

88.元對南海用兵爪哇

89.元代兵製

90.奧魯



經濟

91.成吉思汗時馬少

92.濛古種植

93.金初嘗以畜牧限農耕

94.金人土田使漢人佃種

95.金代兼並與剝削

96.濛古未摧毀金代富豪

97.濛古初年勢傢之搶掠

98.元初欲收民田改牧地

99.元代墾田

100.元代賜戶與分地

101.隨箭賜地

102.視分邑歲賦

103.元代包稅

104.元代之土地兼並與強奪

105.元貴族之剝削

106.勢要的把持占據

107.元初取民寬之說

108.元代賦製

109.元代鬥大

110.糧石輸鈔各地不同

111.元徵賦三倍一徵十年

112.盧世榮之言利

113.元代六課

……

法律

文化

宗教

民族

曆史地理

對外關係

元代社區




























































































































精彩書摘

  此大德六年(1302)正月江西湖東道肅政廉訪司公文中所引。事見《元史》八,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十一月癸未:“符寶郎董文忠言,比聞益都彰德妖人繼發,其按察司達魯花赤及社長不能禁止,宜令連坐。詔行之。”13頁《元典章》二十三《農桑門·立社》引《至元新格》二款:“諸社長本為勸農而設,近年以來多以差科乾擾,大失元立社長之意。今後凡催差辦集,自有裏正主首,其社長使專勸課,凡農事未喻者教之,人力不勤者督之。必使農盡其功,地盡其利。官司有不復遵守妨廢勸者②,從肅正廉訪司究治。”7頁又:“諸州縣官勸農日,社內有遊蕩好閑,不務生業,纍勸不改者,社長須得對眾舉明,量行懲戒。其社長若年小德薄,不為眾人信服,即聽詢舉深知農事高年純謹之人易換。”7頁婦人小兒為社長《元典章》二十三《戶部九·農桑門·立社》③:“大德三年(1299)四月初六日江西廉訪司據龍興路牒該奉行省割付,準中書省谘為設立社長事,先據知事張登仕呈,近為體覆災傷,到於各處喚到社長人等係婦人小兒,問得該吏稱說,自至元三十年定立社長,經今五年,多有逃亡事故,為是不曾申舉到官,未經補替。切詳設立社長勸課農桑使民知務本,興舉學校,申明孝悌,使彝倫攸敘,糾斥凶頑,檢查非違,使風俗歸厚,皆非細務,今各處社長多不見年高德劭,通曉農事,為眾信服之人,大失原立社長初意,乞施行。得此,閤牒,可依都省谘文內事理,將年高通曉農事之人立設社長並不得差占彆管餘事,專一勸教本社人民務勤農事,不緻惰廢,仍免本身雜役,毋得似前設立不應並彆行差占,妨誤農事,將立定社長姓名牒司。”8頁

  據此,大德三年(1299)時社長已多婦人小兒,其故或由於“差占彆管餘事”之故,是以又申其禁,復免本人雜役。

前言/序言


好的,這是一本虛構的、與《鄭天挺元史講義》內容完全無關的圖書簡介,旨在提供詳盡的、富有人文氣息的描述: 《古韻新聲:明清小說中的社會變遷與審美趣味》 作者: 陸秉文 開本: 16開 頁數: 約 680 頁 裝幀: 布麵精裝,燙金書名 定價: 128.00 元 內容提要 本書是文學史傢陸秉文先生嘔心瀝血之作,聚焦於中國文學史上最為繁盛、也最為復雜的兩個朝代——明代中後期至清代中期的世俗小說創作。它超越瞭傳統僅關注“四大名著”的窠臼,深入挖掘瞭大量鮮為人知或被嚴重低估的通俗小說、擬話本、章迴體小說以及早期白話短篇的文本肌理與文化內涵。 陸先生摒棄瞭將小說簡單歸類為“閑書”或“末世文學”的片麵論斷,而是將其視為研究晚期帝國社會結構、市民階層崛起、審美範式轉移以及民間思想動態的“活態史料”。全書圍繞“變遷”與“趣味”兩大核心議題展開,細緻考察瞭明清之際社會由宗法本位嚮功利世俗轉型的過程中,小說如何捕捉並再現瞭人際關係、經濟活動、倫理觀念乃至性彆角色的微妙變化。 核心章節與研究視角 第一編:市民階層的覺醒與都市的描摹 本編側重於明代中晚期小說,特彆是圍繞江南商幫與都市生活展開的敘事。作者詳細分析瞭《金瓶梅》中對物質享樂與權力運作的細緻描摹,如何標誌著傳統士大夫敘事模式的崩塌。研究深入探討瞭小說中“市井文化”的形成,包括對茶肆酒樓、青樓行當、乃至民間金融活動的生動刻畫。特彆值得一提的是,陸先生對“纔子佳人”小說中對女性主體意識的早期萌芽進行瞭富有洞察力的分析,認為其錶麵上的“纔子”與“佳人”的刻闆對立,實則暗含瞭傳統禮教束縛下個體情感的掙紮與錶達。 第二編:社會批判的深度與諷刺的藝術 此部分著重考察瞭清代小說的社會諷刺功能,尤其是《儒林外史》的文本結構與思想深度。作者認為,《儒林外史》並非簡單的科舉製度批判集錦,而是一部關於知識分子在新的社會結構中“如何安身立命”的哲學寓言。通過對王冕、周進、範進等人物命運的梳理,揭示瞭在新的功名秩序下,知識的“去神聖化”過程。同時,本編也涉及瞭早期譴責小說對社會弊病的尖銳揭露,分析瞭其敘事策略如何從寓言化轉嚮更接近現實主義的記錄手法。 第三編:敘事模式的演變與審美範式的轉移 本書的第三部分具有較強的理論建構性。陸先生將敘事學引入對明清小說的分析,探討瞭從“史詩式”的宏大敘事嚮“世情化”的日常敘事的轉變。他詳細辨析瞭“因果報應”敘事在民間信仰與小說創作中的相互滲透,並對比瞭清代鬼狐小說中對“人情”與“鬼道”邊界的模糊處理,指齣這反映瞭晚期帝國對傳統形上秩序的迷惘。審美趣味上,本書探討瞭小說如何從對“崇高”的模仿轉嚮對“細節”和“人情味”的欣賞,為後世現實主義文學的興起奠定瞭美學基礎。 第四編:方言、口語與文學語言的融閤 本編是本書最具創新性的部分之一。陸先生以語言學傢的嚴謹態度,係統梳理瞭明清小說中方言、俗語、歇後語的運用及其文化意義。他認為,小說作者們在吸納白話口語的過程中,成功地構建瞭一種既能被大眾理解,又具備藝術錶現力的“中間語言”。通過對《聊齋誌異》中語言的凝練與《紅樓夢》中對話的鮮活性的對比分析,展示瞭文學語言如何突破文言的桎梏,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雅俗共賞”。 適讀人群 本書適閤於中國古代文學、文化史、社會史、乃至敘事學領域的學者、研究生以及對明清社會文化有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它不僅是研究明清小說的案頭必備工具書,更是一部引導讀者重新審視中國世俗文化生命力的深刻論著。 作者簡介: 陸秉文(1952—),著名文學史傢,當代中國古代小說研究的權威之一。曾任職於某著名大學中文係教授,主要研究方嚮為明清小說、小說理論與晚期帝國社會文化。著有《宋元話本的世俗結構》《清代小說中的時間與空間意識》等多部具有深遠影響的學術專著。陸先生以其紮實的基本功、敏銳的洞察力和極富個人風格的文筆而著稱。 (本書版權受法律保護,任何未經授權的復製或傳播行為必將追究法律責任。)

用戶評價

評分

這部作品讀來真是一場穿越曆史的盛宴。作者的敘事功力令人驚嘆,他仿佛是一位資深的導遊,帶領我們穿梭於元朝的廣闊疆域和復雜政治格局之中。從濛古鐵騎的崛起,到中原的徵服,再到大汗寶座的更迭,每一個關鍵的曆史節點都被他描繪得栩栩如生。尤其值得稱道的是,他對於濛古帝國初期與中後期治理模式的對比分析,展現齣一種深邃的曆史洞察力。那些看似宏大敘事的背後,隱藏著無數鮮活的個體命運和製度演變的微觀細節,這些細節的穿插,使得整部作品既有史詩般的厚重感,又不失引人入勝的閱讀體驗。對於希望係統瞭解元朝曆史脈絡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結構清晰的切入點,其對史料的駕馭能力,足以讓人感受到一位史學傢的匠心獨運。

評分

從文筆上看,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是那種沉穩而富有力量感的,它不追求華麗的辭藻堆砌,而是用精準的錶述直擊曆史的核心。作者對於史實的陳述堅定而有力,觀點鮮明卻又留有餘地,這使得讀者在接受信息的同時,也保留瞭批判性思考的空間。它不像某些流行的曆史讀物那樣,為瞭迎閤大眾口味而進行過度解讀或戲劇化處理,而是始終堅守著史學的嚴謹性。每一次翻閱,都能從其邏輯嚴密的論證中感受到作者深厚的學術功底,尤其是在對前代史學成果的批判性繼承上,做得尤為齣色,體現齣一種承前啓後的大傢氣象。

評分

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掌握得如同大師級的指揮傢。它不是一味地嚮前猛衝,而是在關鍵時刻懂得放慢腳步,對一些影響深遠的製度變遷進行深入的剖析和闡釋,仿佛在曆史長河中設置瞭幾個重要的觀景颱,供讀者駐足欣賞。例如,對於賦稅製度和驛站體係的詳細論述,就讓我清晰地理解瞭支撐龐大帝國運轉的基石究竟是什麼。這種詳略得當的處理方式,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舒適度與理解的深度。總而言之,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它講述瞭“發生瞭什麼”,更在於它解釋瞭“為什麼會這樣”,提供瞭一種理解古代宏大政治運作的優秀範本。

評分

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其對曆史細節的執著挖掘,它拒絕瞭那種高高在上的俯視,而是選擇瞭一種沉浸式的考察方式。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不同文化衝突與融閤問題時的平衡感。元朝作為一個由遊牧民族建立的大帝國,其統治的閤法性、對漢文化的吸收與排斥,一直是史學界探討的焦點。這本書沒有簡單地貼標簽,而是通過對具體政策、法律條文乃至日常習俗的細緻梳理,展現瞭這種復雜互動的全景圖。閱讀過程中,我能真切感受到不同製度在碰撞中産生的火花與摩擦,這種細緻入微的觀察,為理解一個多民族帝國如何維係統治提供瞭豐富的參照係,遠非泛泛而談的概述所能比擬。

評分

我得說,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巧妙,不像一些曆史著作那樣堆砌史料,讀起來枯燥乏味。它更像是一部精心編排的劇本,每一章節都有其明確的側重點和邏輯推進。作者在敘述重大曆史事件時,總能把握住關鍵的轉摺點,並且對人物的心理活動進行精準的捕捉和剖析,使得那些遙遠的帝王將相不再是扁平的符號,而是有血有肉的鮮活個體。例如,他對忽必烈晚年決策的分析,就體現齣一種超越時代的智慧和無奈,讀來令人深思。此外,作者在描述社會風貌和民族關係時,所采用的筆觸細膩而富有張力,讓我們得以一窺當時社會結構的復雜性和多元性,這在很大程度上超越瞭傳統史書的冰冷敘事,賦予瞭曆史以溫度和深度。

評分

依我個人論,我已過瞭七十之年,我敢老實對諸位說,在我心中,實在是更愛我們四五韆年來的舊中國與舊中國人,更勝過我所愛於此七十年來的新中國和新中國人。諸位或許會說我頑固,但盼諸位不要說我是悲觀。因我認為中國民族與中國文化必將復興。此七十年來之中國與中國人,最多隻是一過渡,不能說是一開創。我此等話,特彆喜歡嚮諸位講,因諸位都是軍人,軍人天職,是要貢獻各人的小生命,來換迴民族國傢的大生命。尤其我敬重中國軍人,他們已把中國民族國傢文化護衛瞭四五韆年到現前,尚是屹立。

評分

10.濛古的牧奴

評分

30年代,鄭天挺任北大中文係副教授、教授,兼學校秘書長。講授《文論》、《古地理學》、《校勘學》、《魏晉南北朝史》、《中國近三百年史》等課程,並撰寫《多爾袞稱皇父之臆測》、《墨勒根王考》、《多爾袞與九王爺》等清史及校勘學等一係列著名文章,一時飲譽史壇。

評分

85.元徵占城

評分

12.濛古建號

評分

72.元代軍士之苦

評分

很好的書 謝謝閤作 ok

評分

49.色目

評分

鄭先生這本也是很好的元史入門書,我原來看過顧頡剛老師的《國史講話》,那本書對於元史也講瞭很多,並且寫得很好,通俗易懂,今天順便買瞭鄭先生這本。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