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我的教学勇气》是为化解美国当今教育危局而及时面世的力作。这部感人至深的故事选集向人们昭示:如果教学要超出学校改革中热衷的“一刀切”做法,顶住由此带来的应接不暇的强大压力,就必须重视教师心灵的价值。
这是一本师范教育工作者、校长、教育委员会委员的必读书。
杰伊·卡斯本(Jay Casbon),路易斯与克拉克学院教育研究生院院长
凡是常常因应对教学事务而感到疲惫,因远离同事而感到孤独的教师,非读此书不可。读一读这些本着勇气和诚信从教的教师的真实故事,就会为了改变儿童的人生再次认清从教的意义,重新焕发从教的热情。《我的教学勇气》每页里蕴含的仁心,行文中透出的人情,足以触动那些失望、失神、失意的教师的心。
《我的教学勇气》有震撼心灵的强大力量,因为它是在教学上有同样艰难经历的教师们从心里讲出的真话。
葆拉·內格勒(Paula Naegele),内华达州年度优秀教师
必须听到教师发出的呼声,必须关注教师论及儿童需要时体现出的智慧。我们总是从说出心里话的教师那里,找到改善我们学校的办法。倾听,就是我们作为决策者的职责。
詹姆斯·B·亨(James B. Hunt),当选四次的北卡罗莱纳州州长
学习中的核心关系是师生关系。《我的教学勇气》促使我们时刻牢记,心灵和精神的力量对教与学双方来说是何等重要!
温迪·D·普里福伊(Wendy D. Puriefoy),公立教育网主席
内容简介
教师这个职业需要心灵、意志、精神不断的更新,以获得力量和勇气。尽管这个工作经常给教师带来疲惫、无助,甚至伤害,但优秀的教师不会放弃……
本书讲述的是美国教师的故事,或真实有趣,或充满智慧,或深切感人。故事中描述了他们为学生成长付出的努力,如何重新点燃教育的激情,如何与同事合作,如何创造更好的教育氛围,“为生活带来更多的光明,为世界带来更多的光明”。
作者简介
方彤,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生于北京。著有《瑞典基础教育》等。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此书是为化解美国当今教育危局而及时面世的力作。这部感人至深的故事选集向人们昭示:如果教学要超出学校改革中热衷的“一刀切”做法,顶住由此带来的应接不暇的强大压力,就必须重视教师心灵的价值。
这是一本师范教育工作者、校长、教育委员会委员的必读书。
杰伊·卡斯本(Jay Casbon),路易斯与克拉克学院教育研究生院院长
凡是常常因应对教学事务而感到疲惫,因远离同事而感到孤独的教师,非读此书不可。读一读这些本着勇气和诚信从教的教师的真实故事,就会为了改变儿童的人生再次
……
目录
前言 倾听教师
序言 尊崇教师的心灵
第一编 转向内部:维系我们独有的心灵
说出心里话
教学的真谛
教学成了一件平淡乏味的差事
体验真理:一个教师的道路
用大爱做小事
教学中的绝望与爱
萨姆·谢尔与教学厮守终身
为教育公正而教学
第二编 挺身而出:建立维系我们心灵的关系
人生意义的作业
外人与空间
你就是我要找的人
回到起点:再次品味新奇
为改变而感觉、思考与行动
40岁的年龄,17岁的勇气
逆境即盟友
第三编 进行变革:实施尊崇教师心灵的改革
奏响心中的欢歌:在教育制度中体现本色
另类教学历险记
弘扬每一个声音
优质教学和教师的内心世界
荒原之旅:一次教师研究小组的静修活动
从认识学生中学会做教师:重建大学本科师范教育
领导的本分:尊重人
第四编 重觅心灵:教学勇气项目
教学勇气项目:一种教师个人和专业更新的静修计划
后记 听后感言
前言/序言
美国教育学者帕尔默的著作《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犹如电击般地触动了千万读者的心弦与情怀”,一时之间,“什么是教师的心灵”、“为何教师会失去心灵”、“如何重新找回教师的心灵”等成为美国各界人士,特别是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热烈讨论的问题。《我的教学勇气》亦是从中结出的一颗硕果。
《教学勇气》和《我的教学勇气》其主旨都在于表明“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我完善”,但前者侧重理论阐述,后者则突出个人实践,从而使两书成为相得益彰、珠联璧合的姊妹篇。因此,如果教师读过《教学勇气》,并信服其理,那不妨接着读读《我的教学勇气》,看看怎样践履。
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曾说:“艺术是我,科学是我们。”如果说《教学勇气》更具备科学性,那么《我的教学勇气》则更带有艺术性,“科学”与“艺术”的联姻,“我们”与“我”的结合,想必更能构成和实现“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我完善”。
本书系三人合译,从“前言”至“外人与空间”由方彤(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翻译,从“你就是我要找的人”至“弘扬每一个声音”由陈峥(武汉大学教育学院)翻译,从“优质教学和教师的内心世界”至“后记”由郭婧(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翻译。书稿由方彤负责审校和统稿。由于译者水平有限,译文必定存在谬误,望读者不吝赐教。
方彤
2008年3月
《我的教学勇气》 一、 序章:教育的温度与挑战 教育,宛如一场漫长而深刻的旅行,每一次启程都伴随着期待,每一次跋涉都承载着责任。这趟旅程的主角,是那些怀揣着知识火种,渴望点燃下一代心智的教育者们。然而,我们深知,教育之路并非坦途,它充满着变幻莫测的风景,也伴随着意想不到的考验。在日新月异的时代浪潮下,教育工作者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知识的爆炸式增长要求我们不断更新认知,社会期望的多元化让教学目标更加复杂,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则呼唤着更具针对性的关怀与引导。 在这样的背景下,涌现出无数探索教育本质、反思教学实践的著作,它们如同灯塔,指引着迷航者,也为同行者提供着精神的慰藉与力量。这些书籍,有的深入浅出地解析教育理念,有的则娓娓道来地分享教学经验,还有的直击教育痛点,引发深刻的思考。它们共同构筑了一个丰富而立体的教育话语空间,为每一位投身教育事业的人提供着宝贵的资源。 二、 思想的光辉:教育理念的探索与升华 教育,终究是一种关于“人”的事业,其核心在于如何塑造个体,如何唤醒潜能,如何引导人生。因此,任何关于教育的深刻论述,都离不开对教育理念的深入探讨。 人文关怀的基石: 深刻理解教育的本质,首先需要回归人本主义的源头。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生命的唤醒,是人格的塑造,是情感的连接。那些优秀的教育著作,往往将学生视为一个完整的、独一无二的生命体,关注他们的成长需求、情感体验以及个体差异。它们倡导以同理心去倾听学生的声音,以耐心去理解他们的困惑,以尊重去接纳他们的独特性。这种人文关怀,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的重要前提。 知识与智慧的辩证: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的获取变得空前便捷,但这并不意味着知识的重要性下降。相反,如何在海量信息中辨别真伪,如何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成系统性的认知,如何将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教育者面临的新课题。优秀的教育理论,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知识的边界与价值,引导我们超越单纯的记忆与应试,关注能力的培养,智慧的启迪。它们会探讨如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何引导他们进行深度思考,如何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让他们在未来的社会中立足,并不断成长。 教学方法的革新: 教学方法是连接知识与学生的桥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生认知模式的变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早已难以适应时代的需求。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习过程的体验与参与。那些深刻的教育著作,会介绍各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如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它们不仅能提升课堂的趣味性,更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它们也会强调因材施教的重要性,鼓励教育者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实现个性化教育。 教育目标的新视野: 传统的教育目标往往侧重于学术成就和社会竞争力,然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多元化。教育者需要具备更广阔的视野,将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社会责任感、健康心理、创新精神等纳入教育目标。这需要教育者自身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阔的胸怀,能够引导学生认识自我,理解社会,承担责任,并成为一个有价值的社会成员。 三、 实践的温度:教学经验的凝练与传承 理念的再宏大,终究要落地于具体的教学实践。教育的魅力,很大一部分体现在那些在三尺讲台上,或在与学生互动交流中,教育者们用智慧和汗水凝练出的宝贵经验。 课堂的艺术: 课堂是教育的“战场”,也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舞台”。每一堂精彩的课堂,都凝聚着教育者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对学生需求的精准把握,以及对课堂节奏的巧妙掌控。那些优秀的教学案例集,会生动地展现教育者如何设计引人入胜的导入,如何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如何处理课堂上的突发状况,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总结。它们不仅仅是技巧的罗列,更是教育者在实践中对“教什么”和“怎么教”的深度思考与创新。 师生关系的温度: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核心的情感纽带。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营造出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乐于分享,并从中获得情感支持和成长动力。那些记录着感人师生故事的书籍,会展现教育者如何用爱心、耐心和智慧,化解学生的心理困境,如何引导他们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并在挫折中获得成长。它们告诉我们,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沟通与情感的连接。 学生发展的引导: 每个学生都是一棵独特的树苗,需要因材施教,精心呵护。教育者不仅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他们的兴趣培养、潜能发掘、品德塑造以及生涯规划。那些讲述学生成长故事的著作,会展现教育者如何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如何鼓励他们勇敢尝试,如何引导他们克服困难,如何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并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这需要教育者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洞察力,以及长远的教育智慧。 应对挑战的智慧: 教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教育者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例如学生学习困难、行为问题、家长沟通障碍、教育改革的压力等。那些记录着教育者如何克服困难,战胜挑战的书籍,往往充满了智慧和勇气。它们会分享教育者如何在压力下保持专业,如何在困境中寻找出路,如何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坚守教育初心。这些实践性的经验,为其他教育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精神的鼓舞。 四、 精神的共鸣:教育的价值与使命 教育,是一份崇高的事业,它承载着个人的成长,也关系着社会的未来。任何关于教育的思考,最终都会回归到对其价值与使命的理解。 点亮心灵的火炬: 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点燃生命的火花,唤醒个体的潜能。那些充满智慧的教育著作,会引导我们思考教育的终极目标——不仅仅是培养掌握知识的工具,更是塑造有思想、有情感、有担当的个体。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世界,也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发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塑造未来的力量: 教育者是未来的设计师。通过对下一代的教育,我们正在塑造着社会的明天。那些深刻反思教育作用的书籍,会让我们认识到教育在促进社会公平、推动文明进步、传承优秀文化等方面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每一个优秀的教育者,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构建一个更美好的社会贡献着力量。 反思与成长的动力: 伟大的教育,必然是不断反思与进步的过程。优秀的教育著作,并非为教育者提供一套僵化的理论,而是激发他们不断思考,不断调整,不断成长的动力。它们鼓励教育者保持开放的心态,虚心学习,勇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自我。 教育的初心与坚守: 在纷繁复杂的教育环境中,教育者可能会面临各种诱惑和压力,甚至会感到迷茫和疲惫。然而,那些能够引起我们精神共鸣的教育书籍,会不断提醒我们教育的初心——那份对知识的热爱,对学生的关怀,以及对社会进步的责任。它们赋予我们力量,让我们在面对挑战时,能够坚守教育的阵地,用智慧和爱心,为每一个生命播撒希望的种子。 结语: 教育,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探索。每一次阅读,每一次思考,每一次实践,都可能为我们的教育之路增添新的光彩。这些关于教育理念的深刻洞察,关于教学实践的生动描绘,以及关于教育价值的庄严使命,共同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激励着无数教育者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教育篇章。它们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理论的指导和方法的借鉴,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够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教育情怀,赋予我们面对挑战的勇气,并让我们坚定地走向那片充满希望的教育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