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验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发表于2025-01-19
中国体验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体验》一书探讨的视角并非宏大的中国经验,而更多集中在身处社会变迁中的“人”所体验到的一切。我们将随着作者一起思考人与人之间的爱恨情仇、人情冷暖将如何在这个变动的空间中表达和存续。也将看到许多时下热点问题,例如网络空间迅速地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交流方式,个体之声在大社会中如何去传递,民意自由的宣泄与社会秩序的矛盾又在哪里;再如底层社会的固化问题与草根阶层攀升的天花板,不论是向上流动还是向下沉沦,个体的幸福维度应该怎样去测量。
“中国体验”是对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社会心态变迁的总结,中国人的所思所想、所感所闻,无不折射着变迁时代的特征,也对未来的社会变迁产生着微妙的影响。
《中国体验》一书从感觉、情感、心态、体验等无法量化的概念入手,研究中国人在社会转型、体制改革、经济发展、观念变迁的宏观背景下如何应对全球化、现代化,如何定义个体与国家、个体与全球化的关系,如何顺应潮流而又创造潮流。总体而言,社会心态虽然难以测量,但并不是毫无规律可循,同时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社会发展,尤其是人们的权利意识、价值观念以及现代网络技术发展催生出的崭新的大众舆论行为,影响着全社会的稳定。
30多年的巨变,在整个社会发生结构转型的同时,中国人的价值观、生活态度和社会行为,或人们通常所说的更为变动不居的社会心态,同样也发生了令人惊异的转型。像社会结构的转型一样,中国人社会心态的变化不仅范围之广、影响之深,而且因其前所未有的创造性和独特性在给中国人民五千年的精神嬗变历史打上鲜明烙印的同时,也为世界各地的发展中国家从传统向现代的迈进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心理范本。从这样的意义上说,我们可以将30多年来中国人民经历的这场社会心态的巨大变革视为现在越来越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中国经验”(China Experiences)的一部分,或者干脆将其称之为“中国体验”(China Feelings)。以价值观和社会心态的嬗变及其感受为核心的中国体验,是30多年的改革开放带给13亿中国人民的主观感受和心理积淀,它在精神层面上赋予中国经验以完整的价值和意义。
中国体验,是一个与中国经验相对应的全新概念,它指的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这个迅疾的社会变迁时代,13亿中国人精神世界所经历的巨大震荡,以及他们在价值观、生活态度和社会行为模式上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本书从变迁的视角,对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嬗变进行了全方位的检视。由此认为,中国经验与中国体验作为1978年开始的这场社会大变迁及其结果的一体两面,赋予我们这个独特的时代以完整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也自然构成了我们理解这场大变迁的双重视角。
如果单单总结“中国经验”而忽视“中国体验”,我们就不可能发现在这场涉及13亿人口的现代化过程中,作为现代化之主体的中国人的精神起了何种作用,他们的欲求、愿望和人格在改变中国的同时又发生了何种改变,表现他们喜怒哀乐的社会心态如何随着社会的变迁而潮起潮落,他们的精神世界遭遇过、现在又在面临着何种困窘和茫然。
周晓虹,男,1957年生于杭州。现为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并兼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教育部社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市人民政府咨询委员。
先后出版有《西方社会学历史与体系》、《传统与变迁:江浙农民的社会心理及其近代以来的嬗变》、《现代社会心理学》、《现代社会心理学史》等著译作10余部,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40余篇。
第一章中国体验:精神嬗变的观景之窗
一中国经验与中国体验:理解社会变迁的双重视角
二中国人价值观与社会心态的嬗变轨迹
三边际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群像
四中国体验的独特意义与普适价值
五理解变迁,或中国社会科学的历史使命
第二章传统中国人及其近代以来的嬗变
一传统中国人的日常伦理生活与意义世界
二从臣民心理到国民意识:历史转型中的身份认同
三从黜奢崇俭到消费实践:社会变迁中的生活方式
四传统与现代性:中国人价值观的现代转换
第三章中国人价值观的当代变迁
一传统价值观念的坚守、变迁与当代转型
二西方价值观念的流行、冲突与本土适应
三社会核心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变化
四多元与小众:主流价值观念的分化
五凝聚,或形成一个新的价值共识
第四章中国人的幸福感
一解读幸福的维度:个体、社会与变迁
二从苦中作乐到物质追求:第一次嬗变
三从个体感受到指标量化:第二次嬗变
四“话语”与“失语”:当代幸福感与幸福观
五幸福体验三十年:解读改革开放的一种视角
第五章转型中的消费行为、观念变迁与社会体验
一消费主义形成的动力机制
二消费观念:演进·迭代·反哺
三消费行为:符码化·全球化·两栖化
四消费体验:动力·位置·重塑
五共生:一种新的消费文化的崛起
第六章情感与人际关系的新趋势
一从激情到利益:集体情感基调的转变
二从嫉妒到怨恨:社会情绪氛围的转变
三从“单相思”到“一夜情”:亲密关系的转型
四“加为好友”,抑或“一起孤独”?
五无情抑或有爱?个体化的趋势与社会性的重构
第七章信任: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
一何为信任,信任何为?
二作为中国问题的信任危机
三信任的转向:从“亲而信”到“利相关”
四通过信任重建社会
第八章从有线广播到移动终端:传播心理的嬗变
一媒介变迁与中国人现代性的增长
二互联网的兴盛:阅听人是如何卷入的
三网络依赖与人际疏离
四网络群体性事件:民意宣泄与社会监督
五媒介共享,或“中国梦”的塑造
第九章代际关系的再变动
一从革命“接班人”到家庭“小皇帝”
二社会转型与价值变迁:代际变动的双重视角
三望子成龙与“孝而不顺”:两代人的“推手”
四从“代沟”到“代差”:借道“文化反哺”
五理解与尊重,或成代际关系发展新走向
第十章情爱的嬗变
一婚姻自由:女性解放和“政治第一”
二赋权爱情:从《庐山恋》到《一个冬天的童话》
三择偶观的变迁:“高富帅”和“白富美”
四爱情的变奏:都市“剩女”和乡村“剩男”
第十一章压抑与放纵:中国人性观念的变迁
一中国人的传统性爱观念
二浪漫之爱:20世纪80年代性爱观念的启蒙
三市场逻辑的介入:性观念的商品化
四传播媒介与性观念话语的变迁
第十二章阶级意识的消弭与重生
一亲不亲,阶级分:政治想象中的阶级营垒
二“先富”与“仇富”:阶层差别的拉大与阶级意识的重生
三底层社会的固化与草根阶层攀升的“天花板”
四向上流动还是向下沉沦:中产阶层的焦虑与疲惫
第十三章集体行动的逻辑
一集体主义时代的集体行动
二中国社会的个体化和去政治化
三个体化时代的大众行为:时尚、谣言与恐慌
四个体化时代的集体抗争:“群体性事件”
第十四章公民意识与社会参与感
一从人民到公民:无意识的建构
二公民视角下的社会参与嬗变
三参与式治理:公民意识孕育的路径依赖
四公民意识与乡村治理
五公民意识与人的现代化
第十五章面向未来,或中国人精神世界的重塑
一中国体验:现实抑或虚幻?
二从只此一地到只此一次:中国体验的独特意义
三中国人价值观和社会心态变化的新趋势
四走向,或中国人精神世界的重塑
参考文献
汉英人名对照
后记
《中国体验》后记
从2009年提出“中国体验”一词以来,我就一直希望能够就此撰写一本同名著作,并由此引发人们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价值观和社会心态嬗变的关注。研究的起意或著作的撰写动因十分简单,自1978年开始的中国社会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在这30多年里,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国民生产总值(GDP)从2650亿美元增长到近5万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的经济体,而且我们通过制度建设、民主法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正在向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国家迈进。进一步讲,经过这30多年的巨变,在整个社会发生结构转型的同时,中国人的价值观、生活态度和社会行为,或人们通常所说的更为变动不居的社会心态,也发生了令人惊异的转型。像社会结构的转型一样,中国人社会心态的变化不仅范围广、影响深,而且因其前所未有的创造性和独特性在给中国人民五千年的精神嬗变历史打上鲜明烙印的同时,也为世界各地发展中国家从传统向现代的迈进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心理范本。从这样的意义上说,我们可以将30多年来中国人民经历的这场社会心态的巨大变革视为现在越来越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中国经验”(China Experiences)的一部分,或者干脆将其称为“中国体验”(China Feelings)。以价值观和社会心态的嬗变及其感受为核心的中国体验,是30多年的改革开放带给13亿中国人民的主观感受和心理积淀,它在精神层面上赋予中国经验以完整的价值和意义。
我以为,和有关中国经验的讨论一样,对中国体验的研究也必须置于全球化和中国社会转型这两大背景下进行。如果我们不能够将这30多年中每一个中国人在价值观和社会行为方面的体验和嬗变,乃至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幸福和困窘置于全球化和社会转型的背景之中,我们就很难获得米尔斯所说的“社会学想象力”,很难获得看清世事的心智品质。如果一般而言,真像米尔斯所说,“个人只有通过置身于所处的时代之中,才能够理解他们自己的经历,并把握自身的命运,他只有变得知晓他所处的环境中所有个人的生活机遇,才能明了他自己的生活机遇”,那么在今天这个特定的时代,理解30多年间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嬗变和内心体验,就一定不能忽视在这30多年间因全球化和社会转型而带来的宏大变迁过程。在100多年来的历史过程中,西方的学者对发生在欧美社会的变迁及因变迁而产生的价值观和社会心理的变化给予过高度的关注——像马克思研究德意志意识形态、韦伯研究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贝拉研究美国心灵一样——而这种关注形成了西方社会科学的主要成就部分;今天我们也应该有能力将中国社会的变迁转化为社会心理学和社会科学的一般成就。为此,我们起码可以从下述两方面理解和论述有关“中国体验”的研究所具有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一,基于中国社会转型的迅疾性和广泛性,确实赋予了研究中国经验和中国体验为人类社会科学做出自己贡献的巨大潜力。就我们的研究而言,如果我们能够从中国体验的研究中获得人类社会行为研究在独特性和普适性两方面的价值,那我们就能够对人类社会科学的发展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第二,30多年的变迁是不可逆的,也将一去不复返,因此,我们有必要将这30多年的变迁在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社会心理方面的影响记录下来,并成为我们民族精神世界成熟的一种标志和象征。
感谢2010年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工程(“985”工程)三期“文科改革型项目”的实施,使我们有机会将上述设想转变为现实。在其后的几年间,我们组成了研究团队,也召开了数次相关会议,并三易其稿,决定了本书的撰写大纲并动手撰写,同时完成和发表了一系列相关研究论文。其间虽然因为个别撰稿成员家事拖累、无暇他顾,以致书稿一拖数年,但最终在2016年全稿杀青,使我们的努力最终没有束之高阁。为此,我们应该感谢所有的撰稿者尤其是那些迅速完成所撰稿件的撰稿者,感谢他们的努力和耐心;感谢南京大学社会科学处尤其是与“985”三期工程实施和验收相关的同仁,感谢他们的忍耐和宽容;感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特别是童根兴副编审,他们的关注和不弃,最终成为我们完成撰稿的持续动力。
参加本书撰写的有: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晓虹(第一章、第十五章),浙江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连连(第二章),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郑欣(第三章),南京大学社会学系讲师陆远(第四章),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副教授张戌凡、华南农业大学社会工作系教授王建平(第五章),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成伯清(第六章),南京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朱虹(第七章),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周海燕(第八章),南京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副教授沈晖(第九章),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周培勤(第十章),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胡翼青(第十一章),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浩斌(第十二章),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小章(第十三章),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闵学勤(第十四章)。本书完稿后由周晓虹统一整理,并编制了参考文献和中英人名对照。最后,需要感谢我的博士研究生赵超越,他为书稿的核对和附录的编制整理付出了努力。
我们的书稿完成了,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社会心理依旧处在变动之中,唯愿我们这部著作的出版不但不会停滞我们对中国人精神世界嬗变的观察与思考,而且希望这种观察与思考引发更大范围内的反响和回馈。
周晓虹
2015年清明于紫金山东麓
2016年冬改写
中国体验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体验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中国体验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体验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书的内容很深,建议配合乡土中国(费孝通)、激荡三十年(吴晓波),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中国人史鉴(柏杨)系列通读会理解更深。
评分他的几个学生变得质量堪忧不是太好,价格太贵。
评分值得阅读,强烈推荐!
评分书的质量很好,包装给力。
评分经典之作,内容很好,送货速度也快。经典之作,内容很好,送货速度也快。
评分还可以,可以参考看看
评分还可以,可以参考看看
评分学校樱花季,本来以为小哥进不来了,做好了出去拿的打算。但是没想到小哥一路送到了院门口,穿越那么多的人流,特别感谢
评分质量非常好
中国体验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