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满足广大青少年业余长笛爱好者学习和练习的需要,在此前出版的《长笛演奏实用教程》基础上,编者邵伟民、邵欢对大部分曲目进行了*新,既照顾到学练长笛的实际需要,又兼顾曲目的时尚和流行。例如,《新编长笛演奏实用教程》增加了技巧练习曲、小型乐曲、外国民歌名曲,以及不同调性、不同节拍、不同风格特点的练习曲和乐曲。练习吹奏这些乐曲,有利于全面提高长笛爱好者的演奏水平和音乐素质,实现以普及为基础,以普及促提高,为今后用长笛独奏、重奏以及参加乐队合奏打下良好的基础。希望长笛爱好者们喜欢,并多提宝贵意见。
**章 长笛及其吹奏法概述
**节 长笛简介
第二节 发音和演奏姿势
第三节 呼吸方法和呼吸练习
第四节 正确的吹奏方法及调音
第五节 作者:邵伟民//邵欢
第六节 学习进度及乐器保养
第七节 长笛指法表(本调)
第二章 音阶、音程、琶音练习
**节 F大调-d和声小调音阶、音程、琶音练习
第二节 G大调-e和声小调音阶、音程、琶音练习
第三节 bB大调-g和声小调音阶、音程、琶音练习
第四节 D大调-b和声小调音阶、音程、琶音练习
第五节 bE大调-c和声小调音阶、音程、琶音练习
第六节 A大调-4f和声小调音阶、音程、琶音练习
第七节 bA大调-f和声小调音阶、音程、琶音练习
第八节 E大调-1c和声小调音阶、音程、琶音练习
第九节 大调音阶练习
第十节 每日练习谱例
第十一节 长笛低、中、高三个音区教学谱例
第三章 旋律综合练习
第四章 受人喜爱的小曲及重奏曲
**节 外国名曲13首
第二节 中国名曲1首
第三节 重奏曲2首
第四节 练习曲14首
我必须提一下这本书在曲目选择上的倾向性。从目录上看,它似乎更侧重于西方古典长笛曲目的精选和改编,这无可厚非,毕竟是“长笛演奏”教程。然而,对于我们国内学习者来说,如果能加入一些改编自民族音乐或具有中国风格的短小练习曲目,将会大大增加学习的亲切感和趣味性。目前选用的曲目,虽然技术要求是循序渐进的,但整体风格过于单一和严肃。练习的动力往往需要通过兴趣来驱动,如果能穿插一些耳熟能详的、改编得体的国内旋律片段,让学习者在技术训练之余,也能感受到音乐的地域文化魅力,我想,坚持下去的决心会更稳固一些。现在的练习曲目对我来说,更像是一种枯燥的技术“任务”,而不是愉快的音乐探索之旅。
评分这本《新编长笛演奏实用教程》的书页纸张质感真的挺不错的,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物有所值。不过,我得说,对于我这种零基础的新手来说,里面的内容编排实在是有点跳跃。一开始的指法图谱还没摸透呢,下一章就直接蹦到复杂的音阶练习了,中间的过渡衔接处理得不够平滑。我花了好大力气才勉强跟上节奏,很多时候都需要反复对照视频教程来理解书上的示意图,总觉得书本本身的讲解深度还是差了那么一点火候。特别是关于气息控制那几个章节,文字描述得比较抽象,没有提供足够多样化的练习方法来辅助读者建立直观的感受。比如,如何区分“气息支撑”和“气息用力”这两个微妙的概念,书里似乎只是轻描淡写地带过,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无疑是设置了一个较高的理解门槛。我期望的是更细致、更生活化的比喻来解释这些技术难点,而不是仅仅依赖专业的术语堆砌。总而言之,这本书更像是一本为已经有一定基础的进阶学习者准备的参考手册,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入门宝典”。
评分关于示范和伴奏部分的缺失,是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遗憾之一。作为一个自学者,我非常依赖听觉反馈来校准自己的演奏。书本上虽然标注了某些练习曲目可以配合附送的光盘进行练习,但这张光盘里的伴奏录音质量,坦率地说,并不算上乘。音准上时有微小的偏差,而且钢琴伴奏的力度控制和情感表达也显得有些机械化,缺乏了真人合作时的灵活性和呼吸感。这使得我在使用伴奏练习时,反而需要额外花费精力去适应这个“不完美”的节奏和力度框架,而不是专注于自己的吹奏。更理想的情况是,能提供不同速度和不同动态范围的几套伴奏版本,或者至少,清晰地指示出哪些部分需要更强的力度对比,让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灵活选择配合的听觉辅助材料。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虽然坚固,但实用性上存在一些设计上的硬伤,尤其是对于需要在乐谱架上打开阅读的用户来说。打开时,书脊的张力过大,导致内页,特别是靠近中间装订线的部分,总是试图自动合拢。这使得我在练习需要双手配合时,经常需要用一只手去压住谱面,腾不出手来调整指法或记录笔记。这在长时间的练习中造成了不小的困扰,我不得不使用沉重的镇纸来强行固定书页。一个简单的改进,比如采用更具弹性的胶装或者增加无线胶装的平摊设计,就能极大地提升用户体验。毕竟,教程是用来“用”的,如果连“翻页”和“保持打开”这种最基本的操作都需要耗费额外的精力和注意力,无疑会分散掉对音乐本身的专注度。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设计倒是挺现代的,用色大胆,看起来赏心悦目,确实符合“新编”这个名字给人的感觉。但深入阅读后发现,它在乐理知识的融入方面处理得有些过于保守了。虽然这是一本演奏教程,但一套完整的音乐学习体系,理论和实践是缺一不可的。书中对于调性、和声进行这些影响演奏表现力的关键乐理知识点,仅仅是作为附录的形式简单列举,缺乏与具体练习曲目的有机结合。我试着去练习其中几首练习曲时,发现自己对某些特定和弦的色彩感理解不足,这直接影响了我对作曲家意图的把握。如果能在每一个练习曲的开始,能有一个简短的乐理分析小贴士,指出该段落的调性变化或和声特点,然后指导我们如何用气息和指法去体现这种“色彩”,那这本书的实用价值会立刻提升一个档次。现在的状态是,我能把音吹对,但吹不出“味道”,而这本书似乎并没有完全弥补这个空白。
评分好
评分好
评分好
评分好
评分好
评分好
评分好
评分好
评分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