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第二版)
原价:36.00元
作者:唐监怀
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7-01
ISBN:9787504590800
字数:494000
页码:344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9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根据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组织编写,主要内容包括车削加工基础、车削外圆柱面、车削内圆柱面、车削内外圆锥、车削成形曲面及表面滚花、加工螺纹和蜗杆、车削较复杂零件和大型零件等。
本书为国家级职业教育培训规划教材,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机械设计制造类专业教材,也可作为成人高校、本科院校举办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和民办高校的相关专业教材,或作为自学用书。
本书由唐监怀、刘翔主编,严红俊、朱明祥副主编,秦正超、王卫国、。郭守超、郑汉群参加编写。由王公安主审,赵妮妮、康坤参审。
目录
模块一 车削加工基础 任务1 CA6140型车床的基本操纵练习及安全文明生产 任务2 三爪自定心卡盘的装拆 任务3 CA6140型车床的日常保养 任务4 认识车刀 任务5 切削用量和切削液的选用 综合训练模块二 车削外圆柱面 任务1 选择车台阶轴用车刀 任务2 90°硬质合金焊接车刀的刃磨和装夹 任务3 粗车台阶轴 任务4 精车台阶轴 任务5 车削外槽 综合训练模块三 车削内圆柱面 任务1 刃磨麻花钻 任务2 柱面的检测 任务3 钻孔、扩孔 任务4 车孔 任务5 车削内槽 任务6 铰孔 综合训练模块四 车削内外圆锥 任务1 车削外圆锥 任务2 车削内圆锥 综合训练模块五 车削成形曲面及表面滚花 任务1 车削成形曲面 任务2 表面滚花 综合训练模块六 加工螺纹和蜗杆 任务1 车削普通外螺纹 任务2 套普通螺纹 任务3 车削普通内螺纹 任务4 攻普通螺纹 任务5 车削圆锥管螺纹 任务6 车削矩形螺纹 任务7 车削单线梯形外螺纹 任务8 车削双线梯形外螺纹 任务9 车削单头蜗杆 综合训练模块七 车削较复杂零件和大型零件 任务1 车削细长轴 任务2 车削薄壁套 任务3 用三爪自定心卡盘装夹车削偏心轴 任务4 用两顶尖装夹车削曲轴 任务5 车削双孑L连杆 任务6 车削三孔垫铁 任务7 车削十字孔轴 任务8 车削大型盘类零件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拿到这本书之前,我对“礼”这个概念的理解非常片面,总觉得那是束缚人的老一套规矩。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不是在教人如何去做一个“规矩人”,而是在揭示古代社会运行的底层逻辑。它深入剖析了不同阶层,从帝王到庶民,在婚丧嫁娶、祭祀庆典中的具体操作,而且非常强调“礼”背后的伦理道德基础。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孝道”的论述,书中引用了大量先秦时期的文献,阐释了“孝”是如何从家庭伦理扩展为国家治理思想的。文字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好,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历史导师,在你耳边娓娓道来,既有宏观的理论构建,又有微观的实例佐证。有时候,读到某个地方,我会停下来,反复思考,比如,古代的“揖礼”中,行礼深浅与身份地位的微妙关系,这体现了人际交往中对“分寸感”的极致追求。全书结构严谨,逻辑链条清晰,读起来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透过厚厚的历史尘埃,看清了古人处理人际关系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智慧所在。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用料简直是艺术品级别的!我是一个对书籍的物理属性非常挑剔的人,很多历史类书籍虽然内容扎实,但拿在手里总感觉少了点什么。这本书的纸张选用了偏哑光的铜版纸,既能清晰展现那些精美的文物图片和复原图,又不会有太强的反光刺眼感。而且,书中的插图质量极高,不是那种模糊不清的扫描件,而是经过专业修复和重新绘制的,有些图例甚至是首次公开展示的古代器物细节放大图。比如,有一组关于不同等级官员在朝会上面对皇帝时,手持“笏板”的角度差异的图解,细微到仿佛能感受到那种肃穆和紧张。这本书的价值,绝对值得收藏。它不仅是研究古代社会结构的工具书,更是一件能提升生活美学层次的案头佳作。我已经把它放在了我书架最显眼的位置,时不时会拿出来翻阅那些精美的插图和细致的注释,每次都有新的发现。
评分我必须承认,一开始我对这本书抱有一定的警惕心,生怕它会变成一本充斥着教条和空泛说教的“道德手册”。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作者的文笔非常洒脱,充满了人文关怀。他并不盲目推崇古人的一切,而是保持了一种批判性的继承视角。比如,书中在谈到某些特定历史时期因礼制僵化而导致的社会问题时,分析得非常透彻,毫不避讳。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个章节,探讨了“雅正”与“世俗”在礼仪实践中的拉扯与融合,这反映了任何一种文化规范在历史长河中都必然要经历的动态调整过程。这种深入骨髓的洞察力,让这本书的价值超越了一般的文化普及读物,它更像是一部社会心理学的古代应用案例分析集。每读完一个段落,我都会被作者那种对历史的敬畏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所打动,非常真诚,绝不矫揉造作。
评分这本书,天呐,简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视觉盛宴!我原本以为我对古代文化只是略知一二,翻开这本大部头后,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坐井观天”。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就非常考究,那种沉稳的墨绿色配上烫金的字体,拿在手里就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最让我惊喜的是,它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那些对古代服饰、器皿甚至建筑细节的描摹,简直是栩栩如生。比如,它详细解析了唐朝宫廷宴饮的座次和礼仪,那种层级分明的规矩,放到现在看来都让人咋舌。我记得有一章专门讲了士大夫阶层日常所用的笔墨纸砚的讲究,从纸张的制作工艺到墨锭的香料配方,都有深入的探讨。我仿佛能闻到那种淡淡的松烟香,看到文人雅士在灯下挥毫泼墨的场景。作者的笔触细腻入微,没有那种枯燥的学术腔调,而是用了很多生动的故事和历史典故来串联,让原本严肃的礼仪知识变得鲜活有趣。读完后,我再看一些古代的影视剧或字画时,眼光完全不一样了,能捕捉到很多以前忽略掉的文化符号和身份象征,这真是一次知识和审美的双重洗礼。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沉浸式体验”。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引用史料时的严谨态度,它不是简单的罗列,而是进行了深度的比较和考证。比如,在讲解不同朝代祭祀仪式的变迁时,作者对比了《周礼》《礼记》与后世的官方记录,指出了哪些是继承,哪些是创新,哪些又是被异化了。这对于一个对历史细节有执着追求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之前读过几本关于中国古代史的书,很多细节都是一笔带过,让人意犹未尽。但这本书不同,它在处理那些看似“小节”的地方,比如古代的“请柬”格式、拜访客人的时间禁忌等等,都给出了详尽的解释,并且配有清晰的图示说明。这使得我能够立体地构建出那个时代的生活场景。读完这本,我感觉自己像是参加了一场为期数月的古代文化游学之旅,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点,更是一种对“精致生活”的全新理解。
评分帮朋友买的,他说很好,不错
评分很好。
评分帮朋友买的,他说很好,不错
评分帮朋友买的,他说很好,不错
评分帮朋友买的,他说很好,不错
评分很好。
评分帮朋友买的,他说很好,不错
评分帮朋友买的,他说很好,不错
评分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