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讲,这本书的难度曲线设置得非常陡峭,对自学者的毅力是个巨大的考验。我发现,它更像是一套严苛的“私教”课程,几乎不给学习者留有任何模糊地带。如果你只是想找一本随便翻翻、学几个优美手势的书,这本书可能会让你感到挫败。但如果你真的想系统地、痛苦地磨练自己的基本功,这本书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特别是关于“气息”与“眼神”的训练部分,它要求学习者在完成体能消耗巨大的组合后,依然能保持内在的平静和专注,这对于意志力的培养远超一般舞蹈教材。我花了大量时间去揣摩那些关于“虚实相生”的描述,虽然过程漫长,但每当我的身体能稍微捕捉到书中所描述的那种“动静相宜”的境界时,那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它真正教会我如何与自己的身体进行更深层次的对话。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深度和专业性超出了我原本的预期,它更像是一本面向专业院校学生的进阶参考书,而非仅仅是入门手册。对于像我这样有一定舞蹈基础的人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的那些高阶的技术解析和纠错指导。书中对身体的结构力学分析非常到位,尤其是在处理大幅度开度和高难度转体时,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要做到什么样子”,而是详细解释了如何调动深层肌肉群来保证动作的稳定性和美感。例如,关于“立”的解析,从脊柱的延展到骨盆的稳定,讲解细致到让人惊叹,这对于避免运动损伤、提升动作表现力至关重要。我尝试按照书中的建议调整了自己的发力点,短短几周,我感觉自己的“外开”更自然了,线条也拉伸得更舒展了,这都是得益于它扎实的科学理论支撑。
评分这部关于汉唐古典舞基础训练的教程,对我这样一个刚踏入舞蹈大门的新手来说,简直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古韵之美的窗户。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每一个基础动作的拆解都细致入微,仿佛老师就在我身边手把手地指导。比如那个基础的“移步”动作,书里不仅配有清晰的图解,还详细描述了重心转移的细微感受,以及脚掌、脚踝、膝盖乃至腰胯之间是如何协同发力的。我以前总觉得古典舞很难找到那种“韵味”,但跟着书中的节奏练习,渐渐地,我开始理解那种“轻盈”和“沉稳”是如何共存的。尤其是关于“圆”与“直”的转换部分,讲解得格外有层次感,从最基本的站姿起手,到后续的组合练习,每一步都像是在雕琢一块璞玉,让我体会到了古典舞的严谨和规范。这本书无疑为我打下了坚实的根基,让我的身体开始学会用一种更具东方美学的方式去表达。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图文配合简直是一流的艺术品,翻阅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我最喜欢的是它在讲解不同流派基础身法时的对比分析。虽然名为“汉唐基训”,但作者巧妙地将汉代的含蓄内敛与唐代的雍容大方融入到基础练习体系中,让学习者能清晰地感受到不同时代的审美趣味是如何体现在肢体语言上的。比如,对比演示了唐代常用的“沉肩坠肘”与汉代可能更偏向的“提气敛胸”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这对于理解古典舞的风格化至关重要。此外,书中穿插的那些古代服饰对动作影响的分析,也让我对如何“穿着”舞蹈服饰进行表演有了更直观的认识,非常具有启发性,它让我明白,我们练习的每一个基础动作,都是为了服务于最终呈现的那个宏大而美丽的文化形象。
评分作为一个对中国古典文化有浓厚兴趣的舞者,我非常期待能有一本真正深入挖掘汉唐时期舞蹈精髓的教材,而这本教程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我的期待。它的叙述方式很有大家风范,不只是简单的动作罗列,更穿插了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让我明白每一个手位、每一个眼神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意境。我特别欣赏它对“神韵”的探讨,书中并没有用空泛的词汇来描述,而是通过对唐代壁画、敦煌飞天造型的分析,结合具体的呼吸控制技巧,来引导学习者如何将内在的情感注入到外在的动作之中。这种由内而外的训练方法,对我长期以来只注重外形模仿的困扰,起到了醍醐灌顶的作用。读完第一部分的文化导入后,再去看后面的技术动作,感觉整个身体的感知都提升了一个维度,真正体会到了古典舞的“精、气、神”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评分不错
评分老先生也算是前辈中的前辈
评分比较厚
评分正品,价廉物美,已是第二购买了。
评分印刷不错
评分很快
评分太喜欢了!
评分内容详实,图片形象,舞蹈爱好者自学好帮手
评分包装很好 运输过程中没有损坏 书很厚 介绍的很详细 很喜欢。《中国汉唐古典舞基训教程》内容简介: 2000年,重庆大学邀请孙颖老师为该校组建舞蹈系。形势要求必须从创作实践立即转向教学实践。将理论研究、创作实践、教学实践体系化。因此,有了第一次同仁聚会式的教材研究和师资培训活动。也就是在2000年暑期在重庆市舞蹈学校,由吴俊老师免费提供食宿、教室、器材,参与的人包括重庆大学赵倩;重庆市舞蹈学校吴俊老师和该校冉义、蔡文婷,天津的王堃老师;北京舞蹈学院的我和邓文英、郑璐、何滔、朱兮、苏雪冰等。大家都是自愿自费聚集到重庆进行这次教研和师资培训活动的。到2001年北京舞蹈学院正式招生开办汉唐古典舞专业,参与这个事业的人日益扩大。并利用寒暑假连续进行了多次研究、梳理、归纳、规范教材的教研活动。同时也形成了以北舞、重大、天津音乐学院为教学实践基地的一体化格局。汉唐古典舞基训课,是20世纪末由北京舞蹈学院孙颖教授创立并开始教学实践的一门课程。该课程的形成经历了半个世纪,是从理论研究入手,经过剧目创作实践,然后才形成的大学本科舞蹈高等教育的一门主干课程。创造这门基训课的基本观念是以汉、唐、魏晋精神和艺术气质为审美主干,以汉、唐和明、清戏曲舞蹈为支点,研究史籍文献和文物中的舞蹈形象资料,并以民族学、社会学、宗教学、哲学、礼法、习俗等社会科学作为文化解码,激活丰富的文物资源,破解古典舞蹈发展、演变的历史,并通过与相邻艺术审美共性的印证,是在自己的文化母体内,不依借、不搬套外来艺术所形成的中国古典舞基训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