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率地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极具挑战性,却又异常充实的。它的论证逻辑犹如精密的织锦,丝丝缕缕,环环相扣,绝不容许读者有丝毫的松懈。我个人尤其关注书中对“代祭婚”与“收继婚”现象的比较分析,这部分内容颠覆了我此前对汉代父权制稳定性的认知。作者没有简单地将这些现象归结为经济压力,而是结合了当时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思想基础,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解释框架。书中引用的竹简、帛书的原始文本,数量之巨,令人咋舌,但作者的功力在于,他总能精准地从这些晦涩的材料中提炼出具有穿透力的观点,并以清晰的语言呈现出来。然而,对于非专业读者来说,书中对某一特定律令条文的逐字考辨,有时会略显冗长,需要极大的耐心去跟进。但这恰恰也是其价值所在——它拒绝提供廉价的结论,而是带领读者亲历学术探索的艰辛过程。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婚姻”这个概念在历史语境中的流变,有了更深刻、更具批判性的理解,它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家庭结合,而是权力、财富和血脉延续的复杂交汇点。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对于“稳定”二字的解析。汉代的婚姻制度,其核心目标显然是维护宗族的稳定和国家的秩序,但这种稳定是通过一套极其复杂且有时近乎残酷的机制来实现的。作者清晰地论证了,为什么在汉代社会,对婚姻的干预程度远超后世的许多朝代。从对“同姓不婚”的严格遵守,到对“奸情”的严厉惩罚,无不指向一个目标:确保血缘的纯正与社会结构的不可撼动。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嫁娶”与“纳妾”之间法律地位差异的深入剖析,这不仅仅是合法性上的区别,更反映了核心家庭单元与附属生育工具的本质区别。这种基于权力基础的婚姻分类,让我对汉代儒家伦理的实际运作有了全新的认识。全书结构严谨,引证充分,如同一个技艺高超的工匠,将历史的碎砖烂瓦,细密地重新砌筑成一座逻辑自洽的宏伟大厦,让人在敬佩之余,也深感历史的厚重与不易。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之丰富,可以说是超出了我最初的预期。我原本以为它会侧重于法律条文的梳理,但实际读下来,它更像是一部深入到汉代“生活世界”的田野调查报告。作者似乎不满足于官方文献的记载,还广泛涉猎了地方志、碑刻乃至文学作品中的侧面描述。尤其引人入胜的是关于“丧期婚姻”的讨论,它揭示了社会在处理哀悼与繁衍需求之间的微妙平衡。书中对比了不同郡县在处理“守丧未满而再娶”事件上的执法差异,这种细致入微的比较研究,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汉代社会治理复杂性的认知。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在脑海中勾勒出那些场景:在黄土高原上的某个村落,或是在长安城内的某个豪宅,人们是如何依据祖上传下来的规矩,处理那些关乎家族存亡的重大人生事件。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是缓慢而坚实的,它要求读者慢下来,去品味每一个历史细节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文化密码。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老实说,是一种沉稳而内敛的力量,如同汉代的青铜器,看似朴素,实则内蕴着巨大的信息量和历史的重量。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处理敏感议题时的那种审慎态度。比如在探讨“买卖婚姻”的界限时,书中并没有使用现代的情感色彩去简单批判,而是着力还原了当时社会对“财礼”与“人口交易”的法律与道德分野。这种立足于历史情境的理解,使得论述显得尤为可信。书中关于汉代贵族阶层内部的联姻策略,简直就是一部古代的“权力博弈指南”。如何通过迎娶某个家族的女儿来巩固政治联盟,如何通过送嫁妆来彰显门第,这些细节被梳理得井井有条。我甚至能想象出那些被置于政治棋局中的年轻女子,她们的个人意愿在宏大的家族算计面前是如何被微化甚至忽略的。这种对“制度理性”与“个体情感”之间张力的揭示,是本书极具人文关怀的一面,它让冰冷的制度研究拥有了温度。
评分这本关于汉代婚姻制度的书,读完后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简直就是一部浓缩的社会生活百科全书。作者的考据之扎实,简直令人叹为观止。书中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探讨,绝非停留在概念的表面,而是深入挖掘了背后的宗法伦理和社会结构。我特别欣赏作者如何将具体的律令条文与当时的民间习俗进行交叉印证。例如,对于“聘娶之礼”中繁复的程序,以及不同阶层在嫁娶仪式上的差异,书中都有细致入微的描摹。这种详尽的描述,让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时代,亲眼目睹了贵族家庭的隆重迎娶和寒门之家的简单结合。尤其是关于再婚、寡妇再嫁权力的分析,视角极为新颖,打破了我原先对汉代女性地位的刻板印象。书中不仅阐述了法律如何限制女性,更展示了民间舆论和宗族压力如何塑造了个体的命运。阅读过程中,我时常需要停下来,查阅相关的历史地理资料,以更好地理解文中所述的地域差异对婚姻实践的影响。总而言之,它不仅是一部学术专著,更是一幅关于汉代人伦情感与社会秩序的宏大画卷,细节丰富到让人惊叹。
评分主要学术著作有:《汉代婚姻形态》,三秦出版社1988年版;《历史的心镜——心态史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穿越历史的丛林——史学论》,三联书店1997年版;《汉代社会风尚研究》,三秦出版社1998年版;《中国风俗通史·秦汉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其中,《汉代婚姻形态》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届青年优秀科研成果专著类一等奖。
评分主要代表作有:《汉代社会风尚研究》专著、《古道侠风》专著、《中国饮食史·秦汉饮食篇》专著、《穿越历史的丛林——史学论》专著。
评分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书籍好看又便宜!质量很好!
评分此书居然是作者的硕士论文。可见当年的硕士水平确实不低。不过这类书很难讲出多少新意,如果能把史料罗列清楚,并略加分析就算不错了。
评分对于当今婚姻情况的原始影像有一个好的了解。对于当今婚姻情况的不足,也可以从这之中有所启发和借鉴。
评分本书在对大量历史文献和文物考古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全面考察了汉代婚姻形态、汉代人婚姻关系中的等级状况、婚姻的地缘结构、婚龄构成、婚姻关系形成的基本步骤、妇女的地位等,作者把汉代婚姻关系放在历史与现实相联系的广阔背景中加以说明,提出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论点。
评分此书居然是作者的硕士论文。可见当年的硕士水平确实不低。不过这类书很难讲出多少新意,如果能把史料罗列清楚,并略加分析就算不错了。
评分汉代婚姻形态,挺有价值的一本书,印刷装帧都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