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病虫害及防治原色图册

梨病虫害及防治原色图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冯明祥,邸淑艳 著
图书标签:
  • 梨树
  • 病虫害
  • 防治
  • 农业
  • 园艺
  • 果树
  • 图册
  • 色图
  • 病虫害识别
  • 梨园管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金盾出版社
ISBN:9787508245331
版次:1
商品编码:1033145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农作物病虫害田间诊断技术丛书
开本:64开
出版时间:2008-07-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92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是“农作物病虫害田间诊断技术丛书”系列之一的“梨病虫害及防治原色图册”专册,具体包括了:梨病害及防治、梨褐痘病、青霉病、梨云翅斑螟、苹小食心虫、花壮异蝽、梨中华圆尾蚜、褐边绿剌蛾、黄褐天幕毛虫等方面的内容。

作者简介

冯明祥,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1979年被分配到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果树害虫防治研究。1998年调至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从事果树、茶树和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现任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山东省植保学会理事,青岛市农学会理事,青岛市茶叶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2004~2009)、青岛农业科技传播服务平台专家委员会委员。截止到2006年底,主要著作有《落叶果树害虫原色图谱》、《李杏樱桃病虫害防治》,《板栗病虫害防治》,《苹果梨山楂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原色图谱》、《桃杏李樱桃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原色图谱》、《无公害果园农药使用指南》等11部:协助编著著作13部,主要有《苹果病虫害防治》、《梨树病虫害防治》、《中国果树病虫志(第二版)》、《暴国农药使用指南》,《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第二版)》、《中国落叶果树实用技术大全》、《果树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原色图谱》等,并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

目录

一、梨病害及防治
1.腐烂病
2.干腐病
3.干枯病
4.轮纹病
5.黑星病
6.锈病
7.白粉病
8.褐斑病
9.黑斑病
10.疫腐病
11.褐腐病
12.青霉病
13.黑心病
14.梨褐痘病
15.缺钙
16.虎皮病
17.黄叶病
梨病害的防治
二、梨害虫及防治
1.梨云翅斑螟
2.梨小食心虫
3.桃蛀果蛾
4.苹果小卷蛾
5.苹小食心虫
6.桃蛀野螟
7.朝鲜梨虎象
8.梨黄粉蚜
9.梨实蜂
10.茶翅蝽
11.麻皮蝽
12.花壮异蝽
13.金龟子
14.梨二又蚜
15.绣线菊蚜
16.梨中华圆尾蚜
17.梨冠网蝽
18.中国梨木虱
19.辽梨木虱
20.棉褐带卷蛾
21.芽白小卷蛾
22.黄斑长翅卷蛾
23.梨叶斑蛾
24.黄刺蛾
25.褐边绿剌蛾
26.扁刺蛾
27.双齿绿剌蛾
28.梨娜刺蛾
29.苹掌舟蛾
30.黄褐天幕毛虫
31.盗毒蛾
32.角斑古毒蛾
33.美国白蛾
34.桃剑纹夜蛾
35.梨剑纹夜蛾
36.梨尺蠖
37.山楂叶螨
38.苹果全爪螨
39.二斑叶满
40.梨叶锈螨
41.梨潜皮细蛾
42.梨瘿华蛾
43.梨眼天牛
44.梨茎蜂
45.介壳虫
46.大青叶蝉
梨害虫的防治

前言/序言


《果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手册》 一、 封面设计与核心理念 本书封面设计以写实风格为主,将常见的几种果树病害病斑与虫害形态以高清、细腻的色彩呈现在读者眼前,色彩鲜明但不失真实,旨在第一时间抓住读者的眼球,并传达本书的实用性与权威性。书名《果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手册》字体选用稳重而不失活力的风格,副标题“科学诊断,精准施策,绿色发展”则进一步明确了本书的核心内容和指导思想。 本书的核心理念是“科学诊断,精准施策,绿色发展”。我们深知,果树病虫害防治并非简单粗暴的喷洒农药,而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深入了解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危害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科学、精准、环保的防治方案。本书旨在为广大果农、植保技术人员、园艺爱好者提供一套全面、系统、易于操作的病虫害防治指南,帮助他们有效应对生产实践中的各种挑战,实现农产品产量与质量的双提升,最终迈向可持续的绿色农业发展道路。 二、 内容结构与特色 本书内容结构严谨,逻辑清晰,从基础知识到具体实践,层层递进,力求为读者提供最全面、最实用的信息。 第一部分:果树病虫害基础知识 1. 果树生长与病虫害发生的基本原理: 果树的生理生化特点与抗逆性: 深入剖析果树在不同生长阶段(萌芽期、展叶期、开花期、结果期、休眠期)的生理需求、代谢特点以及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重点阐述果树自身的防御机制,如形成愈伤组织、产生次生代谢产物等,为理解病虫害的发生奠定生理基础。 病虫害的发生与流行规律: 详细讲解病原微生物(真菌、细菌、病毒)和害虫的生命周期、繁殖特点、传播途径以及对环境因素(温度、湿度、光照、降水、土壤条件、栽培管理等)的依赖性。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直观展示病虫害在一年四季、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发生趋势和高峰期,引导读者掌握预测和预警的方法。 病虫害的传播与侵染机制: 详细介绍病原菌和害虫的各种传播方式,如风力传播、雨水溅射、昆虫媒介、带病种苗、土壤传播、农事操作传播等。深入解析病原体如何侵入果树组织(如伤口侵染、气孔侵染、皮孔侵染)、害虫的取食方式及其对果树造成的直接或间接危害。 2. 常见果树主要病害的识别与诊断: 真菌性病害: 炭疽病: 详细介绍不同果树(如葡萄、苹果、桃、柑橘等)上炭疽病的症状表现,包括叶片、果实、枝条上的病斑形态、颜色、大小、是否具有轮纹等特征。强调不同病原菌在形态上的细微差异,指导读者进行初步鉴别。 褐斑病/黑星病: 重点描述不同果树上褐斑病和黑星病的典型症状,如叶片上的圆形或不规则斑点、病斑边缘的颜色、病斑中心的颜色、是否会引起落叶等。 白粉病/霜霉病: 详述白粉病的症状,如叶片、嫩梢、果实上形成的白色或灰白色粉状霉层,以及霜霉病的症状,如叶片正面出现淡黄绿色斑点,背面出现灰白色至紫褐色霉层。 锈病: 重点介绍锈病在叶片、果实上形成的黄色至橙黄色或红褐色孢子堆,以及其危害的特点。 溃疡病/疮痂病: 详细展示枝条、果实上出现的疮痂状、溃疡状病斑,以及其对树势和果品的影响。 根腐病/茎腐病: 介绍根部变黑、腐烂,地上部分黄化、衰弱,甚至死亡的症状,以及茎基部腐烂、潮湿、有霉状物的表现。 细菌性病害: 火疫病: 重点描述火疫病引起的枝叶迅速干枯、焦枯,状似火烧的典型症状,以及细菌通过雨水、昆虫等传播的特点。 青霉病/枝枯病: 介绍枝条上出现的溃疡状、裂口、溢胶等症状,以及嫩梢、叶片黄化、干枯的现象。 流胶病: 详细描述枝干、果实上溢出树脂状胶液的症状,以及其对果树生长和产量造成的严重影响。 病毒性病害: 花叶病/卷叶病/矮化病: 介绍叶片出现黄绿相间的花叶、扭曲、卷曲,植株生长矮小等症状,强调病毒病难以根治,重在预防。 生理性病害: 日灼病/冻害: 详细介绍果实、枝条因日照过强或低温受冻造成的损伤症状。 缺素症(如缺铁、缺镁): 描述不同缺素症在叶片颜色、分布上的典型表现,如叶脉间失绿、叶缘变黄等。 3. 常见果树主要害虫的识别与诊断: 刺吸式口器害虫: 蚜虫: 详细展示不同种类的蚜虫(如绿蚜、 Myzus persicae、桃蚜等)在叶片、嫩梢、花芽、果实上的聚集形态,以及其造成的叶片卷曲、失绿、落花落果等危害。 螨类(红蜘蛛、瘿螨): 重点描述红蜘蛛在叶片背面造成的褪绿、黄化、干枯,以及瘿螨造成的叶片、果实、枝条畸形。 蚧壳虫(介壳虫): 详细介绍不同种类的蚧壳虫(如白蜡蚧、牡蛎蚧、吹绵蚧等)在枝条、叶片、果实上的固定或移动形态,以及其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 木虱/叶蝉: 描述其成虫、若虫在叶片、枝条上的活动,以及其造成的叶片黄化、畸形。 咀嚼式口器害虫: 鳞翅目幼虫(各种青虫、卷叶蛾、蛀果蛾): 食叶害虫: 详细介绍各种青虫(如菜青虫、斜纹夜蛾、棉铃虫等)对叶片的危害,如缺刻、孔洞、啃食叶肉至叶脉等。 卷叶蛾: 描述其幼虫吐丝卷叶,藏匿其中取食的危害。 蛀果害虫(如桃小食心虫、苹果蠹蛾、葡萄果蝇): 重点描述幼虫蛀入果实,在果肉中取食、产卵,造成果实变色、软化、脱落的危害。 鞘翅目害虫(金龟子、象甲): 金龟子: 介绍成虫在叶片、花蕾、嫩梢上的啃食危害,以及幼虫在土壤中啃食根系的危害。 象甲: 详细描述象甲成虫在果实、种子上造成的针孔状咬痕,以及幼虫在内部蛀食的危害。 直翅目害虫(蝗虫、蚱蜢): 介绍其成虫、若虫对嫩叶、嫩枝的啃食危害。 钻蛀性害虫: 天牛: 详细展示幼虫在枝干内钻蛀形成的圆形或椭圆形蛀孔、排粪孔,以及其对枝条的危害。 蛀孔性害虫(如桃蛀蜂): 介绍其幼虫在果实内或核内蛀食的危害。 第二部分:果树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1. 农业防治(以预防为主): 选用抗病虫品种: 强调选择当地适宜、抗病虫能力强的果树品种的重要性。 加强栽培管理: 合理修剪: 促进通风透光,清除病虫枝、枯枝,降低病虫源。 平衡施肥,增强树势: 科学施肥,提高果树自身的抗病虫能力。 土壤管理: 深耕细作,清洁田园,消灭越冬病虫源。 合理灌溉: 避免土壤过湿或过旱,影响树势。 果实套袋: 预防多种病虫害对果实的危害,提高商品率。 田园清洁: 及时清除病果、病叶、落叶、杂草,集中烧毁或深埋。 诱杀技术: 利用性诱剂、食诱剂等诱杀害虫。 2. 物理防治(安全高效): 人工捕捉: 针对大型害虫,如金龟子、天牛等,进行人工捕捉。 黑光灯诱杀: 利用黑光灯诱杀趋光性害虫。 防虫网/防虫膜: 覆盖果树或果园,阻碍害虫进入。 色板诱杀: 黄色、蓝色等色板诱杀特定的飞虫。 生物物理防治(如利用天敌): 介绍保护和利用瓢虫、草蛉、寄生蜂等天敌的重要性。 3. 生物防治(绿色环保): 微生物农药: Bt(苏云金杆菌)制剂: 针对鳞翅目幼虫,介绍其作用机理和使用方法。 白僵菌、绿僵菌等昆虫病原真菌: 针对多种害虫,介绍其防治原理。 病毒杀虫剂: 介绍特定病毒对特定害虫的杀灭作用。 生物农药(如苦参碱、印楝素等): 介绍源自植物提取物的杀虫、杀菌、驱避作用。 植物源农药: 除虫菊酯: 介绍其杀虫作用。 鱼藤酮: 介绍其杀虫作用。 大蒜、辣椒、烟草等提取液: 介绍其杀虫、杀菌、驱避作用。 生物天敌的应用: 详细介绍如何保护、引入和增殖瓢虫、草蛉、寄生蜂、捕食螨等天敌,形成生物防控体系。 昆虫生长调节剂: 介绍其延缓或阻止害虫生长发育的作用。 4. 化学防治(精准施策): 化学农药的合理选择: 强调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危害程度、果树的生长阶段,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农药的科学使用: 准确施药时期: 抓住关键防治时期,如初发期、低龄幼虫期、病原菌侵染期等。 正确施药方法: 确保均匀喷雾,覆盖周全,尤其注意叶片背面、枝条缝隙等隐蔽部位。 轮换用药: 避免产生抗药性,推荐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轮换使用。 安全间隔期: 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确保农产品安全。 常用农药类别及其作用: 杀菌剂: (如代森锰锌、百菌清、多菌灵、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等),分别介绍其对不同病害的防治效果。 杀虫剂: (如吡虫啉、啶虫脒、阿维菌素、氯氰菊酯、毒死蜱、马拉硫磷等),分别介绍其对不同害虫的防治效果。 杀螨剂: (如炔螨特、联苯肼酯等)。 农药残留检测与控制: 强调农药安全使用,定期进行残留检测。 第三部分:不同果树的重点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 本书将针对不同种类的常见果树,如苹果、梨、桃、葡萄、柑橘、草莓等,分别列出其最常发生、危害最严重的病虫害,并提供一套有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方案。 苹果: 重点介绍褐腐病、黑星病、白粉病、炭疽病、蚜虫、红蜘蛛、食心虫、金龟子等,并提供相应的防治策略。 梨: 重点介绍黑星病、轮纹病、褐斑病、梨木虱、梨瘿螨、梨小食心虫等,并提供相应的防治策略。 桃: 重点介绍褐腐病、穿孔病、疮痂病、桃蚜、桃潜叶蛾、桃小食心虫、介壳虫等,并提供相应的防治策略。 葡萄: 重点介绍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黑痘病、绿盲蝽、葡萄卷叶蛾、蚧壳虫等,并提供相应的防治策略。 柑橘: 重点介绍炭疽病、疮痂病、黄龙病、红蜘蛛、蚧壳虫、柑橘潜叶蛾、柑橘大实蝇等,并提供相应的防治策略。 草莓: 重点介绍灰霉病、白粉病、叶斑病、根腐病、蚜虫、红蜘蛛、蓟马等,并提供相应的防治策略。 第四部分:病虫害预测预报与应急响应 1. 病虫害监测技术: 介绍常用的监测方法,如目测法、诱捕器监测、气象因子监测等,帮助读者了解病虫害的发生动态。 2. 病虫害预测预报: 结合气象信息、栽培管理信息、病虫害发生规律,进行科学预测预报。 3. 应急防治策略: 在病虫害爆发时,如何快速反应,采取有效的应急防治措施。 第五部分: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 1. 农药安全使用相关法规: 介绍国家关于农药生产、经营、使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2.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介绍农产品农药残留限量等相关标准。 三、 图文并茂的特色 本书最大的特色之一在于其精美的插图。每一类病害和虫害,都配有多张高清、真实的彩色图片,从不同角度、不同症状展示病虫害的形态特征,力求让读者能够“一图辨病虫”。图片下附有详细的文字说明,并配以关键的鉴别要点。此外,书中还包含了大量防治技术操作的示意图和流程图,例如修剪示范图、病虫害发生周期图、农药喷洒技巧图等,使抽象的技术变得直观易懂。 四、 目标读者与价值 本书的目标读者群广泛,包括: 广大果农: 为他们提供最直接、最实用的病虫害识别和防治指导,帮助他们减少损失,提高收益。 植保技术人员: 为他们提供最新的病虫害信息和先进的防治技术,提升专业技术水平。 农林院校学生与科研人员: 作为重要的参考书籍,了解果树病虫害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实践应用。 园艺爱好者: 为家庭种植的果树提供专业的病虫害管理建议。 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本“思想书”。它倡导科学、精准、绿色的防治理念,帮助读者从被动的“治病”转变为主动的“防病”,从粗放的“用药”转变为精准的“施策”。通过掌握本书中的知识和技术,读者将能够更有效地管理果树的病虫害,生产出更优质、更安全、更具市场竞争力的果品,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五、 结语 《果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手册》是一本集理论知识、实践技术、图文展示于一体的权威性著作。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能够帮助更多的人掌握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为中国果业的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实说,我最初对这类专业书籍抱有很高的期望,但也伴随着一丝丝的谨慎的怀疑——现在的出版物,有多少是真正做到了“原色”的精髓?很多时候,屏幕上的完美色彩和实际田间观察到的色差,足以让人啼笑皆非。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在这本图册的色彩世界里时,那种疑虑便烟消云散了。这不仅仅是色彩的还原,更是一种光影和质感的捕捉。那些真菌的丝绒质感,虫体的蜡质光泽,甚至是受侵染组织那种病态的蜡黄,都被处理得极其到位。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不同生长阶段的病理变化对比,这一点常常是文字书籍容易忽略的难点。例如,在不同的湿度和温度条件下,同一种流胶病表现出来的流胶颜色和粘稠度都有细微差别,而这本书精确地捕捉了这些“瞬间的差异”。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体现了编著者对农业生产第一线的深刻理解和敬畏。这哪里是一本工具书,分明是一部艺术品级的科学记录。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过去对“观察”这个行为的理解——原来,观察远不止于“看见”,更在于“分辨”和“记录”。

评分

我花了很大的篇幅研究了它在“虫害”部分的编排,特别是对于那些潜伏性害虫的处理。传统书籍往往只关注成虫的危害,但这本书对于幼虫期、蛹期的形态描述和其栖息地分析尤为深入。例如,对于某些蛀干害虫,图册细致地标注了蛀孔的直径、深度以及内部的隧道结构,这为我们使用物理性的诱捕和封堵技术提供了精确的瞄准线。更重要的是,它在“防治”章节中,对农药的选择和使用剂量给出了极其审慎的建议,这在当前强调绿色农业和减量控害的大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书中明确指出了不同农药作用机制的差异,以及它们对环境和天敌的潜在影响,而不是简单地推荐“万能药”。这种科学的、负责任的态度,让我对书中所推荐的每一种防治方法都充满了信心。它教会我,最好的防治不是消灭,而是建立一种平衡,一种长期可持续的生态防御系统。

评分

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梨”的,它更像是一本关于“作物健康管理哲学”的入门读物。它的深度和广度,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病虫害图鉴”范畴。我注意到它在收录病种时,并未局限于最常见的几种,而是囊括了一些区域性较强、但在特定年份爆发严重的“次要病害”。这种详尽无遗的收录,体现了一种对所有农户需求的包容性。对于我们这些身处偏远地区,信息获取渠道相对有限的种植者来说,这本图册无疑是一座及时的知识宝库。我将它放在工具箱最显眼的位置,它已经取代了我以往散乱放置的各种宣传单和小册子,成为我田间工作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带来的改变是潜移默化的,它让我在面对突发灾害时,不再是盲目恐慌,而是能够冷静地、有条不紊地调动已学知识,寻找最佳解决方案。这本图册,无疑是近年来农业技术书籍中,罕见的兼具权威性、实用性与美学价值的杰作。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逻辑结构也十分巧妙,它没有采用那种让人望而生畏的纯学术分类法,而是更贴近实际操作的流程。我发现,它似乎是按照“从发生到防治”的完整链条来组织内容的。第一部分可能是对常见病害的“面相分析”,让你一眼识别出“敌人”的身份;接下来的部分,则详细拆解了不同病原体在不同环境下的生命周期,这对于理解“为什么会得病”至关重要。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在每个病虫害的条目末尾,总会附带一个简短的“综合防治策略速查表”。这简直是为我这种时间紧张的管理者量身定制的。我们常常在田间遇到紧急情况,没有时间翻阅厚厚的理论章节,急需一个立刻可以执行的方案。这个速查表,用最精炼的语言和图标,把化学、生物和农业措施做了一个清晰的优先级排序。这表明编著者深知,农事无常,决策需要果断,而科学依据必须清晰可靠。这种对实用性的深度考量,使得这本书从一本参考资料,跃升为一种高效的工作指南。

评分

这本厚重的典籍,捧在手里便能感受到它沉甸甸的分量,不仅仅是纸张和油墨的堆砌,更像是一部沉淀了无数个日夜辛勤耕耘的农业史诗。我本是农家子弟,对土地和作物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但面对日益变幻的自然环境和层出不穷的病虫威胁,总有一种力不从心的苍凉感。初翻开书页,那精细入微的线条和栩栩如生的色彩便立刻抓住了我的目光。它们不是那种干巴巴的教科书式的插图,而是带着强烈的现场感,仿佛能闻到田间清晨的泥土芬芳,感受到病斑在叶片上蔓延的触目惊心。尤其那些关于病害初期症状的描绘,细致到连孢子的形态都清晰可见,对于我们这种实践经验派的种植者来说,这比任何文字描述都来得直接和有效。我记得去年夏天,自家梨园里突然出现了一种不认识的锈斑,怎么也治不好,眼睁睁看着产量下降。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当初有这样一本图册在手,也许就能提前预判,采取截然不同的应对策略了。这本书的价值,绝非仅仅在于知识的罗列,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直观的、可操作的“视觉诊断工具”。那种感觉,就像是为我的田间管理请来了一位经验最丰富的老农做我的私人顾问,时刻在线,随时待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