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机能药理学实验教程

动物机能药理学实验教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赵红梅,苏加义 著
图书标签:
  • 动物药理学
  • 机能学
  • 实验教学
  • 兽医学
  • 动物科学
  • 药物作用
  • 生理学
  • 实验方法
  • 高等教育
  • 教学参考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811173406
版次:1
商品编码:10423632
包装:平装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动物机能药理学实验教程》在多年自编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近年来的教学改革以及新的仪器设备与应用软件等的不断增加,编写而成。《动物机能药理学实验教程》经典、实用,做到既与理论课有密切联系,又有实验课的独立特色;既有整体动物(包括清醒动物和麻醉动物)实验,又有器官水平(包括离体和在体器官)实验;既有定性实验,又有定量实验;既有验证性、综合性实验,又有设计性、探索性实验。重视动物药理学基本技能与相关知识的训练,强调独立操作;有理论教材中很少涉及到而在临床中常见的内容,以满足相关专业学生的需要。

目录

第一章 动物机能药理实验基本知识及技术
一、动物机能药理实验课的目的和要求
二、实验报告的书写方法
三、实验动物的基本知识及技术
四、实验设计的原则与显著性检验的应用

第二章 药物制剂与动物用处方
一、药物制剂
二、常用动物用处方

第三章 动物机能药理实验教学系统与仪器
一、Med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二、常用药理学统计及软件
三、药理实验常用仪器

第四章 动物药理学总论实验
一、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实验4.1 药物的溶解度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4.2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4.3 剂量与剂型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4.4 药物的相互作用
实验4.5 药物的配伍与配伍禁忌
实验4.6 药酶抑制剂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4.7 药酶诱导剂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二、药物效应动力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
实验4.8 水杨酸钠血浆半衰期的测定
实验4.9 磺胺类药物兔体内的药动学参数测定

第五章 外周神经系统药物实验
实验5.1 传出神经药物对兔瞳孔的影响
实验5.2 传出神经药物对在体兔肠的作用
实验5.3 传出神经药物对离体兔肠的作用
实验5.4 新斯的明对琥珀胆碱和筒箭毒碱肌松作用的影响
实验5.5 传出神经药物对犬(或猫)血压的影响
实验5.6 普鲁卡因的传导麻醉作用
实验5.7 丁卡因与普鲁卡因表面麻醉作用的比较
实验5.8 羊腰旁神经干的传导麻醉作用

第六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实验
实验6.1 氯丙嗪的药理作用
实验6.2 药物的镇痛作用
实验6.3 药物的抗惊厥作用

第七章 血液循环系统药物实验
实验7.1 离体蛙心灌流及药物的影响(斯氏法)
实验7.2 利多卡因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实验7.3 止血药及抗凝血药的作用观察
实验7.4 强心苷对在体蛙心的作用

第八章 呼吸系统药物实验
实验8.1 药物的祛痰作用
实验8.2 可待因的镇咳作用
实验8.3 氨茶碱对豚鼠组胺引喘的平喘作用

第九章 消化系统药物实验
实验9.1 药物对在体胃肠道蠕动的影响
实验9.2 药物对离体肠运动的影响
实验9.3 硫酸镁的导泻作用

第十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物实验
实验10.1 地塞米松对小鼠耳肿胀的作用
实验10.2 氢化可的松对鼠耳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实验10.3 氧氟沙星对小鼠体内感染的保护性实验
实验10.4 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对急性炎症的影响
实验10.5 糖皮质激素对白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实验10.6 硫酸链霉素的急性中毒及其解救

第十一章 特效解毒药实验
实验11.1 有机磷药物的中毒与解救及血胆碱酯酶活力测定
实验11.2 亚硝酸盐的中毒与解救
实验11.3 氟乙酰胺的急性中毒与解救

第十二章 动物药物安全性评价试验
实验12.1 戊巴比妥钠LD50的测定
实验12.2 热源检查法
实验12.3 刺激性试验
实验12.4 溶血性试验
实验12.5 过敏性试验

第十三章 设计性、综合性、探索性实验
实验13.1 未知药物的鉴别与实验设计
实验13.2 综合性实验
实验13.3 探索性实验

第十四章 合理用药病例讨论
一、正确使用治疗药物的基本知识
二、病案讨论

附录
一、常用实验动物的生理常数
二、药理实验常用生理溶液的成分和配制
三、实验动物常用麻醉药的用法
四、常用实验动物的注射量及针头规格
五、抗菌药物原液的配制和保存期限
六、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词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动物机能药理学实验教程》是一本面向高等院校生物学、药学、医学等相关专业学生的实验教材。本书旨在系统地介绍动物机能药理学领域的核心实验技术、方法和理论,帮助学生掌握动物模型的设计、操作、数据采集与分析等关键技能,为后续的科学研究和药物开发奠定坚实基础。 本书内容涵盖了动物机能药理学实验的各个重要方面,力求全面而深入。 第一部分:实验基础与动物模型 在进入具体的实验操作之前,本书首先会详细阐述动物机能药理学实验的基本原则和伦理要求。这部分内容将强调实验设计的科学性、规范性以及对实验动物福利的尊重。学生将学习如何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理解不同物种、品系、性别和年龄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实验设计原则: 详细讲解对照组、实验组的设立,样本量的计算,随机化和盲法在实验设计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偏倚,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动物伦理与福利: 深入探讨动物实验的伦理规范,包括3R原则(替代、减少、优化)的应用,动物的饲养、管理、麻醉、镇痛和安乐死的标准操作规程。介绍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伦理审查制度。 动物模型选择: 系统介绍常用的实验动物,如大鼠、小鼠、兔、犬、猴等,并根据不同研究领域(如心血管、神经、呼吸、消化、内分泌等)的特点,分析不同模型在疾病模拟、药物评价方面的优缺点。例如,在心血管研究中,高血压大鼠模型、心肌梗死模型;在神经科学研究中,帕金森病模型、阿尔茨海默病模型等。 动物给药途径与剂量计算: 详细介绍口服、注射(皮内、皮下、肌内、静脉)、吸入、直肠给药等常用给药途径的解剖生理学基础、技术要点及适用范围。指导学生如何根据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和研究目的,准确计算和调整给药剂量。 第二部分:常用实验技术与设备 本部分将聚焦于动物机能药理学实验中必备的各项技术和仪器设备,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生理信号采集技术: 详细介绍心电图(ECG)、血压(有创/无创)、脑电图(EEG)、肌电图(EMG)、呼吸参数、体温等常用生理信号的采集原理、仪器设备(如生物信号采集系统、传感器、电极)的选择和使用,以及信号处理和滤波技术。 行为学评价技术: 针对神经药理学、精神药理学等领域,介绍各种行为学评价方法,如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水迷宫、条件性恐惧、镇痛评价(热板法、足底刺激法)、社交互动实验等。讲解这些实验的设计思路、操作步骤、评分标准以及结果的量化分析。 神经电生理记录技术: 介绍细胞外记录、膜片钳技术、诱发电位记录等在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讲解电极的制备、放大器的使用、信号的采集和分析方法。 影像学技术在药理学中的应用: 介绍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磁共振成像(MRI)等技术在药物靶点显像、药物分布研究、疾病模型评估中的应用。 生物样本采集与处理: 详细介绍血液、尿液、脑脊液、组织匀浆等生物样本的采集方法、保存条件以及常用的处理技术,为后续的生物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分析做准备。 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 强调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包括化学品、生物安全、仪器设备的安全操作,以及紧急情况的处理预案。 第三部分:经典药物作用机制与实验 本部分将结合经典药物的药理学作用,设计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实验,帮助学生理解药物与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药物在机体内的生理效应。 心血管系统药理学实验: 降压药实验: 利用动物高血压模型,评价不同类别降压药(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的降压效果,并进行剂量-效应关系分析。 强心药实验: 观察洋地黄类药物对离体心脏收缩力的影响,或在动物模型上评价其对心力衰竭的改善作用。 抗心律失常药实验: 利用化学或电刺激诱发的心律失常模型,评价不同类型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效果。 神经系统药理学实验: 镇痛药实验: 利用热板法、足底刺激法等,评价阿片类、非甾体抗炎药等镇痛药的镇痛效果。 镇静催眠药实验: 观察巴比妥类、苯二氮䓬类药物对动物自主活动、睡眠时间的影响。 抗惊厥药实验: 利用电休克、化学药诱发的惊厥模型,评价抗惊厥药物的效果。 神经递质相关实验: 例如,使用选择性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观察其对动物行为和生理指标的影响,或使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拮抗剂观察其运动功能改变。 呼吸系统药理学实验: 支气管扩张药实验: 利用组胺、乙酰胆碱诱发的支气管收缩模型,评价β2受体激动剂等支气管扩张药的效果。 镇咳药实验: 利用化学刺激诱发的咳嗽模型,评价镇咳药的效果。 消化系统药理学实验: 胃酸分泌调节药实验: 利用动物模型,评价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对胃酸分泌的影响。 止泻药/泻药实验: 观察不同药物对肠道蠕动和排便的影响。 内分泌系统药理学实验: 降血糖药实验: 利用糖尿病动物模型,评价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的效果。 甲状腺激素相关实验: 观察甲状腺激素或抗甲状腺药物对动物新陈代谢的影响。 免疫与炎症药理学实验: 抗炎药实验: 利用佐剂关节炎、角叉菜胶引起足肿胀模型,评价非甾体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 免疫抑制剂实验: 观察免疫抑制剂对动物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或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第四部分:数据分析与结果报告 本部分将指导学生如何科学地处理实验数据,并撰写规范的实验报告。 统计学方法: 介绍描述性统计(均值、标准差、标准误)、推断性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ANOVA、卡方检验)等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常用的统计学方法。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统计学软件(如SPSS, GraphPad Prism)进行数据分析。 图表制作: 讲解如何根据数据类型和研究目的,制作规范、清晰的统计图表(如柱状图、折线图、散点图、箱线图)。 实验报告撰写: 详细讲解实验报告的组成部分(题目、摘要、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参考文献),以及各部分的写作要点和规范要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写作能力。 实验结果的解释与讨论: 引导学生将实验结果与现有理论和文献进行比较,分析实验结果的意义、局限性,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设想。 本书的特色: 理论联系实际: 紧密结合最新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深入浅出地讲解理论知识,并设计贴近实际的实验操作。 注重能力培养: 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规范操作和科学写作的能力。 图文并茂: 配备大量精美的插图、流程图和实验照片,直观地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适应性强: 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实验教材,也可作为相关领域研究人员的实验参考书。 强调安全与伦理: 将动物伦理和实验室安全贯穿于全书始终,培养学生负责任的科研态度。 通过本《动物机能药理学实验教程》的学习,学生将不仅能够熟练掌握动物机能药理学实验的各项基本技能,更能深刻理解药物在活体内的作用机制,为未来在药物研发、毒理学评价、生理学研究等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尝试按照书中的“示例实验”来操作,结果发现,很多关键的仪器型号和试剂批次建议都是缺失或过时的。比如,它推荐使用某种特定的生物分析仪进行数据采集,但在我们实验室现有的设备库中,这个型号早已被淘汰,而替代型号的操作流程差异很大,书里却没有提供任何兼容性的说明或替代方案的指导。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性,迫使我们必须花费额外的时间去“反向工程”书中的描述,以适应当前的实验环境。这种脱节现象,极大地削弱了教材的即时实用价值。一个好的教程,应当与时俱进,至少要提供一个通用的操作框架,而不是绑定在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设备配置上,这对于指导未来的实验实践是非常不利的。

评分

整本书的案例选择和结果分析部分,深度和广度都让人感到意犹未尽。它似乎只关注了最经典、最直接的药理学反应曲线,但对于结果的统计学意义、误差来源的深入探讨,以及不同实验模型之间的横向比较,几乎是蜻蜓点水。例如,当讨论某个药物对心率的影响时,书中对影响心率波动的潜在生理因素(如麻醉深度、动物应激反应等)的干扰分析严重不足。读者很容易得出“非黑即白”的结论,而忽略了实际实验中数据分散的复杂性。如果不能教会读者如何批判性地分析数据、如何解释异常值,那么这个“实验教程”的教育意义就大打折扣了,它仅仅停留在“如何操作”的层面,而没有提升到“如何思考”的高度。

评分

这本教材的排版简直是灾难性的,简直让人怀疑设计者的专业素养。首先,字体大小的设置极不合理,关键信息和次要信息的视觉权重完全失衡,阅读起来非常费劲。更别提那些插图和图表的质量了,线条模糊,标注不清,很多本该清晰展示的结构,在低分辨率的印刷下完全成了一团糟。我花了好大力气才勉强分辨出一些重要的实验步骤图,但很多时候还是需要对照网络上的其他资料才能勉强理解。而且,书中的章节逻辑跳转显得有些突兀,似乎是把一些零散的实验记录强行拼凑起来,缺乏一个流畅的叙事线索来引导读者深入理解实验背后的理论基础。对于初学者而言,这种破碎感会极大地增加学习的门槛和挫败感。如果能投入更多精力在视觉设计和结构优化上,这本书的实用价值会大大提升,而不是现在这样,纯粹依赖于文字内容的堆砌,体验感极差。

评分

我发现这本书在实验安全和伦理规范方面的叙述显得过于简略和敷衍。在涉及活体动物实验时,细节处理得不够谨慎,很多关键的伦理考量和紧急情况处理预案几乎是一笔带过,这对于一个实验教程来说是极其危险的。例如,关于药物剂量精确计算和给药途径选择的讨论,深度远远不够,很多基于动物个体差异的调整策略完全没有提及。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一套详尽的风险评估清单和标准操作程序(SOP),而不是这种泛泛而谈的指导方针。整个教程的基调似乎仍然停留在上个世纪的实验范式中,对于现代动物福利和规范化操作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对于需要将实验结果用于更高级研究或发表的学生来说,仅凭这本书提供的指导去操作,可能会在后续的数据验证和规范性审查环节遇到麻烦,这无疑是给自己埋下了一个隐患。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过于学术化和晦涩,对于本科阶段的学生来说,简直像是在啃一块硬骨头。它似乎更倾向于服务于已经具备扎实药理学背景的研究人员,而不是那些需要从基础概念开始建立认知的初学者。大量的术语堆砌和复杂的从句结构,使得阅读效率极低,我经常需要停下来查阅不熟悉的专业词汇,这极大地打断了实验流程的理解。一个好的实验教程应该承担起“翻译”的责任,将复杂的原理用清晰、直观的语言表达出来,并辅以大量的案例说明。遗憾的是,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不到位,它更像是一份冷冰冰的实验手册摘要,缺乏教学的温度和引导性,完全没有考虑到读者的学习曲线。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