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中國人教子有問題》立足於現代教育理論,闡述瞭中國傢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以鮮活的案例為傢長朋友們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中國是一個有著長期封建傳統和曆史的國傢。傢長意識作為傢教的主流觀念,充分地滲透在我們的生活中:父母往往居高臨下用俯視的眼光看待孩子。“逼子成龍,逼女成鳳”的結果,通常造成孩子與父母之間的對立,也給孩子帶來前所未有的苦惱。把培養其有成功心態的人作為教育孩子的核心內容,
應是您正確的選擇。
讓您的孩子做到:
在心理上是健全的;
在為人處事上是積極的;
在遇到挫摺時能保持樂觀心態;
在碰到機遇時能牢牢把握;
對人生意義和幸福有樸實而真摯的認識和追求。
作為子女,誰不想得到父母的肯定呢?請父母盡量收斂否定性的語言,多給孩子肯定和鼓勵。哪怕我們並不齣色.哪怕我們已白發蒼蒼。
內容簡介
《中國人教子有問題》通過對中國人傢庭教育職能、規律、內容、方法、原則等問題的反思,以感性的筆觸和鮮活的案例,用先進的現代教育理論和方法,針對中國人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容易齣現的問題和誤區提齣值得藉鑒的、可操作性的意見和建議。
目錄
開場白:失敗的父母苦惱的孩子
一、傢庭教育職能問題
傢教,被忽視的“第二專業”
“現代私塾”應該緩行
傢教等於“加”教?
彆做應試教育的幫凶
二、傢庭教育觀念問題
“男主外”與父愛缺失
嚴父慈母有道理
好孩子動口又動手
左撇子是瑕疵嗎?
三、不同類型傢教問題
“變形金剛”亂彈琴
樹大自然直嗎?
溺愛與愛心缺乏癥
“護牆壁”下的碰撞
“打”造齣來的權威
四、傢庭教育規律問題
反思“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全職媽媽幸福期待的奧秘
從“三好學生”到搶劫犯
啃老族:現代隱士之路
五、傢庭教育內容問題
性教育,兒童不宜?
課外讀物成瞭“禁書”
好動不是多動癥
空白的心理斷乳期
六、傢庭教育方法問題
授“漁”而非“魚”
把握批評的藝術
說善意謊言莫緊張
該做主時不做主
網癮要靠高手治療
數數孩子有多少個朋友
七、傢庭教育原則性問題
英雄時代讓紳士走開?
教育投資,追求迴報
一俊不能遮百醜
淘氣:男孩好,女孩巧
八、獨生子女傢庭的教育問題
胖墩,營養過剩惹的禍
傢中齣瞭“小皇帝”
有償傢務勞動
被囚禁的“籠中鳥”
“娘娘腔”為何多起來
給“421綜閤徵”把脈
九、早教領域的新問題
孩子的啼哭與秩序
人生最佳開端越早越好?
“奶爸”角色不能少
請瞭月嫂,彆忘瞭自己
十、傢教遺産中的是與非
“多子”與“獨子”之福
玩物未必喪誌
不打不成器嗎?
十一、西方傢教對我們的啓示
18歲,父母不再是“取款機”
書本是甜的
勿做“背馱書本的毛驢”
傢教的“優質時間”
十二、孩子心聲摺射的傢教問題
彆把我比得一無是處
嘮叨讓我心煩
我要童年我要玩
父母冷戰為難我
日記非得上鎖嗎?
結語:放飛孩子走嚮未來
精彩書摘
一、傢庭教育職能問題
現在許多傢庭,把學校的教學功能延伸到傢裏,自覺或不自覺地辦起瞭無形的傢庭學校。學生的作業每天要做到深夜;節假日,傢庭教師要為孩子補課,傢長要充當陪讀的角色。我們不禁要問,傢庭教育的職能究竟是什麼?
傢教,被忽視的“第二專業”
傢庭教育是一門學問,良好的傢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關鍵。如果父母缺乏傢庭教育的知識,必然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我的一位朋友,擔任著一份時尚雜誌的主編。這份雜誌深受青少年的歡迎,他也成瞭孩子們心中的偶像。但是輝煌的工作光環掩蓋不瞭他心頭永遠無法抹去的傷痕。每天迴到傢中,他和妻子必須麵對自己患瞭精神分裂癥的兒子:突發的“恐怖襲擊”經常讓一個好端端的傢,霎時一片狼藉。
這的確是一個不幸的傢庭:夫妻倆“文化大革命”前夕大學畢業,雙雙去瞭西部工作。在山溝溝裏,他們的獨生子度過瞭平靜而快樂的童年。“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夫妻倆又雙雙迴到上海,他到齣版社做編輯,妻子進大學當教師。進城後,孩子的成績單經常掛滿“紅燈”。後來孩子革命加拼命,成績總算擠進班級第一梯隊,顯露齣學習的潛力。然而中考時,孩子的成績離重點學校的錄取分數綫相差整整20分。夫妻倆感到瞭在教子方麵前所未有的失敗,他們將孩子劈頭蓋臉地痛罵瞭一頓,罵孩子不努力、不爭氣。為瞭孩子今後能考上大學,他們無奈地四處奔走,結果花掉幾萬元的積蓄,送孩子進瞭一所私立學校。從此,他們以鼓勵的形式把嘮叨包裝起來,讓孩子的心理承受瞭難以名狀的巨大壓力。據說在學校裏,這孩子連課間10分鍾的時間也捨不得浪費。不到兩個月,孩子開始每天晚上睡不著覺,白天提不起精神。老師在電話裏嚮父親告狀。無知的父母認為孩子缺乏毅力,沒有雄心壯誌,繼續嚴格要求。又過瞭一個月,孩子終於不堪忍受而發瘋,住進瞭精神病醫院。
這是高學曆父母導演的一齣傢庭悲劇。他們像許多知識分子一樣有著令人羨慕的專業知識,在單位是骨乾,但作為父母他們缺乏教育子女這第二專業的知識,是絕對的外行。
在這對父母身上,第一專業的高智力與第二專業的低能力,形成強烈的反差。
比如,孩子學習跟不上,孩子考不上重點高中,在父母的眼裏是孩子不努力、不爭氣的結果,是孩子懶惰和怕苦,是思想有問題。怎麼辦?父母一味地做思想工作,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他們的所有努力,不僅沒解決問題,反而把問題弄得一團糟。其實,他們錯把孩子的心理問題當做思想問題來處理,甚至根本不明白思想問題與心理問題完全是兩迴事,前者應該教育,而後者需要調適。於是,他們的孩子平時錶現齣來的各種心理現象,如緊張、壓抑、焦慮和無助等等,在他們眼裏統統成瞭懶惰和怕苦。
再比如,孩子從山溝溝來到大城市,走過瞭從名落孫山到名列前茅的艱苦曆程。父母盲目地斷定孩子有著巨大的潛力,不斷地給他加壓。中考前,孩子所在學校的教育水平充其量隻屬於那種相當普通的學校,即便成績較好的學生要考進重點學校也會有相當的難度。在這種背景下,孩子的學習潛力是有限的,不是可以無窮無盡地挖掘的。平心而論,在社會經濟和教育高速發展的今天,父母希望孩子進個好學校、能夠上大學,這種期望並非高不可攀,問題是如何實事求是、因人而異地提齣這種要求,如何運用科學方法、按教育規律辦事纔能有效,這中間大有學問。
直到現在,那位父親、我的朋友還在說:“現在的孩子太脆弱,經不起競爭。”他壓根兒沒看到自己在傢教上的無知。父母不能把準問題的脈搏,又怎能對癥下藥?如果說教育孩子是父母一生的第二事業,如果說教育孩子也是一門學問的話,那麼所有父母都不能忽視對第二專業的學習、研究、掌握和正確運用。
總結知識分子父母對孩子教育成功的案例,概括起來至少有這麼一條規律性的東西可供同類型父母參考:韆萬彆把自身成纔的經曆強加給孩子!
道理很簡單,遺傳和血緣上的聯係,並不能宿命地決定人的一生。每個人對生活都有自己的切身感受,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生存方式、學習內容等,都因時代的差彆而使每一個人、每一代人的感受不同、成長道路不同,正因為如此,社會纔韆姿百態、韆差萬彆,纔變得豐富多彩。更何況,父母與孩子的個性特點也有一定的差異。這種差異性要求父母必須分辨自己的經驗哪些是適閤今天需要的,哪些是適閤孩子發展的;反之,哪些是不需要的,哪些是不適閤的,在對孩子施教時要有所取捨。
現在,不把傢教當學問的情況是非常嚴重的。
我看過一份材料,反映一個有問題的孩子:這個孩子平時說不上學就不上瞭,說不吃飯就不吃瞭;睡覺要人幫著關燈,上廁所要人陪著“辦事”;一旦發起脾氣來,父母什麼事都乾不成。有一次,竟然莫名其妙硬逼著他爸爸將“懲罰”兩字寫上1500遍!針對這種現象,有專傢說,現在許多父母對孩子隻知愛,不懂如何愛,他們把大部分精力、物力、財力都傾注在孩子身上,但付齣的苦心往往得不到甜蜜的迴報。不懂傢教這門學問,到頭來孩子必然成為父母的心病或犧牲品。
我不由得想起一個故事:明朝年問,有戶姓莊的人傢養瞭個兒子。這小子從小就嬌生慣養,任性十足,長大後在外為非作歹,最後由於犯罪被判瞭死刑。臨刑前,他嚮主刑官提齣要吃一口母親的奶,主刑官和他的母親答應瞭。誰知這小子將噙著的奶頭一口咬下,並扔下一句話:“都是你們害瞭我!”
中國古代有許多有關傢教的經典故事,深刻地揭示瞭傢教這一門古老學問的實質。根據現代教育科學研究,古往今來的傢教有其獨特的職能,是其他各種教育所無法替代的。
改革開放以來,人們傢庭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但在孩子身上齣現的問題卻越來越多,諸如任性、說謊、膽怯、暴力、厭學、網癮等等,這讓許多父母大傷腦筋。麵對這些新問題、新情況,有的父母說,現在連自己的兒子都不認識瞭。孩子齣現異常狀態,根源在於父母沒把傢教當學問;連兒子都不認識,根源在於父母忽視對傢教的不斷學習和研究。
2006年有調查顯示,70%的父母教育子女存在誤區,也就是說,絕大部分的父母根本就不懂傢教,至少沒有把傢教提高到作為父母“第二專業”的高度來認識。教子的方式方法有三種來源:一是祖傳的,即父母怎麼教育自己,自己再怎麼教育孩子;二是自選的,即隨心所欲,自己愛怎麼教育就怎麼教育;三是藉鑒的,即在學習彆人傢教經驗的基礎上,總結自己的教訓和缺陷,加以改進和提高。第一種情況,要看是繼承瞭優秀的傢教傳統還是延續瞭糟粕,結果截然不同;第二種情況,是感性的傢教,傢教失敗司空見慣;第三種情況,是理性的、科學的、與時俱進的傢教,真正把傢教當做一門學問。可惜,真正把傢教當學問的傢長還不到30%。
為解決傢庭教育的難題,改變父母忽視第二專業的現狀,有的地方組織瞭傢長學校,舉辦瞭好傢長沙龍。這是一種培訓父母科學教育子女的機構,一種探討現代傢庭教育觀的團體。其共同宗旨是,實施現代、科學、創造性的教育啓迪傢長的理念,培養優秀的孩子;其共同特點是,采用座談交流、專傢評點、學者授課、親子活動,以及熱綫谘詢的形式,拓展傢長心智,提升孩子在現代社會中生存和發展的能力。這是令人可喜的新局麵。
有報道說,一對即將成為父母的年輕人走進瞭傢長學校的大門,坐在孩子們坐過的椅子上靜靜傾聽傢庭教育的基礎課,他們成瞭渴望求教的小學生。觸景生情,我們發齣呼籲:傢長們都來重新做一次小學生吧!因為那些即使上過大學的傢長,也從來沒有學過傢庭教育這門課。“快來補課!”我想,這應是所有傢長的共同心聲。P3-6
前言/序言
“望子成龍,望女成風”,是中國傳統的傢教觀念。現在“成龍”、“成鳳”的基本標準是孩子考上大學,甚至要考上名牌大學。正因為有這樣的標準,於是,孩子考上大學的父母,就是成功的父母;反之,孩子考不上大學的父母,就是失敗的父母。
這種觀念在我國貫徹獨生子女政策以來,被進一步強化瞭。因為對一個傢庭:來說,孩子考上大學的傢庭,是百分之一百的成功;孩子考不上大學的傢庭,是百分之一首的失敗。孩子考上大學成瞭每個傢庭唯一的追求,而限於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狀況,目前全國大學的平均入學率在50%以下。這意味著大多數的父母的目的自我評價是失敗的。確實,在一個多子女的傢庭,老大考不上大學還有老二考,“東方不亮西方亮”。一個傢庭的成功與否,不會畢其功於一役,父母的失敗感也就淡化瞭。
上述分析是由調查數據來支撐的。有項調查顯示,50%的傢長錶示對自己的傢庭教育“不滿意”,35%的傢長坦言自己是“失敗的父母”。這是很能說明一些問題的。
同時,中國是一個有著長期封建傳統和曆史的國傢。傢長意識作為傢教的主流觀念,充分地滲透在我們的生活中:父母往往居高臨下用俯視的眼光看待孩子。這眼光是壓抑孩子的。要孩子考上大學的傢長意誌,必然強加到孩子身上。“逼子成龍,逼女成鳳”的結果,通常造成孩子與父母之間的對立,也給孩子帶來前所未有的苦惱。
應該說,父母希望子女“成龍”、“成鳳”,但沒有權利把“成龍”、“成風”作為孩子發展的唯一選擇。如果父母真要如此包辦代替,那麼相當多的傢教從孩子降生的那天起就注定要失敗瞭。
“中國人教子有問題”,其源概齣於此。
其實,孩子應該有自己成長的空間。今天的父母不僅不應為孩子設定發展的方嚮和目標,而且也不能以傢長自居站在孩子的對立麵,阻擋其發展。有個被孩子們掛在嘴邊的詞語叫“代溝”,非常形象地錶達瞭他們與父母話不投機的苦惱。
現在許多孩子很鬱悶。有項調查顯示:“當有麻煩或心裏不愉快時”,15.2%的學生會“告訴父母”;11.4%的學生“傾嚮於憋在心裏,誰也不告訴”;7.6名的學生會“告訴老師”。雖然孩子與父母交流還占據首位,但與父母或老師“心存隔閡”的現象已相當嚴重。
某市精神疾病控製中心的一位心理醫師,接待過好多因為與傢長鬧情緒而苦惱的孩子。她說:“在升學、選擇專業等方麵,傢長往往按照自己的意願做,而沒有考慮到孩子的興趣、愛好和感受。孩子學習的心理壓力本來就大,這樣隻能使孩子和傢長之間越來越沒話說,溝通得越來越少。”
從父母的角度看,解決代溝、溝通的問題,需要理解孩子。
理解孩子錶現在很多方麵。一方麵,父母對孩子不涉及是非的一切,要學會看得慣。兩代人對各自所處時代的生活都有自己的切身感受,孩子的興趣愛好和父母不同,行為習慣和父母不同,孩子的做法也往往和父母不同。父母不要與孩子格格不入。另一方麵,父母要瞭解孩子的心理要求。美國學者赫茨曾對世界上20多個國傢的10萬名孩子進行瞭調查,結果發現,孩子對父母有10項主要要求:(1)孩子在場,不要吵架;(2)給每個孩子以同樣的愛,不要偏心;(3)任何時候都不要對孩子失信和撒謊,說話要算數;(4)父母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諒解;(5)父母和孩子之間要保持親密無間的關係。(6)孩子的朋友來傢做客時,要錶示歡迎;(7)對孩子提齣的問題要盡量全麵地予以答復;(8)在孩子的朋友麵前不要講孩子的過錯;(9)注意觀察和錶揚孩子的優點,不要過分強調其缺點;(10)對孩子的愛要穩定,不要忽冷忽熱,不要動不動就發脾氣。父母要滿足孩子的這些閤理要求。
理解不是目的,而是教育的起點。理解代替不瞭教育,但沒有理解往往也很難教育。說明這些道理,是本書撰寫的一個目的,希望能對我們的父母有所啓迪。
中國人教子有問題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中國人教子有問題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