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国际金融
定价:35.00元
作者:姜达洋,王中华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8-01
ISBN:978756155158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2007年爆发的次贷危机,以及此后的欧债危机极大地改变了当前的全球金融格局。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金融自由化风潮,使金融创新不断涌现,曾经被视为全球金融市场发展的重大突破。然而在这两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面前,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被暴露无遗,金融机构的监管不力,以及企业,特别是金融机构金融风险的控制不足,都遭受了极大的质疑。危机后,世界各国开始重新加强金融领域的监管和国家之间的金融政策的协调,这也给现代国际金融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变化。
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是中国国际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2013年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必将进一步推动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长期以来,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大量的国际热钱涌入中国,对于中国的国际收支,乃至国内的宏观经济运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2014年初期,伴随着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全球金融市场流通性的收紧,人民币的快速贬值又向市场提示,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的不可测性与汇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如何在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下,认识中国汇率制度的选择,中国金融管理当局的外汇干预与金融政策选择,以及企业汇率风险的管控,将成为中国国际金融发展的重要问题。
目录
章外汇与汇率
节外汇与汇率
第二节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
第三节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
本章提要
思考题
第二章汇率理论
节金本位制下的汇率理论
第二节购买力平价原理
第三节利率平价原理
第四节货币主义的汇率理论
本章提要
思考题
第三章国际金融市场
节国际金融市场概述
第二节金融机构
第三节中国外汇市场
本章提要
思考题
第四章外汇交易
节即期外汇交易
第二节远期外汇交易
第三节外汇掉期交易
第四节套汇交易与套利交易
本章提要
思考题
第五章外汇衍生交易
节外汇衍生交易概述
第二节外汇期货交易
第三节外汇期权交易
第四节货币互换
本章提要
思考题
第六章汇率风险
节汇率风险概述
第二节汇率风险管理
第三节货币危机
本章提要
思考题
第七章汇率制度
节汇率制度概述
第二节汇率制度的选择
第三节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变化
本章提要”
思考题
第八章国际收支
节 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
第二节 国际收支不平衡及其调节
第三节我国的国际收支
本章提要
思考题
第九章国际储备
节国际储备概述
第二节国际储备管理
……
第十章国际资本流动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在梳理个体一生发展过程中,关于“危机”与“转折”的探讨,非常有深度。作者将人生划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并详细分析了每个阶段可能遇到的主要挑战和任务。比如,婴儿期的“信任与不信任”的冲突,青少年期的“同一性与角色混乱”,以及成年早期的“亲密与孤独”的对抗。通过这些“危机”的描述,我才真正理解了发展的驱动力不仅仅是进步,更是对这些内在冲突的有效解决。书中强调,成功地度过这些危机,将为个体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而无法解决的危机则可能对后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这种辩证的视角,让我对人生的起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在探讨儿童的认知能力,特别是关于记忆和注意力的发展时,给出了非常详细的描述。我以前总觉得孩子记不住东西是因为不认真,但书中解释了儿童记忆的容量、提取方式以及策略运用都与成人不同,并且这些能力是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成熟的。作者还详细分析了不同类型的记忆,比如工作记忆、长时记忆,以及它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作用。对于注意力方面,书中也介绍了儿童注意力持续时间、选择性注意以及分散注意力的因素,这些都非常有启发性。它让我意识到,我们不能简单地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而是要理解他们发展的规律,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引导。
评分老年心理学这一章,是我近期阅读的重点。这本书并没有把老年期视为衰退的阶段,而是强调了老年期也是一个充满发展机遇的时期。作者详细阐述了“生活满意度”、“社会参与”以及“积极应对策略”等概念,并分析了它们如何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我记得读到关于“生活回顾疗法”的介绍时,觉得非常温暖。它鼓励老年人通过回顾自己的一生,从中找到意义和价值,这对于缓解孤独感、增强自我认同非常有帮助。这本书让我对老年人的生活有了更积极和全面的认识,也让我开始思考如何在未来的生活中,为自己和身边年长的亲人创造一个更有尊严、更有活力的晚年。
评分我对书中关于社会性与情绪发展部分的论述印象深刻,尤其是关于同伴关系在儿童早期发展中的重要性。作者不仅仅提到了同伴交往的数量,更深入地分析了同伴关系的质量,以及不同类型的同伴互动(如合作、竞争、冲突)对儿童社会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书中引用了一些经典的实验,让我对儿童如何学习分享、合作以及处理人际冲突有了更直观的理解。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这一部分提到的“社会学习理论”,它解释了孩子们是如何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来学习社会行为的。这让我意识到,我们成年人的言行举止,对孩子们的影响是多么巨大,也让我更加重视为他们树立积极的榜样。
评分这本书在讲解不同发展阶段的语言能力发展时,处理得非常细致。从婴儿期的咿呀学语,到儿童期的词汇量爆炸式增长,再到青少年时期掌握复杂的语法结构和抽象的表达方式,作者都给予了详尽的论述。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关键期”的讨论,它强调了在特定时期内,儿童对语言的吸收能力最强,一旦错过,后续的学习可能会面临更大的挑战。书中还涉及了不同理论流派对语言发展机制的解释,比如先天论和后天论的争论,让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它不仅是理论的介绍,更是对我们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孩子学习语言的现象,提供了一个科学的解释框架。
评分这本书在讲述儿童的道德发展方面,真是让我受益匪浅。我以前对道德的理解比较简单,认为就是遵守规则、不犯错误。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了解到道德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循序渐进的过程。书中对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阐述,让我明白了孩子们是如何从最初的基于奖惩的“前习俗水平”,逐渐发展到基于社会契约和普遍伦理原则的“后习俗水平”的。我记得当时读到关于“好孩子定向”和“法律与秩序定向”时,仿佛看到了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思维片段。这种对儿童道德认知过程的深入剖析,让我更能理解孩子们的行为,也更懂得如何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评分这本书在分析文化因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通过对比不同文化背景下儿童的发展模式,揭示了文化在塑造个体价值观、社会行为以及认知方式方面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我记得书中提到了“个体主义文化”和“集体主义文化”的区别,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儿童的自我概念和人际关系。这种跨文化的研究视角,让我认识到人类心理发展的多样性,也让我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它提醒我们,不能用一种单一的标准来衡量所有人的发展,而是要结合具体的文化语境去分析。
评分这本书在讨论儿童的认知发展方面,真是写得太细致了。特别是关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我以前对这个理论的理解停留在很表面的层面,觉得就是什么感觉运动期、前运算期之类的。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真正理解了每个阶段的儿童思维特征,以及他们是如何从具体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逐渐发展到抽象的、逻辑的思考能力的。书中提到的“守恒实验”,我以前觉得只是个简单的游戏,但通过作者的解读,我才明白这背后揭示了儿童思维发展的关键性飞跃。比如,当一杯水倒进另一个形状不同的杯子里,但里面的水量保持不变,年龄较小的孩子可能会认为水量变多了,而稍大的孩子则能理解水量并没有改变。这种对儿童思维“误区”的洞察,让我对孩子的成长过程充满了好奇和敬畏。
评分这本书我断断续续读了好几个月,每次翻开,都能从中获得新的启示。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依恋理论的那一部分,作者用非常生动的案例,比如“陌生情境实验”,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早期亲子关系对个体一生发展轨迹的深远影响。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是对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互动背后,隐藏的深刻心理机制的解读。我记得当时读到关于安全型、焦虑型和回避型依恋的描述时,脑海里立刻浮现出身边一些朋友的影子,甚至连自己的某些行为模式也能找到对应的解释。这种“对号入座”的感觉,让我觉得心理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学科,而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学问。
评分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发展,这本书真的写得特别透彻。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同一性危机”的探讨,这让我对自己青春期时那种迷茫、彷徨,甚至叛逆的状态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书中将这一时期视为个体整合自我认知、确立人生方向的关键时期,并且详细分析了影响同一性形成的多重因素,包括家庭、同伴、学校以及社会文化等。我记得读到关于“同一性扩散”和“同一性获得”的区分时,仿佛看到了自己曾经的挣扎与探索。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青少年的这些行为视为“问题”,而是从发展的视角,强调了这是他们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这种理解,对于为人父母或者曾经经历过青春期的人来说,都非常有意义。
评分还没看,尽快看完
评分老师推荐的书
评分挺好
评分东西不错不错,支持支持!
评分挺好
评分很厚的一本,这个版本的讲的很详细,很值得一看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是正版书,内容对我很有帮助。
评分这本书挺好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