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是国务院国资委财务监督与考核评价局根据《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国资委令第14号)等文件规定,以全国国有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数据资料为依据,并参照国家统计局工业与流通企业月报数据及其他相关统计资料,在对2010年度国有经济各行业运行状况进行客观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测算制定的。
《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2011)》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的行业划分以《企业绩效评价行业基本分类》为基本依据,共包括10个大类、47个中类和97个小类。为便于企业合理选择标准值,我们对标准值的选择原则进行了说明,供评价工作参考。对于一些小行业在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时,可从附录《企业绩效评价行业基本分类与代码对照表》中查找被评价企业的所属行业,以准确选择评价标准。
本套标准值包括27个财务指标的数据,其中以“补充资料”形式提供的5个指标数据,主要是为了满足日常财务分析与对标管理的需要。为方便企业对集团内部财务公司进行评价,我们以国有企业所属财务公司为样本库,测算了9个主要指标标准值,供企业分析参考。
这本书《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2011)》更像是一本“诊断手册”,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一套发现经营问题、衡量发展成效的工具。其核心价值在于,它将企业绩效评价这一复杂课题,转化为一系列可量化的标准值。通过对2011年市场数据的梳理和分析,书中为不同维度的企业绩效设定了参考标杆,这使得企业可以清晰地了解自己在行业中所处的相对位置。我个人认为,这本书的实用性体现在其对具体指标的阐述。它不仅仅是给出数字,更是解释了这些数字背后的含义,以及它们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影响。例如,书中关于某个盈利能力的指标,可以帮助企业判断其创造利润的能力是否达到行业平均水平。但我同时认为,任何评价体系都有其局限性。2011年的经济环境与今天可能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应用这些标准值时,需要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解读,不能生搬硬套。这本书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审视企业绩效的思维模式,引导我们关注关键指标,并据此做出更科学的经营决策。
评分对于《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2011)》这本书,我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务实的力量。它没有过多的理论包装,而是直击企业绩效评价的核心,通过具体的数据和标准,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评估工具。书中对2011年特定时期的行业标杆数据进行梳理,使得评价结果更具时效性和参考价值。我尤其关注了书中关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核心指标的评价标准。这些指标是企业健康运作的基石,理解并掌握这些评价标准,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和改进空间。例如,书中对某个流动比率的设定,可以帮助企业判断自身的短期偿债风险。但我也意识到,标准值的意义在于参照,而非束缚。企业的经营环境是动态变化的,2011年的标准可能无法完全适用于今天的市场。因此,这本书更应该被视为一个“参考系”,帮助我们建立起一套评价的思维模型,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运用。它不是一个固化的答案,而是一个指引我们寻找答案的过程。
评分这本《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2011)》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为我们揭示了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如何准确衡量企业发展的脉络。初次翻阅,我便被其严谨的框架和清晰的逻辑所吸引。书中不仅仅罗列了一堆冰冷的数字和指标,而是通过对历年数据的深入分析,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标准值”,这为企业自身定位和行业对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我尤其欣赏的是,作者并未止步于提供静态的评价体系,而是通过对2011年这一特定时间节点的聚焦,暗示了评价体系的动态性和周期性。这意味着,标准值并非一成不变的圣经,而是需要随着时代发展、市场变化而不断审视和调整的。书中对于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评价方法,也做了细致的区分,避免了“一刀切”的模式,让不同类型企业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评价参照。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数据分析的宝库,每一页都蕴含着洞察企业经营状况的钥匙。它让我开始重新思考,什么才是真正衡量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评价,驱动企业持续向好发展。这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次关于企业管理思维的深刻启迪。
评分《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2011)》给我带来的最深刻印象,是其结构化的思维方式。书中将复杂的企业绩效分解为一系列可量化的指标,并通过2011年的数据为这些指标设定了“标准值”。这种细致的拆解和量化,使得原本抽象的企业经营活动变得更加清晰可见。它就像一张精密的手术图谱,让我们可以准确地定位企业的“病灶”所在。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不同维度绩效的区分,例如,有的指标侧重于财务健康,有的则关注运营效率。这种多维度的评价体系,避免了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不足,能够更全面地审视企业的整体表现。然而,我也注意到,2011年的数据毕竟是过去时,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中,其参考性可能需要打一个问号。但即便如此,书中所构建的评价框架和对指标的解读方式,依然具有极高的借鉴意义。它教会我们如何去构建一个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以及如何利用历史数据来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
评分《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2011)》在我眼中,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企业真实的运营状态,但也需要我们带着审慎的眼光去解读。它提供的“标准值”并非是一个终点,而更像是一个出发点,是促使我们去探索“为何”和“如何”的起点。例如,书中对某个财务比率的标准值设定,可能是在2011年经济背景下的一个平均水平,但对于一家处于高速扩张期的初创企业,或者一家面临战略转型的传统企业而言,直接套用这个标准值可能并不合适。这促使我思考,除了硬性指标,企业绩效的评价还应该包含哪些软性因素?创新能力、员工满意度、社会责任感等等,这些虽然难以量化,但同样是衡量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维度。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醒我们关注量化指标,但更重要的是,激发我们去思考这些指标背后的商业逻辑和战略意图。它并非提供一套万能公式,而是提供了一套思考框架,让我们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企业绩效的构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评分为公司省了钱,领导很满意。
评分第一次数量不够,这是第二次买。
评分这是国资委用的标准,国企必读
评分工作需要,这本书很不好买,在好几家网站上都没有,得来全不费功夫
评分很快,有折扣
评分各行业2011年效益值
评分十分详细,十分全面,
评分还可以,粗略看了看,有用处
评分挺好的,送的挺快的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