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雲南省開展規模化普通話水平測試已經二十年。測試對象從當初的中小學教師、廣播電颱和電視颱播音員,延展到瞭國傢公務員和各窗口、各行業的工作人員,覆蓋範圍越來越廣,社會影響越來越大。
概括起來講,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的深入推進,産生瞭兩個方麵的突齣效果:一是極大地提升瞭漢民族共同語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認同程度;二是鍛煉齣瞭一支既能開展測試和教學工作,又能結閤實際進行科學研究的“推普”隊伍。這本《大學公共課係列教材:普通話口語訓練教程》就是大傢多年教學、測試、科研成果的匯總和結晶。
從幫助學習者學好普通話、提升普通話水平及進一步促進推普工作科學發展的角度看,《大學公共課係列教材:普通話口語訓練教程》與大多數“推普”教材和輔導書相比,力求突齣三個方麵的特徵:
首先是針對性要強。《大學公共課係列教材:普通話口語訓練教程》的主要使用對象是西南官話區的普通話學習者,特彆強調西南官話區方言與普通話在聲、韻、調等方麵的對比與辨正。編寫團隊有意識地把多年的教學經驗融入教材之中,增加瞭正音指導方法和技巧等方麵的內容,普通學習者可以通過這些小方法、小技巧,較快地糾正自己的錯誤發音,提高普通話學習水平。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普通話語音基礎知識
第一節 漢語拼音方案
第二節 元音基本知識
第三節 輔音基本知識
第四節 聲調的基本知識
第二章 聲母訓練
第一節 zh、ch、sh、r與z、c、s
第二節 n與l
第三節 f與h
第四節 j、q、x
第三章 韻母訓練
第一節 單元音韻母
第二節 復元音韻母
第三節 鼻韻母
第四章 聲調訓練
第五章 音變訓練
第一節 輕聲
第二節 兒化
第三節 變調
第六章 朗讀訓練
第七章 話題訓練
附錄
附錄一 3500常用字錶
附錄二 普通話異讀詞審音錶
附錄三 普通話水平測試應試人員及要求
附錄四 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標準
附錄五 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水平測試試題構成及樣捲
附錄六 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水平測試流程
附錄七 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水平測試注意事項
精彩書摘
第二層(二、三、四小節)寫兩種人對人民迥然不同的政治態度。前一句話畫齣那幫騎在人民頭上驕橫不可一世的人的醜相。這種人欺壓人民,奴役人民,不以為恥,反以為榮。讀時,“騎”“人民”都應重讀,“我多偉大”宜讀成“麯調”,“大”字適當延長,以加強諷刺的意味。後一句重音應放在“俯”“人民”“牛馬”上,語調要親切、柔和,藉以歌頌魯迅先生鞠躬盡瘁為人民的高貴品質。
第三小節寫兩種人完全不同的人生哲學。反動統治者利欲熏心,驕奢淫逸,醉生夢死,甚至還想名留韆古。讀此句時,“名字”“不朽”宜重讀,“朽”字稍延長,以譏諷這種人的不知羞恥和癡心妄想。像魯迅先生那樣的無産階級戰士,他們從不計較個人的名利,不顧個人的得失安危,情願做默默無聞的“野草”,渴望投身於摧毀舊世界的革命烈火,即使粉身碎骨,化成灰燼也在所不辭。為瞭歌頌魯迅那種為贏得革命勝利而甘心英勇獻身的精神,讀此句時,“情願”“野草”“火”和“燒”都應重讀,還可用短促的停頓來加強語氣,讀成“有的人情願/做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語調要堅毅、樂觀,對勝利充滿信心。
第四小節進一步寫兩種人完全不同的人生目的,與第二小節緊密呼應。反動統治者靠著奴役人民而窮奢極欲地活,故而他們“活著”,人民就“不能活”。讀時,重音應落在“他”“就”上,“不能”也應適當強調,這樣就能更突齣人民與反動統治者之間的勢不兩立。讀下一句時,應以情深意切的語調,充分抒發對魯迅那樣“為瞭多數人/更好地活”的革命者的無比敬愛之情。
第三層(五、六、七節)寫兩種人的不同結局。曆史的辯證是無情的: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又妄想“流芳百世”的壓迫者,終究會受到人民的懲罰,落得個“身敗名裂”的可恥下場;甘為人民做牛馬,“情願做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勇於犧牲的人,必將隨著革命的勝利而永垂不朽,名存韆鞦。這一層是全詩的高潮,要愛憎分明,運用有聲語言,努力塑造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的形象,以加強詩的感染力。“人民把它摔垮”一句的韻腳“垮”字,要收得有力,以錶現人民對反動統治者的痛恨和人民群眾的無窮威力。“名字/比屍首/爛得早”,為瞭加強諷刺意味,讀時可稍帶輕衊口氣。
……
前言/序言
《大學公共課係列教材:普通話口語訓練教程》—— 走嚮流利自信的錶達之路 在這瞬息萬變的時代,語言,尤其是普通話,已不僅僅是溝通的工具,更是個人形象、專業素養乃至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石。從校園的課堂到職場的匯報,從學術的研討到日常的交流,清晰、準確、富有感染力的普通話口語能力,都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深刻認識到這一點,《大學公共課係列教材:普通話口語訓練教程》應運而生,旨在為廣大學子提供一套係統、科學、實用的普通話口語訓練方案,幫助大傢在掌握規範普通話的同時,顯著提升口語錶達的流利度、準確性和錶現力,最終實現自信、得體的溝通。 為何需要專業的普通話口語訓練? 在許多人的認知中,普通話似乎是“會說就行”。然而,現代社會對口語能力的要求早已超齣瞭基本的交流範疇。一個人的口語水平,往往能直接反映其語言功底、思維邏輯、文化修養以及是否具備公眾錶達的能力。 學術與專業發展: 在大學階段,課堂發言、小組討論、學術報告、論文答辯等環節,都需要紮實的口語能力作為支撐。清晰的邏輯、準確的專業術語、流暢的錶達,不僅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識,更能展現其學術潛力和研究能力,為未來的深造或就業奠定堅實基礎。 職業生涯規劃: 踏入職場,無論是麵試官的提問,還是工作中的溝通協調、匯報演示、客戶交流,都離不開齣色的口語錶達。一個能夠準確傳達信息、有條理地闡述觀點、並能適時引導話題的職場人士,無疑更易獲得認可和發展機會。 個人形象塑造: 流利的普通話,能夠讓一個人顯得更加專業、得體、有教養。相反,含糊不清的發音、不規範的語調、雜亂的錶達,則可能給他人留下不專業的印象,甚至影響人際關係的建立。 文化自信與傳播: 作為國傢通用語言,普通話的規範使用,是國傢文化認同和傳播的重要載體。掌握並熟練運用普通話,不僅是個人發展的需要,也是增強文化自信、促進海內外交流的體現。 然而,許多學生在普通話口語方麵普遍存在一些挑戰: 發音不準確: 聲母、韻母、聲調的錯誤發音,是影響普通話規範性的首要問題。 語流不順暢: 語速過快或過慢,停頓不當,缺乏連貫性,導緻錶達斷斷續續。 語調單調: 缺乏抑揚頓挫,情感錶達不足,難以吸引聽眾。 詞匯與語法運用不當: 容易齣現方言詞匯乾擾、語法錯誤,或用詞不精確。 錶達邏輯不清: 思維混亂,條理不齊,難以清晰地組織和呈現信息。 缺乏自信: 心理緊張,不敢開口,或在公眾場閤錶達時錶現失常。 《普通話口語訓練教程》正是為瞭係統解決這些痛點而設計。 教程內容精要與訓練體係 本教程遵循從基礎到進階、從理論到實踐、從模仿到創新的科學訓練路徑,力求幫助學習者構建起紮實的普通話口語基礎,並在此基礎上,培養靈活多樣的錶達能力。 第一部分:普通話語音基礎的精雕細琢 本部分是整個教程的基石,將係統梳理和訓練普通話的核心語音要素。 聲母與韻母的規範發音: 詳細講解普通話21個聲母和24個韻母的正確發音部位、方法和口型。通過大量的示範、練習和辨音練習,幫助學生區分易混淆的聲母(如z/c/s與zh/ch/sh)和韻母(如an/ang, en/eng, in/ing),確保每一個音素都發音準確到位。 聲調的準確掌握: 重點突破四個聲調的準確運用,包括平調、上揚調、下降-上揚調和下降調。特彆關注輕聲、變調(如上聲的連續變調)等復雜情況。通過聽辨、模仿和對比練習,讓學生深刻理解聲調在漢語中的重要作用,避免因聲調錯誤導緻語義誤解。 拼音的準確輸入與識彆: 教程會強調拼音作為普通話語音係統的重要輔助工具,指導學生準確掌握拼音的書寫和讀音,提升其對普通話語音的敏感度,為後續的閱讀和糾錯打下基礎。 鼻音韻母與前後鼻音的區分: 針對許多學習者容易混淆的鼻音韻母(如an/ang, en/eng, in/ing, un/ong),本教程將提供專門的辨音練習和發音技巧指導,使學生能夠清晰地區分並準確發齣。 第二部分:語流與語調的韻律之美 發音準確是基礎,而流暢自然的語流和富有錶現力的語調,則能賦予口語生命力。 語速的調節與控製: 探討不同場閤下適宜的語速,以及如何通過停頓、換氣等技巧來調整語速,使錶達更具節奏感和清晰度。 重音與輕音的運用: 講解句子中詞語的輕重緩急,如何通過重音來突齣重點信息,以及輕音的運用如何使語流更加自然。 句群的劃分與停頓: 分析句群的結構,指導學生如何在閤適的地點進行停頓(包括自然停頓、邏輯停頓、語氣停頓),避免斷句錯誤,使聽者更容易理解句子的邏輯關係。 語調的情感錶現: 深入剖析普通話語調的豐富變化,包括升調、降調、轉調等,並結閤不同語體(如陳述、疑問、感嘆、祈使)和不同情感(如喜悅、驚訝、憤怒、悲傷)進行示範與練習,幫助學生學會用語調傳達情感,增強錶達的感染力。 節奏與韻律的訓練: 通過朗讀、繞口令、快闆等多種形式,訓練學生的語感,使其能夠掌握普通話特有的語言節奏和韻律,使口語聽起來更悅耳、更有活力。 第三部分:詞匯、語法與邏輯的精準錶達 語音是形,而詞匯、語法和邏輯則是口語內容的骨架與靈魂。 常用詞匯與固定搭配: 梳理大學生活和日常交流中常用的詞匯,以及一些經典的固定搭配和成語,幫助學生擴充詞匯量,並能準確、生動地運用。 辨析近義詞與同音詞: 針對詞匯含義相近但用法有彆的情況,以及發音相同但意義不同的詞語,進行詳細辨析,避免用詞不當造成的歧義。 規範的句子結構與語法運用: 強調普通話的語法規則,指導學生避免方言語法和口語習慣的乾擾,確保句子結構完整、語法正確。 邏輯思維與錶達條理: 教授如何構建清晰的邏輯框架,運用恰當的連接詞,使錶達層層遞進,條理分明。例如,如何進行總分總的結構,如何列舉論據,如何進行因果分析等。 敘述、描寫、議論等錶達方式的運用: 針對不同的交流情境,指導學生掌握敘述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描寫人、事、景、物的特點,以及清晰地提齣觀點並進行論證的方法。 第四部分:情境模擬與實踐演練 理論學習最終要落腳於實際運用。本部分將通過大量的模擬場景,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實際的口語能力。 課堂交流與發言: 模擬提問、迴答問題、小組討論、課堂演講等場景,訓練學生如何在課堂環境中自信、清晰地錶達自己的觀點。 日常溝通與社交: 包含問候、介紹、請求、感謝、道歉、詢問路況、購物谘詢等貼近生活的場景,提升學生在日常交往中的語言運用能力。 學術與工作場景模擬: 涉及報告演示、會議發言、麵試交流、工作匯報等,幫助學生掌握在更正式、更專業的場閤下進行有效溝通的技巧。 公共演講與錶達: 針對需要發錶長篇講話或進行公開演講的情況,提供訓練方法,包括內容組織、語言風格、肢體語言的配閤等。 辯論與討論技巧: 引導學生如何在討論中清晰陳述觀點,有效反駁對方,並保持禮貌和邏輯性。 第五部分:自信錶達與臨場應變 口語錶達不僅僅是語言技巧,更是心理素質的體現。 剋服緊張心理的技巧: 提供心理調適方法,如深呼吸、積極心理暗示、充分準備等,幫助學生緩解在公共場閤錶達時的緊張感。 即興演講與話題拓展: 訓練學生在缺乏準備的情況下,能夠快速組織語言,圍繞給定話題進行有條理的闡述,並能根據現場情況靈活應變。 傾聽與互動能力: 強調有效的傾聽是良好溝通的前提,指導學生如何捕捉聽眾的反饋,並適時調整自己的錶達。 肢體語言與眼神交流: 講解如何運用自然的肢體語言、恰當的眼神交流來輔助口語錶達,增強溝通的效果和感染力。 教程特色與優勢 係統性: 從語音基礎到高級錶達,形成一套完整的訓練體係,循序漸進,紮實推進。 科學性: 藉鑒瞭語言學、心理學、教育學等學科的理論成果,遵循語言習得規律。 實用性: 內容貼近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實際,模擬場景真實,訓練方法有效。 針對性: 充分考慮瞭非母語地區或受方言影響較大的學習者在普通話口語方麵可能遇到的睏難,並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 互動性: 鼓勵學生在練習中進行自我評估,也可以通過同伴互評、教師指導等方式,獲得反饋,不斷改進。 可操作性: 提供大量練習題、示範音頻、模仿材料等,方便學習者自主學習和練習。 結語 掌握一口流利、自信、規範的普通話,是開啓更廣闊人生舞颱的鑰匙。《大學公共課係列教材:普通話口語訓練教程》正是為這把鑰匙的打磨而存在。我們相信,通過本教程係統、深入的學習與實踐,每一位學子都能在普通話口語錶達的道路上,邁齣堅實而自信的步伐,在學術、職業乃至人生的各個方麵,都能以更齣色的錶達,贏得更精彩的未來。這不僅僅是一本教材,更是一次關於“說”的自我革新,是一場走嚮清晰、有力、富有魅力的聲音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