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研究中的问卷调查方法(第2版) [Questionnaires in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Construction,Administration,and Processing(Second Edition)]

第二语言研究中的问卷调查方法(第2版) [Questionnaires in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Construction,Administration,and Processing(Second Edition)]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佐尔坦·德尔涅伊(Zoltan Dornyei),龙谷田口(Tatsuya Taguchi) 著
图书标签:
  • 第二语言研究
  • 问卷调查
  • 研究方法
  • 语言学
  • 应用语言学
  • 数据收集
  • 问卷设计
  • 数据分析
  • 第二语言习得
  • 定量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ISBN:9787513514439
版次:2
商品编码:10888254
品牌:外研社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师丛书·科研方法系列
外文名称:Questionnaires in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Construction,Administration,and Process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第二语言研究中的问卷调查方法(第2版)》问卷调查在第二语言研究中应用广泛,问卷的质量往往决定了研究的质量。《第二语言研究中的问卷调查方法(第2版)》针对问卷设计、实施、数据分析等各个阶段为读者提供了全面指导,以帮助使用者设计一份有效的问卷。全书包括五章:第一章 探讨了问卷的性质、优缺点,及问卷在定性、定量研究中的应用;第二至四章通过大量实例分别详细介绍了问卷的设计、实施与数据分析方法;第五章 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国外研究实例,展示如何运用书中方法为一个关于学习动机的研究设计问卷。最后,《第二语言研究中的问卷调查方法(第2版)》特别增加了一个中文研究案例,以帮助国内读者更好地理解问卷调查方法的应用。《第二语言研究中的问卷调查方法(第2版)》操作性、实用性很强,也有较高的理论价值。适合外语教学研究工作者使用,也可作为研究方法课程参考书及外语教师培训参考资料。

内容简介

   《第二语言研究中的问卷调查方法(第2版)》对问卷设计、实施、数据分析等各个阶段提供了全面指导,以帮助使用者设计一份有效的问卷。全书包括五章:第一章探讨了问卷的性质、优缺点及问卷在定性、定量研究中的应用;第二至四章通过大量实例分别详细介绍了问卷的设计、实施与数据分析方法;第五章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国外研究实例,展示如何运用书中方法为一个关于学习动机的研究设计问卷。最后,《第二语言研究中的问卷调查方法(第2版)》特别增加了一个中文研究案例,以帮助国内读者更好地理解本方法的应用。

内页插图

目录

总序
导读——第二语言研究中问卷调查法的特点及应用
Preface to the Second Edition
IntrOductiOn
Chapter 1 Questionnaires in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1.1 What Are“Questionnaires”and What Do They Measure?
1.1.1 What a Questionnaire Is Not
1.1.2 What Do Questionnaires Measure?
I.2 Using Questionnaires:Pros and Cons
1.2.1 Advantages
1.2.2 Disadvantages
1.3 Questionnaires in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Chapter 2 Constructing the Questionnaire
2.1 General Features
2.1.1 Length
2.1.2 Layout
2.1.3 Sensitive Topics and Anonymity
2.2 The Main Parts of a Questionnaire
2.2.1 Title
2.2.2 Instructions
2.2.3Questionnaire Items
2.2.4 Additional Information
2.2.5 Final“Thank YOu
2.3 Appropriate Sampling ofthe Questionnaire Content and the
Significance of“Multi-Item Scales'
2.3.1 Appropriate Sampling ofthe Content
2.3.2 Using Multi-Item Scales
2.4 “Closed-Ended”Questionnaire Items
2.4.1 Rating Scales
2.4.2 Multiple-Choice Items
2.4.3 Rank Order Items
2.4.4 Numeric Items
2.4.5 Checklists
2.5 Open.Ended Questions
2.5.1 Specific Open Questions
2.5.2 Clarification Questions
2.5.3 Sentence Completion Items
2.5.4 Short.Answer Questions
2.6 HOW to Write Good Items
2.6.1 Drawing Up an“Item Pool
2.6.2 Rules About Writing Items
2.6.3Writing Sensitive Items
2.7 Grouping and Sequencing Items
2.7.1 Clear and Orderly Structure
2.7.2 Opening Questions
2.7.3 Factual(or“Personal”or“Classification”)Questions attheEnd
2.7.4 Open-Ended Questions at the End
2.8 Translating the Questionnaire
2.8.1 Translation as a Team-Based Approach
2.8.2 Translation with Limited Resources
2.9 Computer Programs for Constructing Questionnaires
2.10 Piloting the Questionnaire and Conducting Item Analysis
2.10.1 Initial Piloting ofthe Item Pool
2.10.2 Final Piloting(“Dress Rehearsal”)
2.10.3 Item Analysis

Chapter 3 Administering the Questionnaire
Chapter 4 Processing Questionnaire Data
Chapter 5 Illustration:Developing a Motivation Questionnaire
References
Appendix A: Combined List of the Items Included in the
Questionnaires Discussed in Chapter 5
Appendix B:The Final Version of the Questionnaires Used
in JapanandChina
Appendix C:Selected List of Published L2 Questionnaires
研究案例:中国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
Author Index
Subjeet Index

精彩书摘

2)作者以亲身经历详述了问卷研究过程。读者在了解了问卷方法的理论基础之后,再通读作者的问卷调查研究实践,会对问卷研究方法有更为直观的认识。第二版的第五章 是新增的一章,详细介绍了以作者为首的研究团队所使用的“英语学习者问卷”从设计、实施到数据分析的整个过程。而且读者还可从本书附录中找到该问卷的日语和汉语版本。
3)本书讨论了不同语言的问卷翻译问题,这也是第二版中新增的内容。由于大规模的跨国问卷调查研究日益增多,自然就涉及问卷的不同版本问题,因此第二版辟出专门的章节讨论了问卷的翻译(见2.8节)。
4)本书新增了关于基于网络的问卷调查方法的内容。网络正日益成为收集问卷数据的重要途径之一,本书介绍了如何通过互联网进行数据收集(见3.2-4)。
第三,本书提供了关于前人使用过的问卷的大量信息,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按图索骥找到相关文献及其问卷。除了正文部分提到的部分问卷文献以外,书中附录还给出了作者所收集到的问卷信息列表。这些问卷信息覆盖了第二语言研究的各个方面,如:学习者方面的文献涉及个人背景、态度、计算机熟悉程度、反馈、集体凝聚力、语言焦虑、学习者信念、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方式、语言自信心、需求分析、自我评价、自我身份变化、交际意愿等;教学和教师方面的文献涉及语法教学、课程评价、教学活动倾向性、教师焦虑、教师信念、教师评价、教师动机、教师自我评价等;专门针对第二语言环境的文献涉及移民定居、语言接触等内容。
最后,此次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引进的《第二语言研究中的问卷调查方法))(第二版)还增加了国内学者高一虹等人(2003)的中文问卷研究案例,从该例可以了解高一虹等人关于中国大学生外语学习动机问卷研究的全过程。
……
第二语言研究中的问卷调查方法(第2版) 构建、实施与处理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深入地探讨了在第二语言习得(SLA)研究中问卷调查方法的设计、应用与分析。作为第二版的更新与扩展,本书不仅巩固了第一版的核心内容,更融入了最新的研究进展、技术革新以及实践经验,旨在为SLA研究者提供一套系统、严谨且实用的问卷调查指南。作者旨在帮助研究者构建出能够准确捕捉第二语言学习者认知过程、态度、策略和行为的有效工具,并指导他们如何有效地将问卷付诸实践,最终能够科学地处理和解读所收集的数据。 第一部分:问卷设计基础与构建 第一章:问卷调查在SLA研究中的角色与价值 本章首先阐述了问卷调查作为一种研究工具在SLA领域的核心地位。问卷能够触及个体内部的心理建构,例如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的使用、学习态度、对教学法的认知以及对学习环境的感知等,这些是其他直接观察法或实验法难以深入探究的。本章会详细分析问卷调查在SLA研究中的独特优势,例如其能够覆盖大样本,便于量化分析,以及在探索性研究和描述性研究中的广泛应用。同时,也会坦诚地讨论问卷调查的局限性,例如可能存在的社会期许效应、回忆偏差、对研究者自身理解的依赖性以及对被试语言能力的要求等。通过对这些优缺点的清晰辨析,为后续的问卷设计和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使研究者能够明智地选择和使用问卷。 第二章:明确研究问题与目标:问卷设计的第一步 清晰且聚焦的研究问题是任何科学研究的基石。本章强调,在着手设计问卷之前,研究者必须首先对自己的研究目标进行精确界定。这包括确定研究将要探索的核心概念(如“语言焦虑”、“学习策略有效性”、“教师反馈感知”等),以及这些概念之间的潜在关系。本章会提供一系列的思考框架和方法,帮助研究者将宏观的研究领域细化为可操作、可衡量的具体问题。例如,与其宽泛地研究“学习动机”,不如将其细化为“学习者对教师鼓励的感知是否影响其学习动机?”或“学习者对不同教学方法的偏好与其学习动机是否存在关联?”。此外,本章还将讨论如何将研究问题转化为具体的研究假设,以及这些假设如何指导问卷条目的生成。 第三章:概念化与操作化:将理论转化为可测量变量 在本章中,研究者将学习如何将抽象的SLA理论概念转化为具体、可衡量的问卷条目。概念化是将模糊或宏观的理论概念界定清楚的过程,而操作化则是将这些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可以通过问卷来收集的数据的过程。本章将以SLA领域中常见的概念为例,如“学习策略”、“学习动机”、“语言焦虑”等,详细演示如何进行概念化,并进一步探讨如何将这些概念分解成可以被问卷条目直接测量或间接推断的维度和指标。例如,将“语言焦虑”概念化为“沟通焦虑”、“评估焦虑”和“语言表现焦虑”等维度,然后为每个维度设计具体的问卷条目。本章还会强调不同类型问卷条目的选择,如 Likert 量表、语义差异量表、开放式问题等,并讨论它们各自的适用性。 第四章:构建有效的问卷条目:语言、结构与逻辑 本章是问卷设计最为核心的部分之一,专注于如何撰写清晰、准确且无歧义的问卷条目。作者将提供一套详细的指南,涵盖条目撰写的原则,例如避免双重否定、避免使用模糊或含糊不清的词语、避免引导性问题、避免使用专业术语(除非目标被试群体具备相关背景知识)等。本章还将深入探讨不同类型的问卷条目,如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的构建技巧(包括量表点的选择、标签的清晰度)、语义差异量表(semantic differential scale)的运用、以及如何设计有效的开放式问题以获取更深入的定性信息。同时,本章也会强调问卷逻辑的设计,例如条目的顺序安排、分组以及对不同被试群体设置的跳题逻辑,以确保问卷的流畅性和有效性。 第五章:问卷结构与流程设计 除了单个条目的质量,整体问卷的结构和流程同样至关重要。本章将指导研究者如何设计一份逻辑清晰、易于理解且能够有效引导被试完成的问卷。这包括设计引言部分,明确告知被试问卷的目的、保密承诺以及预计完成时间;合理安排问卷的 sections 和 sections 之间的过渡;以及设计结束语,感谢被试的参与。本章还将讨论如何考虑被试的认知负荷,避免信息过载,并提供一些关于问卷长度和格式的实用建议,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被试的完成率和数据的质量。针对不同研究情境(如在线问卷、纸质问卷),本章也会提出相应的结构优化建议。 第六章:预测试与修订:打磨问卷的关键步骤 在正式发放问卷之前,预测试(pilot testing)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本章详细阐述了预测试的目的,包括检验问卷条目的清晰度、理解度、流畅性,发现潜在的歧义或困难,以及评估问卷的总体反应时间。作者将指导研究者如何选择合适的预测试样本,如何有效地收集预测试反馈(例如通过访谈、问卷后思考等),以及如何根据反馈信息对问卷条目、结构和流程进行系统性的修订。本章强调,预测试并非一次性活动,而是一个迭代优化的过程,旨在确保最终的问卷能够准确、有效地测量研究者想要探究的概念。 第二部分:问卷调查的实施 第七章:目标群体识别与抽样策略 成功的问卷调查离不开对目标群体的准确识别和有效的抽样。本章将引导研究者深入思考他们的研究对象是谁,并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这包括对概率抽样(如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和非概率抽样(如方便抽样、滚雪球抽样、配额抽样)的详细介绍,并分析它们各自在SLA研究中的适用性。本章还将讨论如何确定合适的样本量,以及如何应对SLA研究中常见的挑战,如接触学习者群体的困难、语言障碍以及不同学习群体(如初学者、高水平学习者、不同年龄段学习者)的代表性问题。 第八章:数据收集模式:线上与线下 本章将全面比较和分析两种主要的问卷数据收集模式:线上(在线)问卷和线下(纸质)问卷。作者将详细阐述每种模式的优缺点,例如线上问卷在成本效益、数据收集速度、大样本覆盖以及数据输入的便捷性方面的优势,以及可能遇到的技术障碍、网络访问不均、被试注意力分散等问题。线下问卷则可能在获取更正式的参与、避免技术干扰以及对特定群体(如不熟悉网络的老年学习者)的适用性方面有其优势,但同时也会面临成本高、效率低、数据整理繁琐等挑战。本章还将提供在选择和实施不同模式时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如研究预算、目标群体特征、数据管理能力以及研究的紧迫性。 第九章:实施问卷调查:伦理考量与实际操作 本章聚焦于问卷调查实施过程中的伦理规范和具体操作技巧。研究者将学习如何获得知情同意,明确告知被试问卷的目的、信息保密政策、参与的自愿性以及他们随时退出的权利。本章还会详细讲解如何保护被试的隐私,包括匿名化处理数据、安全存储数据以及避免收集不必要的个人身份信息。在实际操作层面,本章将提供关于如何组织和管理问卷发放过程的建议,包括如何招募被试、如何进行问卷指导(若有必要)、如何处理被试的疑问以及如何有效地跟进未完成的问卷。 第三部分:问卷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第十章:数据编码与清洗:确保数据质量 数据编码和清洗是问卷数据分析的初步但至关重要的阶段。本章将指导研究者如何为开放式问题设计有效的编码方案,以及如何处理缺失数据和异常值。作者将详细阐述数据编码的原则,例如编码方案的穷尽性、互斥性以及一致性。在数据清洗方面,本章将介绍识别和处理数据录入错误、逻辑不一致以及回答异常的方法。本章强调,高质量的数据是有效分析的基础,细致的数据预处理能够大大提高后续统计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一章:描述性统计分析:描绘样本特征 在本章中,研究者将学习如何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来概括和呈现问卷数据。这包括对分类变量(如性别、学习水平)和连续变量(如李克特量表得分、年龄)的描述性统计指标的计算和解读,例如频率、百分比、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本章还将介绍可视化工具,如柱状图、饼图、直方图和箱线图,如何有效地展示数据的分布和特征。通过对样本特征的清晰描绘,研究者能够为进一步的推论性统计分析奠定基础,并对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第十二章:推论性统计分析:检验研究假设 本章将深入探讨如何运用推论性统计方法来检验SLA研究中的研究假设。这包括对t检验、方差分析(ANOVA)、卡方检验、相关分析等常用统计方法的介绍和应用场景的解析。作者还将讨论回归分析,包括简单回归和多元回归,如何探索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解释回归系数和模型拟合度。本章将重点强调SLA研究中常见的研究设计(如比较不同教学方法下的学习者表现、探讨特定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的关系)如何与相应的统计方法相匹配,并提供实际操作的指导,包括统计软件(如SPSS, R)的基本使用。 第十三章:探索性因子分析(EFA)与验证性因子分析(CFA):探究潜在结构 对于构建和验证问卷量表,因子分析是不可或缺的工具。本章将详细介绍探索性因子分析(EFA)和验证性因子分析(CFA)在SLA研究中的应用。EFA侧重于从一组观测变量中识别出潜在的(未观测的)因子,从而帮助研究者理解变量之间的内在结构。CFA则是在已有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检验问卷的测量结构是否与理论模型相符。本章将讲解如何进行因子载荷的解释、因子提取方法、旋转方法,以及如何评估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如Cronbach's Alpha, Convergent Validity, Discriminant Validity)。 第十四章:定性数据分析:从开放式问题中挖掘洞见 尽管问卷调查常与定量数据分析联系在一起,但开放式问题的回答往往能提供宝贵的定性信息。本章将指导研究者如何对从开放式问题中收集到的文本数据进行有效的定性分析。这包括介绍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如内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和主题分析(thematic analysis)。作者将阐述如何进行编码、识别主题、建立类别以及解释文本数据所反映出的学习者观点、经验和理解。本章强调,定性分析能够弥补定量数据的不足,为研究提供更深层次的解释和更丰富的洞见。 第十五章:报告研究结果:清晰、准确与规范 本章致力于指导研究者如何清晰、准确且规范地报告问卷调查的研究结果。这包括如何组织研究报告的各个部分(如引言、方法、结果、讨论),如何有效地呈现定量数据(如使用表格和图表)和定性数据,以及如何撰写引人入胜且具有说服力的研究讨论。本章还将强调如何根据学术规范,恰当地引用文献,并讨论如何将研究结果与SLA领域的现有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从而为该领域做出贡献。 结论 《第二语言研究中的问卷调查方法(第2版)》是一本面向SLA研究者的实用指南,它涵盖了从问卷设计的细致步骤到数据分析的复杂技术。通过本书的学习,研究者将能够系统地掌握问卷调查这一强大的研究工具,构建出科学、有效的研究工具,收集高质量的数据,并最终得出可靠的研究结论,从而推动SLA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向前发展。

用户评价

评分

这部作品犹如一盏指明灯,为在第二语言习得领域苦苦探索的研究者们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问卷设计的操作手册,更深层次地探讨了如何通过严谨的问卷构建,捕捉到那些转瞬即逝、难以量化的语言学习现象。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信度”与“效度”的阐述,那种深入骨髓的剖析,让人在面对复杂的研究设计时,不再感到迷茫。从最初的头脑风暴到最终的数据清洗,每一个环节都被赋予了应有的理论重量和实践指导意义。特别是针对不同学习阶段、不同语言背景的学习者设计问卷的细微差别,书中的案例分析极其生动,仿佛就是我们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真实困境,而作者总能提供出既具学术前沿性又极其实用性的解决方案。它教会我们,一份看似简单的问卷,背后隐藏着对研究对象心理状态、认知结构乃至文化背景的深刻理解和尊重,这才是真正高质量研究的基石。这本书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嫁接,让我对自己的研究工具箱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升级和校准,获益良多。

评分

对于我们这些习惯于在质性访谈和课堂观察中寻找灵感的二语研究者来说,问卷调查有时显得过于“冷硬”和“机械化”。但正是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对量化工具的刻板印象。它巧妙地论证了,如何通过结构化的问卷,去捕捉那些连学习者自己都难以言明的内在动机和情感波动。作者并没有鼓吹“一刀切”的标准化流程,反而花费大量篇幅讨论了如何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被试,调整问卷的语篇风格和情境设置,确保语言的无障碍和概念的等效性。这种跨文化敏感度,在当前的全球化研究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如何使用项目反应理论(IRT)来优化问卷长度和项目鉴别度的介绍,虽然技术性较强,但作者的讲解逻辑清晰,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触复杂量化模型的读者也能建立起一个宏观的概念框架。它让我们意识到,问卷不仅是收集数据的工具,更是一种精妙的心理测量仪器,需要极高的专业素养来操作。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对我们这些在新兴研究领域摸索的学者而言,无疑是一剂强心针。相较于那些陈旧或过于侧重欧美本土研究范式的指南,第二版明显注入了更多与时俱进的研究视角和技术更新。我发现其中关于数据处理和分析软件(如LISREL或Mplus)在问卷信效度验证中的应用讨论,非常贴合当前研究的实际需求。它没有停留在问卷设计完成就结束的阶段,而是将问卷视为一个完整生命周期中的关键一环,延伸至数据收集后的模型拟合与解释。这种系统性的方法论整合,极大地提升了研究的可重复性和结论的可靠性。过去,我们常常在不同工具书之间奔波,寻找关于问卷构建、实施、以及后续统计验证的零散知识点,而这本书真正做到了“一站式”的权威指导。它让问卷调查方法从一种“权宜之计”升华为一种“首选范式”的有力支撑。

评分

我是在准备一项跨国合作项目时接触到这本书的,那次经历让我深切体会到研究工具的本土化和精确性是多么重要。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对问卷“语篇构建”的极致追求。作者强调,每一个词语的选择、每一个短语的排列,都可能成为影响研究结果的微妙变量。书中关于如何避免“维度污染”的案例分析,让我醍醐灌顶——原来我们过去随意设置的李克特量表,在不同维度上的语义锚点可能存在严重偏差。它不仅仅教授我们如何“写”问卷,更重要的是,它在培养我们成为一个“问卷侦探”,能够洞察语言背后的认知差异和文化预设。这种对细节的执着,使得这本书在浩瀚的方法论书籍中脱颖而出,它不是在敷衍了事地告知你“怎么做”,而是在深刻地教导你“为什么必须这样做”。读完此书,我感觉自己对如何公平、准确地度量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内在状态,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自信和责任感。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翻开这本书时,我有些担心它会像市面上许多方法论书籍一样,充斥着晦涩难懂的统计术语和过于理想化的研究情境。然而,作者以一种极其平易近人、甚至带着一丝幽默感的笔触,将问卷这种看似枯燥的工具,描绘成了一门精密的艺术。最让我拍案叫绝的是它关于“负面提问”和“趋中偏差”的讨论。那些教科书上蜻蜓点水的几句话,在这里被拆解成了详尽的语境分析和应对策略。我仿佛能看到作者在设计问卷时,反复在镜子前扮演不同类型的受访者,预判他们可能出现的思维误区,并提前设置“陷阱”来加以规避。这种研究者的工匠精神,令人肃然起敬。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停下来,拿起我手头正在进行的项目,对照书中的建议进行反思——原先我以为妥帖的措辞,在作者的审视下,竟然漏洞百出。这本书迫使我从一个“提问者”的视角,彻底转换成一个“被提问者”的视角去审视自己的研究设计,这才是真正的思维范式转变。

评分

送货速度快.产品用起来还可以.比之前的TP-LINK好用。

评分

内容明晰,语言简洁,条理清楚

评分

好书,购买方便便宜不用跑书店!

评分

很不错的商品,价格也合适,推荐大家购买!

评分

很好………………

评分

很好不错好极了,呵呵

评分

很好不错好极了,呵呵

评分

送货及时,商品质量好

评分

比较系统详细的问卷方法。比较系统详细的问卷方法。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