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文字通俗、图文搭配巧妙、选字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不但令专家学者感兴趣,即便是中学生、小学生也能看懂。可以说,是一本有趣、实用的汉语知识读物。
由于作者从最基本的汉字讲起,从中国人的生活和环境讲起,所以她讲述的就不仅仅是文字本身,而且讲述了中国古代文化。在西方国家,它是人们了解中国的入门书。
《汉字王国》是瑞典汉学家林西莉女士,她的瑞典名字是塞西丽亚?林德奎斯特。她上个世纪50年代跟随汉语学家高本汉学习,从那时起就迷上了汉字。她总想弄清楚,一个个汉字为什么是这个样子?那一笔一划代表着什么?它们zui初的形式如何?即便是较简单的“一”、“三”、“五”、“七”,在她眼里也充满了神奇。后来她到北京大学学习汉语,并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中国古琴。当她回到瑞典,从事汉字教学时,就决定从汉字早期的形态讲起,并从这些字讲到中国古代人的日常生活,他们的房子、独轮车、衣服以及他们使用的工具,讲到产生这些文字的自然场景:乡野、山川、家畜与植物。结果是,这样的讲解产生了奇效,学生的兴趣大大增加,对汉字的理解也变得轻而易举了。随着教学和学习的深入,林西莉越来越感到一种巨大的吸引力:为什么人们在田野上并排种植各种不同的庄稼?为什么人们把自来水的开关称之为“龙头”?为什么人们把怀孕叫做“有身子了”?“身”和“孕”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许多中国人见了面不问“你好”,而问“你吃了吗”?她一次一次地回到中国,更多地了解令她越来越感到神秘有趣的一切。
这《汉字王国》就是林西莉在教学和研究的基础上用了八年完成的。她所讲解的都是一些较基本的汉字,如关于人的身体、水与山、农耕和家畜、车和船、路、酒和器皿、麻与丝、竹与树、工具与武器、房子与屋顶、书籍与乐器……她对每一个字都进行了刨根问底的探讨,并以散文的笔法,写下它们的来龙去脉,阐释它们的美。她还集录了几百幅图片,这些图片直观地表现出相关汉字的造型来源,一目了然。还没有一本关于汉字的书收有这样多指示明确的图片。出版以来,已有英、法、德等十多种译本,是西方人学习汉语的主要读物。
最近读到瑞典学者林西莉写的《汉字王国》一书。她在引言中特别指出,从汉字的象形结构中去理解汉字的来龙去脉,就能从汉字的形象中悟得其意蕴,也就能更加理解和记住汉字。她的见解确实很有道理……汉字具有抽象性和形象性、哲理性和艺术性统一的重要特征,是较少争议的连接所有中国人的文化纽带和文化标志。
——钱其琛(中国原外交部长、国务院副总理)
小引
甲骨文和金文
人和人类
水与山
野生动物
家畜
车、路和船
农耕
酒和器皿
麻与丝
竹与树
工具与武器
屋顶与房子
书籍与乐器
数字和其他抽象的字
意与声
索引
译者后记
1961年至1962年我在北京大学学习汉语,后来在音乐学院学习古琴。我惊奇地发现,即使一些受过很高教育的中国人对自己的语言的根也知之甚少。人们在小学、中学和大学机械地进行着汉语教学,却很少加以解释。
我在旅居亚洲和拉丁美洲之后又回到了瑞典,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从事汉语教学。我发现我的学生的反应跟我过去完全一样——我对汉字的结构和早期的形式讲授得越多,他们越容易理解和记住这些汉字。当我同时也讲解这些文字所来自的那个世界,讲述古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他们的房子、车辆、衣服以及他们使用的工具,讲述产生这些文字的自然场景——乡野、山河、动物与植物时,效果就特别好。
我越深入学习汉字,越被汉字所反映的现实以及我作为学生所看到的但实际并没有理解的一切所吸引。为什么人们要在田野上并排种植各种不同的庄稼?为什么人们把自来水的开关称之为“龙头”?为什么有几百万人在能够住进真正的房子的情况下仍然固执地住在山坡两旁的窑洞里?我如饥似渴地研究这方面的材料,博览群书。技术方面的材料也没少看。我这个学文科的学生本来对这些是不感兴趣的。我一次又一次地回到中国去,更多地了解我还没有搞明白的一切。
每去一次跟汉字的距离就更接近一步。
我对这本书的评价,可以用“震撼”二字来形容,尤其是在它对汉字所承载的“时间性”的展现上。这本书没有被局限在对字形的单纯描述中,而是将汉字视为一种活着的历史档案。作者巧妙地利用字形的变化,串联起了中国历史上不同朝代的社会风貌、科技水平乃至审美情趣。读到关于“兵”字变迁的那一章,我深切感受到战争在历史中扮演的角色是如何通过一个符号的细微调整被记录下来的。更绝妙的是,书中还探讨了汉字在跨文化交流中遇到的挑战与适应,比如它如何被外族借鉴、如何被简化、如何试图与拼音文字系统进行融合的尝试。这使得这本书的视野不再局限于国内,而是具有了世界性的文化对话意义。语言风格上,它非常富有激情,作者对汉字的挚爱溢于言表,这种情感的传递非常具有感染力,让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文字的蓬勃生命力。这是一部不仅能“教”你认识汉字,更能让你“爱上”汉字、并对中华文明产生更深层次认同感的杰作。
评分我必须承认,起初是被它那个充满诗意的书名吸引的。《汉字王国》——听起来就充满了魔幻色彩。拿到书后,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在构建这个“王国”时的宏大视野和细腻笔触。它不仅仅局限于探讨单个字的形、音、义,更着重于探讨汉字体系是如何像一个有机生命体一样发展壮大,形成了一个自洽且高度发达的符号系统。书中对“部首”这个概念的阐述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再是简单的分类工具,而是被视为构成王国建筑的“砖石”和“梁柱”,每一类部首都代表了一种原始的认知框架。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假借”和“转注”等造字原理的深入剖析,作者用大量精妙的例子来论证古代先民在语言表达上的创造力与局限性,逻辑严密得让人叹服。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递进式的,刚开始可能会觉得信息量有点大,但随着深入,你会发现所有的知识点都是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最终形成一个完整而立体的汉字宇宙观。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思维方式都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看待事物也更加倾向于追溯其本源和结构。
评分这本书的学术深度与普及性达到了一个极难平衡的境界,不得不佩服作者深厚的功底和高超的表达技巧。我特意去比较了市面上几本同类的文字学入门读物,坦白说,它们要么过于学术化,充斥着晦涩的专业术语,让人望而却步;要么过于浅白,只是简单介绍几个有趣的故事,缺乏系统性。而《汉字王国》则完美地占据了中间地带。它在讲解每一个字时,都会引经据典,引用各种古代文献的佐证,确保了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但同时,作者又擅长运用类比和现代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复杂的概念,使得即便是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松理解。例如,书中对“六书”的讲解,不再是生硬的罗列,而是通过情景重现的方式,让我们仿佛亲眼见证了古人如何“指事”、“会意”地创造出第一个符号。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极大地激发了我对汉字历史的好奇心。如果说阅读其他书籍是“获取知识”,那么阅读《汉字王国》更像是一场“文化朝圣”,它让我对我们日常使用的文字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敬畏和热爱。
评分简直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的工具书,就是那种查阅偏旁部首、解释字义的参考读物。谁能想到,作者竟然能把汉字写得如此活泼有趣,充满了故事性。这本书的叙事手法非常高明,它不是单纯的学术堆砌,而是将汉字融入到古代的社会生活场景中去描绘。比如,讲到“家”字,它不仅仅告诉你“宀”是屋顶,“豕”是猪,而是描绘出早期农耕社会,人们围着圈地、饲养牲畜,构筑安居乐业的朴素愿望。这种带着生活气息的解读,让我瞬间就能抓住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再也不会觉得那些笔画是孤立的。而且,书中对一些生僻字或者已经被淘汰的古老字形进行考证时,那种探索的趣味性简直让人欲罢不能,读起来就像在听一场精彩的侦探故事,不断有新的线索浮现。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用现代的视角去审视古代的造字智慧,既保持了严肃性,又不失轻松幽默,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究气。对于想要提升自己文化素养,但又害怕陷入晦涩理论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量身定制的。
评分这本《汉字王国》真是一部令人惊叹的文化瑰宝!我以前对汉字的认识仅停留在日常书写的层面,总觉得它不过是一堆方块字的组合。然而,读完这本书,我才真正领略到其背后蕴含的深厚历史和哲学思想。作者仿佛是一位技艺精湛的向导,带领我们穿越时空,深入到每一个字形演变的幽微之处。书中对甲骨文、金文到楷书的演变过程的梳理,细致入微,每一个笔画的增减、偏旁的组合,都仿佛有其内在的逻辑和生命力。特别是书中解析“仁”、“义”、“礼”、“智”、“信”这些核心汉字时,那种层层剥茧、追本溯源的论述方式,让我对中国传统价值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在讲解文字学,更是在讲述中华民族的精神脉络。那些古老的图画意象,在文字的演化中被提炼、抽象,最终凝结成我们今天所见的简洁而富有张力的符号。阅读过程中,我经常会停下来,对着书中的插图和释义反复揣摩,那种恍然大悟的喜悦感,是阅读其他书籍难以比拟的。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十分考究,纸张的质感和排版的美观,都体现出对汉字这份文化遗产的敬畏之心。强烈推荐给所有对中华文化感兴趣的人,它会彻底颠覆你对“写字”这件事的看法。
评分书的质量好,印刷很精美,送货及时。
评分书的内容不错。价格便宜。
评分慕名已久,希望自己和孩子都能在书中得到乐趣,得到知识。知识让人愉悦,知识是我们的伴侣!!!!
评分书真不错,买来给孩子的,还没看,看后再追评
评分很好的一本书哟?!
评分书不错,感谢京东客服的热情态度会一直支持京东
评分包装不够好,压的边角有变形,有个盒子外包装就安全多了。
评分汉字王国真的很不错 值得拜读
评分八点半一立即谈体作细义义文化路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